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上最痛苦的是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
那种极度悲伤和绝望足以让人万念俱灰
但是,对于王姬来说
唯一的期盼就是儿子能够走在她前面
她说:如若不能如愿,自己将死不瞑目
到底是怎样的一份母爱,让她许下如此“恶毒”的誓言呢?
1962年,王姬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普通家庭里。
还在牙牙学语的年纪时,王姬的父亲就跑到了贵州支边,一家人相隔千里,交通也不便利,他们一年见不了几次面。
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母亲终日忙碌,大多数的时候,王姬只能和姐姐待在家里,吃着简单的饭菜,勉强度日。
生活在这种“放养”的环境中,王姬养成了独立自主的性格。
当同龄人还在撒尿活泥巴的时候,王姬已经能磕磕绊绊学着做饭了。
虽然卖相不好,味道更差,但是对于小小的王姬来说,已经是很大的进步。
到了14岁那年,王姬对跳芭蕾的邻居充满了好奇,每次对方在院子里练功,她就会在一旁偷瞄,甚至还跟着学了起来。
邻居见她有艺术方面的天赋,便鼓励她走艺术的道路。
王姬一听,蠢蠢欲动的心里更加欢呼雀跃了。
1976年,王姬考进了文工团,开始接触到艺术表演,在这里,她认识了英俊帅气的高峰。
男才女貌,情窦初开的年纪,两个人的心里都萌发着不一样的情愫,没多久,那层窗户纸就被捅破,两个人坠入了爱河。
都说爱情是盲目的,人一旦陷入爱情的漩涡里,对方便成了自己的全世界。
不过这种“爱情哲理”在王姬身上并不适用。
1980年,王姬在机缘巧合下接拍了人生的第一部影片《塞外夺宝》后,她对拍戏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为了学习更加专业的表演技术,王姬准备报考中戏或者北电,但是却误打误撞考进了北京人艺,和宋丹丹成了同学。
经过七年的打磨,王姬的演技已经可圈可点。
1989年,她参演了电影《共和国不会忘记》,这部影片获得了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事业算是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如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她的事业会更加红火。
但王姬并不是按部就班的人,此刻她又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当时正赶上“出国浪潮”,王姬借着这股“东风”,揣着60美元,只身跑到了国外,想在大洋彼岸闯出另一番天地。
高峰本来想舍弃一切陪她,却因为签证没过,只能暂时待在国内。
国外的生活并不顺利,为了谋生,王姬当过售货员、摆过地摊、还在餐厅刷过碗。
坚持了三年后,高峰来到国外和她相聚。
为了不再忍受分离的苦楚,他们简单地筹备了一番,就在上帝的见证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没多久,王姬生下了两个人的女儿高丽雯。
孤零零的一个人变成幸福的三口之家,这让王姬感到前所未有的幸福感。
那时候,王姬还没有想到,这样的幸福很快就如白驹过隙,烟消云散了。
1992年,《北京人在纽约》开始筹拍,剧组向王姬伸来橄榄枝,邀请她出演剧中的成熟、自信的阿春。
家庭稳定的王姬也想在事业上有进一步的突破,几乎没怎么犹豫她就答应了。
但是她没想到,签下合同的那一瞬间,却也“搭进去”了自己的一辈子。
电影是分AB两组同时拍摄的,王姬拍完A组的戏还要赶往B组。
没多久,她的身体就出现了不适,一吃饭就恶心。
同组的姜文说:“你是不是怀孕了。”
王姬推脱着说:“你这是瞎扯。”
虽然嘴上说着不相信,但王姬还是跑到了医院做了个检查。
“恭喜你,已经怀孕两个多月了”医生说着把检查结果寄到了她的手里。
王姬看着检查结果,很是意外,但还是对这个新生命的到来充满了无数的期待。
因为已经生过一个孩子,王姬并没有早期孕妇的紧张焦虑。
为了不耽误拍摄进度,她瞒下了怀孕的事情,坚持奔波在忙碌地拍戏一线。
每天睡五六个小时、半夜十一点还在片场……这成了她那段时间的常态。
疲惫的时候,她仿佛能感觉到肚子里胎儿的抗议。
每到这时,她就会轻轻地摸摸肚子:“宝宝,再陪妈妈坚持一下就好了。”
几个月后,剧组杀青,王姬终于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她开始安心待产,看着隆起的肚子,幻想宝宝的模样。
到了盛夏时节,王姬诞下了儿子。
因为孕期劳累的问题,宝宝的身形有些瘦小,但其他并没什么问题。
看着襁褓里努嘴的孩子,王姬的心都暖化了。
她给儿子取名叫蛋子,大名叫高晓飞,希望他未来能够展翅高飞。
一儿一女凑成了个“好”字,这是多少家庭梦寐以求的幸福,王姬看着一双儿女,内心觉得无比的知足。
幸福总是过于短暂,没多久,一张检查结果就将这个家庭推向了另外一个深渊。
1994年,蛋子突然在睡梦中滚到了地板上,口吐白沫,两只眼往上翻,四肢不断地在抽搐。
王姬吓坏了,慌乱之中抱起孩子就往医院赶。
经过抢救之后,蛋子恢复了正常。
但是医生却宣布了一个噩耗:“蛋子得的是先天性的自闭症。”
王姬懵了,她想不明白,白天还在家调皮捣蛋的孩子怎么会和自闭症扯上关系呢?
