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乾隆临终叮嘱嘉庆别动和珅,嘉庆偏不听,15年后才懂父亲良苦用心

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们的遗言在古代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往往能够得到后世子孙的慎重看待,而且通常也可以被将其认真地遵行,只是乾隆皇帝在逝世之前,曾经遗令让自己的儿子嘉庆皇帝,不得杀害和珅。

乾隆临终叮嘱嘉庆别动和珅,嘉庆偏不听,15年后才懂父亲良苦用心

嘉庆尽管当时假装答应,但是等到乾隆真正闭气以后,马上就将和珅给抓起来杀掉了,这是为何呢?嘉庆跟和珅究竟有何深仇大恨,甚至不惜为他而背上不孝之名。而更有意思的是,在15年之后,嘉庆终于懂了父皇的苦心,发现乾隆当年的叮嘱确实很有道理。

和珅姓钮祜禄氏,是满洲正红旗人,出身算得上是相当的寒微,其实他家境本来不错,父亲还是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官员,然而在他三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九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其他的家族长辈欺负他家中兄弟年幼,侵夺了他们的家产,还想要将他们给赶出家门。

乾隆临终叮嘱嘉庆别动和珅,嘉庆偏不听,15年后才懂父亲良苦用心

如果不是父亲一位忠诚家丁的保护,那么和珅在九岁那一年就已经与弟弟一起,成为了荒郊野外的流浪儿。而那一位老家丁虽然用尽全力去保护他们,但其实力也是相当有限,所以和珅虽然没有被赶出家门,也不过是有了一间小小的屋子可以暂时容身而已。

乾隆临终叮嘱嘉庆别动和珅,嘉庆偏不听,15年后才懂父亲良苦用心

在这种情况下,自幼受尽冷眼的和珅,想要改变自己命运的决心是非常强烈的,于是他极其发奋地苦读,凭借着自己出色的学识考上了咸安宫,又因为努力踏实而获得了多位老师的喜爱,要知道能够在咸安宫中教书的老师,基本上都是饱学之士,在朝廷中也有着极其丰富的人脉。

乾隆临终叮嘱嘉庆别动和珅,嘉庆偏不听,15年后才懂父亲良苦用心

于是和珅就此获得了自己的第一座靠山,在老师的帮助下,和珅在十八岁那一年娶到了直隶总督冯英廉的孙女冯氏为妻,此后又成为了皇帝的贴身侍卫,由于相貌堂堂,讲起话来也是声如洪钟有条不紊,所以引起了乾隆皇帝的注意,经过了乾隆的多次测验,于1773年成为了管理布库的管库大臣。

这份工作让和珅真正的才能开始体现出来,那就是卓越的理财能力,在短短的时间里,和珅让库房的库存量大大增加,并且与之相关的各个部门都交口称赞,于是和珅得到了乾隆的赏识,派给他的任务自然也就是越来越重要,而和珅每一次都能够完成得极其出色,于是他的职务也就层层上升,所掌握的权力也是越来越大。

乾隆临终叮嘱嘉庆别动和珅,嘉庆偏不听,15年后才懂父亲良苦用心

等到乾隆中晚期的时候,和珅已经是权倾朝野的大臣,被官民们称为“二皇帝”,在给乾隆赚钱的同时,也为自己捞了几十亿两的银子,硬是成为了世界首富,在乾隆退位成太上皇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他在那里发号施令,而真正的皇帝嘉庆有若傀儡,所以嘉庆跟他有着很深的仇怨。

在乾隆皇帝去世以后,嘉庆便立刻找人罗织罪名,将和珅给赐死了,一时间天下百姓纷纷称快。只是在15年以后,嘉庆忽然发现国库的收入大大减少,想要任命一个有理财才能的官员来扭转颓势,但硬是找不出一个,于是让官员们编写一本名为《和珅流传》的书。

乾隆临终叮嘱嘉庆别动和珅,嘉庆偏不听,15年后才懂父亲良苦用心

收到任务的官员在书中将和珅一通批判,然而嘉庆收到样本以后却很是愤怒,说“和珅绝不是没有才华的人”,大概他在发现国库收入减少的时候,才终于明白了乾隆当年为何会那么重用和珅,并且遗令他不得杀掉和珅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