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谭祥:蒋介石与宋美龄介绍陈诚给她,她问陈诚是什么官,然后不语

不管怎么说,爱情不可能清净得只会剩下情感,所以,都带着些许“交易”的痕迹,而正因为有了“交易”的存在,很多人的爱情经历就变得复杂了起来。

谭祥,1906年-1989年,女,字曼意,湖南茶陵人。国民党陆军上将陈诚的夫人。陈诚的夫人。国民党军政元老谭延闿三女。上海圣玛莉亚女子学校毕业,在上海一所女子学校教英文,是宋美龄的干女儿。

陈诚和谭祥

在这段简历的背后,我们先说“宋美龄的干女儿”的由来。宋美龄1898年出生,只大谭祥8岁,应该以姐妹相称的,怎么就做起了谭祥的“干娘”呢?这是因为1917年,宋美龄从美国留学归国,孙中山有意将宋美龄介绍给谭祥的父亲谭延闿,并让谭延闿认宋美龄的母亲为干妈。谭延闿1880年生于浙江杭州,字组庵,号无畏、切斋。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组庵湘菜创始人。1915年,袁世凯称帝,谭延闿参与护国运动。1916年,袁世凯死后,谭延闿任湖南省长兼督军、省长。

1913年,宋庆龄大学毕业,后成为孙中山先生的秘书,1915年,和孙中山先生在异国他乡结为革命伴侣。也就是说,1917年已经是宋美龄的姐夫了。谭延闿在孙中山落难之际全力扶救,两人的关系因此更加密切。很显然地,孙中山欲将宋美龄介绍给谭延闿,是出于对谭延闿的感激。但谭延闿却不同意,他说:“我不能背了亡妻,讨第二个夫人。”

谭延闿

谭延闿的妻子名字叫方榕卿,父亲为方汝翼,曾在清廷任职甘肃按察使、江西布政使、江西巡抚,谭延闿的父亲是晚清政治人物谭钟麟,1881年擢陕甘总督,与方汝翼是上下级关系,两人很熟悉,就做了儿女亲家。谭延闿与方榕卿育有一子三女,但方榕卿很早便去世了,临终前嘱咐谭延闿,希望他不再婚娶,带好几个子女。谭延闿是谭钟麟庶出三子,他拒绝孙中山的好意,一方面有着对夫人方榕卿遗嘱的信守,另一方面也有着生母李太夫人的因素。

李太夫人是丫鬟纳妾,早年在谭家,每当吃饭时都是侍立桌旁,为全家人添菜添饭,而不能同桌。1916年,李太夫人在上海病故。第二年,谭延闿扶灵迎葬长沙,灵柩出殡必须经过族祠。按照族规,妾死后不能从族祠大门出殡。因此,族人力劝谭延闿不要坏了族规,从族祠侧门抬出,有的还挡在大门口。谭延闿一气之下仰卧在了棺盖上,命扛夫起灵,并说是自己死了。族人见状面面相觑,只好让抬棺人从族祠大门出殡。因为母亲的这种遭遇,谭延闿对封建习俗颇为不满,誓不纳妾。

虽然不同意再娶宋美龄,但认宋美龄母亲为干妈的事,谭延闿是做了。如此一来,谭祥就在宋美龄低了辈分,之后,便有了宋美龄1920年与蒋介石的相识以及1927年与蒋介石结婚。所以,今天很多人都这样说,蒋介石和宋美龄能够结婚,谭延闿是主要功臣,他还是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时的介绍人。

谭祥:蒋介石与宋美龄介绍陈诚给她,她问陈诚是什么官,然后不语

1925年孙中山去世后,谭延闿和蒋介石的关系日渐密切,1927年8月13日,蒋介石第一次下野,但不到半年时间就东山再起,回到南京复职,重新掌握了党政军大权,当年10月谭延闿转任行政院院长。面对蒋介石的独裁,谭延闿很是知趣,抱定了自己的“三不”主义:一不负责;二不谏言;三不得罪人。每次开会,他都闭目养神,抱着闷葫芦不开瓢。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与蒋介石没有了私人的往来,恰恰相反的是,他经常来到蒋介石的官邸与其漫谈,而且每一次去都会带上小女儿谭祥。谭祥品貌端庄、聪颖出众,辈份小、嘴巴甜,深得蒋介石夫妇喜爱。

