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物志:灰燼中重建曼聯,築夢之人巴斯比

人物志:灰燼中重建曼聯,築夢之人巴斯比

對于大多數教練而言,打造一支偉大的球隊并非易事,而巴斯比爵士這一輩子打造了三支偉大的球隊(三十年間三支偉大的曼聯),這真是令人驚訝的成就。在巴斯比爵士的帶領下,曼聯成為了一支正兒八經名揚四海的球隊。即便是當下,巴斯比爵士的足球哲學,仍舊是球隊前進的重要力量。thesefootballtimes.co作者Matt Gault就講述了巴斯比爵士的故事。

或許從某個層面來說,巴斯比爵士是一名比弗格森爵士更加強力的主教練。弗格森爵士的權威看起來不容争辯,而球員對于這名蘇格蘭教練也是相當敬畏。至于巴斯比爵士,他的權威同樣不容旁人質疑,同時在他冷峻的外表之下,還流露出了幾分處變不驚。

英媒大佬麥克伊萬尼曾寫了一份這樣的悼詞,悼詞開頭簡單講述了一個生動的故事:這是一個關于利亞姆-惠蘭(慕尼黑空難罹難者之一)與巴斯比爵士之間的趣聞。有一次惠蘭鼓起勇氣邁入巴斯比爵士的辦公室,提出了離隊申請,而巴斯比爵士用一種奇怪的表情回複惠蘭:“沒人能教我該簽誰,該賣誰。這球隊咱說了算。如果我留你在這裡,說明你還是我的菜。繼續踢下去。另外,這種事情不要再和我說了。”

在巴斯比爵士執教曼聯的那段時間裡,他會告訴你應該怎麼做,然後你執行就好。曼聯的球員們也一直都機敏地執行着巴斯比爵士的旨意——他們這樣的模式也是為球隊帶來了13座冠軍獎杯。然而,巴斯比爵士的曼聯歲月,不僅僅有榮光,還有血淚。提起他的名字,我們總會想起慕尼黑空難——在這次空難中離開人間的,正是被我們稱之為“巴斯比寶貝”的曼聯希望們。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帶領曼聯走出困境,最終收獲歐冠冠軍獎杯的,還是巴斯比爵士。是以,要研究巴斯比爵士,被麥卡特尼稱之為“廢墟中複興”的這段時光,無疑是相當重要的。

巴斯比爵士對于英格蘭足球的發展,貢獻頗豐。他與助手吉米-墨菲一起,定下了(可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重建計劃。就曼聯球迷而言,九十年代弗格森爵士治下的曼聯就如同冠軍收割機一樣,開創了球隊的黃金時代,而對于那些熟悉巴斯比爵士的球迷而言,巴斯比爵士所取得的成就,同樣值得球迷們獻上最大的敬意。

1945年2月19日,巴斯比爵士成為曼聯主教練,并于10月1日正式執掌球隊。盡管當時巴斯比爵士接手的時候,球隊就擁有傑克-羅利,約翰尼-凱利,亨利-科克布恩等表現出衆的球員,但正是在他的精心謀劃之下,曼聯才取得了質的飛躍。同時,他也是讓全世界看到了自己的專業,自己的效率。

巴斯比爵士對曼聯的改造很快就取得了效果。1946/1947賽季末的時候,他成功說服了吉米-墨菲出任自己的助手。他們一道帶領球隊,接連在1947年至于1951年期間拿到了四個聯賽亞軍。盡管在巴斯比爵士執教球隊的頭五年時間裡,曼聯一直都沒有拿到聯賽冠軍獎杯,但至少他們在1948年的時候拿到了足總杯的冠軍。說起來,這座冠軍獎杯真是意義非凡——曼聯在決賽中擊敗了斯坦利-馬修斯率領的布萊克浦,收獲了球隊近40年的時間裡,首個重要賽事冠軍。也就是在這之後,巴斯比爵士獲得了足壇罕見的權力——當時球隊主席哈羅德-哈德曼表示:“我們的主教練向我們詢問意見,而我們的意見是:他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吧。”

