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玩“有价无市”即将成过去:把精品留住,才是有先见之明的赢家

面对“有价无市”的行情时,作为一名收藏爱好者你会怎么选择?有人心态浮躁一味地谩骂,但无济于事。有老藏家沉稳内敛选择了低调,反正只是个爱好总能等来春天。也有很多藏友干脆顺应大势,一面追捧着当下的热门,一面又不放弃真正的精品,多点开花。

我就属于后者,我喜欢宋瓷的淡、雅、静,但理性促使我也在不断尝试着可以流通交易的品种。宋瓷是我的爱好,哪怕有价无市也心甘情愿去学习摸索,近代瓷炒作喧嚣,我也乐意去实战,因为这是维持收藏爱好的生存手段。

古玩“有价无市”即将成过去:把精品留住,才是有先见之明的赢家

光绪民窑富贵万代细路大碗

今年南京朝天宫的古玩交流会上,应老友之邀我去看了个热闹。这位老友不是职业古玩商,但也在一线摸爬滚打很多年了,现场那么多摊位竞争,他的摊子倒也有不小的人流量。

半天的功夫,他卖了一件开门老的光绪民窑细路大碗,5400元。卖了四枚银元通货,北洋船洋之类的,加起来接近1万元。还有杂七杂八的各类东西,两三万进账,喜笑开颜。

我在旁边起哄让他请吃饭,自然得到应承找了个饭馆,几杯酒下肚,老友打开了话匣子:“现在这些货进价都不低呀,其实也就赚点行情钱,想当年,地摊上的真货都是可以批发的。”

没错,又是“想当年”,人嘛,经历的事情多了就喜欢追忆过去。

古玩“有价无市”即将成过去:把精品留住,才是有先见之明的赢家

十几年前的古玩市场,经历了一段繁荣时期,那时候虽然各大造假基地已经开始“刹不住车”,但真货好货还是有相当数量存在的。

按老友的说法,那时候清代民国的民窑,不到100元就能淘到全品无缺的,就算明代的也就几百块。什么绿松、南红都成堆的卖,俄罗斯玉论斤出售。现在贵得要死的咸丰大钱,是拿着长铁丝串成一大串卖的,银元掏个几张红票子,整个古玩城随便挑。

一大批古玩商人、民间藏家,就是靠这些人们都瞧不上的地摊货发家的。但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造假泛滥成灾,“国宝”充斥市场,古玩市场开始衰落。进入到如今的网络时代,那些曾经的普通老货,开始暴涨!

古玩“有价无市”即将成过去:把精品留住,才是有先见之明的赢家

原因也不难理解,古玩是不可再生之物,卖一件少一件,货源越来越少的情况下,不涨才奇怪。这些涨幅是远远超过通胀的,比如20年前一枚袁大头45元,现在要1300元以上。一件乾嘉时期民窑精品不过数百元,现在要大几千上万。曾经可以批发的绿松、南红,现在好的新货都是按百元以上论克算价的。

我没赶上那个时代,很遗憾。据我认识的那些资深老玩家来看,他们或多或少都赚到了时代的红利,有人选择成为一个彻底的古玩商,做着倒买倒卖的生意。有人开始抛弃通货,向拍卖会进发,用赚到的利润去购买更昂贵的官窑、古玉、银元大珍。也有人更看重生活品质,收藏只是爱好而已,赚不赚无所谓,开心就行。

但无一例外,这些“尝到甜头”的老玩家,都会给自己留一个后路,那就是手里必有一件或几件大名头精品。

古玩“有价无市”即将成过去:把精品留住,才是有先见之明的赢家

定窑白釉刻刻划水波紋紋口碟

艺术品具有不可磨灭、不会贬值以及历史唯一的特征,无论什么时期的古玩艺术品,你只要渗透到它的文化里面就是一种境界。玩了很多年的老藏家,大多都已经进入或接近退休,怎样留给后人一笔财富,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上的,都是个问题。

就像拍卖会上那些举牌的有钱人一样,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几百万就是巨款,但对于巨富而言,几百万根本就是小钱。金钱是会不断贬值的,怎样用这些钱培养出自己和子女身上的气质,才是最重要的。

历代文物就是对民族文化根基的延续,虽然如今已经充斥了很多铜臭味,但毋庸置疑仍然还是保留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最佳选择。民间老藏家们,虽没有那些巨富的资本,但在多年的累积之后,留下的几件精品,它们带着深厚的回忆,哪一件都有感情在里面。

古玩“有价无市”即将成过去:把精品留住,才是有先见之明的赢家

对于当下能流通的古玩来说,没那么多虚的,就是为了赚钱,利用更高深的眼力和对行情渠道的理解,低买高卖,积累那“第一桶金”。有人因为悟性不够迷失在里面,也有人热衷于“捡大漏”最后却一地鸡毛,但真正的老藏家都知道,流通古玩只是做生意,最后所追求的就是吾心安处是吾乡。

当大名头精品收入囊中,才会“心安”,虽然也只是“临时保管员”,不可能世世代代都能留住。但至少证明自己来过这个世上走一遭,瞻仰过古人的智慧,也见证过祖国的发展与繁荣,文化才是经得住世代传承的经典。

就算以后想变现,直接从拍卖行拍“传承有序”的那种就不说了。这几十年来,中国的古玩市场,从黑市到集市,尚未上升到国市的高度,但早已经不适应当今形势的《文物保护法》,面对民间急剧上升的收藏需求,依然还保持着它最初的状态。随着社会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古玩艺术品市场和国际接轨的迫切需要,修改相关法律也仅是时间问题了。

古玩“有价无市”即将成过去:把精品留住,才是有先见之明的赢家

所以,只要你能把精品留住,不是那种毫无理性的“某某帮”,那么你半辈子倾注心血的藏品,一定会带来丰厚的回报。真、精、稀的藏品永远都不会过时,像高古瓷高古玉存世量都不低,但文化价值要比流通古玩高得多,只不过法律目前不让流通交易而已,才导致普通货不断暴涨。

一旦打开这个口子,可以想象一下有多么大的经济潜力。而且不夸张的说,精品只会越来越贵,因为市面上真的很难再找到真货了,都沉淀在老藏家手里了。国家也已经开始在上海试点民间商户的文物交易,估计全面开放也就近几年的事情,到时候能拿出来“硬货”的玩家,才是真藏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