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便无三国”,他究竟有多恐怖?

三国之中,有一个经常被人津津乐道提及的人物,他就是郭嘉。郭嘉之所以在三国中受欢迎,主要原因就是他身上有太多的“偶像”因素:天生鬼才、动无遗策、料事如神、放荡不羁、英年早逝等等,甚至在他去世后曹操都为他追思痛惜。

郭嘉的智慧再三国之中属于顶尖的存在,纵观曹操征战一生,郭嘉可以说是曹操逐鹿天下事业的分水岭。有郭嘉在时,曹操一路顺风顺水,败张绣,杀吕布,败袁绍,并一举统一北方,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割据政权。而郭嘉早逝后,曹操就开始走下坡路,其中最大的惨败就是赤壁之战,并在此后,曹操再无心南下统一天下了。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便无三国”,他究竟有多恐怖?

于是,有人就说,正是因为郭嘉的早逝,才有了之后的三国鼎立局面。于是就有了“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便无三国”一说,那么郭嘉真的有如此恐怖吗?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郭嘉从小就十分聪慧,又喜爱读书。当时的袁绍家族,四世三公,非常有名望,所以许多有才之士都愿意投奔袁绍。郭嘉心怀大志,希望自己多年学习的谋略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辅助一位开明的主公,大展宏图。当时曹操的势力还很微弱,严格意义上来讲,当时的曹操还是袁绍的“小弟”,所以和其他谋士一样,年仅二十七岁的郭嘉投靠袁绍帐下做了一名谋士。

在袁绍帐下,郭嘉得不到重用,而且郭嘉发现,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主动选择了离开袁绍,这其实可以证明郭嘉这人,还是比较有眼光的,其才能远超常人!当然郭嘉并不会因为一个老板的不行而否定所有的老板,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观察后,郭嘉很快就找到了另一个老板,此人便是曹操!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便无三国”,他究竟有多恐怖?

经过荀彧的郭嘉引荐,郭嘉与曹操见了一面,在和曹操的一番交谈中,曹操发现郭嘉深谙谋略,也非常对自己的胃口,郭嘉也发现曹操有着雄才伟略,二人互相欣赏,于是郭嘉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曹操的谋士,成为军师祭酒,这个军师祭酒其实就相当于曹操的军事参谋。可见曹操对郭嘉才能还是十分欣赏的。

建安五年,刘备占据徐州,对许昌威胁很大,而且曹操知道刘备有着雄心抱负,趁着刘备羽翼未丰,应该提早剿灭。于是准备率军征讨刘备。但是曹操担心自己在进攻徐州之时,袁绍会从背后偷袭,这样就会腹背受敌。郭嘉站出来打消了曹操的顾虑,郭嘉说道:“袁绍向来优柔寡断,不会迅速作出反应。刘备人心未归,立足未稳,迅速进攻,他必败无疑。然后再回师对付袁绍,这是改变腹背受敌的最好机会,决不能失去。”曹操这才放下心中的石头,亲率大军征讨刘备。最后的结果正如郭嘉所料,在进攻刘备之时,袁绍按兵不动,失去消灭曹操的大好机会。徐州在曹军轮番进攻之下很快就被攻下,徐州之战大获全胜。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便无三国”,他究竟有多恐怖?

在官渡之战前,两军对峙。这个时候传出消息,东吴孙策打算趁此机会进攻曹操后方,如果许昌被东吴拿下,那么曹军必败。这个消息导致曹营军心涣散。在这个关键时刻,郭嘉有一次站出来说道:“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结果正如郭嘉所说,孙策很快被许贡的门客刺杀,不久就去世了。

曹操在官渡之战大获全胜后,袁绍元气大伤,两年后惭愤病死。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继承了袁绍的势力。曹军继续进攻袁氏兄弟,屡战屡胜,所有大家都认为应该乘胜追击,剿灭袁氏集团。郭嘉献上计谋说道:“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 曹操采纳了郭嘉的计谋,采用离间之计,让袁氏兄弟反目成仇,待两败俱伤之时,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就彻底消灭了袁氏集团,成功拿下北方。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便无三国”,他究竟有多恐怖?

但是,就在曹操统一北方前夕,郭嘉因水土不服,气候恶劣而突染重病,并且很快就去世了,此时郭嘉年仅三十八岁。郭嘉的去世让曹操十分痛惜。后来在经历赤壁之战的大败之后,曹操独自哭泣哀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惜哉奉孝!痛哉奉孝!哀哉奉孝!”

确实,如果郭嘉不是早早病逝,在赤壁之战时,凭借郭嘉的聪明才智,难道识别不出孙刘联盟的一系列计谋,那样曹操也不会遭此大败。如果曹操不会大败,也就基本没有后面三国什么事了,以曹操之强大,缓图其他弱小,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尤其是刘备,恐怕都没有发展起来的机会。所以说,“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便无三国”是非常有道理的。

作者:国学那点事。每日一读,贵在坚持,你若喜欢,欢迎支持。

国学那点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