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物志:灰烬中重建曼联,筑梦之人巴斯比

人物志:灰烬中重建曼联,筑梦之人巴斯比

对于大多数教练而言,打造一支伟大的球队并非易事,而巴斯比爵士这一辈子打造了三支伟大的球队(三十年间三支伟大的曼联),这真是令人惊讶的成就。在巴斯比爵士的带领下,曼联成为了一支正儿八经名扬四海的球队。即便是当下,巴斯比爵士的足球哲学,仍旧是球队前进的重要力量。thesefootballtimes.co作者Matt Gault就讲述了巴斯比爵士的故事。

或许从某个层面来说,巴斯比爵士是一名比弗格森爵士更加强力的主教练。弗格森爵士的权威看起来不容争辩,而球员对于这名苏格兰教练也是相当敬畏。至于巴斯比爵士,他的权威同样不容旁人质疑,同时在他冷峻的外表之下,还流露出了几分处变不惊。

英媒大佬麦克伊万尼曾写了一份这样的悼词,悼词开头简单讲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利亚姆-惠兰(慕尼黑空难罹难者之一)与巴斯比爵士之间的趣闻。有一次惠兰鼓起勇气迈入巴斯比爵士的办公室,提出了离队申请,而巴斯比爵士用一种奇怪的表情回复惠兰:“没人能教我该签谁,该卖谁。这球队咱说了算。如果我留你在这里,说明你还是我的菜。继续踢下去。另外,这种事情不要再和我说了。”

在巴斯比爵士执教曼联的那段时间里,他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做,然后你执行就好。曼联的球员们也一直都机敏地执行着巴斯比爵士的旨意——他们这样的模式也是为球队带来了13座冠军奖杯。然而,巴斯比爵士的曼联岁月,不仅仅有荣光,还有血泪。提起他的名字,我们总会想起慕尼黑空难——在这次空难中离开人间的,正是被我们称之为“巴斯比宝贝”的曼联希望们。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带领曼联走出困境,最终收获欧冠冠军奖杯的,还是巴斯比爵士。所以,要研究巴斯比爵士,被麦卡特尼称之为“废墟中复兴”的这段时光,无疑是相当重要的。

巴斯比爵士对于英格兰足球的发展,贡献颇丰。他与助手吉米-墨菲一起,定下了(可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重建计划。就曼联球迷而言,九十年代弗格森爵士治下的曼联就如同冠军收割机一样,开创了球队的黄金时代,而对于那些熟悉巴斯比爵士的球迷而言,巴斯比爵士所取得的成就,同样值得球迷们献上最大的敬意。

1945年2月19日,巴斯比爵士成为曼联主教练,并于10月1日正式执掌球队。尽管当时巴斯比爵士接手的时候,球队就拥有杰克-罗利,约翰尼-凯利,亨利-科克布恩等表现出众的球员,但正是在他的精心谋划之下,曼联才取得了质的飞跃。同时,他也是让全世界看到了自己的专业,自己的效率。

巴斯比爵士对曼联的改造很快就取得了效果。1946/1947赛季末的时候,他成功说服了吉米-墨菲出任自己的助手。他们一道带领球队,接连在1947年至于1951年期间拿到了四个联赛亚军。尽管在巴斯比爵士执教球队的头五年时间里,曼联一直都没有拿到联赛冠军奖杯,但至少他们在1948年的时候拿到了足总杯的冠军。说起来,这座冠军奖杯真是意义非凡——曼联在决赛中击败了斯坦利-马修斯率领的布莱克浦,收获了球队近40年的时间里,首个重要赛事冠军。也就是在这之后,巴斯比爵士获得了足坛罕见的权力——当时球队主席哈罗德-哈德曼表示:“我们的主教练向我们询问意见,而我们的意见是: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

