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清开国之战:萨尔浒战役明朝四路大军,为何被努尔哈赤各个击破

今天聊聊萨尔浒之战。

今天聊聊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在辽宁抚顺东边的浑河南岸。这个地方本来籍籍无名,但是因为1619年后金和明朝在此发生了一场大战,使得这个小地方从此名垂史册。

今天聊聊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在辽宁抚顺东边的浑河南岸。这个地方本来籍籍无名,但是因为1619年后金和明朝在此发生了一场大战,使得这个小地方从此名垂史册。

萨尔浒之战是刚刚建国的后金与明朝之间的第一次重大战役。

今天聊聊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在辽宁抚顺东边的浑河南岸。这个地方本来籍籍无名,但是因为1619年后金和明朝在此发生了一场大战,使得这个小地方从此名垂史册。

萨尔浒之战是刚刚建国的后金与明朝之间的第一次重大战役。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这场战役就迟早要爆发。因为辽东地区发展空间有限,天寒地冻,经济不发达,后金想要扩张,就必须向明朝一方发展,这样就不可避免要发生冲突。

今天聊聊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在辽宁抚顺东边的浑河南岸。这个地方本来籍籍无名,但是因为1619年后金和明朝在此发生了一场大战,使得这个小地方从此名垂史册。

萨尔浒之战是刚刚建国的后金与明朝之间的第一次重大战役。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这场战役就迟早要爆发。因为辽东地区发展空间有限,天寒地冻,经济不发达,后金想要扩张,就必须向明朝一方发展,这样就不可避免要发生冲突。

努尔哈赤对此看得很明白。所以,建国之后,他便将矛头指向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这天,努尔哈赤聚集大军,誓师征讨大明。

今天聊聊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在辽宁抚顺东边的浑河南岸。这个地方本来籍籍无名,但是因为1619年后金和明朝在此发生了一场大战,使得这个小地方从此名垂史册。

萨尔浒之战是刚刚建国的后金与明朝之间的第一次重大战役。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这场战役就迟早要爆发。因为辽东地区发展空间有限,天寒地冻,经济不发达,后金想要扩张,就必须向明朝一方发展,这样就不可避免要发生冲突。

努尔哈赤对此看得很明白。所以,建国之后,他便将矛头指向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这天,努尔哈赤聚集大军,誓师征讨大明。

出兵总得有个由头吧!在誓师大会上,努尔哈赤总结了明军的七条罪状,称之为“七大恨”。哪七条罪状呢?

大清开国之战:萨尔浒战役明朝四路大军,为何被努尔哈赤各个击破

今天聊聊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在辽宁抚顺东边的浑河南岸。这个地方本来籍籍无名,但是因为1619年后金和明朝在此发生了一场大战,使得这个小地方从此名垂史册。

萨尔浒之战是刚刚建国的后金与明朝之间的第一次重大战役。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这场战役就迟早要爆发。因为辽东地区发展空间有限,天寒地冻,经济不发达,后金想要扩张,就必须向明朝一方发展,这样就不可避免要发生冲突。

努尔哈赤对此看得很明白。所以,建国之后,他便将矛头指向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这天,努尔哈赤聚集大军,誓师征讨大明。

出兵总得有个由头吧!在誓师大会上,努尔哈赤总结了明军的七条罪状,称之为“七大恨”。哪七条罪状呢?

第一条:明朝无故在边境地区进行挑衅,致使自己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死于非命;

今天聊聊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在辽宁抚顺东边的浑河南岸。这个地方本来籍籍无名,但是因为1619年后金和明朝在此发生了一场大战,使得这个小地方从此名垂史册。

萨尔浒之战是刚刚建国的后金与明朝之间的第一次重大战役。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这场战役就迟早要爆发。因为辽东地区发展空间有限,天寒地冻,经济不发达,后金想要扩张,就必须向明朝一方发展,这样就不可避免要发生冲突。

努尔哈赤对此看得很明白。所以,建国之后,他便将矛头指向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这天,努尔哈赤聚集大军,誓师征讨大明。

出兵总得有个由头吧!在誓师大会上,努尔哈赤总结了明军的七条罪状,称之为“七大恨”。哪七条罪状呢?

第一条:明朝无故在边境地区进行挑衅,致使自己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条:明朝违背誓言,派兵帮助叶赫部。这条说的是,努尔哈赤进攻叶赫部,明朝派兵干涉,导致努尔哈赤无功而返。

今天聊聊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在辽宁抚顺东边的浑河南岸。这个地方本来籍籍无名,但是因为1619年后金和明朝在此发生了一场大战,使得这个小地方从此名垂史册。

萨尔浒之战是刚刚建国的后金与明朝之间的第一次重大战役。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这场战役就迟早要爆发。因为辽东地区发展空间有限,天寒地冻,经济不发达,后金想要扩张,就必须向明朝一方发展,这样就不可避免要发生冲突。

努尔哈赤对此看得很明白。所以,建国之后,他便将矛头指向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这天,努尔哈赤聚集大军,誓师征讨大明。

出兵总得有个由头吧!在誓师大会上,努尔哈赤总结了明军的七条罪状,称之为“七大恨”。哪七条罪状呢?

第一条:明朝无故在边境地区进行挑衅,致使自己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条:明朝违背誓言,派兵帮助叶赫部。这条说的是,努尔哈赤进攻叶赫部,明朝派兵干涉,导致努尔哈赤无功而返。

第三条:明朝违背誓言,指责建州女真杀死在边境开矿的汉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余人遣送明朝,最终被斩杀。

今天聊聊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在辽宁抚顺东边的浑河南岸。这个地方本来籍籍无名,但是因为1619年后金和明朝在此发生了一场大战,使得这个小地方从此名垂史册。

萨尔浒之战是刚刚建国的后金与明朝之间的第一次重大战役。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这场战役就迟早要爆发。因为辽东地区发展空间有限,天寒地冻,经济不发达,后金想要扩张,就必须向明朝一方发展,这样就不可避免要发生冲突。

努尔哈赤对此看得很明白。所以,建国之后,他便将矛头指向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这天,努尔哈赤聚集大军,誓师征讨大明。

出兵总得有个由头吧!在誓师大会上,努尔哈赤总结了明军的七条罪状,称之为“七大恨”。哪七条罪状呢?

