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湖南人有多牛逼,从下面三副对联可以看出

(一)

要说湖南人的傲,大概很多人都知道岳麓书院的一副对联: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相传,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年),袁名曜任岳麓书院山长。门人请其撰题大门联,袁以“惟楚有材”嘱诸生应对。正沉思未就,明经(贡生的尊称)张中阶至,众人语之,张应声对曰:“于斯为盛”。这幅名联就此撰成。

湖南人有多牛逼,从下面三副对联可以看出

岳麓书院

实事求是地说,在清朝以前,有名的湖南人不多。最有名的的是屈原和贾谊,但他们不是湖南人,是流放在湖南出的名。正宗湖南亲生的名人只有蒋琬、欧阳询、怀素、李梦阳、王夫之等。唐朝时那么多诗人,湖南没几个著名的。宋代更是不如隔壁老表江西,他们出现了晏殊、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朱熹等宰相及名人。也不如九省通衢的湖北。湖南在康熙年间才设行省,此前的湖南举子要千里迢迢横渡长江去武昌考试。在左宗棠考进士时,当时湖南只有14个名额,相当于要考进湖南前14名才能考中。

但自从出了一个陶澍后,加上洪秀全的超级助攻,湖南人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湖南人有多牛逼,从下面三副对联可以看出

爱晚亭

在胡林翼很小的时候(7岁),陶澍发现了这个宝贝,先下手为强招纳为女婿;在两江总督任上,发现了下属林则徐,推荐林成了他的继任者;在左宗棠27岁时,又发现一宝贝,不能再招女婿了,也不管辈分、身份合不合,霸王硬上弓结成了亲家。对曾国藩虽没有直接提携,但也是一个巨大榜样。他们基本上可以说是同乡。曾国藩,湘乡人(现娄底双峰),属长沙府管辖;陶澍,安化人,也是长沙府管辖。

然后太平天国造反,席卷大半个中国,八旗子弟自然不行,正规军绿营兵,也不行,这下给了湖南人表现的机会。曾国藩、罗泽南这些书生们扎硬寨、打死仗,硬是把太平天国一个个地啃下来了,于是有了“无湘不成军”的说法,其中做到督抚的不计其数。据卧榻先生不完全统计,总督有: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刘长佑、刘坤一、杨岳斌、曾国荃等;巡抚有:胡林翼、郭嵩焘、江忠源、李续宾、李续宜、刘蓉、刘锦棠、陈士杰、蒋益澧等;提督级重要将领有:罗泽南、萧孚泗、刘松山、李臣典、王錱、孙开华等。

湖南人有多牛逼,从下面三副对联可以看出

湘军图

民国时期,湖南继续保持势头,开国后,更是红星照耀中国。中央军委正式确定的36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中,共有15位湘籍军事家,占41%。(敏感词,略)

更神奇的是,这些人的很多人物,都是岳麓书院的校友。“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还真不是吹牛。

湖南人有多牛逼,从下面三副对联可以看出

(二)

清末,一个叫王闿运的湖南人到江浙一带讲学。江浙自古是出才子的地方,历朝状元进士不计其数,当地的读书人对这个新来的湖南人不无傲慢。为试他的才学高低,故意探问他的学问流派、渊源,王闿运便写了这么一副对联回应: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濂溪是谁呢?就是理学的开山祖师周敦颐,湖南道州人,濂溪”是他的号。众人一看,傻眼了。而此时正是湘军如日中天之时,没有曾左彭胡(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这些湖南人,整个清廷都要崩盘了。这个故事不是空穴来风,吴恭亨《对联话》有明确记载,还说这对联挂在江南贡院的牌柱上。

湖南人有多牛逼,从下面三副对联可以看出

王闿运是湖南湘潭人,曾在湖南长沙城南书院讲学。此人曾做过曾国藩幕僚,但性情高傲,醉心于帝王之学,本来他的如意算盘是物色一个人来做皇帝,自己去做国师。这个最理想的对象则是曾国藩。奈何曾大帅不上他的贼船,使他感觉一肚子学问发挥不了作用。于是,他培养一个弟子叫杨度。

杨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奇人,先后参与清末公车上书、变法维新活动,随后又拥戴袁世凯称帝,再后来参与拥满清末帝溥仪复辟活动。1928年后寓居上海,以卖字画为生,为杜月笙门下“清客”,晚年经周恩来发展,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湖南人有多牛逼,从下面三副对联可以看出

我们都知道,在清末外内忧外乱、国将不国的情况下,梁任公写了一篇《少年中国说》,振聋发聩地提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引起海内外极大反响。而杨度写了一篇《湖南少年说》,是对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呼唤之应答。诗歌到后来洋洋洒洒地写道:“中国如今是希腊,湖南当作斯巴达,中国将为德意志,湖南当作普鲁士。诸君诸君慎如此,莫言事急空流涕。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这些诗句,在青年学生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和鼓舞作用,而对湖南人的鼓励,则是持续至今。

最后,用湘军水师的创办者、雪帅彭玉麟在金陵湖南会馆题的一副对联结尾,与6800万湖南人勉之:

栋梁萃杞梓楩楠,带来衡岳春云,荫留吴地;

支派溯沅湘资澧,分得洞庭秋月,照澈秦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