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陆军元帅、军事家蒙哥马利两次访问中国后,竟然说,中国有三个非常“可怕”的优点!而这三个“可怕之处”正是中国能够强大起来的原因?这三个优点到底是什么,让蒙哥马利都觉得“可怕”?感兴趣的小伙伴别忘了点击关注,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铁血元帅,战场上奋勇杀敌,战后竟然这样对待自己的妻子!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从古至今就吸引着很多历史人物来到这片土地。在这些外国友人中,最为人熟知的应该就是马可·波罗了,他还将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写进了《马可·波罗游记》里。这本书也让西方国家揭开了中国神秘的面纱,是西方人认识中国的第一本著作。
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飞速发展。在外交部的努力下,中国也先后与美国、英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建立起了良好的外交关系。中国从近代被西方列强用猛烈的炮火轰开国门,到如今主动打开国门欢迎各国访华。这巨大的转变,不得不让人感慨新中国的强大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欢迎各国人民来到这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各国从首相、政要人物到媒体记者纷纷来到中国,想要对中国的全新面貌一探究竟。英国的蒙哥马利元帅就是众多来到中国的外国友人之一。
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蒙哥马利,他在英国有着“军事天才”之称,这也反映了他优秀的军事指挥能力。虽然蒙哥马利是高级指挥官,但是他经常前往战争前线,与战士们一同战斗。这是蒙哥马利基于自己的亲身经历,做出的改变。
蒙哥马利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蒙哥马利还只是一个排长。在战场上,蒙哥马利从来没见过自己的司令员,这让他觉得很遗憾。所以,蒙哥马利经常带着有两个帽徽的军帽前往战场。虽然有人觉得这样很滑稽,但蒙哥马利认为,前线的战士们只要看到这顶帽子,就知道自己对他们非常关切,而不只是坐在安全的后方发号施令。
蒙哥马利在英军中拥有很高的个人荣耀。蒙哥马利领导英国战士们,在一次英德对战中,一举歼灭德军5.5万余人,重创德国军队。蒙哥马利平时对于战士们的训练也非常严格,他希望自己的军队成为一支全能的队伍。蒙哥马利不管天气如何,每个星期都让军士们进行两次长跑,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也能更好地适应恶劣天气的作战环境。
让蒙哥马利声名远扬的一次战役,应该是阿拉曼战役。蒙哥马利带领战士们击败了有着“沙漠之狐”的德国名将隆美尔,也因此,蒙哥马利被称为“猎狐者”。蒙哥马利在战场热血杀敌,但是心中也有着非常细腻的感情。
少年时期的蒙哥马利,全心扑在国家军事事业上,从不参加社交宴会,一直到38岁还没有结婚。有人调侃蒙哥马利,说军队就是他的妻子。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蒙哥马利曾有过一段短暂、浪漫的爱情。
少年时期的蒙哥马利
1927年,40岁的蒙哥马利与39岁的贝蒂结婚。虽然贝蒂是一个带着两个孩子的单身母亲,但蒙哥马利从来没有改变过自己对妻子的爱。十年后,妻子不幸病逝,蒙哥马利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对妻子的忠诚。
英国元帅,在访问中国后,被中国的发展震撼,直言只有“一个中国”!
1958年9月,蒙哥马利告别了他的军事生涯。在独处时,蒙哥马利回顾自己的一生,他意识到妄图用战争消灭战争,换取和平是不切实际的想法。蒙哥马利经常思考,希望找到一种方法,可以结束战乱,让世界各国和睦相处。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引起了蒙哥马利的注意。他大胆猜测,新中国的发展之路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一些新的想法,因此蒙哥马利萌生了到中国去的想法。
蒙哥马利萌生了到中国去的想法
1960年5月24日,蒙哥马利第一次来到中国。在蒙哥马利到达中国之后,领导人亲自接待了他。直到自己亲眼见到中国的领导人,在相处了一段时间之后,对方的风度彻底征服了蒙哥马利,蒙哥马利也意识到,自己以前对于中国的认知过于狭隘。蒙哥马利经常与对方畅聊到深夜,他实在被对方目光的长远所震撼。蒙哥马利认为中国有这样的领袖,中国的发展一定可以又快又好,迟早会立于世界强国之列。
这一次的访华时间虽然不长,但是蒙哥马利对中国的认知不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也引发了他的很多思考。在接受采访时,蒙哥马利谈到这次到中国的感想。他说,中国是一个值得尊重的国家,千万不要招惹中国。面对英国媒体,蒙哥马利表现出对中国这个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和欣赏。
1961年9月5日,蒙哥马利又一次来到中国。9月7日,陈毅负责接待蒙哥马利,接风宴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两位同样曾经驰骋沙场的将军相谈甚欢,他们关于国际形势进行了深刻的谈论。蒙哥马利甚至直言,他只承认这一个中国。
这句话在当时的国际社会反响不小,这也体现出蒙哥马利对中国的喜爱和认同。中秋节时,蒙哥马利还收到了伟人亲手书写的《水调歌头·游泳》。这首词中所表达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相信即使语言不同,同样经历过与法西斯斗争的蒙哥马利也能很好地理解。
《水调歌头·游泳》
听到蒙哥马利的发言,领导人决定将一些之前没有对西方国家开放的城市,向蒙哥马利开放。领导人知道,蒙哥马利访华是为了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不如就让蒙哥马利亲眼看看中国的变化。不能只让他看到新中国的成就和发展,对于过去的落后和伤痛,也可以进行一定的了解。让蒙哥马利自己去分析思考,在彻底了解了中国之后,得出自己的想法和判断。
