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激活乡村振兴的“人才引擎”重庆铜梁有一群活跃在田野上的年青人

作者:封面新闻

曾祚 谢凤 封面新闻记者 杨渝

在重庆铜梁,有不少年青人主动放弃大都市的高薪工作,抛下城市的繁华喧嚣,选择回乡创业。他们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满腔赤诚,积极投身家乡建设,他们有的在村里任职,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有的自主创业,成为种植养殖达人,开拓出了一片新天地。他们给沉寂的乡村注入了充满活力与激情的新鲜血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人才引擎”。

激活乡村振兴的“人才引擎”重庆铜梁有一群活跃在田野上的年青人

回乡年青人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

三个年青人一台戏 创办电商助农增收

“杨大姐,你这个土鸡蛋品质很不错,再多养点鸡鸭,我们继续帮你卖,争取今年挣更多的钱。”“要得!感谢你们经常过来关心我们的生活,还帮我们把鸡鸭蛋卖出去,我以后要把鸡鸭养好,给你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农产品。”近日,在铜梁区石鱼镇兴红村1社建卡贫困户杨光菊的家中,本土人才叶培的话让她干劲倍增。

出生于兴红村的叶培是地地道道的石鱼镇人,重庆邮电大学通信技术专业毕业生。得知家乡重视人才回引,正大力扶持微企发展,叶培就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优势,致力于发展有机生态食品和农村电商。2018年5月,他和其他两位本土人才共同创立了公司。创业之初,石鱼镇用足用活区里的人才政策,积极为他们提供实体店面,并且减免了房租和水电费。

激活乡村振兴的“人才引擎”重庆铜梁有一群活跃在田野上的年青人

不少年青人放弃大都市的高薪工作,选择回家乡铜梁创业。

在公司创立之初,经常会遇到各种难题,如农村土特产供货渠道不详且分散,质量管控不严,同时,物流费用偏高,没有建立常态化的合作渠道。“为了解决这些难题,镇党委、政府积极推荐我们去参加电商培训,同时还给我们资金支持,不仅解决了我们创业初期的难题,还为我们后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增强了我们发展的信心。”叶培说。

在兴红村11社的火龙果基地里,记者看到,连排大棚里,红彤彤的火龙果挂满了枝头,叶培正忙着收购火龙果销往外地。“火龙果成熟后,叶培就主动过来收购,我们再也不担心销路了。”基地负责人欧阳仕林说。

据悉,2018年至今,叶培所在的公司帮助石鱼镇销售农副产品纯收入达到300万元,其中帮助贫困户销售达到30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建立完整的供应链和相应的溯源体制,比如,拿土鸡蛋来说,我们会给它贴上二维码,消费者通过手机扫码,就可以追溯到这个土鸡蛋是从哪一家、哪一天生产出来的,从而保证农产品质量。”叶培说,他们将逐步把电商平台的销售市场向其他省份扩展,不断增加村民的收入。

激活乡村振兴的“人才引擎”重庆铜梁有一群活跃在田野上的年青人

尽管年轻任性,但依然成长为种植养殖达人。

“三给”政策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

和叶培一样选择回到家乡铜梁发展的还有高楼镇高楼村本土人才陈浩。今年30岁的陈浩毕业于重庆文理学院园林工程技术,从事果树种植已有10年了,2016年,他成立了永富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高楼村8社流转土地300亩,种植了皇后李100亩、沃柑150亩,建有果树种苗繁育基地50亩,育有柑橘、桃、李等50余个果树品种。

“这边以前所有山头全是荒坡茅草地,我就联系到8社社长,社长找到农户的时候,很多农户都不愿意,总觉得我是骗人的,特别是看到我又矮又瘦,觉得我吃不下来这个苦,大家宁愿土地荒着,都不愿意把自家土地流转出来。”陈浩说,后来基地的道路修通后,特别是村民看到他嫁接繁育的种苗后,一直不愿意租地的农户也主动找到他,要把自己的闲置地流转出来。

