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行星年龄越大,更可能有生命

简介:因为早期形成的行星更可能产生磁场,板块构造以及具有其他增强生命发展和持久性的特征,所以在银河系135亿年早期出生的行星比在银河系生命周期后期形成的行星更有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行星年龄越大,更可能有生命

银河里大部分拥有生命的行星可能在星系历史里形成得更早。

根据刚召开的国际地球化学年会,我们发现银河里135亿年前形成的岩态行星比后期形成的行星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更大。

行星年龄越大,更可能有生命

银河系早期形成的岩态行星适合生命生存

银河里早期形成的岩态行星比后期的行星更适合为生命提供庇护。

据太空网报道,这是因为早期形成的行星更有可能形成磁场、板块构造以及其他能维持生命发展的因素。

克雷格 奥尼尔是进行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也是位于澳大利亚悉尼的麦考瑞大学行星研究中心的主任,在该次会议的陈述中,他说:“是否适宜生命居住,板块构造显得意义非凡。似乎较早形成的行星上的板块构造提供了最佳生活环境。而行星重新形成板块构造的难度太大,可能性几乎为零。

行星年龄越大,更可能有生命

跨越距离,电脑远程操作

奥尼尔和他的团队一起研究银河里的外行星,这些外行星是指在太阳系外做轨道运动的行星。

奥尼尔继续说:“由于相隔位置太远,我们对这些外行星了解有局限,但是根据已知的位置、温度以及其他相关的地理化学概念,我们能建立一个模型来模拟外行星发育过程。

奥尼尔团队把相应参数输入行星模拟器中,这些模拟器使用的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国家计算基础设施部所属的处理器。

行星年龄越大,更可能有生命

板块构造就好比行星上的恒温器

总之,研究人员发现,若行星形成时候所在星系相对来说较为年轻的话,就更容易形成板块构造。而板块构造工作原理就像一个内置的恒温器,给行星表面降温,生命体才能进化。

奥尼尔表示,行星如果没有板块构造,就没有足够的能力支撑生命延续。

行星年龄越大,更可能有生命

奥尼尔说:“而且没有板块构造的话不会只影响到行星表面温度,也就是说内核仍然保持高温,以此阻止磁场发散。如果没有磁场,行星便会失去庇护,太阳辐射就会破坏大气层,因此生命会很难维系下去。若行星足够幸运,能够待在合适的位置,拥有合适的地球化学特性,形成于合适的时间,就可以孕育生命。”

行星年龄增长,降低质量更小的化学物质的丰度

太空网报道称,既然随着星系年龄变大,其化学物质也会发生改变,行星的地理化学性质也由于其形成的时间不同而变化。例如,在一个星系的晚期生命中,超新星一旦爆炸,质量再大的元素最终都会分解,留下质量小的元素(比如氦和氢)漂浮在宇宙中,之后聚合成恒星。

行星年龄越大,更可能有生命

对于太阳系外的生命我们还在持续研究中,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累赘(如板块运动会带来地震,引起火山爆发)实际上在银河里却可以作为生命存在的前提,这一点让人饶有趣味。

行星年龄越大,更可能有生命

相关知识

银河星系(古称银河、天河、星河、天汉、银汉等)[18],是一个包含太阳系 [19]的棒旋星系。直径介于100,000[20]至180,000光年[21]。大约拥有1,000亿至4,000亿颗恒星[22][23],并可能有1,000亿颗行星[24][25]。太阳系距离银河中心约24,000至28,000光年,在有着浓密气体和尘埃,被称为猎户臂的螺旋臂的内侧边缘。在太阳的位置,公转周期大约是2亿4,000万年[15]。从地球看,因为是从盘状结构的内部向外观看,因此银河系呈现在天球上环绕一圈的带状。

行星年龄越大,更可能有生命

银河系中最古老的恒星几乎和宇宙本身一样古老,因此可能是在大爆炸之后不久的黑暗时期形成的[9]。在核心约10京的范围内的恒星形成核球,并有着一或多根棒从核球向外辐射。最中心处被标示为强烈的电波源,可能是个超大质量黑洞,被命名为人马座A*。在很大距离范围内的恒星和气体都以每秒大约220公里的速度在轨道上绕着银河中心运行。这种恒定的速度违反了开普勒动力学,因而认为银河系中有大量不会辐射或吸收电磁辐射的质量。这些质量被称为暗物质[26]。

行星年龄越大,更可能有生命

银河系有几个卫星星系,它们都是本星系群的成员,并且是室女超星系团的一部分;而它又是组成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的一部分[27][28]。

行星(英语:planet;拉丁语:planeta),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其公转方向常与所绕恒星的自转方向相同[1](由西向东)。一般来说行星需具有一定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大(相对于月球)且近似于圆球状,自身不能像恒星那样发生核聚变反应。2007年5月,麻省理工学院一组空间科学研究队发现了已知最热的行星(2040摄氏度)[2]。随着一些具有太阳大小的天体被发现,“行星”一词的科学定义似乎更形迫切。

行星年龄越大,更可能有生命

历史上行星名字来自于它们的位置(与恒星的相对位置)在天空中不固定,就好像它们在星空中行走一般。太阳系内肉眼可见的5颗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早在史前就已经被人类发现了。16世纪后日心说取代了地心说,人类了解到地球本身也是一颗行星。望远镜被发明和万有引力被发现后,人类又发现了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2006年后被排除出行星行列,2008年被重分类为类冥天体,属于矮行星的一种)还有为数不少的小行星。20世纪末人类在太阳系外的恒星系统中也发现了行星,截至2013年7月12日,人类已发现2000多颗太阳系外银河系中的行星。

BY: Brad Bergan

FY: 鱼豆腐鱼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在作品发布后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