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9军的苦难建军:冯玉祥败后成孤军,宋哲元临危受命,历尽艰辛成军

1930年4月至9月,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几十万人在中原展开血战,中原大地千疮百孔,白骨露于野,由于中央军占有政治,财政上的优势,又有东北军入关相助,胜利的天平倒向了蒋介石,阎锡山和冯玉祥军事失利,麾下的军队也是怨声四起 军心涣散。

一,西北军解体,冯玉祥下野

蒋介石为了彻底分化西北军,对西北军采取银弹(金钱收买),肉弹(美女引诱)与高官收买策略,并利用先前投蒋的韩复榘,石友三及与西北军有历史渊源的政客对冯玉祥手下的将领进行封官许愿,将其分化瓦解。

29军的苦难建军:冯玉祥败后成孤军,宋哲元临危受命,历尽艰辛成军

冯玉祥手下的大将纷纷倒向蒋介石,眼见军事上胜利无望,冯玉祥只好宣布下野,一时间,原来臣服冯玉祥的地方势力纷纷倒戈,宣布反冯拥蒋,他们攻击冯玉祥的部队,收缴武器装备,这样,在中国北方风云多年,雄视天下的西北军如同溃堤,顷刻间土崩瓦解。

冯玉祥是西北军首脑,现在他一走,军队群龙无首,西北军的将领对于投奔谁各有想法,有的认为应该投靠蒋介石,说蒋介石代表“中央”,有滚滚的财源,以后不愁粮饷。

也有的人认为蒋介石的饭不那么好吃,说不定哪天将你的部队吃掉,兵权被夺,那个时候,还不是任老蒋宰割。

大多数人认为西北军到了这样的地步,早晚会被老蒋收编,但西北军在北方起家,一定要想办法留在北方。

在这样的统一意见下,宋哲元,孙良诚,刘汝明,张自忠,过之纲等拒绝蒋介石的引诱,率部下渡过了黄河。

西北军残部很快进入山西,在这些部队里,有宋哲元的三个师,约16000人,孙良诚的四个师,约24000人,刘汝明部,约8000人,过之纲部,约15000人,张人杰部四五千人,张自忠部,数千人。

另外还有与西北军关系密切参加反蒋的军队,经过清点,共计7万人左右。

这些部队经过千里溃退,后有大军追击,沿途有民团,红枪会截杀,已经不成建制,而且因为没有地盘,无粮无饷,也是军心涣散。

就在人心惶惶,不知未来出路在何处的时候,一个关键人物走了出来,这个人就是萧振瀛。

二,宋哲元临危受命,萧振瀛力挽狂澜

萧振瀛是吉林人,1916年进入张作霖的奉军,先后做过军法官,参谋,营长,团长等职务。

1920年他被任命为吉林省田赋管理局局长,开垦荒地,发展农业,令全省粮食产量大增。

1922年时被选为北洋政府国会众议院议员,并因此与冯玉祥西北军第八旅旅长李鸣钟结识并成为至交。

奉系军阀的贪婪与固执让萧振瀛深感失望,为了改革政治,他在吉林省组织“民治促进会”,宣传三民主义,这样的做法可让省长王树翰发了火,立即将其扣押,幸亏有东北元老莫德惠,刘哲力保得以离开前往北京。

萧振瀛对于西北军军纪严明,他的好友李鸣钟得知萧振瀛落魄到京,亲自前往邀请,萧振瀛很乐意加入西北军,李鸣钟笑着对他说“我们这里比不得奉军,西北军太苦,怕您生活上受不了。”萧振瀛说“中国太苦了,我们吃苦才能救国救民,从这一点,原入西北军。”

接着又笑问道“西北军许不许喝茶?”李鸣钟说“不许抽烟,喝酒,但茶是可以喝的 ”,萧说“我是茶也不喝。”

