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上将家里的孩子都是小妾生的,孩子叫生母叫妈妈,正妻怒斥小妾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小妾在家里地位低下,就是生了孩子也不能当母亲,孩子都算在正妻名下,向正妻叫母亲,小妾只是姨娘。到了民国,还是如此。

民国上将阎锡山家就是如此,阎锡山有一妻一妾,孩子都是小妾生的,可是小妾在家里没地位,正妻才是孩子的母亲。可是有一天,小妾的孩子们突然改口向小妾叫妈妈,正妻怒斥小妾,引出了家庭悲剧。

上将家里的孩子都是小妾生的,孩子叫生母叫妈妈,正妻怒斥小妾

阎锡山的妻子名叫徐竹青,虽然阎锡山和徐竹青是包办婚姻,但是夫妻恩爱,相敬如宾,阎锡山对妻子徐竹青很喜欢,虽然她一生未育。

1897年,阎锡山才15岁,他的父母就给他娶了媳妇,新娘子是本县的徐一敬的长女徐竹青。阎锡山没有自由恋爱的观念,不反对包办婚姻,所以和妻子顺理成章地结婚。

徐竹青端庄美丽,为人贤惠,和阎锡山佳偶天成。可惜婚后多年,徐竹青没生出一个孩子。阎锡山倒是无所谓,可是他父亲着急抱孙子,就在1914年,他父亲为他纳了一个小妾。

这个小妾许氏是大同姚家角人,才14岁,长得娇滴滴地十分可爱。当小妾的女人都是穷人家的姑娘,许氏也是如此。阎锡山的妻子徐竹青当然不愿意丈夫纳妾,可是迫于传宗接代的压力,只能同意了。

民国时期还是讲究封建时代的规矩,就让小妾许氏还要到正妻徐竹青的娘家认亲,小妾许氏改名徐兰森,也成为徐家的女儿,就算是妻徐竹青的妹妹。

上将家里的孩子都是小妾生的,孩子叫生母叫妈妈,正妻怒斥小妾

阎家是大户人家,尊重嫡庶之别,只有正妻徐竹青才算是家里的主妇,只要家里有大事和寿诞喜宴,都要正妻徐竹青出面。亲戚和本家只称徐竹青“嫂嫂”、“大娘”,而对小妾徐兰森,只能叫兰森“兰嫂”、“兰大娘”。

小妾徐兰森倒是极能生育,婚后连生数子,一共生了五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可是她没有当母亲的权利,孩子们只能认阎锡山的正妻徐竹青为母亲,孩子们向徐竹青叫“妈”,向生母徐兰森叫“姨”。

作为正妻,徐竹青很喜欢这些孩子,把这些孩子当成亲生孩子一样抚养,一家子妻妾有别,其乐融融。

徐竹青和徐兰森相融恰,情同姐妹,同心协力地照顾着阎锡山和孩子们,阎锡山很是开心。妻妾和睦,家里的日子自然过得安逸。

上将家里的孩子都是小妾生的,孩子叫生母叫妈妈,正妻怒斥小妾

本来阎家日子过得很好,可是却因一场战争造成家庭悲剧。1931年,阎锡山在中原大战中战败,他想带着全家到大连避难,而他的父母不想离开家乡,于是阎锡山的妻子徐竹青为了当一个孝顺儿媳妇,要留在家乡照顾公婆。

于是阎锡山就带着小妾徐兰森和他们的孩子们到大连避难,这段时间,小妾徐兰森一个人抚养着众多孩子,和孩子们渐渐产生了感情,于是孩子们向小妾徐兰森叫“妈”。

后来阎锡山和小妾徐兰森带着孩子们回到家时,孩子们还是叫小妾徐兰森叫“妈”。正妻徐竹青听到了,十分恼怒,自己才是孩子们唯一的妈妈,怎么小妾翻了天,倒成了妈妈了?这不是小妾挑战正妻的威严吗?

于是徐竹青就在徐兰森的卧室外厉声训斥:“去大连才几天就叫上“妈”了,太没规矩了,你还把我放在眼里吗?“

小妾徐兰森自知理亏,吓得在屋里不敢出来,更不敢还嘴。其实按封建家规,她是犯了大错,不应该让孩子改口向自己叫“妈”。

孩子们看到嫡母发火,也十分害怕,阎锡山的父亲心疼孙子,就对徐竹青说:““孩子们都叫了妈,以前的家规就改改,以后孩子们喊你为‘婆’,喊兰森为‘妈’。”

上将家里的孩子都是小妾生的,孩子叫生母叫妈妈,正妻怒斥小妾

徐竹青看到如此情景,就认为公公是在袒护徐兰森,但是她不能跟公公理论,只希望丈夫阎锡山能站出来为自己说话,让孩子们不能叫小妾为妈。

可是阎锡山是孝子,也不敢和老父亲理论。于是徐竹青很伤心,认为丈夫也偏护小妾,和自己不一条心,于是她和阎锡山分居了,这一分居,就是几十年。

上将家里的孩子都是小妾生的,孩子叫生母叫妈妈,正妻怒斥小妾

虽然夫妻分居,阎锡山还是很爱妻子徐竹青,对妻子徐竹青很好,家中的大事都由徐竹青做主,外面有宴席或聚会,他带着徐竹青一起出席,绝不带小妾徐兰森。

但是徐竹青并没有因此原谅丈夫阎锡山,她不但和阎锡山分居,还不和阎锡山住一个院子。

阎锡山深爱妻子,对此很内疚,他在日记里记载:“对得起父母易,对得起妻子难!”

1946年,阎锡山的小妾徐兰森在太原病逝。1949年,阎锡山带着全家逃离山西,定居台湾。1960年,阎锡山病逝,享年78岁。1964年,阎锡山的原配夫人徐竹青病逝,享年88岁。

徐竹青虽然比小妾徐兰森年长,却比小妾徐兰森长寿,多活了近20年。徐竹青是由庶子养老送终的,庶子还把她和阎锡山合葬。

纳妾的家庭必须遵守嫡庶之别,否则就会酿成悲剧。阎锡山对妻子又敬又爱,在纳妾后很尊重妻子,可是就因为孩子们对小妾叫妈,妻子勃然大怒,和他分居,最终还是成了家庭悲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