“陈浩积极引进业主投资,主动为业主、群众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开展集中授课与现场演示,先后组织群众开展经果种植技术培训10余次,受训人数达100余人次。”高楼镇相关负责人说,在陈浩的带动下,高楼镇新发展蜂糖李1000亩,晚熟柑橘800亩,花椒1000亩,解决群众就业200人。

“近年来,区委持续加大本土人才回引力度,通过入户走访、电话联系、微信联络、座谈联谊等多种方式,进行‘点对点’动员,并大力宣传给政策、给待遇、给出路‘三给’政策,吸引本土人才回村任职创业。”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铜梁区通过统一发布公告,组织开展现场报名、资格审查,统一集中面试、考察及联审等环节,先后吸纳了363名爱家乡、有情怀、有奉献精神的本土人才回村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

激活乡村振兴的“人才引擎”重庆铜梁有一群活跃在田野上的年青人

年青人选择打造有特色有亮点的民宿。

“我愿意站在风口乘风破浪”

“这些年,国家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区委把发展’精品民宿’作为乡村振兴四大主导特色产业,目前全区民宿产业蓬勃发展。我认为这一领域是‘风口’,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曾在主城从事教育培训工作多年的铜梁人陈君今年瞄准时机,毅然回到家乡创业,在铜梁区土桥镇荷和原乡景区开设了一家精品民宿“。

为什么放弃已经拥有的稳定生活而选择回农村呢?“我愿意站在风口乘风破浪。”陈君说,这三年来,她多次回到铜梁,感受到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西郊绿道沿线,不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里发展的产业业态也越来越丰富,村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这些变化让陈君意识到农村是一片广袤的天地,只要踏实肯干,一定会干出一番成绩。

陈君告诉记者,西郊绿道沿线已逐步发展起了一批精品民宿,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和良好的口碑,荷和原乡景区就在西郊绿道旁,乡村旅游业发展方兴未艾。之前推出的原乡藕寓等民宿,市民游客都很喜欢。“我也想借这股东风,在这样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再打造一个有特色有亮点的民宿,给广大游客朋友提供更多选择。”

该民宿已于今年端午节正式营业,营业状况良好。这个民宿占地10余亩,拥有10余间客房,包括套房和几间很有特色的集装箱房间,市民游客可以在这里就餐、烧烤、住宿、赏荷等。

陈君介绍,民宿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来到这里,可以静下心来品一杯清茶,可以在书屋里安静地看书,也可以到酒窖品一品美酒。“总之,就是要让来到这里的每一位客人感受到乡村的记忆,抛却城市的喧嚣,收获内心的安宁。”

和陈君一样,在大城市从事IT行业的80后大学生蒋波也选择了“站在风口”,他放弃外地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围龙镇创业,种植素有“菌中之王”美誉的羊肚菌。

今年33岁的蒋波从东南大学光学专业毕业后,一直在大城市从事IT产业。几年前,他偶然吃到了一次羊肚菌,觉得味道十分鲜美,再一了解,发现这种菌类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好。蒋波一直想回乡发展,觉得农业产业潜力很大,就这样,敢想敢做的蒋波回到家乡,开始种植羊肚菌。

为了做好这个项目,蒋波专门到绵阳学习制种和栽培技术。蒋波说,在镇村的积极协调和大力帮助下,他租赁了村民的8亩地来种植羊肚菌。因为羊肚菌对温度的要求较高,所以新鲜成品只有在三月份这一个月才能出售,过了这个时候,就只能做成干菌。目前,羊肚菌的市场价为每斤88元左右,按亩产500—800斤计算,除去每亩地7000元的成本,一亩可纯收入2万多元,市场价值非常高。

龙隐村党支部书记陈应文告诉记者,区、镇十分重视发展特色产业,村里也在找门路、想办法,他十分看好羊肚菌种植,也积极支持像蒋波这样的本土人才发展特色产业。下一步,村里将成立羊肚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更多的村民加入进来,一起增收致富。

<b>【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