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0年婚姻教给我最重要的一课:允许不改变,改变才能发生

最近在留言区看到一个姐妹的问题:

知妹好,我想吐槽!我老公简直太太太粗心了,一让他单独照顾孩子,就状况百出。出门给孩子穿衣服,拉拉链把孩子脸都拉破了;刚照顾一晚上,孩子就发烧;抱孩子下楼梯,和孩子一起滚下来。每次我让他注意点,就和白说一样,没有一句能听进去。我该怎么办呢?

看了这个留言,我想到一本书:《爱的五种能力》。

在书里,作者赵永久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作者自己是一个做事有条理的人,他很少忘东西,很少丢三落四。

结了婚之后,发现他的太太和他完全相反,她经常忘了关水龙头,出门忘带钥匙,买完菜把钱包扔在菜摊……

赵永久为了改变太太,经常跟在身后监督她,要求她必须物归原位,必须认真检查自己做过的事情。

几年之后,你猜怎么着,他的太太不再忘东西了吗?

不,他的太太不仅没有丝毫改正,而且由于他经常地指责和嫌弃,两个人的关系也到了冰点。

10年婚姻教给我最重要的一课:允许不改变,改变才能发生

赵永久察觉到了这一点,他觉得应该换个方式。

下一次太太再丢东西的时候,他即使看到了,也不说话。太太找东西的时候,他就假装跟着找,一句话也不多说。

有一次,太太忘带钥匙在门口冻了一个多小时,她意识到自己的丢三落四要承担很多后果,竟然慢慢改变了。

看到太太的变化时,赵永久非常欣慰也非常诧异。

他之前用几年的时间,事无巨细地盯着太太时,她一直也没有进步。可他放任自流,随她而去时,两个月的时间就有了改变。

有时候,我们越是不允许某些事的发生,它们越是会魔咒般地发生着。当我们试着放过,放过自己放过他人,没想到“魔咒”也放过了我们。

10年婚姻教给我最重要的一课:允许不改变,改变才能发生

没有人能在严苛的指责与否定中成长,允许和接纳,是一种很重要的爱的能力。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越是想要改变,越是欲速不达。

越是想要让伴侣改变一个毛病,他越是改不掉。越是想让孩子动作快点,他越是磨蹭。越是想让自己自律,越是拖延。

不管是对待自己,还是对待他人,我们都会掉入“着急改变”的陷阱。

当我们想让自己变好的时候,总会不断暗示自己:你要自律,你不能再堕落。

当我们想要督促别人的时候,总会在后面催促指责:你怎么又这样了,你不能再这样了!

仿佛改变了才有幸福的人生,不改变就会万劫不复。

我们从小到大都被教育,有的事情是对的,有的事情是错的。好孩子必须做对的事,坏孩子才总是做错事。

勤快自律是对的,懒惰拖延是错的;按时入睡是对的,失眠拖沓是错的;从容稳定是对的,紧张慌张是错的;放松积极是对的,抑郁焦虑是错的。

于是,我们总是逼迫自己和别人做对的事,否定那个做“错事”的自己。

10年婚姻教给我最重要的一课:允许不改变,改变才能发生

但是实际上,事情真的可以用对错来衡量吗,那个所谓的“错事”没有那么罪大恶极,那个做“错事”的人未必是坏孩子。

更可怕的是,指责与批评只会给人带来羞耻感,让关系恶化。

指责伴侣的时候,伴侣也会反击。经常受到指责的孩子,会觉得自己很差劲。指责自己的时候,自己厌恶自己。

精神专家和心理分析学家卡尔·荣格曾说:“你所抗拒的,不仅不会消失,反而会日益强大。”

我们太害怕做错,太害怕自己不好。

可越是害怕,就越会把事情搞砸。

我们很多人一生都难以意识到——羞耻感不能使人进步。

像那些催促指责挑剔的行为,不仅不能让人进步,还会带来羞耻感,给感情带来伤害。

真正让一个人成长的,恰好是我们认为万万不能的事情,那就是“惯着对方的臭毛病”。

伴侣有点懒惰,那就懒一点吧,能有多坏的后果?

