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隻認理不認人,哪怕是皇帝”

“我,隻認理不認人,哪怕是皇帝”

配圖/拓跋焘文中配圖/北魏壁畫

古弼,南北朝時期北魏大臣,曆仕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南安王拓跋餘、文成帝拓跋濬四朝,官至司徒,封靈壽侯,後來被處死,《北史》、《資治通鑒》、《魏書》都記載過他的事迹。

這人最大的特點是為人正直,隻認理不認人,哪怕是皇帝。

01

他有多正直呢?

從拓跋嗣賜給他的名字可見一斑——拓跋嗣叫他“古筆”,意思是這家夥像筆那樣直,也像筆那樣有用。

“巧”的是,古弼的腦袋長得很奇特,是個尖尖頭,酷似毛筆頭。

後來太武帝拓跋焘幹脆叫他“筆頭”,含有親昵成分。

有時候古弼把他惹毛了,他便叫他“筆頭奴”。

公元444年正月,一封“群衆來信”到了古弼手上,反映的是皇家的上谷苑占地太多,老百姓無地可種,希望皇家不要征那麼多地,留一些給他們種,古弼馬上去見皇帝拓跋焘。

沒想到皇帝老兒正在和給事中劉樹下棋,下得正有勁,仿佛沒看到闖進來的古弼,古弼在旁邊等了很久,皇帝老兒也沒問問他有啥事。

古弼毛了,一把抓住劉樹的頭發,把他拉下凳子,對着他的臉就是幾耳光,然後又用拳頭朝他背上招呼,邊打邊罵:“國家的事情,壞就壞在你小子手裡!”

這哪裡是在打劉樹的臉,分明是在打他大老闆的臉,拓跋壽頓時臉色發白,尴尬得像說上司壞話時被上司撞了個正着。

拓跋壽顧不得多想,因為再不制止,劉樹不被打死,也要被打殘!

急忙把手中棋子一丢,說:“你又沒說有事要奏,我還以為你是來看熱鬧的呢,我的錯,我的錯,是我讓他陪我下棋的,不關劉樹的事,快住手,别打了!”

“皇上你好搞笑哦,我急急忙忙來見你,難道是為了看熱鬧?你以為我像有些人那樣,沒正事可幹嗎!”

古弼心底默念,不滿地瞪了大老闆一眼,住了手,把事情向大老闆做了彙報。

拓跋壽“皆可其奏”,訓示把地還給老百姓。

雖是個急性子,但也不至于這麼急吧?

實在是因為這事拖不得,必須盡快把地還給老百姓,以便他們能及時播種,不然一耽誤,播種季就過了,就會少種一季莊稼,老百姓的日子怎麼過?

事情過去後,古弼冷靜下來,也覺得有點過分,太失禮了,确實有點像在打皇帝臉。

看來,得來一次“負荊請罪”。

古弼把帽子摘掉,把鞋脫了,光着頭赤着腳,來到官署,自己彈劾自己:“我犯了錯,我有罪,該怎麼處罰,就怎麼處罰吧。”

官署報告到大老闆那裡,拓跋壽說:“叫他來找我。”

古弼去了,依然光着頭赤着腳,拓跋壽說:“老古啊老古,快把帽子戴上,鞋子穿上吧,你沒罪,你做得對,因為這是利國利民的事情嘛。”

繼續吩咐他說:“今後凡是利國利民的事情,你盡管去做,就像今天這樣,不要有任何顧慮,哪怕出點格,也不要緊。”

拓跋焘明白,這樣的大臣,才是國家真正的财富。

“我,隻認理不認人,哪怕是皇帝”

02

君無戲言,大老闆既然這樣吩咐了,不聽他的就是“抗命不遵”,何況隻認理不認人,才是他古弼。

上面那件事過去剛四個月,古弼又把大老闆“玩”了一把。

許多皇帝都喜歡打獵,拓跋壽也不例外。

同年八月,拓跋壽想去河西打獵(有說是他搞大閱兵,然後“順便”狩個獵),鑒于古弼做事負責又穩當,就讓他留守京城。

古弼也沒反對,大老闆想出去玩玩,沒什麼大不了的,隻要不過分就行,放心去吧,京城有我呢。

然而,大老闆走後沒多久,就給古弼發了一道訓示,估計是在路上發的。

古弼一看,心裡老大不舒服——叫你别過分,你偏偏要過分,那就怪不得我了!