1930年,谭延闿患脑溢血病故,临终前嘱托蒋介石和宋美龄为自己当时已经24岁的小女儿谭祥,将来找个好对象。因为有过“介绍人”的功劳,蒋介石和宋美龄对谭祥的事很是重视,思来想去,最终确定了两个人,一个是胡宗南,一个是陈诚。胡宗南当时还没有结婚,理论上应该成为最佳人选,但蒋介石和宋美龄却偏偏选中了选定已婚的陈诚。为什么呢?蒋介石和宋美龄认为,胡宗南是黄埔军校的一期学生,对蒋介石忠贞不渝,完全可以放心,但陈诚就不一样了,早期与反蒋的邓演达关系极深,虽说后来投靠了蒋介石,受到蒋介石的器重和赏识,但对蒋介石忠诚度似乎没有胡宗南那么明朗。

谭祥:蒋介石与宋美龄介绍陈诚给她,她问陈诚是什么官,然后不语

这样,谭祥的婚姻就被蒋介石和宋美龄“内定”了下来,两人都觉得陈诚比较有才干,为人讲信义,比较可靠,都愿意把谭祥介绍给陈诚,实际上是想通过谭祥进一步笼络陈诚。征询谭祥本人意见时,谭祥问陈诚身居何职,或者说是一个什么官,宋美龄说是军长。但陈诚当时只是第11师师长。谭祥又问陈诚是哪个军的军长,蒋介石回答:“18军。”谭祥低头不语,算是默许。

这大约是1929年的事情,1930年4月,在蒋、阎、冯中原大战中,率11师进攻济南,8月,便被提拔为18军上将军长,成为蒋介石嫡系部队的王牌军。随后,蒋介石和宋美龄便正式向陈诚提起了与谭祥的婚事。1931年春,谭祥在去上海的专车车厢中与陈诚认识,谭祥落落大方的仪态和知书达理的高雅素质让陈诚折服,而陈诚的翩翩风度和军阶战功也让谭祥很是仰慕,双方可谓一见钟情。

谭祥:蒋介石与宋美龄介绍陈诚给她,她问陈诚是什么官,然后不语

问题也就在这儿出现了:虽说蒋介石和宋美龄亲自出马充当介绍人让陈诚受宠若惊,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蒋介石和宋美龄的美意,但他毕竟有妻子,而且还经历着一场“外遇”,这让他多少有些为难。怎么办?他必须把自己与这两个人的事处理好、处理干净,才有可能与谭祥成婚。“外遇”叫陈德懿,是上海的一个女大学生,当时已与他相恋四年之久了;妻子叫吴舜莲,1918年和他的结婚的。

陈德懿好办,陈诚给了她一笔钱,让她出国上学,算是和她分了手。吴舜莲的事不好办,她的哥哥叫吴子漪,是吴子漪,是陈诚同乡同学,要比陈诚大好几岁,但年龄上的差距并没有影响两人的相处,在很多问题与事情上,两人都十分合拍,交流也都十分愉快。这让吴子漪觉得陈诚是自己难得的好朋友,进而把自己的妹妹吴舜莲介绍给了陈诚。

婚后,吴舜莲对陈诚非常好,来到陈诚的老家帮助陈诚照顾父母,还把自己的嫁妆拿出来,支持陈诚继续求学。但陈诚却在被支持的过程中悄悄地变了,见了些世面,开始觉得吴舜莲土气,觉得吴舜莲没文化,和吴舜莲没有了感情。1925年5月,陈诚的父亲病故,陈诚回乡奔丧,其间因身上有伤,不与吴舜莲同房。起初,吴舜莲以为这是陈诚因父亲过世和伤口疼痛而心情不好,也便没有过多计较,但后来陈诚在她面前表现得十分不耐烦,而且总是脸色阴沉,粗言粗语,就觉得非常委屈了。