人物志:灰燼中重建曼聯,築夢之人巴斯比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曼聯在1952年的時候獲得了聯賽冠軍獎杯,但巴斯比爵士革命性的足球思維其實在這之後才正式開始實施。1952年舉起聯賽冠軍獎杯的曼聯,雖然成功,但年齡結構老化。巴斯比爵士的建隊思想其實是培養本土的年輕球員,并将這些年輕球員視為球隊的希望。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羅傑-伯恩、布蘭奇弗勒等人,組成了人們口中“巴斯比寶貝”的雛形。

随後,馬克-瓊斯、埃迪-科爾曼和鄧肯-愛德華茲均是加入“巴斯比寶貝”的一員,他們在17歲的時候就進入了巴斯比爵士麾下一線隊的首發名單。也就是從這開始,巴斯比爵士帶領着曼聯青年軍,連續在1956年和1957年奪得聯賽冠軍。整整五年時間裡,曼聯的重要引援隻有前鋒湯米-泰勒和門将哈裡-格雷格。那個時候球隊的成功,更多還是歸功于年輕球員們的成長,以及巴斯比爵士帶給球隊的自信。

巴斯比爵士曾說:“我認為,這是所有教練的夢想,帶領一支全都由15歲到17歲球員組成的球隊。是以我堅持年輕球員建隊的核心,你可以獲得球隊的忠誠,還有球隊陣容的連貫性。”巴斯比爵士就是如此,始終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激勵着年輕人,描繪着球隊的藍圖。

那個時候,足球還是一項身強力壯者的遊戲——因為比賽過程非常激烈。同時,由于醫療水準的不足,球員們必須身體和心理上都必須相當成熟,才能夠應對場内野蠻的争鬥。正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之下,巴斯比爵士以年輕球員建隊的思想無疑是具有革命性的,他将足球視為一項年輕人的運動,而這種思想也徹底改變了足球,促進了青訓的發展,并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都是曼聯安身立命之本。

1958年2月6日,這是一個悲傷的日子。二十三人(包括八名球員,三名球隊官員,以及八名随隊記者)因為慕尼黑空難,永遠的離開了人世。當時他們剛剛結束對陣貝爾格萊德紅星的歐冠比賽,而他們在客場比賽中所收獲的平局,足以讓他們殺入半決賽。在罹難的八名球員中,有七名球員當場死亡,鄧肯-愛德華茲則是治療無效,離開人間。

巴斯比爵士和博比-查爾頓爵士死裡逃生,而此後正是他們的勇氣和精神,帶領着曼聯重新回到了正軌。痛苦永恒,災難無情,但巴斯比爵士和其他幸存者們把悲傷扛在了肩上,走上了一條普通人根本無法堅持的道路。巴斯比爵士在空難中遭受重傷,是以吉米-墨菲代替他執教球隊——出人意料的是,在吉米-墨菲的帶領下,遭受重創的曼聯一路殺到了足總杯決賽。不過在決賽中他們輸給了博爾頓(0-2)。

盡管巴斯比爵士康複了有一段時間,但他仍舊在考慮。他曾認為自己的足球生涯已經結束,空難之後,他完全不相信自己還能夠繼續自己的教練生活,但他的妻兒成功說服了他——他應該去奪回自己的一切。而且後來巴斯比爵士自己也意識到,如果他就這麼放棄的話,無論是對于逝者,還是對于生者,都有着太多的虧欠。巴斯比爵士一直都在想,如果不是空難摧毀了一切,那“巴斯比寶貝”無疑能夠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統治歐洲。不過想法歸想法,他最終還是堅強前行,完成自己沒有完成的事情。

随後,巴斯比爵士展現出了極其強大的重建能力,他圍繞哈裡-格雷格、博比-查爾頓和比爾-富克斯重建球隊,為球隊補充進了不少新人——包括丹尼斯-勞和喬治-貝斯特。從某個角度來說,重建之後的曼聯在實力方面相較之前,更加出色——年輕球員的天賦和老将的經驗得到了充分的結合,将球隊帶入了一個新的高度。重建之後的曼聯,之是以能夠取得成功,首功當記在丹尼斯-維奧勒身上,他在1959/1960賽季攻入了32粒聯賽進球。巴斯比爵士最終帶領曼聯戰勝了命運,這支重建的曼聯湧現出了三名歐洲年度最佳球員,他們分别是博比-查爾頓、丹尼斯-勞和喬治-貝斯特。1965年和1967年的聯賽冠軍,則是曼聯浴火重生的最完美的結局。慕尼黑空難帶給曼聯的陰霾,終是在巴斯比爵士的努力下,遠離老特拉福德球場。

