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激活鄉村振興的“人才引擎”重慶銅梁有一群活躍在田野上的年青人

作者:封面新聞

曾祚 謝鳳 封面新聞記者 楊渝

在重慶銅梁,有不少年青人主動放棄大都市的高薪工作,抛下城市的繁華喧嚣,選擇回鄉創業。他們用自己的專業技能和滿腔赤誠,積極投身家鄉建設,他們有的在村裡任職,帶領村民發展特色産業,走上脫貧緻富之路;有的自主創業,成為種植養殖達人,開拓出了一片新天地。他們給沉寂的鄉村注入了充滿活力與激情的新鮮血液,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人才引擎”。

激活鄉村振興的“人才引擎”重慶銅梁有一群活躍在田野上的年青人

回鄉年青人帶領村民發展特色産業。

三個年青人一台戲 創辦電商助農增收

“楊大姐,你這個土雞蛋品質很不錯,再多養點雞鴨,我們繼續幫你賣,争取今年掙更多的錢。”“要得!感謝你們經常過來關心我們的生活,還幫我們把雞鴨蛋賣出去,我以後要把雞鴨養好,給你們提供更多、更好的農産品。”近日,在銅梁區石魚鎮興紅村1社建卡貧困戶楊光菊的家中,本土人才葉培的話讓她幹勁倍增。

出生于興紅村的葉培是地道地道的石魚鎮人,重慶郵電大學通信技術專業畢業生。得知家鄉重視人才回引,正大力扶持微企發展,葉培就利用自己所學的專業優勢,緻力于發展有機生态食品和農村電商。2018年5月,他和其他兩位本土人才共同創立了公司。創業之初,石魚鎮用足用活區裡的人才政策,積極為他們提供實體店面,并且減免了房租和水電費。

激活鄉村振興的“人才引擎”重慶銅梁有一群活躍在田野上的年青人

不少年青人放棄大都市的高薪工作,選擇回家鄉銅梁創業。

在公司創立之初,經常會遇到各種難題,如農村土特産供貨管道不詳且分散,品質管控不嚴,同時,物流費用偏高,沒有建立常态化的合作管道。“為了解決這些難題,鎮黨委、政府積極推薦我們去參加電商教育訓練,同時還給我們資金支援,不僅解決了我們創業初期的難題,還為我們後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增強了我們發展的信心。”葉培說。

在興紅村11社的火龍果基地裡,記者看到,連排大棚裡,紅彤彤的火龍果挂滿了枝頭,葉培正忙着收購火龍果銷往外地。“火龍果成熟後,葉培就主動過來收購,我們再也不擔心銷路了。”基地負責人歐陽仕林說。

據悉,2018年至今,葉培所在的公司幫助石魚鎮銷售農副産品純收入達到300萬元,其中幫助貧困戶銷售達到30萬元。

“下一步,我們将建立完整的供應鍊和相應的溯源體制,比如,拿土雞蛋來說,我們會給它貼上二維碼,消費者通過手機掃碼,就可以追溯到這個土雞蛋是從哪一家、哪一天生産出來的,進而保證農産品品質。”葉培說,他們将逐漸把電商平台的銷售市場向其他省份擴充,不斷增加村民的收入。

激活鄉村振興的“人才引擎”重慶銅梁有一群活躍在田野上的年青人

盡管年輕任性,但依然成長為種植養殖達人。

“三給”政策吸引大學生返鄉創業

和葉培一樣選擇回到家鄉銅梁發展的還有高樓鎮高樓村本土人才陳浩。今年30歲的陳浩畢業于重慶文理學院園林工程技術,從事果樹種植已有10年了,2016年,他成立了永富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在高樓村8社流轉土地300畝,種植了皇後李100畝、沃柑150畝,建有果樹種苗繁育基地50畝,育有柑橘、桃、李等50餘個果樹品種。

“這邊以前所有山頭全是荒坡茅草地,我就聯系到8社社長,社長找到農戶的時候,很多農戶都不願意,總覺得我是騙人的,特别是看到我又矮又瘦,覺得我吃不下來這個苦,大家甯願土地荒着,都不願意把自家土地流轉出來。”陳浩說,後來基地的道路修通後,特别是村民看到他嫁接繁育的種苗後,一直不願意租地的農戶也主動找到他,要把自己的閑置地流轉出來。

