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围炉夜话》:讲大经纶,只是实实落落

《围炉夜话》:讲大经纶,只是实实落落

第二十七则

泼妇之啼哭怒骂,伎俩要亦无多,唯静而镇之,则自止矣。谗人之簸弄挑唆,情形虽若甚迫,苟淡而置之,是自消矣。

处理问题要冷静,不能火上浇油。也要把握好时机,对方气势最盛的时候要避开。在是是非非的纠缠中,越纠缠越难以解开,唯有先放下,淡然处之,找到头绪,自然容易解开。

第二十八则

肯救人坑坎中,便是活菩萨;能脱身牢笼外,便是大英雄。

临事察己、观人。人雪中送炭难,多是锦上添花。了脱死生之大牢笼,便是大雄。

第二十九则

气性乖张,多是夭亡之子;语言深刻,终为薄福之人。

性情乖僻、执拗或过于张扬,往往难以和人相处,也不能与自己和解,要么压抑孤僻,要么愤怒,这样人呢,伤人伤己。语言深刻,这里不是哲理深刻之意,而是尖酸刻薄,很容易得罪人,不能很好地和人相处,失道寡助,故福分薄。

第三十则

志不可不高,志不高,则同流合污,无足有为矣;心不可太大,心太大,则舍近图远,难期有成矣。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志向不能小。图难为易,为大于细,心太大,就很难有行动,看不上这看不上那,这就难成事。

第三十一则

贫贱非辱,贫贱而谄求于人者为辱;富贵非荣,富贵而利济于世者为荣。讲大经纶,只是实实落落;有真学问,决不怪怪奇奇。

贫贱是一个暂时的状态,就像富贵也是一个暂时的状态一样。子贡和孔子的一番对话很有意思。他说,如果贫穷而不谄媚,富贵不骄横的话,怎么样呢?孔子回答说,不如贫穷时依然安于此境以行道为乐,富贵时好礼仪,为社会树立榜样。子贡说诗经上有这样一句话: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玉石粗略地切磋和精细地打磨,就是贫和富的这两种状态吧。孔子听了很高兴,就说:端木赐啊,告诉你一个道理,你就知道怎么去用好这个道理,现在可以和你谈论《诗》教了啊!(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如何?”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这两句就是个源流关系啊,子贡和孔子的对话,立在学里,内圣而外王,贫贱则求内圣,富贵内圣而外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穷达之间,富贵之间,都是一个精进的学者,只是做学问的境遇不一样。

人不算在贫穷还是富贵,疾病还是健康,始终持守仁道仁德,就是有所立。也是《学记》里讲的“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为学,关键在于建立,持守的是什么?是“天命之谓性”的“天性”,孔子称之为“仁”,大学里叫“明德”,孟子称之为“性善”,王阳明称之为“良知”,佛陀名之为“佛性、觉”,择之而固执之。

《围炉夜话》,这个老者在和家族的子弟谈的话,就是做人和做事,讲一些原则性的东西,为的是家族的兴盛,以及能够传承不断。所以,《围炉夜话》主要是修身齐家之学,但是呢,上出为治国平天下,内里是修身治学的工夫。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