1924年秋,萧振瀛出任西北督统府咨议兼临河县县长,在他的任期内,河套粮油丰产,1926年夏,西北军与直奉作战失利,由南口败退,残兵败将衣衫褴褛,面带菜色。

到了河套地区,终于吃上了饱饭,军心稳定了下来。

而且萧振瀛在西北军中的人缘极好,西北军的大小头目都与他互拜兄弟,以相拉拢,众人皆称他为“萧大哥”,极受信赖。

不仅如此,因为长于东北,萧振瀛熟悉苏俄情况,又聪明机警,口齿伶俐,被冯玉祥委任为谈判代表,前往苏俄争取军援,圆满完成任务,受到冯玉祥,宋哲元等人的器重。

29军的苦难建军:冯玉祥败后成孤军,宋哲元临危受命,历尽艰辛成军

不过,随后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政变影响到了冯玉祥与萧振瀛的关系,冯玉祥在参加完了郑州,徐州会议后,也在西安等地举行反共清党运动,仅西安一地就有三千多进步青年被捕。

当时一旁白色恐怖,无人敢讲话,而现任西安市市长的萧振瀛却公然说“我们每天都喊救国救民,今天这样滥杀无辜,就是军阀。”

他终日不出西安市府,晚上也不回家,在军法处呆了一整夜,天将亮的时候,他喊来卫队长苏占元,命令立即去监狱放人,苏占元问“放哪些人?”他说“16岁以下都放。”苏刚出门,他又追着说“18岁以下都放。”苏走出几步,他又追出门“20岁以下都放!青年人爱国,何罪之有?”

此举虽然受到军政界进步人士的赞赏,但也遭到韩复榘等人的攻击,韩复榘等人到冯玉祥出拨弄是非,冯玉祥盛怒之下下来处决萧振瀛,幸有宋哲元联络张自忠,冯治安等人联合保萧,又请西北军元老闻承烈出面说情,此事才算了了。

但从此冯玉祥不再信任萧振瀛,两人终生不和。

冯玉祥与阎锡山在中原大战中失败后,西北军解体,国民党于1930年11月召开三届四中全会,由于张学良率东北军入关助蒋有功,会议决定由张学良负责华北军政,主持对华北地区的晋军与西北军残部的改编。

张学良曾令张自忠出任军长,但萧振瀛认为在资历与人望上,张自忠不如宋哲元,萧与宋共同分析所面临的形势后,认为必须把撤退到山西的各将领团结起来,但宋哲元对于各将领能否服从自己并没有把握。

萧振瀛因为在西北军中人缘极好,因而便主动出面,组织了一次军官会议,萧振瀛在会议上主张推宋哲元为军长,张自忠为“二头儿”,张自忠也主张宋哲元为军长。

当时与宋哲元争夺军长之位的主要就是孙良诚,孙良诚以自己带来的兵最多为由,要求张学良任命自己为军长。

张自忠与宋哲元商议后,认为绝不能让孙良诚为军长,一是孙刻薄寡恩,不能服众,二是孙与宋的矛盾很深,若是孙当军长,势必会造成新的分裂。

因而他们让萧振瀛备足厚礼求见张学良,经过一番口舌,张学良终于同意让宋哲元为军长。

1931年1月16日,蒋介石以陆海空军总司令的名义与副总司令张学良联名发电,任命宋哲元为东北边防军第三军军长,将在山西的西北军残部改编为两个师六个旅。

接着,6月17日,国民党按照全国统一番号进行调整,宋哲元所部番号第二十九军,军部驻山西阳泉。

三,为军费萧振瀛向孔祥熙下跪

二十九军是编成了,可张学良给了50万安置费就撒手不管了,晋东南是阎锡山经营多年的地盘,二十九军驻扎在此,寄人篱下,军费捉襟见肘,士兵们衣衫褴褛,形同乞丐。

如果情况在这样持续下去,刚刚组建不久的二十九军恐怕又得散伙。

宋哲元等与萧振瀛商量后认为,很有必要到南京走一趟,除了要点军费以外,也需要与中央机关方面进行通融,这个时候的二十九军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无奈的宋哲元只好派人到银号贷款作为萧振瀛的盘缠和活动经费。

萧振瀛到南京后首先谒见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于右任是陕西三原人,在冯玉祥五原誓师时为监督及授旗的国民党代表,在西安解围之后任革命联军驻陕总司令。