第一条:明朝无故在边境地区进行挑衅,致使自己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条:明朝违背誓言,派兵帮助叶赫部。这条说的是,努尔哈赤进攻叶赫部,明朝派兵干涉,导致努尔哈赤无功而返。

第三条:明朝违背誓言,指责建州女真杀死在边境开矿的汉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余人遣送明朝,最终被斩杀。

第四条:明朝出兵为叶赫部防守,使得叶赫将本来是要许聘给努尔哈赤和儿子代善的女儿转嫁蒙古。

今天聊聊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在辽宁抚顺东边的浑河南岸。这个地方本来籍籍无名,但是因为1619年后金和明朝在此发生了一场大战,使得这个小地方从此名垂史册。

萨尔浒之战是刚刚建国的后金与明朝之间的第一次重大战役。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这场战役就迟早要爆发。因为辽东地区发展空间有限,天寒地冻,经济不发达,后金想要扩张,就必须向明朝一方发展,这样就不可避免要发生冲突。

努尔哈赤对此看得很明白。所以,建国之后,他便将矛头指向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这天,努尔哈赤聚集大军,誓师征讨大明。

出兵总得有个由头吧!在誓师大会上,努尔哈赤总结了明军的七条罪状,称之为“七大恨”。哪七条罪状呢?

第一条:明朝无故在边境地区进行挑衅,致使自己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条:明朝违背誓言,派兵帮助叶赫部。这条说的是,努尔哈赤进攻叶赫部,明朝派兵干涉,导致努尔哈赤无功而返。

第三条:明朝违背誓言,指责建州女真杀死在边境开矿的汉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余人遣送明朝,最终被斩杀。

第四条:明朝出兵为叶赫部防守,使得叶赫将本来是要许聘给努尔哈赤和儿子代善的女儿转嫁蒙古。

第五条:明朝派兵驱逐居住在柴河、齐拉、法纳哈三路耕田种谷的女真人。

今天聊聊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在辽宁抚顺东边的浑河南岸。这个地方本来籍籍无名,但是因为1619年后金和明朝在此发生了一场大战,使得这个小地方从此名垂史册。

萨尔浒之战是刚刚建国的后金与明朝之间的第一次重大战役。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这场战役就迟早要爆发。因为辽东地区发展空间有限,天寒地冻,经济不发达,后金想要扩张,就必须向明朝一方发展,这样就不可避免要发生冲突。

努尔哈赤对此看得很明白。所以,建国之后,他便将矛头指向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这天,努尔哈赤聚集大军,誓师征讨大明。

出兵总得有个由头吧!在誓师大会上,努尔哈赤总结了明军的七条罪状,称之为“七大恨”。哪七条罪状呢?

第一条:明朝无故在边境地区进行挑衅,致使自己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条:明朝违背誓言,派兵帮助叶赫部。这条说的是,努尔哈赤进攻叶赫部,明朝派兵干涉,导致努尔哈赤无功而返。

第三条:明朝违背誓言,指责建州女真杀死在边境开矿的汉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余人遣送明朝,最终被斩杀。

第四条:明朝出兵为叶赫部防守,使得叶赫将本来是要许聘给努尔哈赤和儿子代善的女儿转嫁蒙古。

第五条:明朝派兵驱逐居住在柴河、齐拉、法纳哈三路耕田种谷的女真人。

第六条:万历皇帝偏听偏信,听信叶赫谗言,派人送来书函,斥责努尔哈赤。

今天聊聊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在辽宁抚顺东边的浑河南岸。这个地方本来籍籍无名,但是因为1619年后金和明朝在此发生了一场大战,使得这个小地方从此名垂史册。

萨尔浒之战是刚刚建国的后金与明朝之间的第一次重大战役。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这场战役就迟早要爆发。因为辽东地区发展空间有限,天寒地冻,经济不发达,后金想要扩张,就必须向明朝一方发展,这样就不可避免要发生冲突。

努尔哈赤对此看得很明白。所以,建国之后,他便将矛头指向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这天,努尔哈赤聚集大军,誓师征讨大明。

出兵总得有个由头吧!在誓师大会上,努尔哈赤总结了明军的七条罪状,称之为“七大恨”。哪七条罪状呢?

第一条:明朝无故在边境地区进行挑衅,致使自己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条:明朝违背誓言,派兵帮助叶赫部。这条说的是,努尔哈赤进攻叶赫部,明朝派兵干涉,导致努尔哈赤无功而返。

第三条:明朝违背誓言,指责建州女真杀死在边境开矿的汉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余人遣送明朝,最终被斩杀。

第四条:明朝出兵为叶赫部防守,使得叶赫将本来是要许聘给努尔哈赤和儿子代善的女儿转嫁蒙古。

第五条:明朝派兵驱逐居住在柴河、齐拉、法纳哈三路耕田种谷的女真人。

第六条:万历皇帝偏听偏信,听信叶赫谗言,派人送来书函,斥责努尔哈赤。

第七条:明朝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已经被并吞的哈达地区。

今天聊聊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在辽宁抚顺东边的浑河南岸。这个地方本来籍籍无名,但是因为1619年后金和明朝在此发生了一场大战,使得这个小地方从此名垂史册。

萨尔浒之战是刚刚建国的后金与明朝之间的第一次重大战役。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这场战役就迟早要爆发。因为辽东地区发展空间有限,天寒地冻,经济不发达,后金想要扩张,就必须向明朝一方发展,这样就不可避免要发生冲突。

努尔哈赤对此看得很明白。所以,建国之后,他便将矛头指向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这天,努尔哈赤聚集大军,誓师征讨大明。

出兵总得有个由头吧!在誓师大会上,努尔哈赤总结了明军的七条罪状,称之为“七大恨”。哪七条罪状呢?

第一条:明朝无故在边境地区进行挑衅,致使自己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条:明朝违背誓言,派兵帮助叶赫部。这条说的是,努尔哈赤进攻叶赫部,明朝派兵干涉,导致努尔哈赤无功而返。

第三条:明朝违背誓言,指责建州女真杀死在边境开矿的汉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余人遣送明朝,最终被斩杀。

第四条:明朝出兵为叶赫部防守,使得叶赫将本来是要许聘给努尔哈赤和儿子代善的女儿转嫁蒙古。

第五条:明朝派兵驱逐居住在柴河、齐拉、法纳哈三路耕田种谷的女真人。

第六条:万历皇帝偏听偏信,听信叶赫谗言,派人送来书函,斥责努尔哈赤。

第七条:明朝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已经被并吞的哈达地区。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场来看,这七条罪状都是胡闹。

今天聊聊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在辽宁抚顺东边的浑河南岸。这个地方本来籍籍无名,但是因为1619年后金和明朝在此发生了一场大战,使得这个小地方从此名垂史册。

萨尔浒之战是刚刚建国的后金与明朝之间的第一次重大战役。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这场战役就迟早要爆发。因为辽东地区发展空间有限,天寒地冻,经济不发达,后金想要扩张,就必须向明朝一方发展,这样就不可避免要发生冲突。

努尔哈赤对此看得很明白。所以,建国之后,他便将矛头指向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这天,努尔哈赤聚集大军,誓师征讨大明。

出兵总得有个由头吧!在誓师大会上,努尔哈赤总结了明军的七条罪状,称之为“七大恨”。哪七条罪状呢?