人物志:灰烬中重建曼联,筑梦之人巴斯比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曼联在1952年的时候获得了联赛冠军奖杯,但巴斯比爵士革命性的足球思维其实在这之后才正式开始实施。1952年举起联赛冠军奖杯的曼联,虽然成功,但年龄结构老化。巴斯比爵士的建队思想其实是培养本土的年轻球员,并将这些年轻球员视为球队的希望。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罗杰-伯恩、布兰奇弗勒等人,组成了人们口中“巴斯比宝贝”的雏形。

随后,马克-琼斯、埃迪-科尔曼和邓肯-爱德华兹均是加入“巴斯比宝贝”的一员,他们在17岁的时候就进入了巴斯比爵士麾下一线队的首发名单。也就是从这开始,巴斯比爵士带领着曼联青年军,连续在1956年和1957年夺得联赛冠军。整整五年时间里,曼联的重要引援只有前锋汤米-泰勒和门将哈里-格雷格。那个时候球队的成功,更多还是归功于年轻球员们的成长,以及巴斯比爵士带给球队的自信。

巴斯比爵士曾说:“我认为,这是所有教练的梦想,带领一支全都由15岁到17岁球员组成的球队。所以我坚持年轻球员建队的核心,你可以获得球队的忠诚,还有球队阵容的连贯性。”巴斯比爵士就是如此,始终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激励着年轻人,描绘着球队的蓝图。

那个时候,足球还是一项身强力壮者的游戏——因为比赛过程非常激烈。同时,由于医疗水平的不足,球员们必须身体和心理上都必须相当成熟,才能够应对场内野蛮的争斗。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巴斯比爵士以年轻球员建队的思想无疑是具有革命性的,他将足球视为一项年轻人的运动,而这种思想也彻底改变了足球,促进了青训的发展,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都是曼联安身立命之本。

1958年2月6日,这是一个悲伤的日子。二十三人(包括八名球员,三名球队官员,以及八名随队记者)因为慕尼黑空难,永远的离开了人世。当时他们刚刚结束对阵贝尔格莱德红星的欧冠比赛,而他们在客场比赛中所收获的平局,足以让他们杀入半决赛。在罹难的八名球员中,有七名球员当场死亡,邓肯-爱德华兹则是治疗无效,离开人间。

巴斯比爵士和博比-查尔顿爵士死里逃生,而此后正是他们的勇气和精神,带领着曼联重新回到了正轨。痛苦永恒,灾难无情,但巴斯比爵士和其他幸存者们把悲伤扛在了肩上,走上了一条普通人根本无法坚持的道路。巴斯比爵士在空难中遭受重伤,因此吉米-墨菲代替他执教球队——出人意料的是,在吉米-墨菲的带领下,遭受重创的曼联一路杀到了足总杯决赛。不过在决赛中他们输给了博尔顿(0-2)。

尽管巴斯比爵士康复了有一段时间,但他仍旧在考虑。他曾认为自己的足球生涯已经结束,空难之后,他完全不相信自己还能够继续自己的教练生活,但他的妻儿成功说服了他——他应该去夺回自己的一切。而且后来巴斯比爵士自己也意识到,如果他就这么放弃的话,无论是对于逝者,还是对于生者,都有着太多的亏欠。巴斯比爵士一直都在想,如果不是空难摧毁了一切,那“巴斯比宝贝”无疑能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统治欧洲。不过想法归想法,他最终还是坚强前行,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事情。

随后,巴斯比爵士展现出了极其强大的重建能力,他围绕哈里-格雷格、博比-查尔顿和比尔-富克斯重建球队,为球队补充进了不少新人——包括丹尼斯-劳和乔治-贝斯特。从某个角度来说,重建之后的曼联在实力方面相较之前,更加出色——年轻球员的天赋和老将的经验得到了充分的结合,将球队带入了一个新的高度。重建之后的曼联,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首功当记在丹尼斯-维奥勒身上,他在1959/1960赛季攻入了32粒联赛进球。巴斯比爵士最终带领曼联战胜了命运,这支重建的曼联涌现出了三名欧洲年度最佳球员,他们分别是博比-查尔顿、丹尼斯-劳和乔治-贝斯特。1965年和1967年的联赛冠军,则是曼联浴火重生的最完美的结局。慕尼黑空难带给曼联的阴霾,终是在巴斯比爵士的努力下,远离老特拉福德球场。