医生解释说:“之前孩子年龄太小,不易被察觉,现在出现了癫痫的症状,病情才慢慢显现出来。”
听到这里,王姬连忙问到底是怎么导致的?
“这很大概率是母体在孕期疲劳过度,营养不良,造成了胎儿发育迟缓造成的。”医生根据经验分析道。
王姬怎么也没想到,儿子的病竟然是因为自己的粗心大意造成的。
她崩溃之余不断的自责,如果不接那个戏就好了!
可是世界上没有如果,只有无法逆转的结果。
王姬看着“宣判”,并不死心,她开始和丈夫辗转各个医院,访遍名医,试图寻求一丝转圜的余地。
“折腾”了没多久,两个人的积蓄就所剩无几。
因为蛋子的事,王姬对拍戏产生了抗拒心理,将近一年多的时间没有再拍戏。
但是面对像无底洞一样的治疗周期,王姬又硬着头皮开始接演影视剧。
1995年,王姬出演了李少红执导的《红粉》,这部剧获得了柏林国际电影界银熊奖和印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孔雀奖。
次年,她又在《雷雨》饰演了充满心机的繁漪,她将角色塑造得入木三分,获得了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女主角奖。
一时间,如潮的鲜花掌声向她涌来,她成为聚光灯下最炙手可热的明星。
那时候,没人知道她的背后还有一个等待救治的“自闭症”儿子。
蛋子远在国外,一直靠吃药来稳定病情,但是自闭症的孩子有一个常人难以理解的世界,他们不知道危险为何物,身边根本离不开人。
王姬在外拍戏的时候,母亲则承担起了照顾孩子的任务。
这一度让王姬愧疚不已,她无数次说道:“我有一个很伟大的母亲,她五十多岁的时候就漂洋过海到国外帮忙照看儿子。”
为了减少母亲的辛劳,也不放心儿子,王姬只要空下时间,就会飞回国外的家里。
有一次,王姬带着蛋子在游乐园玩,蛋子看见其他的小朋友在爬攀登架,觉得新奇,自顾自地跑过去学起来。
等王姬发现的时候,他已经爬到了最高处,兴奋地往后仰身子,似乎想宣告自己的“胜利”。
王姬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一边轻轻地说着:“蛋子,你一定要抓好。”她根本不敢太大声,她生怕自己夸张的表情吓到他。
另一边,她拼了命地往上爬,生怕他出现一点意外。
好在最后都是虚惊一场,蛋子最后安然无恙地从攀登架上下来了。
为了避免重蹈覆辙,王姬每次带他出门的时候,都会将绳子拴在他的腰上,另一端绑在自己的手上。
不管走到哪里,她都不敢让他离开自己的视线。
这样的行径往往会引来很多人侧目,但是王姬并不在乎,在她心里,没有什么比儿子的安全更重要的事了。
就这样过了十多年。
但是在观众面前,王姬是那个风采依旧,拿奖拿到手软的一线女星。
但是在看不见的角落,她在两地奔波数次,辗转于事业和家庭。
直到2008年的一则新闻,才揭开了这一切的面纱。
6月的一天,王姬的母亲带着蛋子从洛杉矶飞往北京,考虑到儿子的特殊情况,王姬特地给他们买了商务舱的票。
顺利的登机后,外婆忙着存放行李,蛋子则对周遭的事物充满了好奇,还拉了一下商务舱的帘子。
这一拉不要紧,却引起了乘务人员的警觉。
他们在得知蛋子是“自闭症”儿童后,以会打扰到其他乘客为由,要求祖孙俩降舱到经济舱。
虽然没有办法接受这个建议,但是为了顺利起飞,王姬的母亲还是同意了。
可谁知,祖孙俩还没在经济舱落座,机长又以他们是“不安全因素”为由,要求他们下飞机。
当时已经接近凌晨,王姬的母亲不知如何是好,只能拨通了王姬的电话。
王姬试图和航空公司的人沟通,但都无果。
最后,一老一小,在洛杉矶的凌晨被赶下了飞机。
王姬气愤不已,她发文怒斥航空公司,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
