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高满堂,一位高超的“故事大王”

高满堂,一位高超的“故事大王”

自看了《闯关东》后,就为该剧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复杂多变的人物命运所吸引。这不,上班后,就为该剧写博文。其中,写“震三江”的比较多。这在网络上就引起了“争议”:有那么多的主角,怎么就写他一个?他的戏份又不多。不会是某人的托吧?

听了这话我到不在乎,就怕影响了不认识的“震三江”。你想,因为几篇小文,让人家背上“找托”的名声,这不是害人吗?那可以不可以写写“那么多的主角”呢?想了一下,觉得挺委屈自己的。

其实,作文和演员演戏一个样,如果对自己写的主题不感兴趣,无疑等于要完成命题作文,不太容易“入戏”。当然,生存于社会,在8小时之内,我们每天都必须面对“命题作文”。可如果在8小时之外,还要给自己找“命题作文”来做,这就是自找不自在了。

好在《闯关东》一剧实在精彩多多,那就给自己找些喜欢的或虽不喜欢却有感可发的话题来谈谈吧。

所谓“剧本剧本,一剧之本。”这里,“一剧之本”的“本”说的是根本的本。可见剧本是一部戏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闯关东》一剧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其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有一位好编剧。好编剧多多,而《闯关东》一剧的编剧高满堂则是一位特别会“讲故事”的编剧。

高满堂老师讲故事的本领,相信朋友们在电视剧《家有九风》中就有领教。而《闯关东》与《家有九风》不同的是,这是一部有着深厚底蕴的历史大戏,在创作上,从结构布置、人物设置、情节展开,都更比《家有九风》难于驾驭。因此,可以说高满堂老师在创作上成功实现了跳跃式的“转型”。

一部成功的剧作,即要好看,就是它的娱乐性;也要厚重,就是它的知识性思想性;还要感人,就是它的艺术性;更要让人能够从中获得思想上的启迪和继续前行的力量,就是我们常说的弘扬“主旋律”。可以想见,若想在一部作品中同时达到这样诸多的目地,其要求何其高,难度何其大啊。而在《闯关东》中,高满堂老师首先在剧本中,令这么多的高标准与严要求达到了一个相当完美的统一。

如评书开讲,高满堂老师带着他的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这故事没有空洞的口号,却让我们激情澎湃,周身感受着爱国主义教育;没有枯躁的说教,却令我们用心灵体会着那段历史并从中体验着这种“渗透式教育”的魅力。跌宕的情节,鲜明的艺术表现力,让我们一次次产生心灵的震撼。

《闯关东》一剧的大获成功,使观众对其续集《闯关东2》充满着期待,对这续集的写作,热情的观众也是众说纷纭。自然,高满堂老师定会对来自方方面面的意见高度重视。但我想说的是,意见要听,但更要坚持自己的创作原则,而不要陷入意见里迷失了自己。在尊重历史、符合生活逻辑的前提下,继续讲精彩的故事。最好的宣传,就是在文本中看不到宣传这两个字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