第一条:明朝无故在边境地区进行挑衅,致使自己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条:明朝违背誓言,派兵帮助叶赫部。这条说的是,努尔哈赤进攻叶赫部,明朝派兵干涉,导致努尔哈赤无功而返。

第三条:明朝违背誓言,指责建州女真杀死在边境开矿的汉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余人遣送明朝,最终被斩杀。

第四条:明朝出兵为叶赫部防守,使得叶赫将本来是要许聘给努尔哈赤和儿子代善的女儿转嫁蒙古。

第五条:明朝派兵驱逐居住在柴河、齐拉、法纳哈三路耕田种谷的女真人。

第六条:万历皇帝偏听偏信,听信叶赫谗言,派人送来书函,斥责努尔哈赤。

第七条:明朝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已经被并吞的哈达地区。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场来看,这七条罪状都是胡闹。

但是站在努尔哈赤的立场看,这些都是无法忍受的,严重侵犯后金生存权利。

今天聊聊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在辽宁抚顺东边的浑河南岸。这个地方本来籍籍无名,但是因为1619年后金和明朝在此发生了一场大战,使得这个小地方从此名垂史册。

萨尔浒之战是刚刚建国的后金与明朝之间的第一次重大战役。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这场战役就迟早要爆发。因为辽东地区发展空间有限,天寒地冻,经济不发达,后金想要扩张,就必须向明朝一方发展,这样就不可避免要发生冲突。

努尔哈赤对此看得很明白。所以,建国之后,他便将矛头指向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这天,努尔哈赤聚集大军,誓师征讨大明。

出兵总得有个由头吧!在誓师大会上,努尔哈赤总结了明军的七条罪状,称之为“七大恨”。哪七条罪状呢?

第一条:明朝无故在边境地区进行挑衅,致使自己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条:明朝违背誓言,派兵帮助叶赫部。这条说的是,努尔哈赤进攻叶赫部,明朝派兵干涉,导致努尔哈赤无功而返。

第三条:明朝违背誓言,指责建州女真杀死在边境开矿的汉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余人遣送明朝,最终被斩杀。

第四条:明朝出兵为叶赫部防守,使得叶赫将本来是要许聘给努尔哈赤和儿子代善的女儿转嫁蒙古。

第五条:明朝派兵驱逐居住在柴河、齐拉、法纳哈三路耕田种谷的女真人。

第六条:万历皇帝偏听偏信,听信叶赫谗言,派人送来书函,斥责努尔哈赤。

第七条:明朝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已经被并吞的哈达地区。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场来看,这七条罪状都是胡闹。

但是站在努尔哈赤的立场看,这些都是无法忍受的,严重侵犯后金生存权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场来看,明朝的对待女真的政策是失败的。以夷制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明朝自始至终都没有接纳过女真,将他们称作“东夷”,甚至在官方文件里都把努尔哈赤称为“奴儿哈赤”、“奴酋”。另外,明朝边将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从来看不起女真人,在双方贸易中还经常抢夺女真人财物。

今天聊聊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在辽宁抚顺东边的浑河南岸。这个地方本来籍籍无名,但是因为1619年后金和明朝在此发生了一场大战,使得这个小地方从此名垂史册。

萨尔浒之战是刚刚建国的后金与明朝之间的第一次重大战役。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这场战役就迟早要爆发。因为辽东地区发展空间有限,天寒地冻,经济不发达,后金想要扩张,就必须向明朝一方发展,这样就不可避免要发生冲突。

努尔哈赤对此看得很明白。所以,建国之后,他便将矛头指向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这天,努尔哈赤聚集大军,誓师征讨大明。

出兵总得有个由头吧!在誓师大会上,努尔哈赤总结了明军的七条罪状,称之为“七大恨”。哪七条罪状呢?

第一条:明朝无故在边境地区进行挑衅,致使自己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条:明朝违背誓言,派兵帮助叶赫部。这条说的是,努尔哈赤进攻叶赫部,明朝派兵干涉,导致努尔哈赤无功而返。

第三条:明朝违背誓言,指责建州女真杀死在边境开矿的汉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余人遣送明朝,最终被斩杀。

第四条:明朝出兵为叶赫部防守,使得叶赫将本来是要许聘给努尔哈赤和儿子代善的女儿转嫁蒙古。

第五条:明朝派兵驱逐居住在柴河、齐拉、法纳哈三路耕田种谷的女真人。

第六条:万历皇帝偏听偏信,听信叶赫谗言,派人送来书函,斥责努尔哈赤。

第七条:明朝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已经被并吞的哈达地区。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场来看,这七条罪状都是胡闹。

但是站在努尔哈赤的立场看,这些都是无法忍受的,严重侵犯后金生存权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场来看,明朝的对待女真的政策是失败的。以夷制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明朝自始至终都没有接纳过女真,将他们称作“东夷”,甚至在官方文件里都把努尔哈赤称为“奴儿哈赤”、“奴酋”。另外,明朝边将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从来看不起女真人,在双方贸易中还经常抢夺女真人财物。

这些,都为女真人与明朝汉人之间的冲突埋下祸根。

大清开国之战:萨尔浒战役明朝四路大军,为何被努尔哈赤各个击破

今天聊聊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在辽宁抚顺东边的浑河南岸。这个地方本来籍籍无名,但是因为1619年后金和明朝在此发生了一场大战,使得这个小地方从此名垂史册。

萨尔浒之战是刚刚建国的后金与明朝之间的第一次重大战役。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这场战役就迟早要爆发。因为辽东地区发展空间有限,天寒地冻,经济不发达,后金想要扩张,就必须向明朝一方发展,这样就不可避免要发生冲突。

努尔哈赤对此看得很明白。所以,建国之后,他便将矛头指向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这天,努尔哈赤聚集大军,誓师征讨大明。

出兵总得有个由头吧!在誓师大会上,努尔哈赤总结了明军的七条罪状,称之为“七大恨”。哪七条罪状呢?