9月9日开始,蒙哥马利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他先后前往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湖北等省份进行参观游览。中国壮观秀丽的自然风光让蒙哥马利流连忘返,也展现给蒙哥马利一个不一样的中国。
在浏览景色的同时,李达上将按照党中央的指示,也带领蒙哥马利参观了一些人文古迹和战争遗留的场景。此时的中国,距离上一次国内战争,也不过才过去了11年。虽然进行了战后重建,也经过了十年的发展,但是在一些建筑上依然可以看到战争的痕迹,甚至在一些地方还可以清楚地看出殖民地的痕迹。
蒙哥马利参观中国
蒙哥马利是追求和平的,当他看到中国大地上留下的许多战争的伤痕时,他的内心不由得涌现出一种悲凉的感情。蒙哥马利深刻认识到,中国的和平来之不易,非正义的战争也是注定失败的。在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落后,军事理论缺乏,但是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然赶跑了日本侵略者,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蒙哥马利对于中国人民可以取得抗战的胜利感到很不可思议。在一次到达太原时,蒙哥马利询问当地的人民,最拥护的人是谁?得到的都是一样的回答。蒙哥马利也在这样的回答里刷新了自己的认知。中国人民对于伟人的尊敬与爱戴,让蒙哥马利感到非常震撼。
在西方国家,总是会有部分民众对于当局的统治感到不满,进行议论。但在中国,蒙哥马利感到,这是不可能的事。9月22日,蒙哥马利也迎来了他在中国的最后一站——武汉。在这里,他再次见到了党中央领导人。
武汉
蒙哥马利向领导人讲述着自己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和自己心里的感触,讲完自己的所见所得,蒙哥马利也问出了一些困扰自己很久的问题。领导人对蒙哥马利的问题,一一做出了详细真诚的回答。
中秋节之后,蒙哥马利也将要返回英国。对于中国,蒙哥马利显得非常不舍。在这里,他与领导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浏览了中国的名山大川。对于蒙哥马利来说,中国就像是他的第二个家乡。
原来这三点才是蒙哥马利心中中国的“可怕之处”!
蒙哥马利在两次访问中国之后,他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有三点“可怕之处”。第一点就是,中国人民以参军为荣。第二点就是,军民相处得非常融洽。第三点就是,中国军人无畏牺牲的精神。
蒙哥马利总结的这三点,可以说是非常准确的。中国人民确实以参军为荣,但是参军,是为了保家卫国。从夏商周时期开始,中国就诞生了兵役制度。随着历史的前进,中国的兵役制度也经历了很多变革。但是唯一不变的是,中国人民的爱国之心和保家卫国的信念!
保家卫国
在战争时期,面对列强的侵略,无数中华儿女毫不犹豫地加入军队与侵略者抗争到底。他们有的放弃学业,弃笔从戎。有的远离家乡,奔赴沙场。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无数中国人民团结起来组成一支支军队,保家卫国。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军队,有着坚定的政治理想与信念。在部队里,首长和战士们同吃同住,一起为国家战斗。在革命时期,中国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让很多国家都震惊不已。那就是军民之间高度团结,互相帮助的融洽局面。这些对于从西方国家来的蒙哥马利来说,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在抗战期间,中国军队的后方补给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中国人民。他们偷偷给战士运送物资、缝制衣物、制作草鞋,免除战士们的后顾之忧。在战士们遭到敌人的围捕,没有办法补充盐分之时,他们用自己的衣服在盐水中浸泡后晒干,最后冒着生命危险,进入包围圈,把食盐搓出来提供给部队的战士们。
缝制衣物、制作草鞋
同样,战士们回报给这些百姓的不仅仅是帮助老百姓开垦农田、播种粮食,还会在战争时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地主豪绅。无数中华儿女在战争中前赴后继,对侵略者毫不留情。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从武器装备到兵力数量,对于敌军来说都是 有一定的差距的。没有人不怕死,但是在面对敌人的侵略时,无数中华儿女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面对敌人装备精良的武器,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直面敌人的炮火。
在上甘岭战役中,中国战士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为攻占上甘岭高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1952年,26岁的邱少云为了不暴露潜伏的部队,在燃烧弹溅到自己身上时,咬紧牙关,一声不吭,最后壮烈牺牲。
战场上,不怕死的士兵是非常可怕的。尤其这些士兵还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领导。蒙哥马利也懂得这个道理,对于中国的军队,他始终怀着敬畏之心。有着这样的军队,中国将会是不可战胜的。蒙哥马利在访华之后,还说过这样一句话“绝对不要和中国军队中在陆地上作战”。这是为什么呢?中国陆军到底有什么样的作战能力,让这位英国元帅如此忌惮呢?
蒙哥马利在来华访问期间,曾经观摩过解放军的刺杀演练。“白刃格斗英雄连”的刺杀格斗技术,享誉全军,也让蒙哥马利大开眼界。在看完演练之后,他说出了不能和中国军队在陆地上作战的话语。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赞、关注、评论、转发,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