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弹弓
提起弹弓,便让人的思绪立刻回到了童年时代!
我的童年时代是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这个阶段,那时的孩子们玩具虽没有现在的多,但总觉得玩得红火、快乐,因为有时一个玩具孩子们都可以参与,而现在的孩子们玩具五花八门、华丽漂亮、种类繁多,一些玩具很有科技含量,但基本都是谁玩谁的,互不干涉。而我们小时候的玩具种类少,记忆里有:铁环、毛蛋、沙包、遛冰车、火药枪、弹弓等……
这些玩具都是通过父母或自己亲手做的。说起弹弓的制作也并不复杂,弹弓由弹弓叉、弹(tan)皮、弹石袋组成,质量好的弹弓最讲究“弹石袋”,它长约三四公分,宽约两公分,最专门装填石子儿的“弹仓”,它是一种特殊的野生动物皮:麂皮,至今我也不知道家乡人把它叫“香子”,麂皮柔软耐磨,若将石子儿放入其中,握弹石袋的母食指则能将石子儿攥紧,这样弹射出的石子不跑偏且力道猛。
弹弓叉有木质和铁丝两种,铁丝的弹弓叉需要粗硬的丝,用手钳铁锤就能制作,但握在手中不舒服,大多孩子都用木质的,而木质的弹弓叉需要去在树上找自然长成的“叉子”,如果选用坚硬结实的弹弓叉,在家乡我们就会去找榆树、杏树,若能进入离家几十公里的原始森林,自然会选枇杷或桦树,因为此木光滑结实。弹弓叉选时不能太细也不能太粗,根据自己的力道和手掌大小而选,选制弹弓叉最好的季节是春天,将自己瞅准的弹弓叉用刀砍下,削去树皮,在面个分叉头削一个浅浅的凹槽,便于捆绑有弹性皮带子。弹力好不易拉断的材料当然是架子车轮胎里胎(dai),那时的架子车相当贵重,如同现在的小轿车,谁家有一辆架子车那是光荣的事。
我第一次做弹弓,发现房屋外墙上挂着一条黑色的里胎(dai),一看胎的一处有一寸长的口子,我认为这只胎不会再用了,真是天助我也!
我立马从妈妈的针线篮子里取上剪子,“咔嚓咔嚓”便铰了长约十五公分的一截胎,然后分成两条。一头用扯紧然后用线绳扎牢,同样另一头扎入弹石袋。做好弹弓我自豪地拿在同伴们面前炫耀,从此我的“弹弓生活”便开始了……
没想到玩疯的我下午回家后,一进门就发现大伯黑着脸,手拿一截木条厉声问我:
“胎是不是你铰的?”
“是……”
“啪啪啪”,我的腿上已被大伯打了四五下,我搓着腿大嚎,奶奶听到后出来就说大伯:
“铰了就铰了,孩子懂啥?……”
大伯不再打了,放缓声对奶奶说:
“我去买胶水了,准备补胎呢,谁知让他给铰了,还得重买一条里胎去……”
大伯很珍惜这辆架子车,我知道它是大伯的奖品,是“农业学大寨”平田整地时县政府给劳动模范的特殊奖励!
有了弹弓后,我不管走到哪,弹弓是我必须带的东西,而我打弹弓的水平也是愈来愈高,二十米以内打麻雀可以说弹无虚发!
玩弹弓的那段岁月里,确有同伴用弹弓打人挨过揍。特别是每逢八九月,杏子熟了的季节,与同伴们相约,怕被看杏树的人发现,藏在生产队园子外,用弹弓远打杏树枝,那杏树枝在外力作用下急速晃动,杏子便噼里啪啦掉在地下,我们偷偷爬至树下捡拾杏子……
上了高中,就再也没玩弹弓了,因为学校在离家几十里的大靖,学校里也不会让你去打弹弓……
此时此刻让我想起宋代林逋的那首诗:
跌宕情怀每事同,
十年曹社醉春风。
弹弓园圃阴森下,
棋子厅堂寂静中。
赤脚我犹无一婢,
黑头君合作三公。
江湖今日还劳结,
目送归飞点点鸿。
打弹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