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苏武,原来是这样一个英雄

01 苏武的故事

昨晚睡觉前读了苏武的《留别妻》,为了加强学习效果,躺在床上之后,又用百度查阅了苏武的生平。说实话,以前,我只知道苏武牧羊的故事。

不想,这一查看,看得自己热血沸腾,竟然睡意全无,直到凌晨三点多还没有睡着。

苏武,原来是这样一个英雄

苏武奉汉武帝命令出使西域,因卷入匈奴内部谋反事件而被单于问罪。单于起初是想杀掉苏武,后来在大臣的劝说之下,改为劝降。

但苏武宁死不从,匈奴人把他扔进枯井里,结果他就着白雪吞服毡毛,保住了性命。匈奴人一看饿不死他,以致惊为天人,把他放了出来继续劝降。

但苏武依然宁死不从,匈奴人于是给他公羊(生不了小羊),把他流放到贝加尔湖地带放牧,说只要羊产下小羊,才会放他回去。

苏武在苦寒之地坚持立场,顽强地活了下来。期间,李陵多次来劝降,告诉他,苏武的哥哥和弟弟都因为得罪权贵而被处死,但苏武丝毫不为所动。

李陵何许人也?他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在对匈奴作战中,他率领五千步兵遭遇匈奴几万主力骑兵,死战力竭被擒。起初李陵并未投降,但汉武帝误听了传言,以为他为匈奴人训练兵马,所以把李陵全家都杀了。司马迁就是为李陵求情而被问罪,后来才写下千古巨著《史记》。李陵听闻灭门之祸后,就真正投降了匈奴,这才有了后来李陵劝降苏武的桥段。

汉武帝去世后,汉昭帝即位。几年后汉朝和匈奴达成和议,并向匈奴讨还苏武。起初单于托辞说苏武已死,后来还是汉使用计才促使单于放回了苏武。

此时,苏武已在匈奴19年。李陵送他返回时感叹说:“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子卿是苏武的字。

苏武回到长安的时候,已届60,妻子早已改嫁,他后来为官一直为人所敬,活到了80岁。

02 苏武的精神

苏武守节、宁死不降。面对匈奴的威胁,他自刺以死明志,但后来被医者救活;面对匈奴的利诱,他决然拒绝了高官厚禄;面对贝加尔湖艰苦的生活,他毅然坚持了十几载;面对李陵的劝降,他丝毫不为所动;面对亲人被汉室处死、妻子改嫁的事实,他依然忠贞不二……

苏武,原来是这样一个英雄

以前我们经常讲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人和事,但大家的注意力大多在帝王将相,以及哲学家和大文豪身上,因为前者创造了跌宕起伏的朝代历史,后者书写了璀璨夺目的精神文化。

现在,偶尔再次读到苏武这样的人物,他们虽然没有做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但他们展现的气节和操守,让人敬佩和神往,这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所在,是普通人可以学习、可以效仿、可以追求的榜样。

就像方志敏烈士,虽然他很早就牺牲了(36岁),但他在狱中不畏威逼利诱,不怕严刑拷打,甚至敌人捉住他的妻子,也未能动摇他分毫。他更是在狱中写下了《清贫》《可爱的中国》等文章,那是真正的血书,可以流传万世。

03 苏武的传人

中国人,总以龙的传人自居。“龙”,除了是一个血脉传承和图腾象征,还是一种精神延续。

苏武,原来是这样一个英雄

“此生不悔入华夏,来生还做中国人”“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些话,每每读来,让人心潮澎湃。我想,中国人,或者说炎黄子孙,不仅仅是一个地域符号和文化符号,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啥样就是中国人呢?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食嗟来之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是古人给中国人赋予的属性。

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救亡图存,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书写了可歌可泣的瑰丽故事。

到了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可以说民间富足、天下太平,那这几代人将会给中国留下什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