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主席评价八路军3位师政委,一个感情深厚,一个充满感恩

作者:兵说

作者:相忘于江湖

抗战时期,八路军3个师都立下了卓越功勋。

1955年大授衔,八路军3个师的首任师长、副师长(政委),出了6个元帅:115师林、聂、罗,120师贺,129师刘、徐。除了萧克高开低走授上将,关向应、张浩(林育英)英年早逝错失军衔。

如果关向应和张浩能够活到1955年授衔,大概率会和罗荣桓一样进入元帅名单,或者是元帅级别的地方干部。实际上,两人从资历上讲都超过了秋收起义连级干部起家的罗帅。

那么,八路军3个师的首任政委(注:改编之初受编制限制,以副师长名义履行政委职责, 后恢复为政委,我军习惯称为政委),谁在主席的评价中分量最重呢?

主席评价八路军3位师政委,一个感情深厚,一个充满感恩

关向应

一、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提到八路军3个师的政委,名气最大的当属政工元帅罗荣桓。

罗帅身上有几个鲜明的标签:最早的大学生“秀才”,秋收起义参与者,优秀政工干部,山东根据地一把手,林总最佳搭档,组织军衔评定的总政主任,建国后最早逝世的元帅。

在众多开国元勋里面,罗荣桓第一学历是比较高的,青年时期学富五车,是我军少有的“儒帅”。罗荣桓是秋收起义5000余人中幸存的不足百人之一,也是23位少将以上开国将领唯一的元帅。

罗荣桓文武双全,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力压黎玉、郭洪涛、张经武、徐向前、朱瑞、陈光等人,全面主持山东根据地的工作,百团大战期间韬光养晦积蓄力量,显示了卓越的眼光。

解放战争时期,罗荣桓率领山东八路军6万余人到东北,搭档林总主抓招兵练兵,为东野、四野的发展壮大做出了突出贡献。解放以后,更是以公认的“好婆婆”身份,主持了军衔评定。

1963年12月16日,和主席共事一辈子的罗荣桓病逝,主席挥笔写下《七律·吊罗荣桓同志》,其中那句“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既有革命同志之间的悲痛,又有手足兄弟的惋惜。

主席评价八路军3位师政委,一个感情深厚,一个充满感恩

罗荣桓

二、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八路军第一个英年早逝的师政委,是129师首任政委张浩(林育英)。

张浩也有几个突出的标签:林总的堂兄,最早的革命者之一,优秀工运领袖,为红军团结立下奇功,刘伯承的搭档。

林育英是“林氏三兄弟”的老二,比林总年长10岁。1922年2月,25岁的林育英经大哥林育南和恽代英介绍加入组织,十大元帅也只有朱老总加入组织的时间之早能与之相比。

1925年7月,在莫斯科劳动大学的林育英回国,领导了上海工人运动,被打伤头部留下了后遗症。1930年,在满州被捕身体又受到伤害。出狱后,关向应再次赴苏,1935年8月,卸任2年多的驻共产国际代表,化名“张浩”回到国内,为红军的团结做出了极大贡献。

1937年2月,张浩出任援西军政委,与刘伯承搭档。改编为八路军129师后,张浩继续担任政委,是129师开局三战三捷的大功臣之一。1938年1月,张浩因伤返回延安。长期治疗和休养。

1942年3月6日,45岁的张浩病逝。主席题挽联“忠心为国,虽死犹荣”,并守灵和执绋抬棺。这样的待遇,在我军高级将领和领导干部中是唯一的一次。

主席评价八路军3位师政委,一个感情深厚,一个充满感恩

张浩

三、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与罗荣桓和张浩相比,120师政委关向应的名气似乎最小。

关向应,1902年9月出生于辽宁金县(今大连金州),满族镶白旗人。关向应身上也有几个突出名片:最早的军事指挥员,前妻叛变,红二方面军和120师政委,贺龙的搭档。

关向应姓“瓜尔佳氏”是“皇族”,一出生就享有七品官员一样每月2两白银的待遇。

1922年4月,关向应到日华兴业株式会社工作,2个月后不愿给日本人做事辞职。1924年5月,关向应到上海闸北进行革命活动,年底赴苏学习,在陈乔年、余世颂介绍下加入组织。1925年回到上海,后出任青岛书记、河南书记等职。

主席评价八路军3位师政委,一个感情深厚,一个充满感恩

关向应与秦曼云

四、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927年,26岁的关向应再赴莫斯科,在中山大学结识了秦曼云。

年方20岁的秦曼云来自山东济南,是烈士秦茂轩的妹妹。这一批同学除了秦曼云,还有王鹤寿、盛忠亮等人。21岁的盛忠亮狂热追求秦曼云,但秦曼云却爱上了温文尔雅的关向应。

1928年6月,关向应与秦曼云结婚。第二年,一起回到国内。1930年8月,关向应调任长江局书记,与任弼时比邻而居。9月,刘伯承和刘云到武汉策划暴动,由于内奸出卖而失败,刘云暴露遇害,刘伯承、关向应分别撤回上海,参与军事和地下活动。

1931年4月,顾顺章叛变,关向应没有接到通知,在一家酱油店被逮,和陈为人、刘晓等人一起关在公共租界英国看守所。好在他坚称自己是“李世珍”,在组织多方营救下出狱。

1932年1月,关向应到了湘鄂西根据地和红3军,从此与贺龙并肩战斗。由于当时交通条件的限制,关向应和秦曼云的婚姻走到了尽头。他们曾经有过一个孩子,但寄养在老乡家失去了联系。

主席评价八路军3位师政委,一个感情深厚,一个充满感恩

贺龙、任弼时、关向应

五、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关向应进入湘鄂西后,逐渐认识到了王明、夏曦的错误。

夏曦准备把贺龙送到苏联学习,关向应全力支持贺龙留在根据地,保留了红二军团的希望,并协助贺龙让红军在战斗中逐渐恢复元气,最终与贺龙等人率领红二、六军团参加了长征。

红军改编后,关向应任120师政委,是晋绥、冀中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

主席评价八路军3位师政委,一个感情深厚,一个充满感恩

【1937年,左起:甘泗淇、萧克、王震、关向应、陈伯钧】

1938年9月,关向应与19岁的四川合江姑娘马丹结了婚。但是这位泼辣的川妹子也是一位地方干部,为了革命事业与关向应聚少离多,两人婚后8年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1年。

1942年8月,关向应任晋绥分局书记,但是由于长期积劳成疾,严重的肺病已经不允许他在前线继续工作。不久,主席调他回到延安治病休养。1946年7月,关向应病逝。

贺老总与关向应搭档了15年,感情深厚,闻讯写下《哭向应》。主席的挽词是:“忠心耿耿,为党为国,向应同志不死。”

从主席对八路军三位政委的评价来看,与罗荣桓相处时间最久感情最深,对张浩则充满感恩之心,而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关向应,主席也痛心疾首。

主席评价八路军3位师政委,一个感情深厚,一个充满感恩

彭真、黄敬、关向应、王震、聂荣臻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