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顺利切断了中国本就脆弱的海岸防线上的第一个锁链天津,他们将第二个目标定在了上海。日本觊觎上海已久,他们深知占领上海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上海处于中国海岸线的中点,面向太平洋,不仅是中国的经济中心,还是世界著名的国际贸易港口。更重要的是,上海还是中国政治中心——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的门户。

七七事变后,日本政府下令海军做好全面战争准备。7月11日,日驻华海军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中将乘旗舰''出云''号抵上海。7月16日,长谷川清向东京提出了《对华作战用兵的意见》,建议''欲置中国于死地,以控制上海南京最重要'',主张从本土派出5个师团的兵力,攻占上海后直取国民政府的心脏南京。8月10日,日本海军命令在佐世保待命的25艘各类战舰全速开赴上海。
很快,日军第1、第3舰队共30余艘军舰,猥集在黄浦江及长江下游浏河以下各港口,虎视眈眈地望着上海熙熙攘攘的人群。在平津迅速被日军占后,一时之间,中国抗战必败的悲观论调在社会上甚嚣尘上。其中关于中日两国实力对比的数据,最常被人们引用。有人将中日两国军力作比较,指出日本海军舰艇吨位190余万吨,我国11万吨,还不到日本的十分之一;日本空军作战飞机2700余架,我国只有305架。
一经比较得出的结论就是——中日一旦开战,中国军队根本不堪一击。甚至还有些军方人士也说:中国海上交通线必然会被日本所切断,中国的海防形同虚设。如果日军想要夺取上海,只要派几条兵舰,马上就可以封锁中国海岸线。从汕头、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烟台,直到广州和香港,日本只需派出海军部分力量,就可以占领中国沿海所有经济中心,迫使中国束手就擒。
就连蒋介石的诤友、文化名人胡适都主张与日避战议和。胡适认为以当时中日两国间巨大的实力差距,如果与日本兵戎相见的话,无异于以卵击石。这些社会上流行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蒋介石耳朵里,蒋介石心里十分清楚,演讲时可以激情四射、充满豪情壮志。但自古以来,从来没有一场战争,是靠嘴皮子赢得的。南京政府对当时中国的控制力本就十分有限,再加上中日两军之间实力的差距是十分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