人物志:灰燼中重建曼聯,築夢之人巴斯比

1968年5月29日,曼聯在溫布利球場迎戰本菲卡。在戰勝了皇家馬德裡之後,曼聯想要奪得冠軍獎杯,就必須要戰勝面前這支強大的葡萄牙球隊。

丹尼斯-勞是一名偉大的射手,以至于放在當下,我們一定會覺得他在那個賽季成為球隊首選是無可争議的事情。然而,丹尼斯-勞那個賽季的狀态并不穩定,一月之後的18場比賽中,他隻不過攻入了3粒進球。也正是因為如此,巴斯比爵士在陣容安排上也是頭疼不已。巴斯比爵士知道,狀态不佳的丹尼斯-勞或許還是有能力幫助球隊拿到歐冠冠軍,但他最終還是決定讓丹尼斯-勞接受膝傷手術,以便于在新賽季能夠找回自己應該有的狀态。是以,這場曼聯對陣本菲卡的比賽,丹尼斯-勞并沒有出戰。講真,如果換做其他教練的話,他們肯定會打出自己手中最好的牌,而不是讓他去接受手術。

在這場比賽前的采訪中,巴斯比爵士展現出了自己一貫而來的禮貌和職業。當他被問及自己對于歐冠獎杯的追求之時,他的回答簡單直接:“我相信曼聯終有一天會奪得歐冠冠軍,即便不是在我執教曼聯的時候。我也确信遭受慕尼黑空難之前的那支脈案早就應該解鎖這項成就。我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讓歐冠冠軍早點兒到來。”

巴斯比爵士的準備工作做得相當到位,每一名球員都明白自己的職責是什麼。本菲卡的托雷斯和尤西比奧,必須是曼聯重點盯防的對象,但這并不意味着巴斯比爵士就要放棄自己的攻勢足球。直到比賽前一秒,曼聯的戰術都處于保密狀态,雖然說曼聯上下都明白教練打算怎麼做,但他們都沒有聲張,默默地等待着開球。

上半場,比賽充斥着激烈的身體對抗,場面十分緊張,而且根本就沒有什麼觀賞性可言。本菲卡球員粗暴地防守,讓貝斯特和博比-查爾頓根本沒有辦法施展出自己的才華。不過下半場開場僅八分鐘,博比-查爾頓就擺脫了對方的盯防,為曼聯拔得頭籌。但在比賽第79分鐘的時候,奧古斯托右路長傳球找到托雷斯,後者頭球擺渡給格拉薩,格拉薩破門,将場上比分扳平。在格拉薩進球的那一瞬間,巴斯比爵士的夢想似乎又成為了夢想。

在比賽即将結束的時候,尤西比奧憑借強大的個人能力,威脅着曼聯的大門。時間如同靜止了一般,這位1966年世界杯金靴得主單挑曼聯門将阿萊克斯-斯特普尼。所幸尤西比奧的射門被阿萊克斯-斯特普尼攬入懷中,曼聯才算是逃過一劫。雖然說進入加時賽,曼聯得到了寶貴時間,但此時的博比-查爾頓卻感到了不安和無助。看起來本菲卡找打了自己的節奏,他們配合流暢,讓曼聯疲于應付。

人物志:灰燼中重建曼聯,築夢之人巴斯比

加時賽開始之前,巴斯比爵士和教練組其他教練們沖入場内,不斷為球員們打氣。巴斯比爵士必須要讓他們知道,自己“絕對能夠擊敗對手”。巴斯比爵士大聲說道:“你們是最好的,去場上證明這一點吧。今天屬于我們。”話雖不多,但巴斯比爵士鼓舞人心的技巧絕對是大師級的,如此簡單的話語,點燃了球員們的鬥志。

加時賽開始僅兩分鐘,貝斯特的進球就幫助曼聯再度取得領先,而兩分鐘之後,19歲的布萊恩-基德将場上比分改寫為3-1,曼聯牢牢占據了領先優勢。此時的溫布利球場就如同曼聯的主場一般。加時賽階段,曼聯不斷壓迫對手,根本就不給本菲卡喘息的機會。在博比-查爾頓為曼聯攻入第四粒進球的時候,一切都結束了,冠軍屬于曼聯,他們終于登上了歐洲之巅。

