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什么西方民众不爱好历史,华夏人包括普通民众都爱好历史呢?

要说中国民众和西方民众有什么区别,其中最大的一个区别大约就是西方民众不爱好历史,而华夏人包括普通民众在内都非常的喜爱历史。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其实深思之下反应的是两个文化圈子的不同。这其中的原因包括历史原因、文化原因以及消费观念三个方面,下面我就来说一说。

为什么西方民众不爱好历史,华夏人包括普通民众都爱好历史呢?

第一个原因,历史原因。为什么华夏人普遍性的爱好历史,而西方民众则对历史不怎么感兴趣呢?这其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华夏人有“历史资本”,而西方则没有。虽然现在普遍性认为四大文明当中,中国几乎是学术界认定的“最晚”的,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中国的文物出土是最多的,历史记载是最详细的。

无论是古埃及,还是古印度,还是古巴比伦,或者是古希腊,他们的“历史”,绝大部分都存在于现代学者们的“研究”当中。唯一留下来的一些东西,又往往距离生活实践太远,人们几乎用不到,比如:金字塔、泥板书籍。这些东西只有在博物馆才有被观赏的价值,对人们的生活渗透非常的浅。

为什么西方民众不爱好历史,华夏人包括普通民众都爱好历史呢?

而中国的历史不是这样的。历史融入了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一切文化产品,几乎都是饱含着历史要素的。比如看个电视剧,其中至少有一半是历史剧或者是架空的历史剧,而美国大片则全是“美国队长”这种西游记一般的虚构剧情或者就是肥皂剧,这就是华夏普通民众历史素养高于西方民众的第一个原因:华夏人拥有的历史更多,用的也比西方民众更多。

第二个原因,文化的原因。这个原因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中国人来说,最高的古代典籍是“经史子集”,而对于西方人来说,则是宗教典籍,比如所谓的《圣经》。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人采访美国人的时候,他们会把建国史说成“几十年”。几乎没有几个被采访的美国民众能够准确说出美国的建国时长,因为人家的至高典籍是那本“经”。

为什么西方民众不爱好历史,华夏人包括普通民众都爱好历史呢?

而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完全是不可理解的。虽然儒家或者儒教在中国的一段历史上也对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掌握,但是我们不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都会认为:历史才是学术的源头,对;历史的总结才是思想的源头。我们的普通民众不会去看孔子的《论语》并把它背得滚瓜乱熟,但是我们却可以忙里偷闲把《三国演义》看个四五遍。

孔子的话虽然很有道理,但是却有很多还需要历史去检验的;而历史则是已经经受了事实检验的财富,这也是中国人爱历史的原因。我们的文化从来都是重视实践的,尤其是重视生产的实践,只有能够作用于生产实践的东西,才会受到大家的一致欢迎。这大约也是所谓的中国只有“科技”没有“科学”的原因罢了。

为什么西方民众不爱好历史,华夏人包括普通民众都爱好历史呢?

中国人是不可能像第谷那样几十年如一日观测天象去“追求真理”的,中国人也是观测天象的,但是他们观测天象都是为了对现实的生活有所帮助,比如制定历法。我们现在最常见的所谓“八卦”,其实就是一个古人观测天体运行制作历法的模型,24节气一画出来,“阴阳鱼”就出来了。

这是华夏人爱好历史而西方民众则对历史生疏的文化原因:中国没有狂热的信仰,中国有的是实事求是的文化,是实践检验真理的文化,而历史就是一个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而决定华夏人爱好历史的第三个原因:消费原因则是影响现代人对历史的态度的最重要原因。具体表现为:奢侈的物质享受和超前的消费观念。

我们把世界看一遍,大约能够看到,中国人的消费是最为克制。克制消费的基础则是对奢侈品的减持(当然,现在中国也兴起了超前消费),中国人大多数没办法每个月都去旅游,也不可能去搞什么派对和狂欢。在西方人搞奢侈享受的时候,中国人往往也能够拿出自己的“奢侈享受”——看书,看电视剧。

为什么西方民众不爱好历史,华夏人包括普通民众都爱好历史呢?

这些“奢侈享受”相对而言既便宜又实惠,而内容则大多数以历史为主。同样的道理,爱好超前消费的中国人往往也对历史感到匮乏,因为他们的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到了奢侈享受上面去了,没有时间和兴趣再去研究或者欣赏历史故事。而对于西方人来说,那么多的娱乐活动和旅游,更让他们没有精力去看历史了。

这三条原因就是为什么西方民众不爱好历史,华夏人包括普通民众都爱好历史的原因,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