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作霖死后,张学良是怎样一步一步掌握东北军政大权的

1928年6月4日凌晨5点30分,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乘坐的专列经过京奉、南满铁路交叉处的三洞桥时,火车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炸药炸毁,张作霖被炸成重伤,送回沈阳后,于当日死去。东北局势此时内有关东军觊觎,外有北伐军虎视,稍有不慎就会陷入乱局,断送张作霖的半生心血。而此时被张作霖寄希望继承大统的张学良尚在北京,留守沈阳的奉系高层鉴于局势复杂,决定秘不发丧,等候张学良归来。

张作霖死后,张学良是怎样一步一步掌握东北军政大权的

突逢大变,张学良倒是没有惊慌失措,仔细、冷静思考后,他没有立即返回沈阳,而是继续和杨宇霆在北京安排奉军回撤。直至一周后的6月11日,张学良才剃去头发,穿上士兵的灰色军装,搭乘火车秘密出关。

6月19日,张学良一回到沈阳帅府,就仿照张作霖的笔迹代签遗嘱:“余不幸归途遇险,今病势已笃,殆朝暮人间矣……今以奉天重任付之学良,望汝善为料理……”借着这个遗嘱,张学良宣誓就任奉天省军务督办,拿下东三省中最重要的一个省份大权。

当时东北的势力分为三股,张学良以陆大、讲武堂毕业生为嫡系的“土派”,掌握着奉军中最精锐的第三、四方面军;张作霖的把兄弟张作相为首的“旧派”,掌握第五方面军兵权;以参谋长杨宇霆为核心的“洋派”。这其中以张学良的实力最为雄厚,杨宇霆兵权有限,实力最弱。由谁来继承张作霖留下的位子,是摆在奉系面前的一个难题。

张作霖死后,张学良是怎样一步一步掌握东北军政大权的

张学良经过权衡,与幕僚商议后,决定推举张作相。谁知他竟然对这“东北王”的位子竟坚辞不受,要求改选张学良。原来张作相为人宽厚,资历老、功劳大,虽然在奉系军阀中深孚众望,却颇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才能有限,不足以应付东北的险恶局势,害怕上台后应对失措,被人拱下台去,这样反倒弄巧成拙;另一方面他也知道张学良自身实力雄厚,未必肯臣服于他。

张学良拥戴张作相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形势所迫,并不是完全真心实意,见张作相坚辞不受,便顺水推舟,坐上了总司令的宝座。杨宇霆正在关内布置奉军后撤,见到张学良、张作相联合起来,只好发布通电宣布拥护张学良。但事实上,杨宇霆并不甘心,曾两次在滦州密会白崇禧,希望后者帮他取代张学良。

张学良接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后,立即面临一个头疼的问题。关外,日军欲壑难填,觊觎东北全境已久;关内,北伐军节节推进,志在统一全国,压迫东北服从国民政府命令。无论日本,还是国府,都不会再让奉系自主一方;怎样选择事关奉系前途命运。

张作霖死后,张学良是怎样一步一步掌握东北军政大权的

日本人和张学良有杀父之仇,而且日本在东北的欲望也越来越难以满足,即使他想维持目前关系恐怕日本人也不会答应,而且投靠日本,还会背上卖国的骂名。思前想后,张学良决定归附南京,拿国府做“挡箭牌”,代替自己处理对日交涉。

东北易帜势必侵犯日本利益,日本方面极力反对并不断施压,但由于国民政府和奉系立场坚决,且有英、美等国施压,日本被迫在东北问题上让步,改变原先不惜武力干涉,也要阻止中国统一的立场,称东北易帜为“中国内政问题”。除日本外,奉系内部的杨宇霆、袁金铠等人也反对易帜,但随着事情发展,杨宇霆等人的反对也找不到充足理由,最后只好偃旗息鼓。

1928年12月29日,东北全境降下五色旗,改悬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意味着北洋政府彻底覆灭,国民政府实现全国统一。

张作霖死后,张学良是怎样一步一步掌握东北军政大权的

外部压力暂时缓解,但是内部矛盾却愈发尖锐,张学良要想成为真正的东北王,还有杨宇霆这道坎需要跨过去。东北易帜时,杨宇霆最初极力反对,与张学良心生嫌隙。杨宇霆是个烟酒不沾,没有嗜好的正统军人,一生自负好胜,对张学良他俨然以保护人的身份自居,在张学良面前指手画脚。另外还和黑龙江省长常荫槐相互勾结,在东北重大问题上,企图以元老身份左右政局,与张学良背道而驰。

对此忍无可忍的张学良决定对杨宇霆动手。1929年1月10日晚,杨、常逼迫张学良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要他在任命常荫槐为督办的便笺上签字。这一举动,促使张学良痛下决心,将杨、常处决于“老虎厅”。但杨宇霆毕竟在其父主政时期一直是东北的重臣,据说张学良在下令前一直犹豫不决,三次掷银元问卜后才下了杀杨的决心。

张作霖死后,张学良是怎样一步一步掌握东北军政大权的

杨宇霆、常荫槐两人被杀,张学良才真正成为新一代“东北王”。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乘双方打得精疲力竭之际,张学良通电呼吁“各方即日罢兵以纾民困”、“静候(南京)中央措置”,奉军趁机再度入关。10月9日,张学良在沈阳就任全国陆海空军副司令之职,一跃成为手握东北、华北地盘的全国二号人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