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86年黄克诚逝世,唐棣华看过悼词后删了几句话:还是尊重他吧

黄克诚大将在党内和军内都享有崇高的威望,连年长他9岁的毛主席都尊称他为“黄老”,他不仅以刚正不阿、敢于直言而著称,更在严格治家方面也堪称楷模。

1986年12月28日黄克诚因病逝世,享年84岁,在他的追悼会上,夫人唐棣华虽然十分痛苦,但还是强忍着悲痛招呼每一位参加追悼会的人。

当黄克诚的秘书请示唐棣华关于悼词的事情时,她拿过悼词看了看,然后删了几句话,并说:“我们还是尊重他的意见吧……”

那么唐棣华究竟将那几句话给删掉了呢?为何要说是尊重黄克诚的意见呢?

1986年黄克诚逝世,唐棣华看过悼词后删了几句话:还是尊重他吧

黄克诚

敢“反对”陈毅的黄克诚

“别看你们的黄师长戴着眼镜,他的眼睛可看得远呢!是‘千里眼’!”陈毅曾这样评价黄克诚。

抗日战争初期,黄克诚担任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的政治委员,和徐海东率领的部队转战晋冀豫边区,参与指挥町店等战斗。后来黄克诚又率部和彭雪枫在苏北会师,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彭雪枫担任司令,黄克诚担任政委。

皖南事变发生后不久,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将华中的新四军、八路军部队共9万多人的兵力,统一改编成新四军,黄克诚担任新四军第3师师长。

黄克诚刚到苏北盐城的时候,刚好遇到海啸成灾,到处都是难民。黄克诚亲眼目睹人民群众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的景象,随后决定发动军民自力更生,重新修建海堤,做好防御水灾的准备。

黄克诚和县政府一起动员上万名工人,军民齐心协力,终于在1941年7月底将全长45公里的海堤修成,成功锁住了奔腾的海水。

1986年黄克诚逝世,唐棣华看过悼词后删了几句话:还是尊重他吧

1943年1月,日军集结2万多人的兵力,在海军和空军的配合下,对盐阜地区发起了十分猛烈的进攻。黄克诚率领苏北的战士们采取灵活的办法应对,和敌人反复周旋,最终成功粉碎了敌军的“扫荡”。

1943年夏天,日军集合一个独立团以及李长江和杨仲华伪军部队,大约有1.7万的兵力,在200多架飞机和上百艘舰艇的配合下,向我军新四军军部盐城展开了空前的“扫荡”。

陈毅和刘少奇知道后紧急召开作战会议,当时担任参谋长的赖传珠说:

“这次日军的进攻一改之前的战术,而是兵分三路,采取拉网式的战术。而我军如今能够应战的部队只有第一师和第三师,一共不到3万人,双方兵力差距有些大,我方在装备上也处于劣势,我们现在是撤退还是对抗,请大家发表自己的意见。”

1986年黄克诚逝世,唐棣华看过悼词后删了几句话:还是尊重他吧

陈毅

陈毅首先发言:

“我认为如今应该继续坚守,保卫盐城,决不能让敌人将盐城给占领了。大家都知道盐城是我们华中根据地的大本营,一旦被敌军占领,对我军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我们一定要打好盐城保卫战!”

陈毅的发言获得了不少人的赞同,刘少奇也是赞同者之一。

就在大家情绪激昂,势要和敌人拼个你死我活的时候,黄克诚突然站起来说:“大家先静一静听我说,我认为现在不应该和敌人对抗,自然也不同意‘保卫盐城’的口号。”

黄克诚这一句话令刚还吵闹的会议瞬间变得安静,大家纷纷将目光投向黄克诚。

黄克诚说:“现在敌强我弱是很明显的,我军实不能和日军搞正面阻击,因此‘保卫盐城’的口号是不合适的。我建议华中局和军部应该尽快从盐城彻底,向阜宁农村进行转移,这样才能逃出敌人的包围圈。至于部队,应该实行分散游击,找到最恰当的时机和敌人作战。”

黄克诚顿了顿,继续说:“如果军部决定下来,那么三师将坚决执行!”

刘少奇看到黄克诚和大家的意见不一致,便耐心做起了黄克诚的思想工作,但黄克诚仍坚持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想象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

1986年黄克诚逝世,唐棣华看过悼词后删了几句话:还是尊重他吧

陈毅听到这里有些恼怒,他说:“在新四军里,除了饶漱石敢顶撞我,就只剩你了,但你要记住,你是我的部下!”

众所周知在我军中军纪是非常严格的,下级必须服从上级的命令,本以为黄克诚会有所软化,没想到他却说:“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我还是坚持取消坚守的方案,放弃盐城!”

