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只认理不认人,哪怕是皇帝”

“我,只认理不认人,哪怕是皇帝”

配图/拓跋焘文中配图/北魏壁画

古弼,南北朝时期北魏大臣,历仕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南安王拓跋余、文成帝拓跋濬四朝,官至司徒,封灵寿侯,后来被处死,《北史》、《资治通鉴》、《魏书》都记载过他的事迹。

这人最大的特点是为人正直,只认理不认人,哪怕是皇帝。

01

他有多正直呢?

从拓跋嗣赐给他的名字可见一斑——拓跋嗣叫他“古笔”,意思是这家伙像笔那样直,也像笔那样有用。

“巧”的是,古弼的脑袋长得很奇特,是个尖尖头,酷似毛笔头。

后来太武帝拓跋焘干脆叫他“笔头”,含有亲昵成分。

有时候古弼把他惹毛了,他便叫他“笔头奴”。

公元444年正月,一封“群众来信”到了古弼手上,反映的是皇家的上谷苑占地太多,老百姓无地可种,希望皇家不要征那么多地,留一些给他们种,古弼马上去见皇帝拓跋焘。

没想到皇帝老儿正在和给事中刘树下棋,下得正有劲,仿佛没看到闯进来的古弼,古弼在旁边等了很久,皇帝老儿也没问问他有啥事。

古弼毛了,一把抓住刘树的头发,把他拉下凳子,对着他的脸就是几耳光,然后又用拳头朝他背上招呼,边打边骂:“国家的事情,坏就坏在你小子手里!”

这哪里是在打刘树的脸,分明是在打他大老板的脸,拓跋寿顿时脸色发白,尴尬得像说领导坏话时被领导撞了个正着。

拓跋寿顾不得多想,因为再不制止,刘树不被打死,也要被打残!

急忙把手中棋子一丢,说:“你又没说有事要奏,我还以为你是来看热闹的呢,我的错,我的错,是我让他陪我下棋的,不关刘树的事,快住手,别打了!”

“皇上你好搞笑哦,我急急忙忙来见你,难道是为了看热闹?你以为我像有些人那样,没正事可干吗!”

古弼心底默念,不满地瞪了大老板一眼,住了手,把事情向大老板做了汇报。

拓跋寿“皆可其奏”,指示把地还给老百姓。

虽是个急性子,但也不至于这么急吧?

实在是因为这事拖不得,必须尽快把地还给老百姓,以便他们能及时播种,不然一耽误,播种季就过了,就会少种一季庄稼,老百姓的日子怎么过?

事情过去后,古弼冷静下来,也觉得有点过分,太失礼了,确实有点像在打皇帝脸。

看来,得来一次“负荆请罪”。

古弼把帽子摘掉,把鞋脱了,光着头赤着脚,来到官署,自己弹劾自己:“我犯了错,我有罪,该怎么处罚,就怎么处罚吧。”

官署报告到大老板那里,拓跋寿说:“叫他来找我。”

古弼去了,依然光着头赤着脚,拓跋寿说:“老古啊老古,快把帽子戴上,鞋子穿上吧,你没罪,你做得对,因为这是利国利民的事情嘛。”

继续吩咐他说:“今后凡是利国利民的事情,你尽管去做,就像今天这样,不要有任何顾虑,哪怕出点格,也不要紧。”

拓跋焘明白,这样的大臣,才是国家真正的财富。

“我,只认理不认人,哪怕是皇帝”

02

君无戏言,大老板既然这样吩咐了,不听他的就是“抗命不遵”,何况只认理不认人,才是他古弼。

上面那件事过去刚四个月,古弼又把大老板“玩”了一把。

许多皇帝都喜欢打猎,拓跋寿也不例外。

同年八月,拓跋寿想去河西打猎(有说是他搞大阅兵,然后“顺便”狩个猎),鉴于古弼做事负责又稳当,就让他留守京城。

古弼也没反对,大老板想出去玩玩,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不过分就行,放心去吧,京城有我呢。

然而,大老板走后没多久,就给古弼发了一道指示,估计是在路上发的。

古弼一看,心里老大不舒服——叫你别过分,你偏偏要过分,那就怪不得我了!

