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洪秀全后宫有两千多人,他是如何管理的?说出来,还别不信

一、必然之路

谈清朝历史,洪秀全是位绕不开的人物。这位7岁上私塾,参加了4次科举,连考了22年,却依旧是布衣回乡的读书人,终于病倒了,以至于性命都堪忧。所谓:一个没有梦想的人,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须知,洪秀全是背负着全家人的期待在读书奋斗的,在这种巨大压力下,其实已经让他不堪重负了,所以这才发生了这样一奇事。

洪秀全后宫有两千多人,他是如何管理的?说出来,还别不信

洪秀全病重间,突然做了个怪梦:一位白胡子老头,关爱之色对他说,你是奉上天旨意,来人间斩妖除魔的。

这个事看着似乎很玄乎,但潜台词却异常清晰:条条大路通罗马,何必挤身独木桥?

所以这个梦,倘若属实的话,反应的其实就是洪秀全当时的挣扎心态,心理压力太大,急需转移。所以洪秀全病好了后,走上黄巢的道路,也就成了必然。

洪秀全后宫有两千多人,他是如何管理的?说出来,还别不信

而清朝当时的状况,却又恰好提供了这样的环境。所以洪秀全的最后成功,说来说去,还是清廷自己的问题。即便没有洪秀全,也会有其他人。只不过洪秀全足够优秀,这点是不能抹杀的。

比如,洪秀全即吸收了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的传道模式,又结合实际,利用普遍对洋人的恐惧和神秘,“取西洋经改造”,创“拜上帝教”。如此以来就堪称是:东西合璧,古今相贯了。这套东西,今天的人虽都看着笑,但在当时却极其有用且实用!

洪秀全后宫有两千多人,他是如何管理的?说出来,还别不信

二、无法跳出历史框架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出自《三国演义》的名言,道出了中国的历史规律或说历史框架。但却已经不适应清末民初的那个历史时期了。因为那段时期是“三千年未有之巨变”。

之前,中原王朝最大的外部威胁,是来自于陆地的西方(如匈奴)和北方(如契丹),但无论是哪方的外部威胁,却最终都被中原文明和其文化所吞噬。因为中原文明和其文化是当时最先进的。

洪秀全后宫有两千多人,他是如何管理的?说出来,还别不信

可清末民初却不是这样。所谓的天朝上国,从文明和其文化上,就受到了严重冲击!洪秀全懂得利用洋人的东西,却根本不懂得,这个世界再也不说,传统意义上的家国天下了。所以,洪秀全的这次起义,根由上还是“改朝换代”,推到了重来的原地踏步,他无法跳出历史框架!

这不能怪洪秀全,因为就算说出“三千年未有之巨变”的李鸿章,也束手无策!所以就更不要提,还认为是“改朝换代”的洪秀全了,例子就是从他对后宫二千多佳丽的管理中,就能看出,洪秀全本质上,还是如黄巢一类的人物,连改朝换代的能力都不具备!

洪秀全后宫有两千多人,他是如何管理的?说出来,还别不信

三、如何管理后宫

帝王后宫佳丽三千,并非地位标配,而是一种形容。因为后宫妃子最多的恐怕是司马炎,有一万多人。而明孝宗朱佑樘却是一夫一妻!那么洪秀全有多少?还真没确切数字,但据他的儿子洪天富贵被俘后所言:洪秀全有妻子88个,其他女官等大致有二千以上。

而洪秀全的管理,则堪称创造了一个奇迹了。因为他亲自规定了“十打”,即,在如下这十种情况下,要进行责打!

洪秀全后宫有两千多人,他是如何管理的?说出来,还别不信

服事不虔诚一该打。硬颈不听教二该打。

起眼看丈夫三该打。问王不虔诚四该打。

躁气不纯静五该打。讲话极大声六该打。

有唤不应声七该打。面情不喜欢八该打。

眼左望右九该打。讲话不悠然十该打

看毕这十条,是不是都感觉到了,这比伺候皇帝还让人胆小?且最为奇葩的是,洪秀全后宫内,严禁出现男性。哪怕是自己的儿子也不行!

洪秀全后宫有两千多人,他是如何管理的?说出来,还别不信

据洪天富贵所言:他刚八岁时,洪秀全就给他娶了4个老婆,然后让他去宫外住,以至于他想母亲时,必须要趁洪秀全公务最忙时,才敢偷偷溜进去。

而且还记录了洪秀全晚上睡觉时,女官用扇子为他驱赶蚊虫时的情景,一个在他头部,一个在他脚部,那扇子必须离洪秀全身体,一掌之外,绝不能碰到他……

所以才说,这种贪图享受状况下的洪秀全,别说“跳出历史框架”了,他连开国帝王都比不上,所以他最终败亡,也就根本不稀奇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