第一条:明朝无故在边境地区进行挑衅,致使自己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条:明朝违背誓言,派兵帮助叶赫部。这条说的是,努尔哈赤进攻叶赫部,明朝派兵干涉,导致努尔哈赤无功而返。

第三条:明朝违背誓言,指责建州女真杀死在边境开矿的汉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余人遣送明朝,最终被斩杀。

第四条:明朝出兵为叶赫部防守,使得叶赫将本来是要许聘给努尔哈赤和儿子代善的女儿转嫁蒙古。

第五条:明朝派兵驱逐居住在柴河、齐拉、法纳哈三路耕田种谷的女真人。

第六条:万历皇帝偏听偏信,听信叶赫谗言,派人送来书函,斥责努尔哈赤。

第七条:明朝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已经被并吞的哈达地区。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场来看,这七条罪状都是胡闹。

但是站在努尔哈赤的立场看,这些都是无法忍受的,严重侵犯后金生存权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场来看,明朝的对待女真的政策是失败的。以夷制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明朝自始至终都没有接纳过女真,将他们称作“东夷”,甚至在官方文件里都把努尔哈赤称为“奴儿哈赤”、“奴酋”。另外,明朝边将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从来看不起女真人,在双方贸易中还经常抢夺女真人财物。

这些,都为女真人与明朝汉人之间的冲突埋下祸根。

誓师之后,四月十五日,努尔哈赤率兵偷袭抚顺,一战成功,顺利拿下这座边地重镇。抚顺守将李永芳投降努尔哈赤。努尔哈赤非常高兴,把孙女嫁给李永芳,依旧让李永芳统辖抚顺。

今天聊聊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在辽宁抚顺东边的浑河南岸。这个地方本来籍籍无名,但是因为1619年后金和明朝在此发生了一场大战,使得这个小地方从此名垂史册。

萨尔浒之战是刚刚建国的后金与明朝之间的第一次重大战役。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这场战役就迟早要爆发。因为辽东地区发展空间有限,天寒地冻,经济不发达,后金想要扩张,就必须向明朝一方发展,这样就不可避免要发生冲突。

努尔哈赤对此看得很明白。所以,建国之后,他便将矛头指向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这天,努尔哈赤聚集大军,誓师征讨大明。

出兵总得有个由头吧!在誓师大会上,努尔哈赤总结了明军的七条罪状,称之为“七大恨”。哪七条罪状呢?

第一条:明朝无故在边境地区进行挑衅,致使自己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条:明朝违背誓言,派兵帮助叶赫部。这条说的是,努尔哈赤进攻叶赫部,明朝派兵干涉,导致努尔哈赤无功而返。

第三条:明朝违背誓言,指责建州女真杀死在边境开矿的汉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余人遣送明朝,最终被斩杀。

第四条:明朝出兵为叶赫部防守,使得叶赫将本来是要许聘给努尔哈赤和儿子代善的女儿转嫁蒙古。

第五条:明朝派兵驱逐居住在柴河、齐拉、法纳哈三路耕田种谷的女真人。

第六条:万历皇帝偏听偏信,听信叶赫谗言,派人送来书函,斥责努尔哈赤。

第七条:明朝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已经被并吞的哈达地区。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场来看,这七条罪状都是胡闹。

但是站在努尔哈赤的立场看,这些都是无法忍受的,严重侵犯后金生存权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场来看,明朝的对待女真的政策是失败的。以夷制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明朝自始至终都没有接纳过女真,将他们称作“东夷”,甚至在官方文件里都把努尔哈赤称为“奴儿哈赤”、“奴酋”。另外,明朝边将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从来看不起女真人,在双方贸易中还经常抢夺女真人财物。

这些,都为女真人与明朝汉人之间的冲突埋下祸根。

誓师之后,四月十五日,努尔哈赤率兵偷袭抚顺,一战成功,顺利拿下这座边地重镇。抚顺守将李永芳投降努尔哈赤。努尔哈赤非常高兴,把孙女嫁给李永芳,依旧让李永芳统辖抚顺。

紧接着,努尔哈赤又命令大军趁胜出击,连下东州、马根单等城堡五百余座,劫掠人畜三十万。率兵前来救援的辽东总兵张承胤、副将颇廷相被击败,后金大军斩杀明朝的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及千把总等官五十余人,缴获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今天聊聊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在辽宁抚顺东边的浑河南岸。这个地方本来籍籍无名,但是因为1619年后金和明朝在此发生了一场大战,使得这个小地方从此名垂史册。

萨尔浒之战是刚刚建国的后金与明朝之间的第一次重大战役。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这场战役就迟早要爆发。因为辽东地区发展空间有限,天寒地冻,经济不发达,后金想要扩张,就必须向明朝一方发展,这样就不可避免要发生冲突。

努尔哈赤对此看得很明白。所以,建国之后,他便将矛头指向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这天,努尔哈赤聚集大军,誓师征讨大明。

出兵总得有个由头吧!在誓师大会上,努尔哈赤总结了明军的七条罪状,称之为“七大恨”。哪七条罪状呢?

第一条:明朝无故在边境地区进行挑衅,致使自己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条:明朝违背誓言,派兵帮助叶赫部。这条说的是,努尔哈赤进攻叶赫部,明朝派兵干涉,导致努尔哈赤无功而返。

第三条:明朝违背誓言,指责建州女真杀死在边境开矿的汉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余人遣送明朝,最终被斩杀。

第四条:明朝出兵为叶赫部防守,使得叶赫将本来是要许聘给努尔哈赤和儿子代善的女儿转嫁蒙古。

第五条:明朝派兵驱逐居住在柴河、齐拉、法纳哈三路耕田种谷的女真人。

第六条:万历皇帝偏听偏信,听信叶赫谗言,派人送来书函,斥责努尔哈赤。

第七条:明朝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已经被并吞的哈达地区。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场来看,这七条罪状都是胡闹。

但是站在努尔哈赤的立场看,这些都是无法忍受的,严重侵犯后金生存权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场来看,明朝的对待女真的政策是失败的。以夷制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明朝自始至终都没有接纳过女真,将他们称作“东夷”,甚至在官方文件里都把努尔哈赤称为“奴儿哈赤”、“奴酋”。另外,明朝边将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从来看不起女真人,在双方贸易中还经常抢夺女真人财物。

这些,都为女真人与明朝汉人之间的冲突埋下祸根。

誓师之后,四月十五日,努尔哈赤率兵偷袭抚顺,一战成功,顺利拿下这座边地重镇。抚顺守将李永芳投降努尔哈赤。努尔哈赤非常高兴,把孙女嫁给李永芳,依旧让李永芳统辖抚顺。

紧接着,努尔哈赤又命令大军趁胜出击,连下东州、马根单等城堡五百余座,劫掠人畜三十万。率兵前来救援的辽东总兵张承胤、副将颇廷相被击败,后金大军斩杀明朝的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及千把总等官五十余人,缴获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抚顺一战,打出了后金人的声威,提高了后金大军的信心。同时也增加了不少装备和军饷。

今天聊聊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在辽宁抚顺东边的浑河南岸。这个地方本来籍籍无名,但是因为1619年后金和明朝在此发生了一场大战,使得这个小地方从此名垂史册。

萨尔浒之战是刚刚建国的后金与明朝之间的第一次重大战役。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这场战役就迟早要爆发。因为辽东地区发展空间有限,天寒地冻,经济不发达,后金想要扩张,就必须向明朝一方发展,这样就不可避免要发生冲突。

努尔哈赤对此看得很明白。所以,建国之后,他便将矛头指向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这天,努尔哈赤聚集大军,誓师征讨大明。

出兵总得有个由头吧!在誓师大会上,努尔哈赤总结了明军的七条罪状,称之为“七大恨”。哪七条罪状呢?