人物志:灰烬中重建曼联,筑梦之人巴斯比

1968年5月29日,曼联在温布利球场迎战本菲卡。在战胜了皇家马德里之后,曼联想要夺得冠军奖杯,就必须要战胜面前这支强大的葡萄牙球队。

丹尼斯-劳是一名伟大的射手,以至于放在当下,我们一定会觉得他在那个赛季成为球队首选是无可争议的事情。然而,丹尼斯-劳那个赛季的状态并不稳定,一月之后的18场比赛中,他只不过攻入了3粒进球。也正是因为如此,巴斯比爵士在阵容安排上也是头疼不已。巴斯比爵士知道,状态不佳的丹尼斯-劳或许还是有能力帮助球队拿到欧冠冠军,但他最终还是决定让丹尼斯-劳接受膝伤手术,以便于在新赛季能够找回自己应该有的状态。所以,这场曼联对阵本菲卡的比赛,丹尼斯-劳并没有出战。讲真,如果换做其他教练的话,他们肯定会打出自己手中最好的牌,而不是让他去接受手术。

在这场比赛前的采访中,巴斯比爵士展现出了自己一贯而来的礼貌和职业。当他被问及自己对于欧冠奖杯的追求之时,他的回答简单直接:“我相信曼联终有一天会夺得欧冠冠军,即便不是在我执教曼联的时候。我也确信遭受慕尼黑空难之前的那支脉案早就应该解锁这项成就。我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欧冠冠军早点儿到来。”

巴斯比爵士的准备工作做得相当到位,每一名球员都明白自己的职责是什么。本菲卡的托雷斯和尤西比奥,必须是曼联重点盯防的对象,但这并不意味着巴斯比爵士就要放弃自己的攻势足球。直到比赛前一秒,曼联的战术都处于保密状态,虽然说曼联上下都明白教练打算怎么做,但他们都没有声张,默默地等待着开球。

上半场,比赛充斥着激烈的身体对抗,场面十分紧张,而且根本就没有什么观赏性可言。本菲卡球员粗暴地防守,让贝斯特和博比-查尔顿根本没有办法施展出自己的才华。不过下半场开场仅八分钟,博比-查尔顿就摆脱了对方的盯防,为曼联拔得头筹。但在比赛第79分钟的时候,奥古斯托右路长传球找到托雷斯,后者头球摆渡给格拉萨,格拉萨破门,将场上比分扳平。在格拉萨进球的那一瞬间,巴斯比爵士的梦想似乎又成为了梦想。

在比赛即将结束的时候,尤西比奥凭借强大的个人能力,威胁着曼联的大门。时间如同静止了一般,这位1966年世界杯金靴得主单挑曼联门将阿莱克斯-斯特普尼。所幸尤西比奥的射门被阿莱克斯-斯特普尼揽入怀中,曼联才算是逃过一劫。虽然说进入加时赛,曼联得到了宝贵时间,但此时的博比-查尔顿却感到了不安和无助。看起来本菲卡找打了自己的节奏,他们配合流畅,让曼联疲于应付。

人物志:灰烬中重建曼联,筑梦之人巴斯比

加时赛开始之前,巴斯比爵士和教练组其他教练们冲入场内,不断为球员们打气。巴斯比爵士必须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绝对能够击败对手”。巴斯比爵士大声说道:“你们是最好的,去场上证明这一点吧。今天属于我们。”话虽不多,但巴斯比爵士鼓舞人心的技巧绝对是大师级的,如此简单的话语,点燃了球员们的斗志。

加时赛开始仅两分钟,贝斯特的进球就帮助曼联再度取得领先,而两分钟之后,19岁的布莱恩-基德将场上比分改写为3-1,曼联牢牢占据了领先优势。此时的温布利球场就如同曼联的主场一般。加时赛阶段,曼联不断压迫对手,根本就不给本菲卡喘息的机会。在博比-查尔顿为曼联攻入第四粒进球的时候,一切都结束了,冠军属于曼联,他们终于登上了欧洲之巅。