“陳浩積極引進業主投資,主動為業主、群衆提供技術、資訊服務,開展集中授課與現場示範,先後組織群衆開展經果種植技術教育訓練10餘次,受訓人數達100餘人次。”高樓鎮相關負責人說,在陳浩的帶動下,高樓鎮新發展蜂糖李1000畝,晚熟柑橘800畝,花椒1000畝,解決群衆就業200人。

“近年來,區委持續加大學土人才回引力度,通過入戶走訪、電話聯系、微信聯絡、座談聯誼等多種方式,進行‘點對點’動員,并大力宣傳給政策、給待遇、給出路‘三給’政策,吸引本土人才回村任職創業。”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銅梁區通過統一釋出公告,組織開展現場報名、資格審查,統一集中面試、考察及聯審等環節,先後吸納了363名愛家鄉、有情懷、有奉獻精神的本土人才回村工作,為鄉村振興提供了人才支撐。

激活鄉村振興的“人才引擎”重慶銅梁有一群活躍在田野上的年青人

年青人選擇打造有特色有亮點的民宿。

“我願意站在風口乘風破浪”

“這些年,國家大力扶持農業産業和鄉村旅遊業,區委把發展’精品民宿’作為鄉村振興四大主導特色産業,目前全區民宿産業蓬勃發展。我認為這一領域是‘風口’,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曾在主城從事教育教育訓練工作多年的銅梁人陳君今年瞄準時機,毅然回到家鄉創業,在銅梁區土橋鎮荷和原鄉景區開設了一家精品民宿“。

為什麼放棄已經擁有的穩定生活而選擇回農村呢?“我願意站在風口乘風破浪。”陳君說,這三年來,她多次回到銅梁,感受到家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别是西郊綠道沿線,不僅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裡發展的産業業态也越來越豐富,村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滋潤。”這些變化讓陳君意識到農村是一片廣袤的天地,隻要踏實肯幹,一定會幹出一番成績。

陳君告訴記者,西郊綠道沿線已逐漸發展起了一批精品民宿,逐漸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和良好的口碑,荷和原鄉景區就在西郊綠道旁,鄉村旅遊業發展方興未艾。之前推出的原鄉藕寓等民宿,市民遊客都很喜歡。“我也想借這股東風,在這樣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再打造一個有特色有亮點的民宿,給廣大遊客朋友提供更多選擇。”

該民宿已于今年端午節正式營業,營業狀況良好。這個民宿占地10餘畝,擁有10餘間客房,包括套房和幾間很有特色的集裝箱房間,市民遊客可以在這裡就餐、燒烤、住宿、賞荷等。

陳君介紹,民宿将中國的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來到這裡,可以靜下心來品一杯清茶,可以在書屋裡安靜地看書,也可以到酒窖品一品美酒。“總之,就是要讓來到這裡的每一位客人感受到鄉村的記憶,抛卻城市的喧嚣,收獲内心的安甯。”

和陳君一樣,在大城市從事IT行業的80後大學生蔣波也選擇了“站在風口”,他放棄外地的高薪工作,回到家鄉圍龍鎮創業,種植素有“菌中之王”美譽的羊肚菌。

今年33歲的蔣波從東南大學光學專業畢業後,一直在大城市從事IT産業。幾年前,他偶然吃到了一次羊肚菌,覺得味道十分鮮美,再一了解,發現這種菌類營養價值高,經濟效益好。蔣波一直想回鄉發展,覺得農業産業潛力很大,就這樣,敢想敢做的蔣波回到家鄉,開始種植羊肚菌。

為了做好這個項目,蔣波專門到綿陽學習制種和栽培技術。蔣波說,在鎮村的積極協調和大力幫助下,他租賃了村民的8畝地來種植羊肚菌。因為羊肚菌對溫度的要求較高,是以新鮮成品隻有在三月份這一個月才能出售,過了這個時候,就隻能做成幹菌。目前,羊肚菌的市場價為每斤88元左右,按畝産500—800斤計算,除去每畝地7000元的成本,一畝可純收入2萬多元,市場價值非常高。

龍隐村黨支部書記陳應文告訴記者,區、鎮十分重視發展特色産業,村裡也在找門路、想辦法,他十分看好羊肚菌種植,也積極支援像蔣波這樣的本土人才發展特色産業。下一步,村裡将成立羊肚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吸納更多的村民加入進來,一起增收緻富。

<b>【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