第一条:明朝无故在边境地区进行挑衅,致使自己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条:明朝违背誓言,派兵帮助叶赫部。这条说的是,努尔哈赤进攻叶赫部,明朝派兵干涉,导致努尔哈赤无功而返。

第三条:明朝违背誓言,指责建州女真杀死在边境开矿的汉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余人遣送明朝,最终被斩杀。

第四条:明朝出兵为叶赫部防守,使得叶赫将本来是要许聘给努尔哈赤和儿子代善的女儿转嫁蒙古。

第五条:明朝派兵驱逐居住在柴河、齐拉、法纳哈三路耕田种谷的女真人。

第六条:万历皇帝偏听偏信,听信叶赫谗言,派人送来书函,斥责努尔哈赤。

第七条:明朝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已经被并吞的哈达地区。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场来看,这七条罪状都是胡闹。

但是站在努尔哈赤的立场看,这些都是无法忍受的,严重侵犯后金生存权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场来看,明朝的对待女真的政策是失败的。以夷制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明朝自始至终都没有接纳过女真,将他们称作“东夷”,甚至在官方文件里都把努尔哈赤称为“奴儿哈赤”、“奴酋”。另外,明朝边将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从来看不起女真人,在双方贸易中还经常抢夺女真人财物。

这些,都为女真人与明朝汉人之间的冲突埋下祸根。

誓师之后,四月十五日,努尔哈赤率兵偷袭抚顺,一战成功,顺利拿下这座边地重镇。抚顺守将李永芳投降努尔哈赤。努尔哈赤非常高兴,把孙女嫁给李永芳,依旧让李永芳统辖抚顺。

紧接着,努尔哈赤又命令大军趁胜出击,连下东州、马根单等城堡五百余座,劫掠人畜三十万。率兵前来救援的辽东总兵张承胤、副将颇廷相被击败,后金大军斩杀明朝的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及千把总等官五十余人,缴获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抚顺一战,打出了后金人的声威,提高了后金大军的信心。同时也增加了不少装备和军饷。

抚顺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史书上用了四个字,来形容朝廷大臣的反应:“朝野震惊”。可见,当时明朝文武官员对这次战争结果深感意外。他们想不到,撮尔小邦竟然能战胜天朝大军。

今天聊聊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在辽宁抚顺东边的浑河南岸。这个地方本来籍籍无名,但是因为1619年后金和明朝在此发生了一场大战,使得这个小地方从此名垂史册。

萨尔浒之战是刚刚建国的后金与明朝之间的第一次重大战役。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这场战役就迟早要爆发。因为辽东地区发展空间有限,天寒地冻,经济不发达,后金想要扩张,就必须向明朝一方发展,这样就不可避免要发生冲突。

努尔哈赤对此看得很明白。所以,建国之后,他便将矛头指向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这天,努尔哈赤聚集大军,誓师征讨大明。

出兵总得有个由头吧!在誓师大会上,努尔哈赤总结了明军的七条罪状,称之为“七大恨”。哪七条罪状呢?

第一条:明朝无故在边境地区进行挑衅,致使自己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条:明朝违背誓言,派兵帮助叶赫部。这条说的是,努尔哈赤进攻叶赫部,明朝派兵干涉,导致努尔哈赤无功而返。

第三条:明朝违背誓言,指责建州女真杀死在边境开矿的汉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余人遣送明朝,最终被斩杀。

第四条:明朝出兵为叶赫部防守,使得叶赫将本来是要许聘给努尔哈赤和儿子代善的女儿转嫁蒙古。

第五条:明朝派兵驱逐居住在柴河、齐拉、法纳哈三路耕田种谷的女真人。

第六条:万历皇帝偏听偏信,听信叶赫谗言,派人送来书函,斥责努尔哈赤。

第七条:明朝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已经被并吞的哈达地区。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场来看,这七条罪状都是胡闹。

但是站在努尔哈赤的立场看,这些都是无法忍受的,严重侵犯后金生存权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场来看,明朝的对待女真的政策是失败的。以夷制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明朝自始至终都没有接纳过女真,将他们称作“东夷”,甚至在官方文件里都把努尔哈赤称为“奴儿哈赤”、“奴酋”。另外,明朝边将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从来看不起女真人,在双方贸易中还经常抢夺女真人财物。

这些,都为女真人与明朝汉人之间的冲突埋下祸根。

誓师之后,四月十五日,努尔哈赤率兵偷袭抚顺,一战成功,顺利拿下这座边地重镇。抚顺守将李永芳投降努尔哈赤。努尔哈赤非常高兴,把孙女嫁给李永芳,依旧让李永芳统辖抚顺。

紧接着,努尔哈赤又命令大军趁胜出击,连下东州、马根单等城堡五百余座,劫掠人畜三十万。率兵前来救援的辽东总兵张承胤、副将颇廷相被击败,后金大军斩杀明朝的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及千把总等官五十余人,缴获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抚顺一战,打出了后金人的声威,提高了后金大军的信心。同时也增加了不少装备和军饷。

抚顺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史书上用了四个字,来形容朝廷大臣的反应:“朝野震惊”。可见,当时明朝文武官员对这次战争结果深感意外。他们想不到,撮尔小邦竟然能战胜天朝大军。

努尔哈赤的这次军事行动,激怒了明朝。为了一举消灭努尔哈赤,明朝起用曾担任辽东巡抚的杨镐为辽东经略,以宁远伯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柏为辽东总兵官,调集十万大军,征剿努尔哈赤。

今天聊聊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在辽宁抚顺东边的浑河南岸。这个地方本来籍籍无名,但是因为1619年后金和明朝在此发生了一场大战,使得这个小地方从此名垂史册。

萨尔浒之战是刚刚建国的后金与明朝之间的第一次重大战役。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这场战役就迟早要爆发。因为辽东地区发展空间有限,天寒地冻,经济不发达,后金想要扩张,就必须向明朝一方发展,这样就不可避免要发生冲突。

努尔哈赤对此看得很明白。所以,建国之后,他便将矛头指向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这天,努尔哈赤聚集大军,誓师征讨大明。

出兵总得有个由头吧!在誓师大会上,努尔哈赤总结了明军的七条罪状,称之为“七大恨”。哪七条罪状呢?

