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法官,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来到法院,我就相信法官。”在一起民间借贷案件中,周永婷在向原告做调解工作,原告在电话中对周永婷说道。

周永婷于2010年进入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法院,先后在立案庭、速裁庭工作。自2016年进入立案庭速裁团队至今,已办理案件4000余件。2019年因工作突出,成绩优异被评为“优秀法官”。2021年12月,荣获全市基层法院第一片区“红旗办案标兵”。
认真倾听 真诚回应
每次听到当事人说“我就相信法院,就相信法官”的时候,周永婷总觉得肩上担子沉重,她始终认为办案的目的不仅是结案,还要真诚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平、司法公正的热切渴望。
周永婷认为,在办案过程中,除了依法开展诉讼程序之外,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诉求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认真倾听。“为了能高效处理大批案件,我们会抽离出权利义务关系,关注案件模块事实,比如民间借贷案件中,双方是否签署借条,款项是否交付等,然而这样可能会过滤掉个案当中细节以及缺乏对当事人在案件中情绪诉求的回应,进行结构化倾听,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让法官回到个案中,合理地回应当事人的情绪。我在接听当事人电话或是听取陈述的时候,习惯性地在头脑里画三个格子,分别放入三样东西:当事人表达了什么情绪,当事人提供了什么事实,当事人对法官有什么期待,然后回应当事人情绪,梳理当事人陈述的事实,明确接下来的行动方向。”她说。
有一次,周永婷正在查阅第二天开庭案件的卷宗材料,发现当事人提交证据副本中缺少转款凭证,便打电话与当事人沟通,因为临近下班时间,当事人说:“明天就要开庭了你才跟我说,我到哪里给你找证据,案件事实就是这样的,我又没有说谎,你们法官办个小案子那么麻烦。”周永婷随即按照结构化倾听给予当事人回应:“现在临近下班给你打电话让你提交相关证据材料,你肯定着急,今天肯定来不及去处理,庭审是明天下午,明早还有时间去办理,办理过程遇到什么困难可以跟我沟通。法官依法查清案件事实才能够切实保证你的权利。”经过几轮沟通后,当事人终于心平气地答应第二天去调取转账凭证,最后还表示刚才自己着急了,语气不太礼貌,希望法官理解。
周永婷相信,只要在个案中做到结构化倾听,真诚回应,就能传递司法的温度。
明确分工 高效结案
立案庭速裁法官团队人均结案均在千件以上,每个速裁团队人员配比为“一名法官+一名助理+一名书记员+一名调解员”,合理有序地开展审判工作是保质保量完成结案任务的关键。“审判可以看成一个生产过程,我们生产的‘产品’是裁判文书,如何保障整个生产流程高效率、高质量的运行,团队分工协作是重中之重。”周永婷说。
周永婷将审判工作拆解成生产流水线上每一个生产环节,由相应人员负责,筛查环节、调解环节、送达环节、庭审环节、庭后整理环节、制作裁判文书环节、宣判环节、整理卷宗及扫描环节。她认为,法官应当负责好调解环节、庭审环节、制作裁判文书环节。同时,鼓励团队人员在案件办理中注重积累对案件处理流程的点滴经验,丰富到各个“生产环节”的规范中加以强化运用,调动团队成员的自主性、主动性,围绕结案任务和目标,依法依规开展审判工作。
裁判文书模块化
确保质量与效率
立案庭速裁法官团队是全院立案受案后分流案件的首道关口,负责过滤处理争议不大、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案件,对于双方不能达成调解的案件,必须快审快裁。面对大量案件的裁判文书写作,周永婷采用通用模板制作文书的方法来制作裁判文书。
周永婷将合同案件类(比如金融借款纠纷、民间借贷纠纷、买卖合同纠纷、租赁合同纠纷等)的裁判文书分解为合同成立和生效、合同履行、合同违约等模块,将相应法律规定放入通用裁判文书模板中,在制作个案裁判文书时,匹配调取相应大前提的文书模块,进行个案法律事实的连接和说理论证,这样就极大地提高了制作文书的效率,同时保障了文书法律适用及论证说理的严谨性和规范性。
积累审判实务思想
增强说理论证能力
立案庭速裁法官团队处理案件的类型呈现多元化形态,如果用Excel表筛查工具统计速裁法官团队案由类型就会发现,每个团队收案的案由都会有三四十种,这对承办法官快速精准适用法律,保证高效结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周永婷在办理案件过程中,遇到法律适用难点或是双方当事人对法律理解适用争议较大的情况,都很注重思考法律适用的各种解释和理解,并与其他承办法官进行法律适用的讨论,将思考研究的结论进行梳理和记录,放入自己的审判实务研究文件夹,下次遇到同类型或相似的法律适用问题能提高法律适用的效率和准确性。“对法律适用的思考和梳理能不断完善自己的审判实务思想,不断增强自己对裁判文书说理论证的能力。”周永婷说。
来源丨宣传处、西山法院
编辑丨魏晓露
一审丨吴怡
二审丨张浩林
三审丨刘欣
【来源:昆明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