作為第一位率領英格蘭球隊奪取歐冠冠軍的主教練,巴斯比爵士說道:“這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夜晚,成為英格蘭第一支奪得歐冠冠軍的球隊的主教練,這是我的夢想。我為我的球隊而驕傲,我為博比-查爾頓而驕傲,為比爾-富克斯而驕傲。過去11年的時間裡,他們一直陪伴着我。”

複興之路充斥着黑暗和傷痛,但他們最終通過了試煉,迎來了曙光。

巴斯比爵士憑借強大的精神力量,讓曼聯走出絕境。球隊十年的努力最終收獲了成功。十年來,巴斯比爵士從未忘記,夢想是需要不懈的努力才能夠完成的。不過,或許當年巴斯比爵士也沒有想到,自己曾說球隊需要十年完成重建,而十年之後,他真的兌現了自己的諾言。

人物志:灰燼中重建曼聯,築夢之人巴斯比

巴斯比爵士率領曼聯奪取歐冠冠軍的時候,尚不到60歲,但告别的日子也是越來越近。巴斯比爵士整個職業生涯都在追求這項至高無上的榮譽(歐冠冠軍),而在摘得榮譽之後,他似乎也到了功成身退之時。巴斯比爵士執教曼聯24年,是以告别真的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1969年1月,巴斯比爵士做出了退役的決定。“我覺得時間差不多了。就一個穿着球服,趕着球員上場訓練的人而言,現在告别是一個恰當的時刻。曼聯對我而言,并非隻是一支球隊。”

當然,在巴斯比爵士退役之後,他并沒有真正離開球隊。麥吉尼斯成為球隊主教練之後,巴斯比爵士則是成為了球隊的總經理。同時,坊間傳聞他其實一直都有插手曼聯一線隊的管理事務。此外,在1973年12月,麥吉尼斯離職之後,巴斯比爵士又重新拿起了曼聯教鞭。

巴斯比爵士在1973年的回憶錄中寫道:“我怎能離開這個地方,我怎能離開球隊?這是我從慕尼黑空難的灰燼中重建的球隊,這是我深愛的球隊,這是我願意為之獻身的球隊。”巴斯比爵士這番話真是讓人淚目。

“後巴斯比時代”的曼聯,充斥着動蕩和迷茫,直到弗格森爵士接手之後的第六年,球隊才真正走上了正軌,品嘗到聯賽冠軍的滋味。在青訓球員的培養上,弗格森也比他的前任們更加切實貫徹巴斯比爵士的思想。同巴斯比爵士一樣,弗格森爵士也曾被旁人嘲笑,“憑一幫小屁孩,什麼也赢不了”。事實證明,這些諷刺言論最終都打了自己的臉。如同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巴斯比爵士一樣,四十年後的弗格森,他的成功同樣基于年輕球員的成功。曼聯對青訓的關注,使得他們再次品嘗到了勝利的滋味。

或許巴斯比爵士并非是一名戰術大師,但他所擁有的,是一種勝利的思維,一種為球隊赢得最高榮譽而打造的思維。隻要球員們盡力兌現他們的潛能,巴斯比爵士就不會認為失敗是可恥的事情。對于巴斯比爵士而言,用正确的态度去踢球,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隻要态度争取了,失敗也不會苦澀。

“從足球中,我能夠感受到浪漫、奇妙和神秘,美輪美奂,如詩如畫。偉大的比賽就是永恒且不可思議的傳奇。”巴斯比爵士的這句名言,也傳遞着他對這項運動的熱愛。同時,巴斯比爵士也确實用自己的方式,讓這個曼徹斯特,甚至是整個歐洲都迷戀上了他的浪漫,他在老特拉福德寫下了屬于自己的傳奇。

巴斯比爵士,他是帶領曼聯走向偉大的那個人,帶領曼聯走出黑暗的人。沒有巴斯比爵士,就沒有從灰燼重建的曼聯,就沒有弗格森時代那支令人膽寒的曼聯。

巴斯比爵士,是他建構了夢劇場,他就是那個深知成功藝術的人。

(西地那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