第一条:明朝无故在边境地区进行挑衅,致使自己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条:明朝违背誓言,派兵帮助叶赫部。这条说的是,努尔哈赤进攻叶赫部,明朝派兵干涉,导致努尔哈赤无功而返。

第三条:明朝违背誓言,指责建州女真杀死在边境开矿的汉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余人遣送明朝,最终被斩杀。

第四条:明朝出兵为叶赫部防守,使得叶赫将本来是要许聘给努尔哈赤和儿子代善的女儿转嫁蒙古。

第五条:明朝派兵驱逐居住在柴河、齐拉、法纳哈三路耕田种谷的女真人。

第六条:万历皇帝偏听偏信,听信叶赫谗言,派人送来书函,斥责努尔哈赤。

第七条:明朝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已经被并吞的哈达地区。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场来看,这七条罪状都是胡闹。

但是站在努尔哈赤的立场看,这些都是无法忍受的,严重侵犯后金生存权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场来看,明朝的对待女真的政策是失败的。以夷制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明朝自始至终都没有接纳过女真,将他们称作“东夷”,甚至在官方文件里都把努尔哈赤称为“奴儿哈赤”、“奴酋”。另外,明朝边将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从来看不起女真人,在双方贸易中还经常抢夺女真人财物。

这些,都为女真人与明朝汉人之间的冲突埋下祸根。

誓师之后,四月十五日,努尔哈赤率兵偷袭抚顺,一战成功,顺利拿下这座边地重镇。抚顺守将李永芳投降努尔哈赤。努尔哈赤非常高兴,把孙女嫁给李永芳,依旧让李永芳统辖抚顺。

紧接着,努尔哈赤又命令大军趁胜出击,连下东州、马根单等城堡五百余座,劫掠人畜三十万。率兵前来救援的辽东总兵张承胤、副将颇廷相被击败,后金大军斩杀明朝的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及千把总等官五十余人,缴获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抚顺一战,打出了后金人的声威,提高了后金大军的信心。同时也增加了不少装备和军饷。

抚顺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史书上用了四个字,来形容朝廷大臣的反应:“朝野震惊”。可见,当时明朝文武官员对这次战争结果深感意外。他们想不到,撮尔小邦竟然能战胜天朝大军。

努尔哈赤的这次军事行动,激怒了明朝。为了一举消灭努尔哈赤,明朝起用曾担任辽东巡抚的杨镐为辽东经略,以宁远伯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柏为辽东总兵官,调集十万大军,征剿努尔哈赤。

万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辽东经略杨镐、蓟辽总督汪可受、巡抚周永春、巡按陈王庭,在辽阳演武场,集合征辽将官,分兵四路,直捣努尔哈赤老巢赫图阿拉。

大清开国之战:萨尔浒战役明朝四路大军,为何被努尔哈赤各个击破

今天聊聊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在辽宁抚顺东边的浑河南岸。这个地方本来籍籍无名,但是因为1619年后金和明朝在此发生了一场大战,使得这个小地方从此名垂史册。

萨尔浒之战是刚刚建国的后金与明朝之间的第一次重大战役。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这场战役就迟早要爆发。因为辽东地区发展空间有限,天寒地冻,经济不发达,后金想要扩张,就必须向明朝一方发展,这样就不可避免要发生冲突。

努尔哈赤对此看得很明白。所以,建国之后,他便将矛头指向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这天,努尔哈赤聚集大军,誓师征讨大明。

出兵总得有个由头吧!在誓师大会上,努尔哈赤总结了明军的七条罪状,称之为“七大恨”。哪七条罪状呢?

第一条:明朝无故在边境地区进行挑衅,致使自己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条:明朝违背誓言,派兵帮助叶赫部。这条说的是,努尔哈赤进攻叶赫部,明朝派兵干涉,导致努尔哈赤无功而返。

第三条:明朝违背誓言,指责建州女真杀死在边境开矿的汉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余人遣送明朝,最终被斩杀。

第四条:明朝出兵为叶赫部防守,使得叶赫将本来是要许聘给努尔哈赤和儿子代善的女儿转嫁蒙古。

第五条:明朝派兵驱逐居住在柴河、齐拉、法纳哈三路耕田种谷的女真人。

第六条:万历皇帝偏听偏信,听信叶赫谗言,派人送来书函,斥责努尔哈赤。

第七条:明朝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已经被并吞的哈达地区。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场来看,这七条罪状都是胡闹。

但是站在努尔哈赤的立场看,这些都是无法忍受的,严重侵犯后金生存权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场来看,明朝的对待女真的政策是失败的。以夷制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明朝自始至终都没有接纳过女真,将他们称作“东夷”,甚至在官方文件里都把努尔哈赤称为“奴儿哈赤”、“奴酋”。另外,明朝边将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从来看不起女真人,在双方贸易中还经常抢夺女真人财物。

这些,都为女真人与明朝汉人之间的冲突埋下祸根。

誓师之后,四月十五日,努尔哈赤率兵偷袭抚顺,一战成功,顺利拿下这座边地重镇。抚顺守将李永芳投降努尔哈赤。努尔哈赤非常高兴,把孙女嫁给李永芳,依旧让李永芳统辖抚顺。

紧接着,努尔哈赤又命令大军趁胜出击,连下东州、马根单等城堡五百余座,劫掠人畜三十万。率兵前来救援的辽东总兵张承胤、副将颇廷相被击败,后金大军斩杀明朝的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及千把总等官五十余人,缴获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抚顺一战,打出了后金人的声威,提高了后金大军的信心。同时也增加了不少装备和军饷。

抚顺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史书上用了四个字,来形容朝廷大臣的反应:“朝野震惊”。可见,当时明朝文武官员对这次战争结果深感意外。他们想不到,撮尔小邦竟然能战胜天朝大军。

努尔哈赤的这次军事行动,激怒了明朝。为了一举消灭努尔哈赤,明朝起用曾担任辽东巡抚的杨镐为辽东经略,以宁远伯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柏为辽东总兵官,调集十万大军,征剿努尔哈赤。