航空公司称:“蛋子的行为严重误机,所以不得已驱赶。”
一时间,不明真相的网友对王姬口诛笔伐,认为她想利用自己的明星特权要求“特事特办。”
王姬想到深夜里的母亲和孩子,她根本顾不得太多,坚持要求对方道歉。
就这样僵持了数日,中国残联发布了声明,航空公司不得已道歉,事件才落下了帷幕。
不可知否,这件事对王姬的形象产生了一些不可磨灭的负面影响,但是,身为人子人母,在发生这种事时,她根本就没有考虑的余地。
那时候,她只想一心拼尽全力保护自己的孩子。
可是后来,她却不这么想了。
2010年,蛋子已经17岁了,但是他的智商还停留在五六岁的时候。
有一天,家里人带着他去骑自行车,不过转眼的时间,他就消失不见了。家人找过去的时候,只有那辆自行车被“丢”在公交站不远的地方。
王姬接到电话时整个人都懵了。
她连忙丢下手边的工作,去寻找孩子的踪迹。
可是人海茫茫, 蛋子到底在哪?
王姬心里几乎要崩溃了。她一边找,一边祈祷“千万不要遇到围观的场景。”
因为蛋子不会过马路,不会看车,不会坐公交车,他什么都不会,王姬生怕他过马路的时候被车撞了,坐公交车的时候被拒载。
短短的几个小时里,她幻想了无数个场景。
后来,不放心的王姬还特地拨打了114的热线,只为了确认被送进急救室的人会不会第一时间联系家属。
到了深夜12点,王姬还在路上寻找,她拿着蛋子的照片,尝试问每一个过路的人,是否看见过自己的儿子。
在一个个摇头的回复后,王姬的最后一道防线都要坍塌了。
没多久,警察局打来电话:“这里送来一个孩子,和你们说的情况相似,你们来确认一下?”
王姬已经等不及了,她哀求道:“能不能给我拍个照片,就一张。”
警察拍了个照片,给她发了彩信,王姬一看,笑出了眼泪,果然是蛋子。
这次走失的经历虽然有惊无险,但是却让王姬产生了很大的焦虑,她开始设想,万一有一天自己先他一步走了怎么办呢?
这种情绪无限蔓延,哪怕坐飞机的时候,飞机抖一下,王姬都会充满恐惧,她害怕飞机失事,自己出现意外,丢下蛋子,再无依靠。
她减少了拍戏的数量,每天坚持锻炼,隔上几个月就要去体检。
她觉得:“哪怕我能比蛋子多活一天,我就知足了。”
但是,一切哪能尽如人意呢?
为了以防万一,王姬开始训练儿子做饭、上厕所、洗衣服,让他掌握基本的自理常识。
她手把手地讲着:“你把米放进去,再把水放进去,点开开关,等你听到‘咕嘟’、‘咕嘟’的声音的时候,就可以吃啦!”
她特地模仿一些拟声词,让蛋子更好的理解。
尽管这样,蛋子学起来依然有难度,要一遍遍地教,一遍遍地示范。
但是,王姬从来没有放弃过,每天都在坚持。
慢慢地,蛋子学会了刷牙、学会了洗脸、学会了自己穿衣服……已经可以实现基本的生活自理。
王姬看见儿子点滴的进步,激动地满眼泪花,比拿任何的奖项都开心。
但这些远远不够。
她和女儿商量,定制了一个“还债计划”。
高丽雯赚到的第一年片酬要全部上交,第二年交90%,第三年交80%……直到十年。
虽然她知道这对女儿来说不太公平,但是,相比儿子的情况,她只能“偏心”一点。
好在高丽雯理解妈妈的难处,她并没有异议,反而向王姬保证:“妈,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你放心,弟弟有我呢!”
王姬看着懂事的女儿,再一次哭出了眼泪。
她曾无数次说过:“作为演员,我是风风光光的赢家,但是作为一个母亲,我却输得一败涂地。”
对于两个孩子,她感觉做再多都是亏欠。
《战国策》曾经提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这是为人父母最为不易之处。
王姬已经花甲的年纪,蛋子却仍然是孩童。
她只能盼着自己多活一天,再多一天,能够照顾好他们的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