陈毅也不甘示弱,说:“军部决定,你率领三师和一师共同作战,保卫盐城。你们三师第7旅在建阳和湖垛一线阻击敌军,八旅则在东沟等地阻击!”

黄克诚当即表示:“既然军部已经下达了命令,那么我三师将执行上级的指示,三师在则阵地在!不过我还是保留我自己的意见!”

保卫盐城的战斗打响后,由于日军的兵力和武器都在我军之上,因此我军伤亡惨重。黄克诚见前线形势如此危急,便将自己的意见上报给党中央和毛主席。

毛主席接到电报后立刻给新四军军部回电,询问具体的情况。就在这个时候日军的进攻更加猛烈了,情况不容乐观。

刘少奇将新四军军部起争执的事情上报给毛主席,最终军部经过商量后决定采纳黄克诚的意见,从盐城撤军,放弃盐城!

1986年黄克诚逝世,唐棣华看过悼词后删了几句话:还是尊重他吧

事实证明黄克诚将军的确是有远见的,这也难怪陈毅会说出那句话!

和妻子约法三章

黄克诚在战场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黄克诚将军最为出名的还是他的节俭、他身上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

黄克诚参加革命前曾有过一段婚事,不过结婚没几天后,他就去参军了。不久后黄克诚给妻子写去一封信:“我是提着脑袋参加革命的,随时都可能发生危险,我不想你白白在家等我,要不你还是另嫁他人吧!”

黄克诚的妻子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也是个老实人,因此收到丈夫的来信后,很快就改嫁了。不过非常可惜的是这位老实的农村妇女在生孩子的时候难产死了,黄克诚对此感到十分愧疚。

在黄克诚晚年的时候经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一个人一生中总会有很多遗憾的事情,我这辈子唯一对不起的就是前妻。”

1986年黄克诚逝世,唐棣华看过悼词后删了几句话:还是尊重他吧

前妻改嫁后,黄克诚单身了很多年。1941年经宋乃德的撮合,黄克诚和唐棣华结婚了,他们没有举办婚礼,也没有邀请任何亲朋好友,只是和朋友说了这件事。

新婚当天晚上,黄克诚十分严肃地对妻子说:

“既然我们要共同生活了,那有些问题还是要说清楚的。

第一,我们都是共产党,必须要将党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能因为结婚就妨碍党的利益;

第二,你也知道我身上的担子很重,职务也很重要,因此有时候可能不能迁就你;

第三,我这有很多军队里的重要文件,还要经常和人谈话,你不能打听你不应该知道的事情。”

唐棣华觉得第一和第三条都是很正常的,但却认为第二条有些大男子主义,不过她也同为共产党,很快就了解黄克诚身上的责任。

唐棣华的父亲是当年汉口有名的鸦片贩子和大汉奸,因此在全国解放后,遭到了人民政府的逮捕和关押。

1986年黄克诚逝世,唐棣华看过悼词后删了几句话:还是尊重他吧

1952年春夏之交,中南局决定对唐棣华的父亲执行枪决,唐棣华知道这件事后十分伤心,她找到丈夫黄克诚,没想到刚开口就被黄克诚打断了:“我们都是共产党,是不能使用任何特殊权利的,你也不要向我开口,让我放了岳父,这是绝不可能的事情!”

唐棣华知道丈夫向来都是铁面无私,不会为任何人开后门的,她整理好自己的情绪,说:“克诚我都明白,我也是共产党,知道共产党不能知法犯法,我只是想再见父亲最后一面……”

在执行枪决的前两天,黄克诚找到负责此案的高文华,对他说:“中南局既然决定要将小唐的父亲击毙,我们也是没有意见的。但我准备让小唐再见她父亲最后一面,不管她的父亲犯了怎样的错,毕竟是生身之父,临死前去见一面,你觉得怎么样?”

高文华回答道:“应该的应该的,这都是人之常情。”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黄克诚将军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坚持原则,态度更是非常决绝,但他的感情却是十分细腻的。

1986年黄克诚逝世,唐棣华看过悼词后删了几句话:还是尊重他吧

1954年黄克诚担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国防部副部长等职务,按照规定黄克诚的家属都能享受相应的生活待遇。

但唐棣华却说:“我们都是普通人,孩子们将来也要自食其力,不能依靠上一辈的功劳,我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不管将来怎么样,一定要保证孩子们能够接受高等教育!”

