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的能量含量,点击右上角加上"关注"。

乙醇具有含氧量高、辛烷值高的特点,被公认为环保型清洁燃料和油品品质的改进剂,近年来已成为汽车清洁燃料的重要发展方向,其普及和使用受到重视。此前,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财政部等15部委印发了《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将乙醇汽油基本覆盖全国。
但目前,乙醇汽油的推广并不顺利,目前,只有东部三省,河南、安徽和天津6个省市全面推广,推广力度从之前的"全面覆盖"调整为"鼓励但不力"。
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汽油产量为1.32亿吨,如果按10%的增幅计算,燃料乙醇需求量约为1320万吨,但目前燃料乙醇年产量仅为350万吨,仍有近1000万吨的市场空间。
为什么市场需求缺口如此之大,以至于燃料乙醇推广的步伐放缓?
"对食品原料的高度依赖、非食品产能不足、成本高一直是燃料乙醇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北京石化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曹健指出,"从煤炭、钢铁工业废气等合成乙醇的技术路线有望将燃料乙醇从原料约束中解放出来,提高产能。"
对原材料的依赖推高了成本
要大规模使用乙醇,需要数千万吨谷物作为原料,以满足市场需求。由于粮食原料依赖度高,2020年底,国家总局发布了《新时代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在《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一章中提到,"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以土地换粮食的原则, 并严格控制燃料乙醇处理能力的扩大"。
燃料乙醇行业因原材料供应紧张而放缓的最大障碍是高成本。
目前,我国生产的燃料乙醇几乎全部是生物乙醇,即大部分是通过谷物、木薯等植物发酵生产的。目前,食品价格继续走高,乙醇生产成本也将上升。虽然大多数燃料乙醇企业一般使用陈年粮,但一些民营企业仍生产新的粮食玉米。在粮食价格高企的中国东北地区,2020年,用纯玉米生产燃料乙醇的企业大多处于亏损状态。
"每吨玉米2760元,生产一吨乙醇需要三吨玉米,生物乙醇成本高达每吨8280元,高于汽油的市场价格。"陕西兴化集团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张一力说。
随着老龄粮库存的逐渐消耗,燃料乙醇的原料来源已成为行业的主要问题。鉴于短期内产能和成本有限,燃料乙醇行业的技术流程需要突破。
技术创新保证生产能力
据张介绍,兴华集团的主要业务是工业甲醇。然而,对于产能严重过剩的国内甲醇市场,中小煤甲醇项目投资建设没有优势,行业利润水平有所下降,尤其是2020年上半年,国内大部分煤炭甲醇企业遭受严重亏损,面临转型压力。
在此背景下,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工开发的新型煤基燃料乙醇(以下简称"煤基乙醇")技术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据介绍,该技术以合成气、甲醇为原料制备水产三氢乙醇(DMTE),取代了依赖食品发酵的传统工艺。"目前运营的10万吨/年煤基乙醇电厂是全球首家进入商业运营的电厂,今年盈利约1000万元,使陕西成为扭亏为盈的标杆。张说。
鉴于10万吨/年电厂的成功运营,年产50万吨的煤基乙醇项目也在紧张建设中。
严神华公司总经理郭遵力为记者计算了一笔账目。"现有甲醇装置向乙醇的转化可以有效改善甲醇产能过剩的问题。同时,DMTE技术生产工艺不含醋酸,对设备材料要求低,可减少投资。目前,煤基燃料乙醇成本为35000元/吨,市场价格为5500元/吨,收率高达16.7%,具有成本优势。"
此外,DMTE工艺无废水排放,产生的乙醇混合物和E10汽油可有效减少氮氧化物等废物的排放,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
北油项目煤基乙醇项目设计经理贾岩坦言,在粮乙醇补贴、消费税减免等优势消退的背景下,煤基乙醇的成本优势将更加明显。此外,煤基乙醇的规模效应已成为粮乙醇无法与之竞争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悉,除煤基燃料乙醇装置产能10万吨外,我国目前在建或在建约1300万吨,预计2022年产能将达到160万吨。
登陆申请还需要策略护送
可以看出,煤基燃料乙醇既具有成本优势,又具有环境效益,但值得注意的是,《实施方案》规定,生物燃料乙醇可以添加到E10汽油中。如果煤基燃料乙醇不能进入油循环领域,则可能无法释放容量。
"现行政策只支持生物乙醇直接进入石油,乙醇配送厂购买工业乙醇存在'困难'情绪。实验结果表明,煤基乙醇质量完全符合燃料乙醇添加标准,甚至优于E10国家标准。然而,由于缺乏政策支持,煤基燃料乙醇的推广存在许多障碍。张说。
曹健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在他看来,煤基乙醇作为一种新型煤化工产品,在加工生产、应用推广、准入标准等方面没有相应的政策标准,"目前,大规模生产仍在逐步探索,国家只出台了生物燃料乙醇相关标准,煤炭乙醇相关政策尚为空白。企业的销售渠道、部署流程、添加准入等均未确定,进入石油产品等特殊市场,不能像其他散装化学品那样完全自由化。除技术外,政策优化也是加速推进燃料乙醇的重要内容。
此外,煤基乙醇的大规模应用也面临着甲醇燃料的激烈竞争。虽然乙醇燃料的热值和低毒性都优于甲醇,但甲醇生产规模庞大,技术成熟,门槛低,目前国内甲醇生产能力为9436万吨/年,已达到世界第一,供应充足且成本较低。近日,国家已在山西、陕西、贵州、甘肃等地加快汽车纯甲醇燃料的应用。
本网站注明为"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听材料均受《中国能源报》版权保护,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本网来源不是《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作品,版权归原文所有,不代表本网的立场和观点,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