谭祥:蒋介石与宋美龄介绍陈诚给她,她问陈诚是什么官,然后不语

在陈诚快要离开时,被冷落的吴舜莲想到自己常年独守空房,侍奉公婆,换来的却是如此结果,进而猜想到陈诚一定是在外界的花花世界里有了别的女人,竟然有了轻生的念头,拿起一把剪刀刺向了自己的喉咙。结果是吴舜莲最终被救了下来,但她与陈诚的夫妻感情却从此交恶,陈诚甚至有了休妻的想法。然而,想法归想法,一个女人在自家守了那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怎么能轻易下定决心呢?于是,陈诚便有了外遇,与陈德懿相恋。

尽管,陈诚与吴舜莲的婚姻名存实亡,但因为有祖母李太夫人和父亲谭延闿在这方面一正一反的经历,谭祥在这一点上当然不肯迁就。解铃还须系铃人,在亲自打发了陈德懿后,诚很快想到了吴子漪,请他出面解除自己与吴舜莲的婚姻。吴子漪这时已是陈诚的部下,上级发话了就得有所行动,但让他难为情的是,他将面对的是自己的妹妹。

在这里,大家都可以想象一下:哥哥回家告诉妹妹,当年哥哥给妹妹介绍的那个男人,现在要和妹妹离婚了,哥哥和妹妹各自是个什么样的心情。吴子漪怕自己一个人不行,又约了同乡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一起来面对妹妹,这样一来,哥哥吴子漪的心理负担是减轻了一些,但妹妹吴舜莲心里却更不是个滋味了。好说歹说,妹妹吴舜莲总算是松动了,同意离婚,并称自己终身不再婚嫁。哥哥吴子漪总算松了口气,但妹妹吴舜莲却在泪水里提出了一个可怜巴巴的条件:“生不能同衾,死后须同穴!”

谭祥:蒋介石与宋美龄介绍陈诚给她,她问陈诚是什么官,然后不语

哥哥吴子漪把妹妹吴舜莲的话带给陈诚,陈诚同意,但也提出了一个条件:离婚必须有协议书,上面得有吴舜莲的签字,光靠嘴巴说是不行的。哥哥吴子漪转告妹妹吴舜莲,妹妹吴舜莲说:“我不会写作也不会签字呀!”之后泪流满面,在妹妹吴舜莲的泪水里,哥哥吴子漪起草协议书,并告诉妹妹吴舜莲:“妹妹,这字儿哥给你代签了,但一切责任还是由你承担!”

如此,陈诚在吴舜莲的泪水里抱得美人归,1932年元旦,他与谭祥在南京举行婚礼之后,新婚夫妻双双到杭州西子湖畔开度蜜月……这个时候,如果再联系到前文中说的“交易”,很多成功者往往会在成功之后,觉得自己有着对于良心的亏欠,因而也便有了补偿,又因为这种补偿,让曾经变得复杂了起来的爱情,多出了一份人性的平和与美好。

谭祥:蒋介石与宋美龄介绍陈诚给她,她问陈诚是什么官,然后不语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之际,陈诚专门派人将吴舜莲接到台湾,并一直负责照顾吴舜莲的生活。1965年,陈诚去世后谭祥继续供给吴舜莲生活的费用,直到1978年吴舜莲病逝。至于吴舜莲当时提出的“生不能同衾,死后必须同穴”的那句话,也不再有人提了——人活着就是这样的,往往是生前事都做不好,谁还能管到死后事呢?

1989年,谭祥因病去世,终年83岁。在陈诚的履历里,谭祥才是陈诚的妻子。生活就这样的,再复杂的情感都会随着当事人的离去,渐渐终止。就像人们会忘了谭祥当年问陈诚是个什么职位一样,人们也会忘掉陈诚因为“良心的亏欠”给予吴舜莲的最终补偿。甜过或者苦过,其实都在当事人的心里,而一切随着心的停止跳动,都会变得无味,甚至消失。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