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快乐就快乐到底,让忧伤见鬼去吧

作者:睿智阿尔山0v3

“当你们欢乐时,审视自己的内心,你们会发现曾经的忧伤如今却让你们快乐。当你们忧伤时,再次审视自己的内心,你们会发现曾经的快乐如今却让你落泪。” ——纪伯伦《欢乐与忧伤》

而立之年,见到更多的生离死别。乍听噩耗,先是叹息,然后忧伤,接着恐惧。不是恐惧那死去的灵魂,而是恐惧于生命的无常,未来的未知,更恐惧的是与至亲的相隔,至爱的相离。偶尔间读到纪伯伦的《快乐与忧伤》,沉重的心情似乎找到了一个发泄的窗口。我近乎疯狂地反复阅读着这首诗,那一句句话犹如拥有一种强大的力量,重重地敲击着我的心灵。

看到一则新闻,一名146岁的老汉,最终选择绝食饿死的方法结束了生命。乍听之下觉得不可思议。这个社会多少人年纪轻轻就失去生命,多少人耳顺之年就拖着病弱之躯。长寿而健康,应该是大家共同的追求吧。老人146岁尚能饭食,行动无碍,为何要自寻死路呢?据说老人曾结婚4次,目睹妻子们、兄弟姐妹以及孩子们的离世,有点“活得不耐烦了”。也许,把老人逼上“绝路”的,不仅仅是“不耐烦”,而是那种与至亲相离之痛。老人的一生何尝没有快乐,只是当人去楼空时,曾经的快乐在某个夜里使他落泪罢了。

与另一半曾有过关于生离死别的对话:

“某一天要是我们当中的某一个先走了,剩下的一个会怎么办呢?”

“到了那一天,自有活下去的办法。”

“真有那一天,越幸福的人会不会越感伤?”

“嗯,该忧伤的时候就忧伤。人会找到弥补悲伤的方法的。”

人非神灵,谁能左右命运?若我能活到146岁,也许我会选择和老人一样的结局,也许我会更害怕死亡。谁知道呢?想到林觉民的“与使吾先死也,无宁。”甩甩头,我还是比较自私一点。

想想自己的人生,因为童年并不总是快乐,所以成年后更能感受幸福。我的父母,因为经历过吃苦的日子,所以对现有的生活倍感满意。这就是纪伯伦所说的“镌刻在你们身上的忧伤愈深,你们能盛装的欢乐愈多”?

写着写着,有点语无伦次了,不过心情倒是舒畅了很多。看来“祝你永远幸福”也只是一句自欺欺人的话。回过来想,世间生灵除了人以外还有什么能预知忧伤吗?人是智慧的,这种智慧却会带来伤害。这时候还是做只无知的动物,快乐就快乐到底,让忧伤见鬼去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