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出道即巅峰,李世民惊才绝艳的一战,证明天赋有时远比努力更重要

不得不说,不管习文还是练武,读书还是打仗,天赋都是很重要的。

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有不少出道即巅峰的天才少年:

比如霍去病,18岁初登战场就一战成名,长途奔袭,斩杀了匈奴的老单于。

再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其成名时的年龄甚至比霍去病还要小,只是因为他后来的成就实在太过辉煌,让人忽略了其早年间的惊人表现。

那一年十六岁的李世民桐子,一出场就赢得满堂彩,充分展示什么叫做天赋异禀。

出道即巅峰,李世民惊才绝艳的一战,证明天赋有时远比努力更重要

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喜欢巡视天下的杨广,又坐不住了,这一次,他把目光投向了北方,准备巡视一下帝国的北部边疆。

杨广这个人,雄才大略、文武双全,在帝王中属于能力非常出众的佼佼者,但是他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过分自信。

比如他兴修大运河,亲征高句丽等等,都是雄心勃勃、功在千秋的壮举,但问题是太过急于求成,过于相信自己的掌控能力,最后弄得不可收拾。

这一次,杨广桐子明显是有些头脑发热了。

巡视北部边疆,是很有风险的一件事,因为那时的北方,有一个强大的敌人——突厥。

但是杨广可不管这个,他兴冲冲的率领自己的豪华旅行团,一路向北,指点江山,好不惬意。此时他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别人眼中的猎物了。

杨广北巡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突厥人的耳朵里。他们立即决定,在雁门关一带发动突袭,拿下杨广。

隋炀帝一行越走越远,逐步远离内地,当他们接近雁门关的时候,突厥人开始行动了。

很快,雁门关附近的城池都被突厥人所攻占,仅剩下雁门关一座孤城。

十几万突厥大军将隋炀帝团团围住。

隋炀帝杨广,二十几岁就率军平定南陈,是一个杰出的军事统帅。他临危不乱,一边亲自指挥守城军队奋力还击,一边派出多路人马前往雁门关以南地区调集援军。

出道即巅峰,李世民惊才绝艳的一战,证明天赋有时远比努力更重要

很快,皇帝陛下被突厥围攻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帝国,除了各地的军政首长积极组织军队,准备北上勤王之外。不少热血青年也摩拳擦掌,准备投军、解救皇帝。

这其中,就包括唐公李渊的第二个儿子,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

此时李世民只有十六岁,刚与十四岁的长孙嘉敏新婚不到一年。

十六岁,出身名门望族,该是个什么样子?

鲜衣怒马、锦帽貂裘,整天干一些斗鸡走狗之事,这个,应该是正常人的标配。

可是李世民,他不是一个“正常”的人。

一般来说,那些自己创业、打下江山的帝王,都会留下一些神奇的传说,用出生之时的异象表明真龙天子的不同凡响。和父亲一起打下天下,算是半个开国皇帝的李世民,也是这个样子的。

传说李世民在陕西武功县的李家的豪华别墅里诞生时,竟然有两条龙在门外戏耍祝贺,而且一连三天才走。

不仅如此,在李世民四岁时,家里来了一个书生模样的算命先生。

这个书生断言李渊是贵人,而且必有贵子。当他见到四岁的李世民时,惊为天人,盛赞其有龙凤之姿,而且必定会少年成名,不到20岁就能济世安民!(《旧唐书》:谒高祖曰:“公贵人也,且有贵子。”因见太宗,曰:“龙凤之资,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

李渊听了以后,吓破了胆。

毕竟,家里有个帝王胚子这个事儿如果传出去了,是要杀头的。

所以,他准备把这书生抓起来,杀人灭口。

但是,此时那个书生却神奇地消失了。

没办法,李渊只好对家人下达封口令,严禁外道,这个事情也就到此为止了。

唯一的结果是,李世民的名字确定了,到底还是听了书生的话,取济世安民之意而名之。

有这么牛逼的来头,十六岁的李世民注定不会同那些纨绔子弟一样,浑浑噩噩、无所事事。

他听说屯卫将军云定兴正在募兵,组建勤王部队,于是瞒着父亲跑去投军,为怕被父亲楸回去,也没敢自报家门。

虽然还只是个孩子,但是李世民天生神力,通过征兵的考试是不难的。

所以他顺利地加入了云定兴的部队,跟大家一起,奔赴雁门关。

在外人看来,十六岁的孩子乳臭未干,根本不懂得行军打仗,来了就是个打酱油的。

但是李世民桐子却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句话,确实是有道理的。

别的士兵行军,一切行动听指挥,跟着领导走就是了,但是李世民却一边走一边思考。

他认为,突厥十几万人马,雁门关的隋军才一万多人,和自己这一路的上万人马加到一起,肯定不是突厥人的对手(彼众我寡,悉军来战,必不能支)。

于是他找到云定兴,建议他使用疑兵之计。

李世民分析说,突厥人倾国而出,粮草什么的必定很难支撑太长的时间,如果让他们觉得“大量隋军”已经赶到,很有可能会不战而退。

云定兴这个人,水平一般,但起码的判断能力还是有的。他知道,现在其实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不如让李世民试一试。

出道即巅峰,李世民惊才绝艳的一战,证明天赋有时远比努力更重要

于是,李世民吩咐下去,多多添置战鼓和军旗(必赍旗鼓以设疑兵)。

然后,命令士兵们举起旗子,拉开距离,擂着鼓向雁门关进发。一万多人的队伍,硬是走出了数十万大军的感觉。

李世民的队伍弄出这么大的动静,很快就惊动了突厥可汗。得知大隋军队浩浩荡荡地赶来,他觉得,闪电出击、擒住杨广的时机,已经过去了。

为了避免陷入对手的包围,偷鸡不成蚀把米,突厥可汗当即下令撤军。

十六岁的李世民自此一战成名,顺利救出了隋炀帝。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