唐棣华和黄克诚一样,都不为子女开后门,而是让他们靠着自己的努力走向辉煌的人生。

对老部下严格,对自己更严格

黄克诚对所有人都很严格,即使对方是自己的老部下也是没有任何特殊照顾的。

1980年1月杨勇为了欢送调离总参的李达、张才千,同时也为了欢迎调来工作的张震,便在京西宾馆请他们吃饭,而这顿饭一共花去了400元。

这件事发生不久后,有人将其举报到了中纪委,黄克诚知道后十分生气,说:“这样做是违反规定的,必须要认真调查!”

秘书在一旁提醒黄克诚:“用公款请吃喝都是比较常见的,再说了,张震和杨勇都是您的老部下,要不……”

1986年黄克诚逝世,唐棣华看过悼词后删了几句话:还是尊重他吧

黄克诚听了秘书的话更加生气,怒斥道:“一顿饭就吃了400元?你知道农民辛辛苦苦劳作一年才挣多少钱吗?你知道这400元够他们生活多久吗?就是因为他们是我的老部下才更要严查,不仅要调查清楚,还必须接受惩罚!”

杨勇、张震和黄克诚都是多年的老战友,他们曾在一个领导班子里共过事,在一个饭锅里吃过饭,生死与共,感情也是非常深的。

起初杨勇认为招待一下是人情往来,是很正常的事情,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人说情,张震等人也说饭钱由他们平分,低调处理一下就行。但黄克诚坚持原则,怎么说都不肯让步。

黄克诚想得更加深远,他认为只有让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才能带动全党的作风,于是他亲自给杨勇打电话:“杨勇啊,听说你现在官当大了,越来越厉害了。”

杨勇一听老领导的语气,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连忙放下电话赶到黄克诚的办公室承认错误:“老领导,这件事我是做错了,我向您做检讨,您也不用查了,是我出的主意,我来付钱。”

1986年黄克诚逝世,唐棣华看过悼词后删了几句话:还是尊重他吧

杨勇

黄克诚见杨勇认错态度很好,便语重心长地说:“杨勇啊,请几位老战友吃饭不算什么大事,但中央是有规定的,你们这些党领导的就要起带头作用。更何况400元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你不能带好头,怎么服众呢?”

杨勇听了黄克诚的话越来越羞愧,他从工资里拿出400元补齐了饭钱,并主动发了通报。

黄克诚不仅对部下严格,对自己更是十分严格的,他从不搞特殊化,始终保持着在井冈山时期养成的官兵一致的优良作风。

在抗日战争时期,在那种非常艰苦的条件下,黄克诚率部转战敌人后方,他总是和基层人员同甘共苦。当后勤部门偶尔给黄克诚改善一下伙食,每次都被他给拒绝了。

黄克诚说:“后勤部门的同志们要想办法照顾好每一位同志的生活,而不是只照顾我一个人,也不要给我任何特殊。环境如此困难,军队和地方的处境都不好,怎么能只给我一个人吃好吃的,这让我怎么吃得下呢?”

有一次新四军第三师在开会期间,工作人员特意杀了一头猪,给黄克诚和其他领导同志都加了菜。

本以为黄克诚等人会十分高兴,没想到他却批评了工作人员,他说:“应该给你画张漫画贴在墙上,让大家看一看,一边是老百姓在辛苦,一边是我们吃的这样好!”

1986年黄克诚逝世,唐棣华看过悼词后删了几句话:还是尊重他吧

黄克诚在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时候,中央曾有过规定,对一些年纪大、身体不是太好的老同志要给予帮助,以保证他们能够在恶劣战争中坚持工作。

在被照顾的名单中,也出现了黄克诚的名字,黄克诚知道这件事后,竟然将他的名字给划掉了,并说:“我不需要照顾,也不准给我开小灶!”

当时黄克诚唯一比战士特殊的地方,就是他有一匹马,尽管如此他也很少使用,而是拿来帮助老乡们干农活。在行军的时候,黄克诚又将马让给伤病员,而他自己则是拄着一根木棍,和战士们走路。

看着黄克诚一天比一天瘦弱的身体,战士和群众们都心疼不已,然而当大家关心他身体的时候,他却说:

“我从小就开始吃苦,已经习惯了,这点苦不算什么。我身为一位共产党,就应该在苦难中寻找欢乐,更何况现在的艰苦只是暂时的,我们这么苦就是为了以后不苦,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过上幸福的日子!”