他对西北军的情况十分熟悉 ,听了萧振瀛对二十九军生存现状的介绍之后,很是同情,愿意引荐萧振瀛去见蒋介石。

29军的苦难建军:冯玉祥败后成孤军,宋哲元临危受命,历尽艰辛成军

尽管有于右任的引荐,萧振瀛见蒋介石也不那么容易,等到萧药见蒋介石的时候,侍从人员向他交代“委员长事务很忙,谈话不要超过五分钟。”萧振瀛笑着对侍从人员说“我会遵守时间规定,不会超过。”

萧振瀛先向蒋介石作了自我介绍,蒋介石说“你是东北人?”“是,我与张副总司令是同乡,我这次来,是经过他同意的。”蒋介石的脸上出现了笑容,接着又询问了二十九军人事等情况,并提及萧振瀛联苏及释放数千被捕青年之事。

萧振瀛回答说“当时联苏是总理与委员长共同的思想,振瀛我秉承冯总司令的命令,与苏俄斡旋,得到一些武器,对北伐战争,委员长与总司令会师河南大有裨益。”

“关于释放被捕青年等事,我当时主政西安市政,必须公正执法才能服众,释放青年是秉法救民,虽有人有歧见,但老百姓欢迎,市民没有意见。”

萧振瀛所说“歧见”,暗指冯玉祥反对,此时冯新败下野,蒋介石正讨厌冯,因而两人有了共同感受。

“现在宋哲元军长和我等心怀救国救民之志重组军队,在委员长的指挥下我们一定把此事办好。”

萧振瀛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得蒋介石很满意,蒋介石让他与时任军政部长的何应钦洽商。

在南京中央各部门兜兜转转,花销实在太大,萧振瀛带来的钱没几天就花得差不多了,眼看军费的事还没着落,萧振瀛决定再见拜见蒋介石,这次他先不提军费之事,先向蒋介石讲太原地理位置重要“古有‘得太原者得天下’之说,自古聊金以来未得上党(太原)而不能保有天下,元占上党而入主中原,今晋绥军虽败,但兵将依然完整,阎锡山虽走大连,部队仍旧听其遥控指挥。张副总司令虽主持华北军事,但能得太原而尽得地利乎!张与阎孰强孰弱?”

蒋介石听到这,由开始的勉强变为认真,萧振瀛见蒋介石听得见他的话,遂将话转向正题“现在,在山西的二十九军弟兄们服从您,听从您的指挥,这股力量何不成为稳定华北的柱石,是您占太原得天下得力的武装?”

萧振瀛见蒋介石听得入神,便接着说“现在二十九军的弟兄们人多经费少,一个军抵不上人家一个师的经费,到了难以举炊的地步,几万弟兄嗷嗷待哺。这次我到这里来见委员长,弟兄们对我寄予莫大的希望,而将您当成救星,只有您才能救我们二十九军。”

萧振瀛的口才说得蒋介石不得不掏腰包,老蒋答应除张学良发的军费以外,另拨特别费每月30万元,具体事宜,蒋介石让他去找财政部长孔祥熙。

虽说蒋介石这一关过了,但孔祥熙这一关实在不好过。

孔祥熙是老蒋的钱袋子,爱财如命,向他要钱,必须先送钱,但萧振瀛自己兜里一个大子儿也没有,拿什么送给他呢?

萧振瀛第二天便早早地来到孔祥熙的官邸前等着,他见孔祥熙夹着皮包走向汽车,便大步向前,一下跪在孔的面前“二十九军总参议长萧振瀛晋见孔部长!”

“你有什么事?何必跪着,站起来讲。”

“我为委员长批给二十九军的30万军费来见您。”萧振瀛依然跪着。

“军费的事到部里讲。”

萧振瀛给孔祥熙磕了一个头,说“二十九军的弟兄们几个月不仅没发饷,现在连吃饭的钱都没有,我是为了团体和朋友才给你磕这个头的,如果你不答应帮忙,我就不站起来。”孔祥熙没有办法,只好说“我马上就办。”

萧振瀛这一跪,解决了二十九军的军饷问题,孔祥熙后来说,萧振瀛这一跪确实让他没有想到,男儿膝下有黄金,萧真讲义气够朋友。

接着,因为宋哲元向张学良密报了石友三举兵之事,张学良满意之下,在河北划了四个县给二十九军,此时,二十九军才算正式成军,稳定下来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