原来,大老板要他派人送去一些肥壮的马,供打猎使用。

古诗,肥壮的马是有大用的,那是上战场杀敌,保家卫国的。

用来打猎?

这不是糟蹋圣贤吗?

你还是大老板呢,有你这么当家的吗!

不过他还是给了大老板面子,只不过送去的,尽是老弱的马。

反正它们要“报废”了,拿去折腾吧!

收到古弼送去的那些蔫不拉几、走路都要死不活的马,拓跋寿气坏了,破口大骂:“好你个笔头奴,毛病一点没改啊,竟敢节制我,真的活腻了啊,你等着,老子回去后,先把你宰了再说!”

古弼若是置之不理,再好好讲讲道理,大老板也许不会发这么大的火。

可是他这样做,在大老板看来,不但是对他的节制,还是对他的捉弄。

看来这一回,大老板真的生气了。

古弼那些手下,都吓得脸青面黑。

古弼若倒霉,他们肯定会受牵连。

古弼见状,说:“瞧你们这点出息,还是站着撒尿的吗。是站着撒尿的,就别怕,我既然为人臣子,就应该做该做的事情,不该做的事情,打死我也不会做的!”

在他看来,不让大老板沉迷于玩乐,就是他该做的。

更重要的是,大老板可以优哉游哉,但他不能,他得随时绷紧这根弦,做到有备无患。

当时的柔然还很强大,常常到边境骚扰,宋国也虎视眈眈。

若是按照大老板的指示,把肥壮的马送走,敌人如果骤然发难,军队连合格的战马都没有,那不是坐等亡国吗!

古弼让下属们放心,决定是他作出的,出了事,他自己兜着,该吃吃该喝喝,该跳舞跳舞,该唱歌唱歌。

不知下属们听了他的话,是什么反应。

但他的话传到拓跋寿耳朵里,倒是起了作用,他说:“有臣如此,国之宝也!”

结果,古弼不但没倒霉,还“赚”了一套衣服两匹马十头鹿。

“我,只认理不认人,哪怕是皇帝”

03

拓跋寿这个人很有意思,虽然知错即改,一点就醒,但好像记性不好。

还是在那年八月,刚从河西打猎回来,拓跋寿的瘾又发了,又想出去玩一把。

古弼同样没反对,去就去吧,只是别用壮马就行。

拓跋寿这一次去的,是离京城不远的北山,收获还不小,打了数千头麋鹿。

拓跋寿高兴得不要不要的,也愁得不要不要的,这么多猎物,怎么运回去呢?

找古弼,他肯定有办法,再说他是“后勤部长”。

很显然,他把不久前才发生的事情搞忘了。

于是,他派人给古弼送去一封信,老古,马上征发500辆民车来,我要运猎物,回去请你吃烧烤!

叫他派官车或者军车,那是肯定不行的,民车总可以吧?

然而,送信的人刚走,拓跋寿的心就忐忑起来:我是不是,太乐观了?

于是对身边人说:“笔公肯定不会照办,咱们别等了,等也没用,你们就用马,把猎物驮回去吧。”

大家也觉得没希望,于是立即动手,把猎物搬到马背上捆好,启程回京。

也不知走了多久,走得口干舌燥,走得手脚发软。

这时,遇到了送信的人。

没有车,也没有其他人,只有送信的一个人,还有一封古弼的回信。

信上说:如今正是庄稼成熟、收割的季节,民车都得用来运送庄稼,哪能征用去运麋鹿?非要征用也行,那就等吧,等老百姓把庄稼收完了再说!

拓跋寿看完信,对大家说,果不其然,笔公真不愧为社稷之臣啊!

然而,拓跋寿没想到,古弼也没想到——拓跋寿一“完蛋”,古弼也跟着“完蛋”。

北魏正平二年,拓跋焘被中常侍宗爱弑杀,孙子拓跋浚继位,不到一年,古弼就因和皇帝的意见不一样,被拓跋浚找借口杀了。

历史上从不缺乏仁人志士,但成为社稷之臣......

也要看运气。

再说,新问题用老办法,往往是解决不了的!

搞不好就掉脑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