孩子做事磨蹭,那就允许他慢一点,那又如何?

我们允许自己不完美,允许他人不按照我们的期待发展,生活反而会给我们意外收获。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爱很美味》中,夏梦是一家企业的副总,也是男友继冲的直属领导。

两个人在生活中,经常吵架吵得不可开交。

原因是夏梦嫌弃继冲不够男人,事业做得不够用心。继冲嫌弃夏梦不像个女人,身材管理不行。

10年婚姻教给我最重要的一课:允许不改变,改变才能发生

在一起六年到了谈婚论嫁的时机,两个人却因为互相挑剔走向了分手。

分手后,没有人鞭策继冲,他竟然把事业拔高了一个台阶,做出了曾经没有的成绩。

耳边没有了催促的铃声,每个人反而走上了自己的时钟。

10年婚姻教给我最重要的一课:允许不改变,改变才能发生

哈佛的《幸福公开课》中,有一个小白鼠走迷宫的实验。

实验人员对“已经走出迷宫的小白鼠”和“被困在迷宫里的小白鼠”分别进行大脑扫描,发现小白鼠真正学会走迷宫,是在走出迷宫后。

也就是小白鼠在放松安静的时候,大脑才会对走迷宫的过程进行复盘、回放、整理、学习。

因为真正的改变不会发生在非常紧张时,而会发生在放松的时候。

《当下的力量》一书的作者埃克哈特·托利表示,人之所以会有压力,是因为总想改变事情原有的状态,人们必须先接纳当下的现实,才能判断自己是否能够改变这种现实。

当我们彼此挑剔,或者自我挑剔的时候,表面上是在督促成长,其实是在做着伤害的事情。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对互相不接纳的夫妻,他们一起生活是这样的:

老公忘了妻子的生日,妻子生气大骂“你眼里还有没有我”,老公也非常委屈地回怼“你知道我多累吗,就忘了一次生日怎么了”。然后两个人翻旧账,争吵升级。

我们再想象一下,如果有一个人接纳了彼此,结局会是怎样的:

妻子说,今天是我生日,虽然你忘了但是我理解你,你只是太忙了。

老公一定不会回怼,他可能会找机会补偿妻子。

如果妻子愤怒之后,老公说“老婆别生气,我知道你不是脾气大,你只是希望我多陪陪你”,那妻子一定不会在意礼物到底有没有。

“惯着别人的臭毛病”,其实就是一种接纳,一种拥抱,一种理解:

你做事丢三落四,但是我依然爱你;

你忘记了我说的话,但我理解你太忙了;

你会做让我不爽的事,但我还是喜欢你;

你做事容易拖拉,但我允许你慢一点。

当然,同样的接纳,同意理解的声音,我们也应该给自己——

10年婚姻教给我最重要的一课:允许不改变,改变才能发生

我知道你容易焦虑,那就听听焦虑的声音,看看自己到底在害怕什么;

我知道你减肥很难,那就允许自己偶尔也吃好一点,即使瘦不下去也没什么的;

我知道你性格内向,那就享受安静的时光,内向且快乐的人也不错呀……

接纳并不意味着我们逆来顺受,接纳并不意味着认怂,接纳并不意味着我们纵容不良行为,接纳并不意味着对方的行为是对的,接纳并不意味着不存在改变的可能。

接纳就是一种“允许的力量”,让我们不纠结于改变过去,而专注于未来的事情。

因为,被爱着的人才会变好啊!

人生海海,

有时却找不到一个可以诉说心事的人。

亲爱的你,

是不是也有同样无助困惑的时刻

面对一段不知进退的感情,

或是困在处理不好的关系里,

或被难以启齿的健康问题困扰……

现在,你大可放下焦虑和不安

将这些不快都私信告诉知妹

只要留言给后台即可(注明:知心话栏目)

我和我的朋友们

愿做你的解忧杂货铺。

内容制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