天天看点

蒋介石的母亲一生坎坷,一度遁入空门,曾在2次瘟疫中失去2任丈夫

其实,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对子女的爱也都是一样的。如果有一个词能够恰当地表达这种情感的结果,那就是望子成龙;如果有一个词能够到位地体现这种情感的过程,那一定是含辛茹苦。这就是语言,往往在最伟大的情感面前不再需要华丽,变得非常朴素,甚至丢掉自身,成了默默无语。

蒋介石的母亲名叫王采玉(原名彩玉),但不管是采玉还是彩玉,都是个如诗如画的名字。如果让我们今天用两句话来形容她的人生历程,那便是曾经衣食无忧过,也曾苦难没落过。

蒋介石的母亲一生坎坷,一度遁入空门,曾在2次瘟疫中失去2任丈夫

王家祖先于明朝洪武年间由奉化连山迁居到葛竹村。移民,用今天的话来说多少有些创业的意思,在封建时代,想要白手起家也许只有一个字:难。但王家的底子不错,移民来的叫王爽,王家先辈中的名人还有明朝工部尚书王钫。所以,王家世为大家族巨,一直维持到了晚清。

王采玉的爷爷叫

王毓庆,生有三子二女,长子王有则,次子王有模,三子王有金。这时时,王家的家境依然很好,王毓庆以经商为业,至王有则一代,王家已是浙东大地主、大商人。

王有则

就是王采玉的父亲,他的简历是这样的:生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字品斋,少为国学生,熟读诗书,但屡次应试,均不第。初娶奉化欢潭镇姚振昌女为妻,有三子一女。原配姚氏过世后,续娶也姓姚,有一女二子,长子王贤钜,次子王贤裕,长女即王采玉。

蒋介石的母亲一生坎坷,一度遁入空门,曾在2次瘟疫中失去2任丈夫

王有则精明能干,曾以贩卖土产为业,后来在皖南、浙西招集流亡人口,开垦战乱弃留的荒地致富,晚年才回到家乡葛竹村。清光绪七年(1882年),逝世于奉化王家祖宅,终年63岁。这时,王家的家境已经很糟糕,原因是王贤钜嗜赌成性欠下巨债,而王贤裕患有精神病。这两个人都是王采玉的弟弟。

父亲王有则去世的那一年王采玉只有19岁。怎么办呢?今天的资料给了王采玉这样的介绍:幼承父教,聪明伶俐,精于女红,深得慈爱。没了父亲,王采玉以一双灵巧的手,做针线活,贴补家中生活,日子过得十分艰苦。

后来,经人介绍,王采玉嫁给了当地一位姓竺的年轻人。竺家没什么产业,是普通百姓,结婚后,两人生活得还不错,但竺某有一个缺点脾气不好,性子上来甚至对王采玉拳打脚踢。过去的妇女大约都有这种思想,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王采玉只能忍受,到了婚后第二年的春天,她便给竺某生下了一个儿子。

蒋介石的母亲一生坎坷,一度遁入空门,曾在2次瘟疫中失去2任丈夫

家中添丁,竺家人很高兴,但没过几个月,孩子突患急症,因未及时医治而夭折。更为不幸的是,这年秋天,当地流行霍乱,丈夫、公婆都在霍乱中去世,王采玉只好回到娘家,无限心酸地重新和母亲以及两个弟弟一起生活。

这段婚史不足两年,王采玉遭遇了子夭夫亡的变故,应该说多少能得到一些同情与关照,但那时的世道与现在的不大一样,一个女人才嫁人,就死了老公,没了孩子,会被视为不祥的,难免不会有冷言闲语。很快,一些邻居便说王采玉面有克夫克子之相、谁娶了她谁就会倒霉等等,王采玉听到这些话非常伤心,也便萌发了遁入空门为尼的念头。

蒋介石的母亲一生坎坷,一度遁入空门,曾在2次瘟疫中失去2任丈夫

金竹庵

葛竹附近的一处寺庙,王采玉的母亲姚氏信佛,常去那里。说来也巧,王采玉回到娘家时间不长,金竹庵的一个老尼就病逝了。母亲姚氏听到消息后,就带上女儿王采玉一同前去帮助料理丧葬事宜,这正合了王采玉的心意。期间,王采玉趁机向主持述说了自己的种种不幸,提出前来修行的请求。主持觉得王采玉不容易,也很虔诚,便答应了下来。

