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不是镇,是江西省的一个地级市。“瓷都”景德镇有着2000多年的冶陶史,四面八方的工匠会前来“朝圣”,因此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个移民城市。目前景德镇有3万多“景漂”,来自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群人给景德镇带来无限的活力和创造力,也因此有了“景德米亚”这个词,即“波希米亚主义”在这个坚守传统手工艺的城市重新演绎。一群有故事的人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对古老景德镇的理解和现代表达,共同构成了“景德米亚”。

拍摄前,我的期待值已经拉到最满,一是因为很早就对 “瓷都”充满好奇,想一探究竟;二是因为对康姆士乐队的喜爱,主唱永驻永远分不清的平翘舌以及乐队朗朗上口的歌曲和歌曲背后的传奇故事,都让人想知道这支来自中国台湾的乐队和景德镇可以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对景德镇的初印象只有一个字:热。城市像是一个巨大的柴窑,每个人都是放进其中的泥坯,从脚底到头顶,被源源不断升起的热气烧制着。
而且,到了景德镇,要先“倒时差”。这里的白天很安静,这里的人都是夜晚动物。虽然大街小巷里都是陶瓷商店,玻璃橱柜里的作品眼花缭乱,也不乏名家名作,但都是大门紧闭。店主们起得晚,起床后一般也会先去作坊,拉胚、绘画、烧制。
景德镇景漂协会副会长东方郡老师告诉我们,景德镇的灵魂就在这一扇扇门后面,随意走进一间,也许就能遇到某个青花瓷大师,或是价值连城的瓷器。夜幕降临,商店、产业园的瓷器摊、瓷器街都热闹起来,手艺人、烧窑人开始活跃,整个城市散发着对陶瓷的狂热。
泥土经过高温烧制,华丽转身为瓷器。它们的制作者也经历着另外一种“炙烤”,有失败、有不被理解,但始终坚持自我。在东方老师的带领下,乐队拜访了干道甫,现代青花陶艺大师,把精力都放在“青花和诗”的艺术创作中,哪怕日常销量最好的,其实是杯具器皿。
“青花”在他的眼里是一种材料,他运用青花进行艺术创作,表达对宇宙、人类、自然,和自我的看法,“这些融合起来,对当代人来说,就相当于喊出来自己的声音”。
断代专家“瞎子哥”罗国新,当初执意放下生意来到景德镇收集破碎的瓷片,一一进行修复。负债累累,也要把修复后价值百万的古瓷捐赠给博物馆,而不是高价卖掉。他就住在工作室里的一个小小的阁楼里,没有空调冷气,睡在铺在地板的凉席上,周围堆满了书。
面对外人多少的不解,忍受无尽的孤独,但依然不会影响到他对瓷器修复的执着,如他喜欢的那首歌一般,“独自去偷欢,谢绝你监管“。
在陶瓷大学旁共同创业的“景漂”情侣周馨、叶翔,同样要面对家人的误解——为什么要在景德镇“玩泥巴”?“会不会活不下去”?但坚持所爱的人,幸运地找到了同行的“灵魂伴侣”。
参与经营景德镇陶溪川歌剧院的熊柯嘉,曾经是一名歌剧演员,在德国生活了14年,如今他选择回到家乡景德镇,试图让歌剧这个越来越小众化的艺术形式在自己的家乡重现活力,“让它变成不只是有陶瓷,还有声音的一座城市”。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但迈出了最艰难痛苦的第一步,后面的路就好走了。
主唱永驻在拍摄期间常常问这些生活在景德镇的人们:“你孤独吗?是什么让你坚持下来的?”人生不止一次会面临选择,每次选择都要独自面对和承担风险,不被支持,遭遇猜疑,或是会被现实打垮……但是,“别哭,前面一定有路,仿佛幸福在不远处”,勇敢和热爱能够支撑梦想实现。因为有的时候再多往前走几步,就能“你要如何,我们就如何”。
前方看似孤独,但其实有很多一样也为梦想在努力的人,不仅仅在景德镇,也在我们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