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开化龙顶、千岛银针,一衣带水。(上)

#风光爱好者#

开化龙顶、千岛银针,一衣带水。(上)

摄影/宋工@有点忙 文/平道

三月谷雨,疲倦的黄鳝和泥鳅已息鼓,布谷鸟们正在欢唱。山径露珠浸湿母亲的衣裳,晨光透着竹篓的间隙将鲜叶染上嫩绿。轻轻的,轻轻的,她生怕惊着背上的老三!

儿时不知龙顶香,错把瓜子全抓光

建国初期,父辈们从“遥远”的千岛湖(淳安县),沿淳开公路艰难迁徒至开化,成为第二故乡的新社员。平道出生在这个美得如世外桃源又极其贫瘠的山村,能通车的道路没有一条是直线的。天天盼望着上午8点和下午4点进出山的两趟公交车,会滑入石子路旁的水沟。如此可以啃着黄瓜“观摩”大人们撬轮施救。

开化龙顶、千岛银针,一衣带水。(上)

▲ 1957年父辈们步行迁徒(新安江库区移民)

开化龙顶、千岛银针,一衣带水。(上)

▲ 1982年开化县境内齐溪镇放排(水路运输木材)

堆积得不能再高的手扶拖拉机队突突地拉着基茶包运往开化茶厂。层层叠峰的山峦下,夕阳中的外公正呵斥着老水牛,杨槐树下清泉口淘菜的母亲,村口手握粉笔写着今日放映节目的父亲,而哥哥们正在晒谷场一角卖力的用青红两色圆珠帮一小孩画着“包公”的戏妆。

开化龙顶、千岛银针,一衣带水。(上)

▲ 80年代乡村晒谷场露天电影

露天电影是乡村文化的根本,每每晒谷场上两根电线杆之间挂上幕布,小孩们早已搬条板凳占了位,只待天更黑一点,《喜鹊岭茶歌》就该上映了。幕后孩童喧闹,幕前大人磕着瓜子,直到曲终人散。一旁早已等候的村书记邀请父亲前往宵夜,而我就会混入其中。

席后,一碟瓜子、一碟花生或是一碟麻糖,就着自炒绿茶一杯,大约这喝的就是龙顶。

开化是个好地方,高山云雾出好茶

开化县位于浙皖赣三省交界处,是钱塘江的发源地,是国家级生态县,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整个县都是公园。

开化龙顶、千岛银针,一衣带水。(上)

▲ 开化龙顶茶核心产区(横屏)

开化龙顶、千岛银针,一衣带水。(上)

▲ 开化龙顶-长虹乡中山堂茶园

开化龙顶、千岛银针,一衣带水。(上)
开化龙顶、千岛银针,一衣带水。(上)

▲ 5A级景区-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

开化龙顶、千岛银针,一衣带水。(上)

▲ 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开化龙顶、千岛银针,一衣带水。(上)

▲ 江南小布达拉宫-台回山

开化龙顶、千岛银针,一衣带水。(上)

▲ 霞山古民居

开化龙顶、千岛银针,一衣带水。(上)

▲ 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

取一杯天上的水

照着明月人世间晃呀晃

爱恨不过是一瞬间

在龙顶故乡里飘摇

开化龙顶、千岛银针,一衣带水。(上)

开化龙顶茶 | 鉴别与冲泡

产地:产于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齐溪乡的大龙山、苏庄乡的石耳山、溪口乡的白云山,以白云山为开化龙顶的主产区。

采摘:采于清明、谷雨间,选取长势旺盛健壮枝梢上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作为基料。

工艺:炒制工艺分杀青、揉捻、初烘、理条、烘干等五道工序。

荣誉: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名茶之一。

茶颜观色:开化龙顶茶外形紧直苗秀,身披银毫,色泽绿翠,香气清高持久,并伴有幽兰清香,滋味浓醇鲜爽,汤色嫩绿清澈,叶底嫩匀成朵。其形银绿翠隐、坚直挺秀,置入杯中后,载沉载浮颇为生动。

冲泡技巧(平道亲测,不代表权威):

。 End

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

开化龙顶、千岛银针,一衣带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