就这样黄克诚和全体官兵同甘共苦,坚持斗争,最终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1986年黄克诚逝世,唐棣华看过悼词后删了几句话:还是尊重他吧

唐棣华将黄克诚的悼词删了几句:我们还是尊重他吧

当年中央纪委制定颁布了《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要求领导干部们做到的,黄克诚自己第一个做到。

《规定》颁布的当天,黄克诚要求妻子唐棣华交出自己的宿舍,并说:“中央纪委既然有了规定,那么我们就要带头照办。现在国家给我们分了房子,你们单位之前给你分的就要归还了。”

唐棣华在这里已经居住很长时间了,对这套房子也是有很深的感情,现在要交出这套房,她还是十分不舍得的。不过唐棣华很快就收拾好自己的心情,再加上她和黄克诚同甘共苦几十年,早已习惯了这一切。

既然中纪委有规定,那么不管别人家如何执行,黄克诚家是必须带头的,唐棣华二话不说,就交出了宿舍。

唐棣华的举动也深深地打动了黄克诚,他说:“谢谢你这么多年以来对我的支持,你跟着我没享多少福,却吃了很多的苦,谁让你是我黄克诚的妻子呢?咱们就应该带好头。”

1986年黄克诚逝世,唐棣华看过悼词后删了几句话:还是尊重他吧

黄克诚一家

凡是熟悉黄克诚的人都知道,他是出了名的严格治家,他们夫妇和孩子,再加上外婆等人住在一个院子里,每天都过着军队里的生活,十分严格。

孩子们的衣服主要由外婆缝制,大孩子穿剩下的给小孩子穿,穿到实在穿不了了,再由外婆拆成布条做成鞋底,一点也不能浪费。

孩子们更是从小被父母告知,他们的车是用来办公事的,不能用来办私事。因此不管是孩子们上学或者是外出,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他们都不能乘坐父母的汽车。

黄克诚有个哥哥叫黄时玑,兄弟两个的感情是非常好的。当时是黄时玑挑着行李和书箱,步行几十里的山路,将黄克诚送到永兴县城读书。在可怕的“白色恐怖”期间,黄克诚和几个同志悄悄回家躲在山上,他们能够生存下来全靠哥哥和嫂子送饭送水。

黄克诚担任湖南省委书记的时候,黄时玑仍在农村以种田为生,从未沾过黄克诚的光。

1986年黄克诚逝世,唐棣华看过悼词后删了几句话:还是尊重他吧

按理说黄时玑对黄克诚是有恩的,对革命也有功劳,给哥哥一官半职也不是很过分,但令人意外的是黄克诚严于律己,从未行使过手中的权力,也从未给哥哥任何特殊待遇和照顾。

黄时玑和妻子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儿子的身上,新中国成立后,妻子对儿子黄开衡说:“你去找你二叔吧,他在城里当官,也能给你找一份好工作。”

经过一番曲折,黄开衡找到自己的叔叔,叔侄俩聊了很长一段时间后,黄开衡说:“叔叔,我要工作!”黄克诚问:“你的文化程度怎么样?”

“只读过一年书。”黄开衡回答道。

黄克诚听了侄子的话沉默了,说:“你的文化程度有些低,依我看你还是去当挖煤工人吧?”黄开衡摇摇头说:“我不要去挖煤,我要去读书!”

黄克诚说:“既然你想要读书的话,那就去湖南革命大学吧,这里的师资还是很不错的。”

1986年黄克诚逝世,唐棣华看过悼词后删了几句话:还是尊重他吧

第二天黄开衡就去考试,但因为文化程度太低而被刷了下来。黄克诚当时是湖南革命大学的校长,但他并没有为自己的侄子开后门,而是说:“你看,我就说你适合当工人吧?不如当个信号工怎么样?”

黄开衡还是摇摇头,说:“我还是要读书!”黄克诚见侄子读书的决心如此大,便送他去长郡中学读完初中和高中。在黄开衡临走前,黄克诚嘱咐道:“我只能给你指出一条明路,但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就看你自己的了!”

黄开衡听了叔叔的话深受启发,读书期间十分用功,高中毕业后考上中南政法学院,1959年顺利毕业。

1986年重病缠身的黄克诚住进医院,但他拒绝接受治疗和用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病已经治不好了,他对医生们说:“请你们不要为了我浪费国家的钱财了。我已经油尽灯枯了,为人民做不了什么事,现在反而要花费人民的钱财来治病……”

1986年黄克诚逝世,唐棣华看过悼词后删了几句话:还是尊重他吧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黄克诚想的不是自己,而是为国家节约钱财。黄克诚临终前已经讲不出话了,他颤抖着双手,十分吃力地写下遗言:“我的丧事一切从简,不准家人额外向组织上提出任何要求。”

1986年12月28日,黄克诚因病逝世,享年84岁。在黄克诚的追悼会上,秘书请示唐棣华关于黄克诚追悼会规格的时候,她只是接过秘书手中的悼词,认真默读一遍后,将悼词中几句评价较高的话给删除了,并将“突出贡献”中的“突出”给删掉。

唐棣华说:“克诚一生没有给自己争过什么,我们还是尊重他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