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在建功立业的时候,身边都少不了臣子跟随,在这些臣子的帮助下,他才能够坐稳江山,但当天下平定江山稳固之后,这些功臣也会引来皇帝的猜疑,有很多功臣最后的结局都不是很好。
朱元璋是非常多疑的一位皇帝,他的身边很多功臣都被清算了,有一位臣子晚年主动交出了兵权,向皇帝所要100个美女,得以善终。

辅佐朱元璋
汤和出生于元朝末年,他比朱元璋大三岁,两人都来自凤阳县,自幼家庭贫困。在儿童时期玩耍的时候,他就经常扮演将军的角色,长大之后身材高大,举止洒脱,有勇有谋。
公元1352年,他带着家乡的十几个壮年加入了郭子兴的起义队伍,在起义队伍中表现优秀成为了千户。后来他就主动写信邀请朱元璋,此时对方还在做和尚,收到信之后前来投奔。
加入起义队伍后,没多久,朱元璋的职位就高于汤和,当时很多同乡都有些不满,对他十分嫉妒,朱元璋下的命令大家也不愿听从,只有汤和认真谨慎听他指挥。公元1355年郭子兴病逝,他的势力大多数被女婿朱元璋继承。
朱元璋势力大增,带领着10万兵马,在身边人的辅佐下,历经14年的时间终于建立了大明政权。在政权建立之后,他也开始封赏功臣,其中汤和很早就跟随对方,在战场上也立下了很多的功劳。
但汤和最后却只得了一个中山侯,其他的李善长徐达等人则都被封为公爵。
一句话
据说在当时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他喝醉酒说的一句话得罪了皇帝。据说他在驻守常州的时候,有一次喝多了酒就和身边人抱怨,称自己保卫大明王朝犹如坐在屋顶上,既可以向左,又可以向右。
简单来说就是自己对于王朝十分重要,既可以跟着朱元璋打天下,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实力帮助别人平定天下。这番酒后胡言也被皇帝得知,朱元璋生性多疑,听到这句话就对汤和产生了猜疑。
所以后来朱元璋论功行赏的时候,才只将他封为侯爵,好在汤和后来也知晓了此事,明白朱元璋对自己有疑心,于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从来不敢抱怨,在朝中也是兢兢业业,一直到公元1377年,才被加封为信国公。
索要美女
明朝建立之后,随着政权的稳固,朱元璋年纪越来越大,对于臣子的猜疑之心也越发严重,再加上早早确定的太子英年早逝,为了将皇权顺利的交给孙子,也开始替后人扫清障碍。
在当时诛杀了很多功臣,那一时期最出名的胡惟庸案,牵扯公侯二十多人,相关人员也超过了3万人。汤和意识到自己也十分危急,于是在公元1388年,他主动找到皇帝,称自己年事已高,希望能够交出手中的兵权,告老还乡。
皇帝此时正在想方设法削弱臣子手中的兵权,汤和主动上门也让他非常开心,于是就询问对方想要什么样的赏赐,汤和此时已经63岁了,也有了自己的儿孙,正常情况来说交出兵权退休回家,都是希望能给自己的子孙后代铺路。
大多数时候臣子可能会向皇帝索要一些封赏,将自己的子孙授予官位,让他们掌握实权。但是汤和却并没有提这一样的要求,反而向皇帝表示自己只想要100个美人。朱元璋听了他的要求觉得匪夷所思。
朱元璋忍不住当场大笑,对他更加信任,下旨在老家专门给他修建宅邸,后来又赏赐他黄金300两,白银两2000两,给他夫人也有同样的赏赐,在朝中公开下旨褒奖对方,还与他约定,此后每年他和都可以入京面见皇帝。
汤和上缴兵权索要100个美女消息在朝中传开,也引起了其他官员的耻笑,大家都笑他老不正经,但是汤和却不以为意,回到家乡之后也很少再涉足朝堂。朱元璋却因此对他更加看重。
公元1394年汤和病情加重,连站都站不起来了,皇帝又想起了自己的这位同乡,专门派车将他接进宫中,拉着他的手回忆两人四处征战的经过,公元1395年,七十岁的汤和因病去世,皇帝更是为此罢朝三日将其追封。
结语
汤和作为明朝时期少见的得以善终的一位功臣,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交出兵权,不惜自污名节,以减轻皇帝对他的疑心。
让皇帝以为他晚年沉迷美色,无心政事,所以才能够安享晚年,他的后代子孙也继承了他的爵位,一直延续了200多年,直到明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