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綏的一生就是活脫脫一個底層女人的大型青春勵志劇。對于鄧綏,可能我們并不是太了解,但提及其祖父,也就是雲台二十八将之首鄧禹,我們就非常熟悉了,畢竟他在幫助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時立下不世之功。

我們先來仔細研究一下鄧綏的出身與社會背景,再去挖掘她如何足智多謀,一步一步走上權利的巅峰,将昔日的對手狠狠踩在腳下的。
一:鄧綏年級輕輕,卻天生麗質,出落得秀色可餐,一入宮就自成焦點
公元81年,護羌校尉鄧訓的妻子陰氏誕下一個女嬰,家裡商量後,取名鄧綏。
鄧綏從小就十分懂事,勤奮好學,六歲就能熟讀《論語》、《詩》等名書,當時人們都親切的把她稱為神童,同時她也非常招人喜歡。
在公元92年時,十二歲的鄧綏被選入宮,這時發生了一件大事,平時健康的父親不幸突然病故,這件事深深的刺激了鄧綏年幼的心靈。她決定守孝三年,入宮的事就被耽擱下了。
三年以後,鄧綏又一次被選入宮,這時的她已經慢慢成熟,身體發育的更加完美。第二年冬天,鄧綏就憑借自己的姿顔姝麗,晉升成貴人。
在鄧綏被封為貴人的同年,陰貴人被立為皇後。陰貴人什麼來曆?她就是在鄧綏第一次被選入宮時同一批的,僅憑四年就成為皇後,陰皇後的實力,可見一斑,可以說鄧綏碰上了一個強勁的對手。
自從鄧綏進入皇宮以後,就下定決心一定要登上皇後的寶座,當然,漢和帝也開始注意到鄧綏并把焦點慢慢向她身上轉移。
即便有皇帝的重視,但成為皇後談何容易,下面我們來看看鄧綏怎麼使用三十六計成功上位,搬開陰皇後這塊巨石的。
二:女人的第六感是非常敏感靈驗的,鄧綏入宮以後,陰皇後的危機感與日俱增,鄧綏一下子就拉走了皇帝對她的那份愛,二人明争暗鬥正式上演
1、鄧綏使出渾身招數拉攏後宮女人,畢竟群衆的口碑很重要
鄧綏在後宮中要表現出德必配位的形象,她待人友善,一律平等,不僅對那些沒被皇帝寵幸過的佳人們友善,還對那些被皇帝寵幸過的妃嫔們如姐妹一般好。
同時對于那些其她妃嫔所生的公主世子們視如己出,凡是生病、夭折,鄧綏都會去探望、慰問甚至傷心流淚。
相對于陰皇後的仇視、冷漠,鄧綏就顯得更加有人情味,這樣後宮的妃嫔們都喜歡與鄧綏相處,支援她。
不僅如此,鄧綏雖受皇帝寵愛,但偶爾也會告病,目的是讓漢和帝可以去别的妃嫔那休息,雨露均沾,這一點更是讓沾光的妃嫔感激備至。
2、隻拉攏妃子還不夠,還得拉攏皇帝
有一次鄧綏病重,漢和帝得知消息後派禦醫為其診治,又特地準許她的家人可以進宮照顧。
我們都知道,身處皇宮的人是常年見不到家人的,定然非常想念,換做旁人面對這樣的恩賜,肯定會很高興。
而鄧綏卻面帶憂慮地說:“皇宮是威嚴的地方不是普通人随便就可以進出的,陛下如果為我破了例,還怎麼立威。”是以她最後堅決地推辭了這一項福利。
漢和帝看到鄧綏如此識大體,顧大局,對她更是喜愛。
3、人無信不立,高尚的人格是行事的前提,細心經營人格魅力很重要
雖然後宮的妃嫔都喜歡穿着華麗的衣服來吸引皇帝的愛慕,尤其是陰皇後更是萬千人中一朵花,但東漢時期的漢朝畢竟繁華待盡,不再那麼富裕。
鄧綏就沒有随大流,而是特立獨行,每次都是淡妝素裹出鏡,更沒有奢華首飾在身,鑒于此這讓她得到了勤儉樸素的好名聲。
基于以上三點,漢和帝從鄧綏身上看到了一個識大體、善解人意、生活簡樸,完全可以母儀天下的完美女性形象。這也正是鄧綏所希望皇帝看到的。
當然,這樣的小招還不能完全摧毀陰皇後的地位,倘若讓漢和帝廢黜皇後尚需一劑猛藥。
有一次,漢和帝病得很重,陰皇後得知消息後表面上悉心照顧皇帝,背地卻說“我要當太後了,一定先殺掉鄧綏”。
但陰皇後千算萬算卻沒算到身邊有一雙鄧綏的眼睛,陰皇後的貼身宮女将這番言論告訴了鄧綏。鄧綏覺得機會來了。
她開始将計就計借機發揮,大嚷着要服毒自殺,并放出風聲“省的以後皇帝走了,自己淪為人彘戚姬的下場”。
漢和帝知道後勃然大怒,心中有了廢後的念頭,但依舊沒有找到很好的借口,拖了一段時日。沒過多久,就有人舉報說:“陰皇後在後宮搞巫蠱之術”,當然,這都是鄧綏一手操縱的。這次漢和帝非常失望,于是在公元102年廢掉了陰皇後。
廢掉陰皇後之後,漢和帝随即封鄧綏為皇後,據曆史記載,這一年鄧綏僅22歲,她從入宮到成為皇後僅僅用了7年時間,絕對是一部年輕少女的大型青春勵志劇。但仔細研究可以看出,鄧綏的成功絕非偶然,而是在後宮高壓競争環境中,通過自身努力殺出重圍的女強人,對如今的我們也有深刻的教育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