作为第一位率领英格兰球队夺取欧冠冠军的主教练,巴斯比爵士说道:“这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夜晚,成为英格兰第一支夺得欧冠冠军的球队的主教练,这是我的梦想。我为我的球队而骄傲,我为博比-查尔顿而骄傲,为比尔-富克斯而骄傲。过去11年的时间里,他们一直陪伴着我。”

复兴之路充斥着黑暗和伤痛,但他们最终通过了试炼,迎来了曙光。

巴斯比爵士凭借强大的精神力量,让曼联走出绝境。球队十年的努力最终收获了成功。十年来,巴斯比爵士从未忘记,梦想是需要不懈的努力才能够完成的。不过,或许当年巴斯比爵士也没有想到,自己曾说球队需要十年完成重建,而十年之后,他真的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人物志:灰烬中重建曼联,筑梦之人巴斯比

巴斯比爵士率领曼联夺取欧冠冠军的时候,尚不到60岁,但告别的日子也是越来越近。巴斯比爵士整个职业生涯都在追求这项至高无上的荣誉(欧冠冠军),而在摘得荣誉之后,他似乎也到了功成身退之时。巴斯比爵士执教曼联24年,所以告别真的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1969年1月,巴斯比爵士做出了退役的决定。“我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就一个穿着球服,赶着球员上场训练的人而言,现在告别是一个恰当的时刻。曼联对我而言,并非只是一支球队。”

当然,在巴斯比爵士退役之后,他并没有真正离开球队。麦吉尼斯成为球队主教练之后,巴斯比爵士则是成为了球队的总经理。同时,坊间传闻他其实一直都有插手曼联一线队的管理事务。此外,在1973年12月,麦吉尼斯离职之后,巴斯比爵士又重新拿起了曼联教鞭。

巴斯比爵士在1973年的回忆录中写道:“我怎能离开这个地方,我怎能离开球队?这是我从慕尼黑空难的灰烬中重建的球队,这是我深爱的球队,这是我愿意为之献身的球队。”巴斯比爵士这番话真是让人泪目。

“后巴斯比时代”的曼联,充斥着动荡和迷茫,直到弗格森爵士接手之后的第六年,球队才真正走上了正轨,品尝到联赛冠军的滋味。在青训球员的培养上,弗格森也比他的前任们更加切实贯彻巴斯比爵士的思想。同巴斯比爵士一样,弗格森爵士也曾被旁人嘲笑,“凭一帮小屁孩,什么也赢不了”。事实证明,这些讽刺言论最终都打了自己的脸。如同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巴斯比爵士一样,四十年后的弗格森,他的成功同样基于年轻球员的成功。曼联对青训的关注,使得他们再次品尝到了胜利的滋味。

或许巴斯比爵士并非是一名战术大师,但他所拥有的,是一种胜利的思维,一种为球队赢得最高荣誉而打造的思维。只要球员们尽力兑现他们的潜能,巴斯比爵士就不会认为失败是可耻的事情。对于巴斯比爵士而言,用正确的态度去踢球,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只要态度争取了,失败也不会苦涩。

“从足球中,我能够感受到浪漫、奇妙和神秘,美轮美奂,如诗如画。伟大的比赛就是永恒且不可思议的传奇。”巴斯比爵士的这句名言,也传递着他对这项运动的热爱。同时,巴斯比爵士也确实用自己的方式,让这个曼彻斯特,甚至是整个欧洲都迷恋上了他的浪漫,他在老特拉福德写下了属于自己的传奇。

巴斯比爵士,他是带领曼联走向伟大的那个人,带领曼联走出黑暗的人。没有巴斯比爵士,就没有从灰烬重建的曼联,就没有弗格森时代那支令人胆寒的曼联。

巴斯比爵士,是他构建了梦剧场,他就是那个深知成功艺术的人。

(西地那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