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之尊是很多人毕生所求,甚至不少人为此父子相杀兄弟搏命。一旦站在权力之巅,帝王也会迟迟不愿退位。康熙就做了六十余年的帝王,由于新帝继位遥遥无期,衍生出九子夺嫡之乱。
事有例外,宋高宗赵构活到八十余岁高龄,却在不足六十之时就要退位,这是何故呢?
赵构此人本是声名不显的皇子,靖康之乱使得大宋两代帝王被金俘虏以后,形势所逼,众臣子便将赵构扶上了皇位。赵构新建南宋政权,新朝廷还面临金的威胁,但是由于偏居一隅,又对金屈辱求和,南宋也就得以安宁片刻。
赵构五十六岁时坚决要求退位,按理说虽然他年事已高,但是也还能再掌控几年朝廷,他这般行事让人大惑不解。

赵构退位之时,曾以倦勤为由,希望自己多加修养。赵构此言不虚,帝王乃是极为劳心劳力的职业,除了明朝的体制让帝王能较为悠闲外,其他朝代的想有所作为的帝王几乎都是宵衣旰食。清朝帝王就是勤政的典型,宋朝帝王虽然不至于如此操劳,但也不逞多让。
赵构既要建设新朝廷,又要对抗虎视眈眈的金军,工作强度同样不低。
如此看来,赵构的倦勤也情有可原。
当然也有人揣测,赵构的退位也是因为金的步步紧逼,他本人又缺乏对抗金的决心,不得不一次次议和。赵构退位的前一年,金世宗继位,面对新的金朝统领,赵构再次准备议和
。一次次退让,不仅让出土地,还给予敌手大额钱财,赵构也怕自己成为亡国之君,背负千古骂名,因而提前退位。
很多帝王不愿退位,一是觉得继任者能力不足,二是担心人走茶凉。
赵构则全然没有这些担忧,首先赵构的继任者乃是赵昚。赵昚被认为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他整治吏治,抗击金朝,重视农业,在如此困境中创造了乾淳之治。如此有为的帝王,足以让赵构放心。除此之外,赵构退位后并没有生活凄惨。赵昚对他极为敬重,赵构仍然能够干预政事。赵构在去灵隐寺游玩时,遇一行者言谈举止不凡,一问之下,才知此人原是郡守,被贬到此地。赵构回去后便让赵昚将他官复原职,经过查看,此人原来确实贪赃枉法,而且已经被宽大处理了。赵构却并不管这些,坚持让他官复原职,赵昚无奈,只得照办。由此可见,赵构退位后的话语权还是极有保障的。
赵构坚持退位,还与他的个性有关。赵构兴趣爱好广泛,对于书画诗词都有涉猎,并且还极有建树。他学过黄庭坚书法,中年时又学米芾,他曾将大量临摹的作品赠送给朝中大臣。
退位之后,赵构的空闲时间更多,可以更自在地进行创作。
对于一个热爱艺术的帝王,因此退位也是极有可能的。
赵构作为南宋的建立者,在经济方面贡献较大,但在军事方面作为较小。他能及时退位,让赵昚能重振朝纲,也算是一件好事。不知你们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