帮助料理完丧葬,母亲姚氏要带女儿王采玉回家,但王采玉死活都不肯再回去,一心要留在金竹庵当尼姑。姚氏起初坚决不同意,但又执拗不过女儿,只好遂了女儿,只是不许她女儿剃去头发。于是,金竹庵成了王采玉带发修行的地方。

天无绝人之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这样的,对王采玉来说也不会是个例外。由于诚心向佛,专心修行,不久王采玉便有小成,传说,她的容貌也因此大变。有回,一个路过金竹庵的江湖相术士见到王采玉后,说她中庭饱满,慈眉善眼,定是贤妻良母,将来必生贵子。又说王采玉将来必出人头地,荣耀无比,劝她再嫁。王采玉当时根本没把这当回事,但她的“好事”很快就来了。

蒋介石的母亲一生坎坷,一度遁入空门,曾在2次瘟疫中失去2任丈夫

王贤东,王采玉的堂哥,蒋家玉泰盐铺的老伙计,受东家

蒋肇聪

信任,掌管店务兼账务。玉泰盐铺,位于浙江奉化溪口镇武岭路中段簟场弄口。由蒋介石祖父蒋玉表(又名蒋斯千)开设。店房分前后两幢,前幢楼下店面三间,楼上家居,后面一幢是作坊。售盐、酿酒为主,兼营大米、菜饼、石灰及杂货等,后交给蒋肇聪(又名蒋肃庵、蒋介石的父亲)经营。

蒋肇聪在溪口镇是一位场面人物,能说会道,识文断字,精明中透着油滑,故溪口人送他诨号“埠头黄鳝”。寓庄于谐,亦褒亦贬,总之是农村人诙谐的成分居多,意即此人滑得很,是一位很难对付的人。他20岁出头就从蒋斯千手里接办玉泰盐铺,店铺设有经理、账房、伙计、制作工人等六七人,活计忙时则雇用临时工。由于治理有方,生意日隆,很快在溪口镇成为十甲富户之一。

蒋介石的母亲一生坎坷,一度遁入空门,曾在2次瘟疫中失去2任丈夫

然而,人总会有不如意的地方,40岁出头的蒋肇聪在妻子孙氏去世后,总是唉声叹气,郁郁寡欢。王贤东见东家这样,就想要为东家撮合新人,想让东家再结良缘,想来想去,就想到了自己堂妹王采玉。为此,王贤东专门请假回家,并专程去金竹庵看望王采玉。两人见面,王贤东谈起了溪口东家的情况,问王采玉怎么样、心里是怎么想的,王采玉不好直接回答,就说这事儿还得和母亲姚氏商量商量。

王贤东说:“伯母当初不许你剃去头发,不就是为了要你以后还俗再嫁嘛!”就这样,在光绪十二年(1886年)六月,23岁的带发尼姑王采玉还俗再醮,并于1887年生下一个后来在中国历史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儿子——蒋介石。

蒋介石的母亲一生坎坷,一度遁入空门,曾在2次瘟疫中失去2任丈夫

蒋肇聪长王采玉22岁,老夫少妻,无比恩爱。但是,这种日子并没有过多长时间,1895年夏天,溪口发生时疫(传染病),蒋肇聪染病去世。这时,王采玉只有32岁,更为不幸的是,在蒋肇聪染病去世的4年内,她的小女瑞菊、幼子瑞青也相继夭折。晴天霹雳,一个接一个,但王采玉并没有因此退缩,以后的日子里,她在祈求没病没灾同时,育儿成器的决心始终不渝。

1921年6月14日上午七点,王采玉因心脏病复发,盍然辞世。享年57岁。今天,王采玉墓位于宁波市溪口镇建成区西翠屏山鱼鳞岙松树林中。墓碑的上刻有“壶范足式”四字,意为女中模范。在碑的两侧刻有楹联一副:祸及贤慈当日梗顽悔已晚;愧为逆子终身沉痛恨靡涯。落款是蒋介石的曾用名“不孝子周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