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迫于形势或者自身认知而换了“主公”的将领,人数不算少。不过,一生之中居然改了四次主人的人,目前看来似乎只有一人。

1949年4月20日晚上8点,解放军发起了渡江作战。援引一些资料的说法,当时35军打响了“三浦”战役,103师向江浦的敌人发起了进攻。
在粟裕的《回忆录》里,有这么一段话:“镇江正面的第三十四、第三十五两军,于二十三日晨占领镇江和浦口、浦镇,当晚就占领了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
关于这个细节,能找到的资料除了这些并没有更多的记录。
这么重要的战役,为何所留存的笔墨很是寥寥呢?
之所以如此,和三十五军的军长吴化文有关。
吴化文曾是冯玉祥、蒋介石、汪精卫的部下。单看这段历史,给人的感觉就是,此人也太“三心二意”了,频繁换东家,所以,这样的人不值得一提。
那么,这究竟是为了什么?
吴化文山东掖县(今莱州)人,吴化文兄弟三人,姊妹四人,吴化文在兄弟中排行第二。
当年为了生计跑到冯玉祥那当兵去了,因为,他有点文化又能吃苦,冯玉祥很是看重他。于是,他就是一路升迁,甚至,还做过冯玉祥的随从参谋。其实,冯玉祥对吴化文不薄,将他送到了北京陆军大学学习。1923年回来后,冯玉祥给了吴化文一个总部上校参谋的头衔,随后,他便被派到了韩复榘那里任联络参谋。
照常理而言,吴化文应该是死心塌地跟着冯玉祥才对,可是,随着韩复榘被蒋介石收买,吴化文也于1930年投靠了蒋介石。先后任高级教导团团长、手枪旅旅长兼济南警备司令等职。1938年1月,所在部队被蒋介石改编为独立二十八旅,他任旅长。鲁南台儿庄失守后,其部被改编为新四师,任师长兼山东保安第一师师长。
只是,吴化文的这支部队,在人家眼中只有利用的价值,压根就没有得到重视。在抗日战争期间,吴化文也曾对抗过日军,不过,面对日军的高价收买,他再次心动。这一次,他居然致电给国民党重庆军政部,请示可不可以降日。得到的答复却是:“只要不降八路军,又能保存战斗力,你做什么都行。”
于是,吴化文在1943年1月18日,投奔了汪伪政权,做起了第三方面军的总司令,在山东和日军联手攻打八路军。之后,吴化文堂堂正正的做起了南京汪政权的伪军,而且,更是成了山东日伪军的主力,总兵力达万余人。当时,吴化文在山东地区疯狂杀戮,凶残的制造了“无人区”,并协同日军打击八路军。
但在两年后的8月,日本战败,吴化文又重新回到了蒋介石那里,成为了国民党新编第五路军中将总司令。
这次也和当年蒋介石接纳他一样,国民党只想利用他的兵力来对付自己的“敌人”。而此时,在吴化文的部队里,有了不少反抗蒋介石的声音。
于是,吴化文有些困惑,便去见了他的前东家——冯玉祥。之后,冯玉祥给吴化文指了一条明路:加入解放军。只是,此时的吴化文仍在观望。
济南战役打响后,他居然再次和蒋介石暗中联系,不过,在解放军争取说服的努力下,吴化文还是于1948年9月19日率部起义。
同年10月29日,吴化文所率的部队被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五军及步兵一零三师、一零四师和一零五师,他任军长。
1949年4月23日晚,第三十五军进占国民党政府所在地南京。本是很辉煌的一段历史,只是这位军长的履历不太光彩,导致了后人对其中的细节所知甚少。
这次战役,吴化文虽立下了大功,但是,当年他在山东做的“坏事”,当地人一直都没有忘记。
于是,吴化文在上海养病期间,还有山东代表来到上海请愿,表示要杀了他才能告慰那些冤死的山东百姓。最终,这支三十五军,于1950年1月被撤编了。
后来,吴化文转业了,当时的军衔是“中将”,做了浙江省任省政府委员。之后,吴化文自称有病,去了浙江省交通厅,晚年生活倒也闲适。
看吴化文这一生,说他做事没有原则,见利就上,似乎没有一点问题。因为,他太过于计较自己的得失了,几次“叛主”,都是在原东家处于不利的情况下,自己赶紧溜了。
但是,要说吴化文在夹缝中生存,倒有点可怜了他。当年,蒋介石让吴化文出兵增援被困藤县的国民党残部,他就是按兵不动,险些为了这事掉了脑袋。之后,更是经当时的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何思源给吴化文告密,吴化文拒不赴济,才免遭杀身之祸。
其实,还是因为吴化文才不想牺牲自己的这点兵力,他还以为能和过去一样再换个东家,就能保了自己的前途。其实,吴化文也很识时务,知道自己若不再做些什么,怕真的不能洗白自己。只是,他之前所为,历史是不会忘记的。尤其是投靠了汪伪政权帮着日寇残害自己的同胞,以至于,解放后吴化文并没有得到重用,反而受到民众的谴责。
在历史上,很多人都有过“贰心”,去投奔了所谓的“良主”,而吴化文却是是非不分。即使有了大功,也做不到将功抵过。
也许,吴化文就是墙头草,随风倒,风往哪边吹,就往哪边倒的主。当然,吴化文最后还是明白了自己该如何选择,这最后一次的“叛主”才让他走上了正道。所以,吴化文的故事不过是让人知道,投机并不能真正取巧,而选择正确的方向,才能走对人生。
1962年,吴化文因病而故,享年58岁。
参考资料:
【《抗日战争史》、《抗日战争大事典》、《军事史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