原來,大老闆要他派人送去一些肥壯的馬,供打獵使用。

古詩,肥壯的馬是有大用的,那是上戰場殺敵,保家衛國的。

用來打獵?

這不是糟蹋聖賢嗎?

你還是大老闆呢,有你這麼當家的嗎!

不過他還是給了大老闆面子,隻不過送去的,盡是老弱的馬。

反正它們要“報廢”了,拿去折騰吧!

收到古弼送去的那些蔫不拉幾、走路都要死不活的馬,拓跋壽氣壞了,破口大罵:“好你個筆頭奴,毛病一點沒改啊,竟敢節制我,真的活膩了啊,你等着,老子回去後,先把你宰了再說!”

古弼若是置之不理,再好好講講道理,大老闆也許不會發這麼大的火。

可是他這樣做,在大老闆看來,不但是對他的節制,還是對他的捉弄。

看來這一回,大老闆真的生氣了。

古弼那些手下,都吓得臉青面黑。

古弼若倒黴,他們肯定會受牽連。

古弼見狀,說:“瞧你們這點出息,還是站着撒尿的嗎。是站着撒尿的,就别怕,我既然為人臣子,就應該做該做的事情,不該做的事情,打死我也不會做的!”

在他看來,不讓大老闆沉迷于玩樂,就是他該做的。

更重要的是,大老闆可以優哉遊哉,但他不能,他得随時繃緊這根弦,做到有備無患。

當時的柔然還很強大,常常到邊境騷擾,宋國也虎視眈眈。

若是按照大老闆的訓示,把肥壯的馬送走,敵人如果驟然發難,軍隊連合格的戰馬都沒有,那不是坐等亡國嗎!

古弼讓下屬們放心,決定是他作出的,出了事,他自己兜着,該吃吃該喝喝,該跳舞跳舞,該唱歌唱歌。

不知下屬們聽了他的話,是什麼反應。

但他的話傳到拓跋壽耳朵裡,倒是起了作用,他說:“有臣如此,國之寶也!”

結果,古弼不但沒倒黴,還“賺”了一套衣服兩匹馬十頭鹿。

“我,隻認理不認人,哪怕是皇帝”

03

拓跋壽這個人很有意思,雖然知錯即改,一點就醒,但好像記性不好。

還是在那年八月,剛從河西打獵回來,拓跋壽的瘾又發了,又想出去玩一把。

古弼同樣沒反對,去就去吧,隻是别用壯馬就行。

拓跋壽這一次去的,是離京城不遠的北山,收獲還不小,打了數千頭麋鹿。

拓跋壽高興得不要不要的,也愁得不要不要的,這麼多獵物,怎麼運回去呢?

找古弼,他肯定有辦法,再說他是“後勤部長”。

很顯然,他把不久前才發生的事情搞忘了。

于是,他派人給古弼送去一封信,老古,馬上征發500輛民車來,我要運獵物,回去請你吃燒烤!

叫他派官車或者軍車,那是肯定不行的,民車總可以吧?

然而,送信的人剛走,拓跋壽的心就忐忑起來:我是不是,太樂觀了?

于是對身邊人說:“筆公肯定不會照辦,咱們别等了,等也沒用,你們就用馬,把獵物馱回去吧。”

大家也覺得沒希望,于是立即動手,把獵物搬到馬背上捆好,啟程回京。

也不知走了多久,走得口幹舌燥,走得手腳發軟。

這時,遇到了送信的人。

沒有車,也沒有其他人,隻有送信的一個人,還有一封古弼的回信。

信上說:如今正是莊稼成熟、收割的季節,民車都得用來運送莊稼,哪能征用去運麋鹿?非要征用也行,那就等吧,等老百姓把莊稼收完了再說!

拓跋壽看完信,對大家說,果不其然,筆公真不愧為社稷之臣啊!

然而,拓跋壽沒想到,古弼也沒想到——拓跋壽一“完蛋”,古弼也跟着“完蛋”。

北魏正平二年,拓跋焘被中常侍宗愛弑殺,孫子拓跋浚繼位,不到一年,古弼就因和皇帝的意見不一樣,被拓跋浚找借口殺了。

曆史上從不缺乏仁人志士,但成為社稷之臣......

也要看運氣。

再說,新問題用老辦法,往往是解決不了的!

搞不好就掉腦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