万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辽东经略杨镐、蓟辽总督汪可受、巡抚周永春、巡按陈王庭,在辽阳演武场,集合征辽将官,分兵四路,直捣努尔哈赤老巢赫图阿拉。

这四路大军的进军路线如下:

今天聊聊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在辽宁抚顺东边的浑河南岸。这个地方本来籍籍无名,但是因为1619年后金和明朝在此发生了一场大战,使得这个小地方从此名垂史册。

萨尔浒之战是刚刚建国的后金与明朝之间的第一次重大战役。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这场战役就迟早要爆发。因为辽东地区发展空间有限,天寒地冻,经济不发达,后金想要扩张,就必须向明朝一方发展,这样就不可避免要发生冲突。

努尔哈赤对此看得很明白。所以,建国之后,他便将矛头指向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这天,努尔哈赤聚集大军,誓师征讨大明。

出兵总得有个由头吧!在誓师大会上,努尔哈赤总结了明军的七条罪状,称之为“七大恨”。哪七条罪状呢?

第一条:明朝无故在边境地区进行挑衅,致使自己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条:明朝违背誓言,派兵帮助叶赫部。这条说的是,努尔哈赤进攻叶赫部,明朝派兵干涉,导致努尔哈赤无功而返。

第三条:明朝违背誓言,指责建州女真杀死在边境开矿的汉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余人遣送明朝,最终被斩杀。

第四条:明朝出兵为叶赫部防守,使得叶赫将本来是要许聘给努尔哈赤和儿子代善的女儿转嫁蒙古。

第五条:明朝派兵驱逐居住在柴河、齐拉、法纳哈三路耕田种谷的女真人。

第六条:万历皇帝偏听偏信,听信叶赫谗言,派人送来书函,斥责努尔哈赤。

第七条:明朝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已经被并吞的哈达地区。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场来看,这七条罪状都是胡闹。

但是站在努尔哈赤的立场看,这些都是无法忍受的,严重侵犯后金生存权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场来看,明朝的对待女真的政策是失败的。以夷制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明朝自始至终都没有接纳过女真,将他们称作“东夷”,甚至在官方文件里都把努尔哈赤称为“奴儿哈赤”、“奴酋”。另外,明朝边将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从来看不起女真人,在双方贸易中还经常抢夺女真人财物。

这些,都为女真人与明朝汉人之间的冲突埋下祸根。

誓师之后,四月十五日,努尔哈赤率兵偷袭抚顺,一战成功,顺利拿下这座边地重镇。抚顺守将李永芳投降努尔哈赤。努尔哈赤非常高兴,把孙女嫁给李永芳,依旧让李永芳统辖抚顺。

紧接着,努尔哈赤又命令大军趁胜出击,连下东州、马根单等城堡五百余座,劫掠人畜三十万。率兵前来救援的辽东总兵张承胤、副将颇廷相被击败,后金大军斩杀明朝的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及千把总等官五十余人,缴获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抚顺一战,打出了后金人的声威,提高了后金大军的信心。同时也增加了不少装备和军饷。

抚顺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史书上用了四个字,来形容朝廷大臣的反应:“朝野震惊”。可见,当时明朝文武官员对这次战争结果深感意外。他们想不到,撮尔小邦竟然能战胜天朝大军。

努尔哈赤的这次军事行动,激怒了明朝。为了一举消灭努尔哈赤,明朝起用曾担任辽东巡抚的杨镐为辽东经略,以宁远伯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柏为辽东总兵官,调集十万大军,征剿努尔哈赤。

万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辽东经略杨镐、蓟辽总督汪可受、巡抚周永春、巡按陈王庭,在辽阳演武场,集合征辽将官,分兵四路,直捣努尔哈赤老巢赫图阿拉。

这四路大军的进军路线如下:

北路以总兵马林为主将,自开原向南进兵;

今天聊聊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在辽宁抚顺东边的浑河南岸。这个地方本来籍籍无名,但是因为1619年后金和明朝在此发生了一场大战,使得这个小地方从此名垂史册。

萨尔浒之战是刚刚建国的后金与明朝之间的第一次重大战役。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这场战役就迟早要爆发。因为辽东地区发展空间有限,天寒地冻,经济不发达,后金想要扩张,就必须向明朝一方发展,这样就不可避免要发生冲突。

努尔哈赤对此看得很明白。所以,建国之后,他便将矛头指向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这天,努尔哈赤聚集大军,誓师征讨大明。

出兵总得有个由头吧!在誓师大会上,努尔哈赤总结了明军的七条罪状,称之为“七大恨”。哪七条罪状呢?

第一条:明朝无故在边境地区进行挑衅,致使自己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条:明朝违背誓言,派兵帮助叶赫部。这条说的是,努尔哈赤进攻叶赫部,明朝派兵干涉,导致努尔哈赤无功而返。

第三条:明朝违背誓言,指责建州女真杀死在边境开矿的汉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余人遣送明朝,最终被斩杀。

第四条:明朝出兵为叶赫部防守,使得叶赫将本来是要许聘给努尔哈赤和儿子代善的女儿转嫁蒙古。

第五条:明朝派兵驱逐居住在柴河、齐拉、法纳哈三路耕田种谷的女真人。

第六条:万历皇帝偏听偏信,听信叶赫谗言,派人送来书函,斥责努尔哈赤。

第七条:明朝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已经被并吞的哈达地区。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场来看,这七条罪状都是胡闹。

但是站在努尔哈赤的立场看,这些都是无法忍受的,严重侵犯后金生存权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场来看,明朝的对待女真的政策是失败的。以夷制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明朝自始至终都没有接纳过女真,将他们称作“东夷”,甚至在官方文件里都把努尔哈赤称为“奴儿哈赤”、“奴酋”。另外,明朝边将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从来看不起女真人,在双方贸易中还经常抢夺女真人财物。

这些,都为女真人与明朝汉人之间的冲突埋下祸根。

誓师之后,四月十五日,努尔哈赤率兵偷袭抚顺,一战成功,顺利拿下这座边地重镇。抚顺守将李永芳投降努尔哈赤。努尔哈赤非常高兴,把孙女嫁给李永芳,依旧让李永芳统辖抚顺。

紧接着,努尔哈赤又命令大军趁胜出击,连下东州、马根单等城堡五百余座,劫掠人畜三十万。率兵前来救援的辽东总兵张承胤、副将颇廷相被击败,后金大军斩杀明朝的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及千把总等官五十余人,缴获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抚顺一战,打出了后金人的声威,提高了后金大军的信心。同时也增加了不少装备和军饷。

