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东汉女政治家邓绥,如何挤掉阴皇后取而代之,临朝听政16年之久?

邓绥的一生就是活脱脱一个底层女人的大型青春励志剧。对于邓绥,可能我们并不是太了解,但提及其祖父,也就是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邓禹,我们就非常熟悉了,毕竟他在帮助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时立下不世之功。

东汉女政治家邓绥,如何挤掉阴皇后取而代之,临朝听政16年之久?

我们先来仔细研究一下邓绥的出身与社会背景,再去挖掘她如何足智多谋,一步一步走上权利的巅峰,将昔日的对手狠狠踩在脚下的。

一:邓绥年级轻轻,却天生丽质,出落得秀色可餐,一入宫就自成焦点

公元81年,护羌校尉邓训的妻子阴氏诞下一个女婴,家里商量后,取名邓绥。

邓绥从小就十分懂事,勤奋好学,六岁就能熟读《论语》、《诗》等名书,当时人们都亲切的把她称为神童,同时她也非常招人喜欢。

在公元92年时,十二岁的邓绥被选入宫,这时发生了一件大事,平时健康的父亲不幸突然病故,这件事深深的刺激了邓绥年幼的心灵。她决定守孝三年,入宫的事就被耽搁下了。

三年以后,邓绥又一次被选入宫,这时的她已经慢慢成熟,身体发育的更加完美。第二年冬天,邓绥就凭借自己的姿颜姝丽,晋升成贵人。

东汉女政治家邓绥,如何挤掉阴皇后取而代之,临朝听政16年之久?

在邓绥被封为贵人的同年,阴贵人被立为皇后。阴贵人什么来历?她就是在邓绥第一次被选入宫时同一批的,仅凭四年就成为皇后,阴皇后的实力,可见一斑,可以说邓绥碰上了一个强劲的对手。

自从邓绥进入皇宫以后,就下定决心一定要登上皇后的宝座,当然,汉和帝也开始注意到邓绥并把焦点慢慢向她身上转移。

即便有皇帝的重视,但成为皇后谈何容易,下面我们来看看邓绥怎么使用三十六计成功上位,搬开阴皇后这块巨石的。

二:女人的第六感是非常敏感灵验的,邓绥入宫以后,阴皇后的危机感与日俱增,邓绥一下子就拉走了皇帝对她的那份爱,二人明争暗斗正式上演

1、邓绥使出浑身招数拉拢后宫女人,毕竟群众的口碑很重要

东汉女政治家邓绥,如何挤掉阴皇后取而代之,临朝听政16年之久?

邓绥在后宫中要表现出德必配位的形象,她待人友善,一律平等,不仅对那些没被皇帝宠幸过的佳人们友善,还对那些被皇帝宠幸过的妃嫔们如姐妹一般好。

同时对于那些其她妃嫔所生的公主世子们视如己出,凡是生病、夭折,邓绥都会去探望、慰问甚至伤心流泪。

相对于阴皇后的仇视、冷漠,邓绥就显得更加有人情味,这样后宫的妃嫔们都喜欢与邓绥相处,支持她。

不仅如此,邓绥虽受皇帝宠爱,但偶尔也会告病,目的是让汉和帝可以去别的妃嫔那休息,雨露均沾,这一点更是让沾光的妃嫔感激备至。

2、只拉拢妃子还不够,还得拉拢皇帝

有一次邓绥病重,汉和帝得知消息后派御医为其诊治,又特地批准她的家人可以进宫照顾。

东汉女政治家邓绥,如何挤掉阴皇后取而代之,临朝听政16年之久?

我们都知道,身处皇宫的人是常年见不到家人的,定然非常想念,换做旁人面对这样的恩赐,肯定会很高兴。

而邓绥却面带忧虑地说:“皇宫是威严的地方不是普通人随便就可以进出的,陛下如果为我破了例,还怎么立威。”所以她最后坚决地推辞了这一项福利。

汉和帝看到邓绥如此识大体,顾大局,对她更是喜爱。

3、人无信不立,高尚的人格是行事的前提,细心经营人格魅力很重要

虽然后宫的妃嫔都喜欢穿着华丽的衣服来吸引皇帝的爱慕,尤其是阴皇后更是万千人中一朵花,但东汉时期的汉朝毕竟繁华待尽,不再那么富裕。

邓绥就没有随大流,而是特立独行,每次都是淡妆素裹出镜,更没有奢华首饰在身,鉴于此这让她得到了勤俭朴素的好名声。

东汉女政治家邓绥,如何挤掉阴皇后取而代之,临朝听政16年之久?

基于以上三点,汉和帝从邓绥身上看到了一个识大体、善解人意、生活简朴,完全可以母仪天下的完美女性形象。这也正是邓绥所希望皇帝看到的。

当然,这样的小招还不能完全摧毁阴皇后的地位,倘若让汉和帝废黜皇后尚需一剂猛药。

有一次,汉和帝病得很重,阴皇后得知消息后表面上悉心照顾皇帝,背地却说“我要当太后了,一定先杀掉邓绥”。

但阴皇后千算万算却没算到身边有一双邓绥的眼睛,阴皇后的贴身宫女将这番言论告诉了邓绥。邓绥觉得机会来了。

她开始将计就计借机发挥,大嚷着要服毒自杀,并放出风声“省的以后皇帝走了,自己沦为人彘戚姬的下场”。

汉和帝知道后勃然大怒,心中有了废后的念头,但依旧没有找到很好的借口,拖了一段时日。没过多久,就有人举报说:“阴皇后在后宫搞巫蛊之术”,当然,这都是邓绥一手操纵的。这次汉和帝非常失望,于是在公元102年废掉了阴皇后。

东汉女政治家邓绥,如何挤掉阴皇后取而代之,临朝听政16年之久?

废掉阴皇后之后,汉和帝随即封邓绥为皇后,据历史记载,这一年邓绥仅22岁,她从入宫到成为皇后仅仅用了7年时间,绝对是一部年轻少女的大型青春励志剧。但仔细研究可以看出,邓绥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在后宫高压竞争环境中,通过自身努力杀出重围的女强人,对如今的我们也有深刻的教育借鉴意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