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文明起源 古代国家形成的比较

文明起源 古代国家形成的比较
文明起源 古代国家形成的比较
文明起源 古代国家形成的比较

石马

长130厘米、宽38厘米、高70厘米,重355千克

1977年宁夏银川西夏陵区M177出土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石马为砂岩圆雕,四肢屈膝跪卧.,马头稍垂,颈部呈弯曲状,瞪目立耳、马鬃整齐流畅地披散在脖子上,身体肥壮浑圆,比例匀称,线条简洁凝练,姿态雄健,雕刻手法十分细腻,生动地再现了西夏马的形象,不失为西夏石雕艺术的精品。西夏石雕大体上有陵墓石雕、碑刻、石刻塔和摩崖造像等,其艺术特征浑厚朴实、饱满丰腴、雄健奔放、坚实粗犷。

《交往与中西奴隶制文明的起源》

何玉屏,《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第5期第58~63页

本文首先从交往在中西奴隶制文明起源中的作用入手,说明大河灌溉并非我们长期认为的是中西奴隶制文明起源的主要原因。认为人类形成以后,通过物质交往、战争交往、移民交往、婚姻交往,交流了各地区的生产经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给当地居民注人了新鲜的血液,提高了人类素质。与此同时还把原来按照血缘关系而建立起来的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破坏了,加速了原始社会的解体,促进了奴隶制度的产生。作者通过交往在对埃及、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文明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地中海盆地三大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美洲印加文化、玛雅文化所在地并没有大河泛滥等,进一步证实与其说人类文明起源于大河灌溉,不如说起源于交往的观点。其次,作者从交往的程度、范围入手,论述了中西古代文明发展的共同点和差异。认为中华文明是地区性交往的产物,西欧文明是洲际交往的产物,中国奴隶制文明是一种原发性独创性文明,西欧文明是继承来的继发性的文明。

文明起源 古代国家形成的比较

《古代国家形成的比较》

许倬云,《北方文物》1998年第3期第1~7页

古代国家在世界各地先后出现,其形成的过程既有共性,也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就此加以论述。古代国家的形成过程分为四种形态:第一种形态距国家的出现尚远,可称作“复杂社会”;第二种形态是“初期国家”,组织得并不紧密;第三种是正规的国家形态;第四种是国家扩张为帝国。

将中国与埃及、地中海沿岸及诸岛、两河流域及印度河流域等地的发展阶段加以比较,发现其最初的形态与“复杂社会”非常相似,但是随着发展的进程,歧异渐大。不同地区的特色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及四邻有密切关系。埃及的特色是四周都是封闭的,它一旦走出去就消失了。希腊是个半岛,所以它作为大帝国的中心没有根基。直到其后的罗马时代,地中海才成为中心,形成庞大的帝国。两河流域历来是争战之地,尽管它可以向南扩张到埃及,向东到阿富汗,但它不能形成边界非常清楚的国家。印度有清楚的边界,这就是次大陆。但它北面是喜马拉雅山,隔断了与中国的交通。这里受到各种文明的交互影响,其文化复杂,不能构成一个文化和民族完全融合的大帝国。只有中国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地区,北边是草原,东边、南边是大海,西南边是号称世界屋脊的高山。在这一广大地区,小的地方文化扩大为区域文化,然后经过相互碰撞在新石器时代末期和青铜时代早期形成中华文化的核心。然后逐渐地涵化四周的地方文化。这个融合过程有战争和冲突,有征服,但大体上比中亚和西北和平得多。

在中国这么大的地区内,民族、文化、国家大致是相同的。由于中国的地理范围巨大,内部复杂,别国所有经历过的事这里都可能经历过,不应要求各地发展都走同--模式,也不必拿中原朝代的名称界定中原以外的发展,例如用“夏”称呼夏的同时代,其实夏后氏根本管不到那里。考古工作者必须从各地的区系类型,寻找各地的演变过程,才能找出历史真相。

文明起源 古代国家形成的比较
文明起源 古代国家形成的比较

文字来源《中国文明起源研究要览》,文物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 编

图片及说明摘录自《大夏寻踪:西夏文物辑萃》.中国国家博物馆 等编.2004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