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什么甲骨文的石斧被用来称呼父亲?藏在汉字与文物里的中国史

中国大致在一万多年前就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人类的体能比不上很多野兽,但却能够成为万物之主,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利用自然的材料,制造工具和武器,猎取野兽,种植作物,适应日常生活的需要。在自然界里,最多量、最容易被人们利用的材料大概要算是木料和石头了。捕杀野兽,石头远比木料有效。破裂的石块有锐利棱角,也是理想的切割工具,它便利于砍伐树木,剥取兽皮,更增加了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材料的种类。

有锐利棱角的石块可当致命的攻击武器。当二三百万年前的人类晓得用打裂石块的方法制作工具时,就进入了旧石器时代。甲骨文的“石”字,字形表现出人类着重于使用“有棱角的锐利石块”,描画出岩石锐利边缘的一角。后来,古人也利用石器来挖掘捕捉野兽的陷阱,避免直接与野兽搏斗的危险,于是就在字的旁边加了一个坑陷变成,借以表达石器用于挖掘的用途。

磨制石斧『父』亲的假借字

为什么甲骨文的石斧被用来称呼父亲?藏在汉字与文物里的中国史

图1磨制石斧,长14.9厘米,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收藏。青莲岗类型,约公元前3300~前2500年

到了新石器时代,石器以磨制为主,就用途上而言,形状更理想,用途趋向专一,可以增强刃部的锐利度,减少使用时候的反弹力,便于发挥更大的作用。

石器的制作从矛、镖、镞等武器开始,渐渐考虑到生活的必需器具,例如切割工具、刮削器,方便农耕的锄头、铲子和镰刀,最后创造出象征地位的斧钺、圭璋、璜佩等。在尚未发明青铜器以前,使用最频繁的工具是石头制的斤与斧。切割面呈现为横向的,称作“斤”;切割面呈现为直向的,称作“斧”。“斧”字原先的字形是“父”字,甲骨文字形作:一只手拿着石斧的样子,斧头已简化成一条直线。金文的字形就很传神,斧头是上面尖锐、下方圆弧的形状,这是描画出侧面的厚度,剖面达到这种厚度才能发挥效能。甲骨文与金文的字形都表示出石斧原先没有装设木柄,直接拿在手中使用。但使用这样的石器打击时,反弹的力道容易伤到手掌,所以后来改善成装柄的石斧。“斤”字的甲骨文字形就是装了木柄的石锛形状。早先人们在使用石斧时,直接在石斧上捆绑把手(柄),后来才改进成在石斧上挖出一个小圆洞,用绳索穿过孔洞、捆绑把手,才能使石斧牢牢地固定住。如图1的磨制石斧,这件整体磨制得非常均匀的石斧有经常使用的磨损痕迹,孔是从两面对钻而成,属于早期的钻孔技术;从尺寸上来看,应该是装设短柄而单手使用的石斧。

为什么甲骨文的石斧被用来称呼父亲?藏在汉字与文物里的中国史

图2石钺,高17厘米,宽16.7~19.3厘米,厚0.7厘米,孔径6.4厘米,良渚文化,公元前3300~前2000年

为什么甲骨文的石斧被用来称呼父亲?藏在汉字与文物里的中国史

图3各式磨制石斧,长8~20厘米,新石器时期至商代,公元前3000~前1000年

父字后来假借,用来称呼“父亲”,为了区别“石斧”的本义,就在石斧的字形(父)加上“斤”,成为“斧”字。石斧的形象被用来称呼父亲,有人认为这是含有特殊意义:石斧表示男性对于女性,或父亲对儿女的权威。其实,它可能只是表示源自新石器时代的两性职业分工。石斧是那个时代砍树、锄地的主要工具,甚至到了青铜时代早期,它仍然是男子工作时使用的主要工具。母系氏族的社会,还没有对等的婚姻关系,子不知其父,主要是由母亲担负起养育小孩的责任,掌控子女劳动所得的经济成果。当时的女性拥有财产继承权,男子地位并未特别尊贵。孩子称呼母亲的多位伴侣或兄弟为父亲,只因他们是主要的劳动成员,并不含有特别的亲近或敬畏的感情,更谈不上权威的问题。商代也还没有父亲与叔、伯、舅等分别的称呼,一律都称之为父。到了周代,更周全的人伦称呼才逐渐确立。

图文:许进雄《汉字与文物的故事》

延伸阅读

为什么甲骨文的石斧被用来称呼父亲?藏在汉字与文物里的中国史

《汉字与文物的故事》(4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