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传统山水画技法特点解析(二)

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传统山水画技法特点解析(二)

《溪山行旅图》取材于其家乡陕西关中一带的山岳,雄阔壮美,笔力浑厚。范宽发展了荆浩的北方山水画派,并能独辟蹊径,因而宋人将其与关仝、李成并列,誉为“三家鼎峙,百代标程”。此画画巨峰巍然耸立,山涧中瀑布飞泻而下,山峦雄峻浑厚,树木繁茂葱郁,岩石的皴纹也历历可辨,显示出一种“全景山水”,“大山大水”的磅礴气势。山脚下雾气迷朦、怪石兀立、老枝虬劲、溪流潺潺,山路上有旅人赶着驮队经过,人畜虽画得小如蜉蚁,却真实生动,使人仿佛能听到驴蹄得得之声。范宽在用笔上多采用“雨点皴”,在刻画北方山水的风骨方面可谓得天独厚。此画气韵生动,运墨深厚,运笔雄强,意境悠远,实在是山水画旷古绝作。

北宋郭熙《早春图》

传统山水画技法特点解析(二)

郭熙,北宋画家,好道学,喜游历。善画,初无师承,后在临摹李成山水画中受到启发,笔法大进,宋神宗时画院学艺,后升迁待诏,成为宫廷画院重要成员,他工画山水,取法李成,山石用状如卷云的皴笔,画树枝,如蟹爪下垂,笔势雄健,水墨明洁。早年风格较工巧,晚年转为雄壮,常于巨幛高壁,作长松乔木,曲溪断崖,峰峦秀拔,云烟变幻之景。后人把他与李成并称“李郭”,是一位山水画的大师。他反对因袭守旧,主张在“兼收众览”的同时师法自然,主张“饱游饫看”,敢于独创。

《枯古要论》说:“郭熙山水,其山耸拔盘回,水源高远,多鬼面石,乱云皴,鹰爪树,松叶攒针,杂叶夹笔,单笔相伴,人物笔尖带点凿,绝佳。”

这则评论基本概括了郭熙的技法特色。此外,他还对山水的表现技法作了深入研究,提出“高远、深远、平远的‘三远’画法”,是对传统绘画经验的总结。有画论《林泉高致集》,传世作品有《早春图》、《关山春雪》、《窠石平远图》、《幽谷》等图。

《早春图》,此图为绢本,水墨。纵158.3厘米,横108.1厘米。历代流传有绪,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中水气浮腾,薄雾轻笼,新叶初发,春水流畅,将万物复苏的早春时节描绘得欣欣然。图中人物活动、舟船楼阁的布局都服务于主题。其构图幽奇,意境清旷,石状奇特,山光浮动。苏轼写的“玉堂尽掩春日闲,中有郭熙画春山;鸣鸠乳燕初睡起,白波青峰非人间”诗句,与此画境界相似。表现手法上高远、深远、平远之法互用,紧凑的山石与长长的河流相互映衬,使整个画面给人以时带分明、清新愉悦之感。画左署“早春,壬子年郭熙笔。”画法上采用曲线构图和卷云皴法,使画面呈现几分古意。

南宋马远《踏歌图》

传统山水画技法特点解析(二)

马远,宋代杰出画家。父世荣、伯父公显,兄逵,都是画院画家。初师李唐,能独辟蹊径,自成一家。马远艺术上克承家学而超过了他的先辈。马远在我国绘画史上享有盛誉,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为南宋四大家。他的山水画成就最大,独树一帜,与夏圭齐名,时称“马夏”,成为绘画 史上富有独创性的大画家。他继承并发展了李唐的画风,以拖技的多姿形态画树,尤善于在章法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这种"边角之景"其特点正如前人所指出的"全境不多,其小幅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予人以玩味不尽的意趣。

传统山水画技法特点解析(二)
传统山水画技法特点解析(二)

他画树石等用郑虔的淡彩法,又颇类于巨然。下笔严正,用雄奇简洁的笔法,水墨苍劲的大斧劈皴,以坚实、爽朗有力的浅染来描写江南雄伟壮丽的山川。他善作平视或仰视的构图,用焦墨作树石,石皆方硬,危崖峭壁,水色交融。在构图方面,善于将复杂的景色给以高度的集中和概括。画山,常画山之一角,称“马一角”。对他简洁有力的构图,称为“边角之景”。他又多用水墨,画楼阁用“界画”;画树干瘦硬为屈铁,但刚健中有柔和。笔法豪放而谨严,变化多而融和。历代评画者评他是“水墨苍劲”的风格。此图采取中、下两段置景的构图,虽不太象他一贯爱用的一角式构图,但却是他的传世名作。

南宋 夏圭《溪山清远图》

传统山水画技法特点解析(二)
传统山水画技法特点解析(二)
传统山水画技法特点解析(二)

夏圭,南宋画家。工人物,精山水,师法李唐,渗以范、米家法。所作笔法苍老,墨气淋漓,喜用秃笔,出神入化,“世称夜光无与敌,何如夏君神妙笔,苍然劲铁腕有灵,开图展对人爱惜”。墨法运用亦别开生面,创“拖泥带水皴”或“带水斧劈皴”,先以水墨皴染而后用墨笔,达到水墨交融,淋漓苍劲,含蓄多姿,趣味无尽。构图简括,也许受南宋偏安影响,常用半边取景,焦点集中,空间扩大,近景突出,远景清淡之法作画,被称为“夏半边”。画亭台楼阁不用界尺,信手为之,笔意精密,奇妙突兀,气韵尤高。与马远齐名,时称“马夏”,为南宋“四大家”之一。

传统山水画技法特点解析(二)
传统山水画技法特点解析(二)
传统山水画技法特点解析(二)
传统山水画技法特点解析(二)

夏圭早年工人物画,后来以山水画著称。在构图方面,夏圭善于剪裁与美化自然景物,善画“边角景”,他与马远同时,号称“马夏”,也称“马一角,夏半边”。为“南渡四大家”之一。《溪山清远图》是一幅长卷,下图仅是其中一段,构图疏密相间,剪裁巧妙,笔法坚挺峭秀。其笔墨苍古,墨气明润,点染烟岚,恍者欲雨,树石浓淡遐迩分明。由于运用更多的水分,于是就更具有“水墨淋漓”的效果。其皴法为“拖泥带水皴”或“带水斧劈皴”,是先用水笔,再用墨笔渲染。

(连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