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边之旅] 岸辺の旅导演:黑泽清主演:深津绘里/浅野忠信/小松政夫上映日期:2015.10.01
最擅长拍惊悚片的黑泽清卷土重来,利用大量生活细节与感人至深的配乐,打造出这部反常规的“公路片”,展现了一场跨越阴阳两界的挽歌。

做为场面调度的存在
对于熟悉了黑泽清作品的人来说,[岸边之旅]也许是一部有点陌生的电影,但也是一部非常“熟悉”的作品,因为即使题材变得主流商业和温情,黑泽清依旧可以受到《电影手册》的追捧,作者式的场面调度仍然具有非常高的辨识度,也正是因为这种场面调度的功夫,把黑泽清和一般日本电影的创作者区别开来。
在影片开场,失踪三年的丈夫优介深夜回到与妻子瑞希生活的家中,此时影片的讯息已经透露出优介是鬼魂——丈夫从没有灯光的暗处居室出现,便明示了自己的身份。
但在这个段落里面最耐人寻味的,是瑞希让优介脱下自己的鞋子,而优介却有了些微的犹豫。第二天早上,瑞希又反复一次强调了优介依然“穿着鞋子”这个事实,黑泽清更直接给了一个优介脚上穿着鞋的镜头。
黑泽清两次强调了这一讯息,细心的观众大概便会留心这一伏笔。在真正启程公路之旅,优介和瑞希第一个拜访的人,是小镇上的报纸派发员岛影先生。他和优介有着同样的身份,都是在阳间游荡,心事未了的鬼魂,当他酒后与优介倾诉完心事,夫妇两人把他放在床上,脱下了他的鞋子,第二天起来这个小小的居室便成为了一片废墟。这个细节就是对开场段落“脱鞋”这个讯息的解答和回应,当鬼魂脱下了自己的鞋子,便隐隐意味着他们会在这个阳间消失。
事实上,我们了解“脱鞋”是一个人回家以后所必须要做的事情,也是进入家门以后首先会做的事情,但是鬼魂不能脱鞋,就意味着他们即使回到了自己的家,也并不是真正的“归家”。从影片的一开始,黑泽清就通过“脱鞋”这一讯息的提示,预示了优介为代表的鬼魂最后的结局,无论如何,他们都无法永远留在阳间。
在影片进行到大约45分钟时,黑泽清还对优介的结局给出了另外一个暗示。瑞希和优介来到这趟旅程的第二户人家,一家优介曾经工作过的小餐馆。安顿和舒适一度让瑞希产生了能和优介在这个小镇上继续生活厮守到老的幸福境况。
但当瑞希面对着优介深情剖白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原本取景框内是并肩的两人,随着镜头的不断移动推近,镜头内便只剩下了瑞希,优介被完全“切出”了镜头以外。我们完全注视着瑞希的深情和自我沉醉的状态,却看不到优介的回应。这个镜头的寓意十分明显,他表达了导演的意图,在瑞希规划的未来里面,即使她满心希望和优介一起,但是这个未来就像镜头交代的讯息一样,优介是不存在的,他也无法回应瑞希的请求和希冀。比起“脱鞋”,这是影片当中第二层再明显不过的提示,黑泽清就是通过这种形式的场面调度,一步步指向影片早已设定好的结局。
无论是脱鞋,又或者是瑞希一个人深情的独白,黑泽清在影片中通过这样场面调度的细节展示,最终让观众感知到一种仪式感。
最明显的无疑是影片中出现的几次重要的“光的调度”。第一次是岛影先生醉酒以后上床熟睡之时,此时原本黑暗的墙壁,光源亮起照亮了整个墙壁上面的剪纸,密密麻麻铺满了大大小小的纸花。此时观众大概都能警觉到,“这是导演留下的一个提示”,无法忘怀往事的岛影通过不断剪出的纸花来支撑自己不“消失”的信念,这里满墙亮起的纸花却预告了岛影的逝去,纸花就类比于下葬围绕的鲜花,这是为了祭奠岛影而举行的葬礼。
第二次是出现在“召唤”小餐馆老板娘妹妹的场合,她回忆起自己与妹妹生活的点滴,此时原本光线充足的房间,却突然暗了下来。这是为了铺垫随后妹妹的鬼魂出现。
这也是全片最动人的场景之一,瑞希看着黑暗中小妹妹的鬼魂在弹钢琴,满脸都是眼泪,这和影片开场的时候她教导学生弹钢琴脸上淡漠的表情完全不同。大概便是源于“感情”,学生无法理解钢琴曲背后的深刻含义,弹琴只是为了一种被强制培养的兴趣(家长的意愿),但是老板娘的妹妹却是真正的热爱,所以能够带给瑞希完全不同的情感冲击,这一场戏表面上是解开老板娘多年的心结,但更像是让瑞希在怀着对优介思念的郁闷心境中走出来。
第三次是出现在优介和村民授课的时候,原本昏暗的场合,导演无疑是刻意安排了一个村民站起来“亮灯”,随后更多的灯被村民们点亮,橘黄色的灯光让观众能够直接联系到类似基督教堂上的橘黄灯光,暗示了这是属于优介最后的仪式,随后镜头缓缓移动,直到取景框里面仅仅剩下注视着瑞希的优介和瑞希的背影。
优介说到多么有幸降生在这个时代,并说“这不是宇宙的末日,而是开始”。这是优介用另一种方式对瑞希的迂回回应——自己和你在一起生活过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如今我离开了对你而言也不是生活的末日,反而是全新的开始。当我们留意到这些埋在影片当中的细节,读懂导演通过场面调度告诉观众的讯息,这部影片才会变得更感人和有趣。
文章来源:看电影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