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南阳汉画馆记一:秦汉立郡,东汉南都,汉画凝聚三千年的文化积淀

南阳汉画馆记一:秦汉立郡,东汉南都,汉画凝聚三千年的文化积淀

1

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来汉画馆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南阳人,来去交通自然方便,然却并非主要原因,更重要的缘由,是汉画馆内,藏珍一旌博远浑雄的灵幡,时时于心中魂牵梦绕,萦影不断,隔时不去,就觉脑际空落,惶然无所慰藉。

来至馆前,凝眸眺望,两巍汉阙映入眼帘。汉阙后面,松柏掩映,一群巍峨建筑浑然而矗,白墙碧瓦,磅礴沉郁,尽显大汉雄浑之气。不,那非平常意义的建筑,而是一座王朝的宫殿,内里所藏,是千年之前的政治、生活、文化、习俗……那个时代的激越灵魂呐!

千八百年前的南阳,是个什么模样?张衡《南都赋》已有精妙的描述:“于显乐都,既丽且康!陪京之南,居汉之阳。割周楚之丰壤,跨荆豫而为疆。……其宝利珍怪,则金彩玉璞,随珠夜光。铜锡铅锴,赭垩流黄。绿碧紫英,青雘丹粟。太一馀粮,中黄侭玉。松子神陂,赤灵解角。耕父扬光于清泠之渊,游女弄珠于汉皋之曲……”

南阳汉画馆记一:秦汉立郡,东汉南都,汉画凝聚三千年的文化积淀

然则张衡描绘,仅为汉时景象。若将触须伸展,更是源远流长——

自从盘古开天,始定山川河岳,南阳即为盆地:秦岭、伏牛、桐柏山,西、北、东三方拱卫;白水、唐河、湍水、丹江、淮河,东、中、西纵贯交错。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植物葳茂,生物繁盛。西峡就有远古时期恐龙争霸的活动遗迹;南召杏花山亦有古猿人钻木取火、燎灶烧烤的生活痕迹;方城、鸭河、桐、唐、镇、淅,皆有史前人类刻石记事留存的岩画;更有南阳黄山遗址,极有可能是黄帝接受神农炎帝禅让王权的交接之城……

及至夏、商、周朝,南阳开始封侯立国,拒不完全统计,就有吕、谢、申、邓、鄀、蓼、唐、缯、析、鄂等十多个。春秋前后,楚灭诸国,占据南阳,割据江淮。秦又灭楚,统一中国,废黜诸侯,分三十六郡而治,南阳郡辖县三十六,为全国两个最大郡之一。西汉延续秦制。东汉甚至又加一县,郡辖县达三十七,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郡”。

南阳汉画馆记一:秦汉立郡,东汉南都,汉画凝聚三千年的文化积淀

西汉时期,人心思治,社会稳定,兴修水利,发展农耕,开办冶铁,扩展商贸。南阳很快成为与长安、洛阳、邯郸、临淄齐名的“全国五大都市”之一。东汉较之西汉,更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南阳为刘秀家乡与反莽起兵地,文臣武将中,南阳人占据近半。建立东汉后,分封于宛的王侯就有四十七个。皇亲国戚无以计数,王侯将相第宅相望,“士女沾教化,黔首仰风流”。使其成为仅次于京城洛阳的“全国第二大城市”。

政治、经济的大繁荣,催动思想、科技、文化的大发展。南阳“五圣”中的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智圣诸葛亮,就于汉代出现。现在要说的,是汉代文化的繁荣,包括文学在内的音乐、歌舞、绘画、雕刻等领域,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大发展、大繁荣。

然而,千八百年过去,作为中国公认“最强”的两汉时代,其大气磅礴、气吞山河的辉煌景象,早已被厚重的历史烟尘覆盖,尤其璀璨夺目的音乐、绘画、歌舞、雕塑艺术,我们只能于史书里读到文字描述,而原创实物,却成了无法破解的密码。

南阳汉画馆记一:秦汉立郡,东汉南都,汉画凝聚三千年的文化积淀

2

然而,只要是金子,终会放出烁目光芒。大汉王朝曾经威震四海、气吞山河的磅礴景象,终于公元1931年的夏天,被天公有意无意地揭开秘密。

那场突如其来的连绵暴雨,致使山洪从伏牛山深处汹涌而下,冲破白河堤防,漫卷两岸村庄,于宛城西南十八里的草店村旁,冲开一座汉墓。墓里值钱的文物早被盗抢殆尽,只留下一些沉重的墓石。这些搬不动的墓石上面,都刻有许多看不懂的图案和文字。

这个意外消息,将考古人员引至现场,一看喜出望外:墓石所刻,都是两千年前的汉代图画啊!这些汉画像石,虽然破旧不堪,残缺不全,然则一件件洗净,拼接完整,它们立马由冰冷的石头,变成了有温度和生命的物体。

南阳汉画馆记一:秦汉立郡,东汉南都,汉画凝聚三千年的文化积淀

像石上那些略显拙笨的线条,那些看似粗朴实则充满想象力的图画,都在娓娓述说着汉代人们的精神取向、对于宇宙、世界的初蒙认知,展现着那个时代王公贵族、市井农人的生活场景,将士出征,匠农劳作,婚丧嫁娶,歌舞娱乐……将这一切综合起来,就是一幅全景式的汉代生活图。

墓石破解千年谜,瞬时惊动考古界。包括鲁迅先生和张嘉谋、杨廷宾、孙文青、王正朔等南阳籍仁人志士,开始四处收集汉画像石,很快在清代南阳古城墙、方城县的博望桥,以及新野、邓州等地的汉墓里,普查出一百多块汉画像石来。

在当时民国政府支持下,最初的南阳汉画馆于1935年10月创立。馆舍在南阳民众教育馆内(现今卧龙区广播电台后院),馆藏汉画像石118块。当时的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罗震,曾专门撰写了“南阳汉画馆创修记”碑文。

南阳汉画馆记一:秦汉立郡,东汉南都,汉画凝聚三千年的文化积淀

新中国建立后,汉画保护得到大力支持。1957年,河南省政府拨专款改造七孔桥,拆出汉画像石数十块。1958年,省政府再拨专款,决定在卧龙岗武侯祠东侧,新建汉画馆。1959年正式动工,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先生,为汉画馆题写馆名。新馆建成后,计有工房、廊房30余间,展厅面积900平方米,收藏画像石500余块。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汉画像石馆藏量继续猛增,由500余石增至1000余石,展馆容量再趋饱和。1976年,开始在原馆东北侧重建新馆,并于1979年竣工。新馆展厅面积1700平方米,展出画像石精品187块,馆藏画像石总量已达1500块。

然而,随着汉画像石存量增加和原馆出现裂缝,1986年,省市决定在卧龙岗东南,重建汉画馆。新馆于1988年开工,1999年底建成。现在的汉画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其馆藏与展出的汉画像石,共达两千五百多块。数量与规模,皆为全国之最。

(未完待续)

本文来源:苍狼的歌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