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辽沈战役:胡家窝棚一战东野仅25人上阵,为何却能决定战役走势?

1948年10月25日,东北国军廖耀湘部10万主力企图撤出东北,而东野接下来的第一要务就是围歼这股大部队。此时在辽西发生了一场不起眼的战斗,东野方面只投入了一个排的战士,人数不过区区25人,按说并不算什么了不起的战斗。但是恰恰就是这不起眼的一战,竟直接导致了东北国军主力第9兵团10万大军的迅速溃败,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辽沈战役:胡家窝棚一战东野仅25人上阵,为何却能决定战役走势?

如果不仔细讲清楚这场战斗,可能谁都不会相信25个人能够起到这样大的作用。25人当然不能歼灭王牌兵团,但是他们的突袭却引起了连锁反应,使得9兵团自己慌乱,走上了不归路。9兵团实力强劲,即便我军在东北明显占据兵力优势,要歼灭对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东野野司下达命令,各个纵队分开行动,有充分的自主权,目的很简单:及早发现廖兵团行踪,与敌人接战,其他部队迅速靠拢形成合围。这个战法非常正确,如果事事等到野司批复后再统一行动,以9兵团的机械化程度,可能已经脱离险境了。

辽沈战役:胡家窝棚一战东野仅25人上阵,为何却能决定战役走势?

东野3纵7师21团3营2排长任炳全,白天一到胡家窝棚外围,便从村民口中得知,有国军多辆汽车驶入,士兵还背着带天线的机器。任当即判断胡家窝棚可能是敌人的一个师部或者团部,于是安排25位战士在窝棚外潜伏,晚上下手攻击。入夜之后,一辆载满军官的卡车驶过村口,二排战士当即用机枪猛烈扫射,并冲上前去包围卡车。胡家窝棚战斗打响。

敌人没有想到此地有东野部队,夜间听到枪响一时间也无法判断我军兵力状况。25位战士用卡车上缴获的迫击炮向敌人中心驻地展开炮击。此时房屋内不是别人,正是9兵团司令官廖耀湘和他的兵团部!

辽沈战役:胡家窝棚一战东野仅25人上阵,为何却能决定战役走势?

虽然我军人少,但是机枪和炮声在夜里被无限放大,廖耀湘惊慌之下命令赶紧将兵团部转移,避开“共军主力”!25位战士冲进屋内后,从桌上的文件发现了这里就是9兵团部,才明白真的钓到了大鱼。要凭这25条枪就俘虏廖耀湘,显然是不可能的,任炳全决定牺牲自己,用枪炮声和火光吸引大部队注意,对廖兵团实现合围。决定之后任炳全让一名战士迅速冲出胡家窝棚报信,自己则带领剩下的2排士兵死战,最后全部牺牲在胡家窝棚。

辽沈战役:胡家窝棚一战东野仅25人上阵,为何却能决定战役走势?

战斗结束后,敌人兵团位置完全暴露,东野20余万主力部队迅速向廖兵团合围,而敌人此时还惊魂未定,为了争取时间用明码电报要求国军各部队向沈阳转移,进一步把兵力位置和行进路线完全暴露,很快引起了被围歼的后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