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是银戟天王雪太岁,云台二十八将武功最高的人,刘秀喜爱的将领

贾复字文君,东汉云台二十八将第三位。在演义中,他武功盖世,号称银戟天王雪太岁。于昆阳之战力拼王莽手下异人巨无霸,被挑破肚腹却勇猛无双,拖肠锤击巨无霸。

不过演义毕竟有夸张的成分,古时的医疗条件,人若是肠出肚烂,大概率要死翘翘的。

那时节华佗还在轮回转世,外科医学未显于世,神功护体这一说法又是妄谈,毕竟不能当真,而且在真实的历史中,贾复并未参加昆阳之战。

他是银戟天王雪太岁,云台二十八将武功最高的人,刘秀喜爱的将领

贾文君生于南阳冠军,这里曾是冠军侯霍去病的封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百年前霍嫖姚的丰功伟绩还历历在耳,生长于此的贾复便也烙下了勇武的基因。

他少年好学,却又是个读书人,通习《尚书》,老师夸赞其容貌志气如此,而勤于学,将相之器也。

后来王莽柄政,天下群雄并起,贾复作为有志男儿,也聚拢了数百人占山为王,自号将军。

这时的他连军阀都算不上,在朝廷眼里只能算小股土匪。

不久,王莽纠结大部队汹汹而来,要以泰山压顶之势,打掉南阳绿林军,昆阳之战就此展开。

光武帝刘秀于这一战中呼风唤雨,取得昆阳大捷,成就不世之名。而贾复此刻还在做山大王,悠哉悠哉地享受快乐生活。

他是银戟天王雪太岁,云台二十八将武功最高的人,刘秀喜爱的将领

等到王莽大势已去,更始帝刘玄成为天下共主,派偏将军刘嘉带兵征讨冠军一地割据势力。贾复这才投到绿林军更始集团账下,跟着刘嘉做了一个校尉。

绿林军都是草莽出身,天下还未承平,便开始奢侈腐化,纵情享乐。

贾复看出苗头不好,便劝谏刘嘉及早做准备,以图大事。

刘嘉和刘玄是族兄弟关系,在大封功臣时被授予汉中王,但他和刘秀的关系更亲近。少年时父母早丧,被刘秀的父亲刘钦收养,后来刘钦死了,又被其弟刘良收养。

刘嘉听了贾复的劝谏,知道他心怀大志,然而自己却无争夺天下的雄心,便写封书信,将其举荐给了去往河北的刘秀。

他是银戟天王雪太岁,云台二十八将武功最高的人,刘秀喜爱的将领

南阳冠军离新野不远,云台第一人邓禹是南阳新野人,此时身处河北地,贾复和邓禹可谓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而且刘秀是南阳郡蔡阳县人,算来算去都是老乡。

于是通过邓禹的引荐,加上刘嘉的书信,贾复被任命为破虏将军,这一待遇不可谓不高。

此时的刘秀其实有些难处,虽然来到河北经过一番努力,手下聚拢了一众人马,但都是地方豪强入伙,自己并没有实际班底。所以他瞧见贾复能文能武,又是南阳老乡,便委以重任。

在《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官属以复后来而好凌折等辈,调补鄗尉,光武曰:“贾督有折冲千里之威,方任以职,勿得擅除。”

从这段描述可以看出,刘秀集团的派系斗争已经开始。

作为后来者,贾复凌折等辈,说明他的武功确实高。但话又说回来,一个新人敢如此刺头,肯定有所依仗。他凌折的等辈,可能是那些不听话刘秀吩咐的豪强将领。

这些人气愤不过,便到刘秀那里告状,要把贾复调到地方上任职。

刘秀自然不会同意,说贾督有折冲千里之威,刚刚任职,不能随便免除。

他是银戟天王雪太岁,云台二十八将武功最高的人,刘秀喜爱的将领

而贾复确实勇猛无双,每次临场作战必定披羽先登,所向披靡。但战场无眼,老贾又不是哪吒,三头六臂架得住各方刀剑,所以他大创小伤便成了家常便饭。

在史书和演义中,总会带些夸张地说某某勇悍绝伦,万人难敌。要论以一当十,以一当百是有可能,但只要不是乌合之众,你砍一百头猪,也要累得手软。

《史记》樊哙列传,描述每次战场,砍的人头最多也就六七十个,并不存在天神下凡。

贾复的武力值虽高,但每每冲锋陷阵,死在乱阵的可能性很大。刘秀舍不得心腹爱将,便将他封为执金吾,留在身边搞保卫工作。

这样一来,贾复建功立业的机会也就少了。每当各派将领论功自伐的时候,老贾只能站在一旁默默不语。

刘秀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便出言宽慰:贾君之功,我自知之。

他是银戟天王雪太岁,云台二十八将武功最高的人,刘秀喜爱的将领

贾复作为执金吾,领的是护卫统领之职,属于皇帝心腹中的心腹,同时以他的武力值,也起着震慑宵小的作用,谁敢炸刺就提刀砍谁。

当初河北派系代表寇恂得罪了他,差点就被砍了。还是刘秀出手调停,才将事情按了下来。

后来天下承平,贾复定封胶东侯,这种恩遇可谓隆厚,要知道当年汉武帝刘彻做的便是胶东王。

再后来,其他的领兵功臣都被雪藏,只有邓禹、贾复和李通可以参与朝政,这三人都是南阳人,足见刘秀的偏爱和倚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