抚顺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史书上用了四个字,来形容朝廷大臣的反应:“朝野震惊”。可见,当时明朝文武官员对这次战争结果深感意外。他们想不到,撮尔小邦竟然能战胜天朝大军。

努尔哈赤的这次军事行动,激怒了明朝。为了一举消灭努尔哈赤,明朝起用曾担任辽东巡抚的杨镐为辽东经略,以宁远伯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柏为辽东总兵官,调集十万大军,征剿努尔哈赤。

万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辽东经略杨镐、蓟辽总督汪可受、巡抚周永春、巡按陈王庭,在辽阳演武场,集合征辽将官,分兵四路,直捣努尔哈赤老巢赫图阿拉。

这四路大军的进军路线如下:

北路以总兵马林为主将,自开原向南进兵;

西路以山海总兵杜松为主将,向抚顺进军;

今天聊聊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在辽宁抚顺东边的浑河南岸。这个地方本来籍籍无名,但是因为1619年后金和明朝在此发生了一场大战,使得这个小地方从此名垂史册。

萨尔浒之战是刚刚建国的后金与明朝之间的第一次重大战役。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这场战役就迟早要爆发。因为辽东地区发展空间有限,天寒地冻,经济不发达,后金想要扩张,就必须向明朝一方发展,这样就不可避免要发生冲突。

努尔哈赤对此看得很明白。所以,建国之后,他便将矛头指向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这天,努尔哈赤聚集大军,誓师征讨大明。

出兵总得有个由头吧!在誓师大会上,努尔哈赤总结了明军的七条罪状,称之为“七大恨”。哪七条罪状呢?

第一条:明朝无故在边境地区进行挑衅,致使自己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条:明朝违背誓言,派兵帮助叶赫部。这条说的是,努尔哈赤进攻叶赫部,明朝派兵干涉,导致努尔哈赤无功而返。

第三条:明朝违背誓言,指责建州女真杀死在边境开矿的汉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余人遣送明朝,最终被斩杀。

第四条:明朝出兵为叶赫部防守,使得叶赫将本来是要许聘给努尔哈赤和儿子代善的女儿转嫁蒙古。

第五条:明朝派兵驱逐居住在柴河、齐拉、法纳哈三路耕田种谷的女真人。

第六条:万历皇帝偏听偏信,听信叶赫谗言,派人送来书函,斥责努尔哈赤。

第七条:明朝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已经被并吞的哈达地区。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场来看,这七条罪状都是胡闹。

但是站在努尔哈赤的立场看,这些都是无法忍受的,严重侵犯后金生存权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场来看,明朝的对待女真的政策是失败的。以夷制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明朝自始至终都没有接纳过女真,将他们称作“东夷”,甚至在官方文件里都把努尔哈赤称为“奴儿哈赤”、“奴酋”。另外,明朝边将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从来看不起女真人,在双方贸易中还经常抢夺女真人财物。

这些,都为女真人与明朝汉人之间的冲突埋下祸根。

誓师之后,四月十五日,努尔哈赤率兵偷袭抚顺,一战成功,顺利拿下这座边地重镇。抚顺守将李永芳投降努尔哈赤。努尔哈赤非常高兴,把孙女嫁给李永芳,依旧让李永芳统辖抚顺。

紧接着,努尔哈赤又命令大军趁胜出击,连下东州、马根单等城堡五百余座,劫掠人畜三十万。率兵前来救援的辽东总兵张承胤、副将颇廷相被击败,后金大军斩杀明朝的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及千把总等官五十余人,缴获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抚顺一战,打出了后金人的声威,提高了后金大军的信心。同时也增加了不少装备和军饷。

抚顺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史书上用了四个字,来形容朝廷大臣的反应:“朝野震惊”。可见,当时明朝文武官员对这次战争结果深感意外。他们想不到,撮尔小邦竟然能战胜天朝大军。

努尔哈赤的这次军事行动,激怒了明朝。为了一举消灭努尔哈赤,明朝起用曾担任辽东巡抚的杨镐为辽东经略,以宁远伯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柏为辽东总兵官,调集十万大军,征剿努尔哈赤。

万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辽东经略杨镐、蓟辽总督汪可受、巡抚周永春、巡按陈王庭,在辽阳演武场,集合征辽将官,分兵四路,直捣努尔哈赤老巢赫图阿拉。

这四路大军的进军路线如下:

北路以总兵马林为主将,自开原向南进兵;

西路以山海总兵杜松为主将,向抚顺进军;

南路以辽东总兵李如柏为主将,从清河往赫图阿拉进军;

今天聊聊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在辽宁抚顺东边的浑河南岸。这个地方本来籍籍无名,但是因为1619年后金和明朝在此发生了一场大战,使得这个小地方从此名垂史册。

萨尔浒之战是刚刚建国的后金与明朝之间的第一次重大战役。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这场战役就迟早要爆发。因为辽东地区发展空间有限,天寒地冻,经济不发达,后金想要扩张,就必须向明朝一方发展,这样就不可避免要发生冲突。

努尔哈赤对此看得很明白。所以,建国之后,他便将矛头指向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这天,努尔哈赤聚集大军,誓师征讨大明。

出兵总得有个由头吧!在誓师大会上,努尔哈赤总结了明军的七条罪状,称之为“七大恨”。哪七条罪状呢?

第一条:明朝无故在边境地区进行挑衅,致使自己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条:明朝违背誓言,派兵帮助叶赫部。这条说的是,努尔哈赤进攻叶赫部,明朝派兵干涉,导致努尔哈赤无功而返。

第三条:明朝违背誓言,指责建州女真杀死在边境开矿的汉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余人遣送明朝,最终被斩杀。

第四条:明朝出兵为叶赫部防守,使得叶赫将本来是要许聘给努尔哈赤和儿子代善的女儿转嫁蒙古。

第五条:明朝派兵驱逐居住在柴河、齐拉、法纳哈三路耕田种谷的女真人。

第六条:万历皇帝偏听偏信,听信叶赫谗言,派人送来书函,斥责努尔哈赤。

第七条:明朝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已经被并吞的哈达地区。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场来看,这七条罪状都是胡闹。

但是站在努尔哈赤的立场看,这些都是无法忍受的,严重侵犯后金生存权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场来看,明朝的对待女真的政策是失败的。以夷制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明朝自始至终都没有接纳过女真,将他们称作“东夷”,甚至在官方文件里都把努尔哈赤称为“奴儿哈赤”、“奴酋”。另外,明朝边将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从来看不起女真人,在双方贸易中还经常抢夺女真人财物。

这些,都为女真人与明朝汉人之间的冲突埋下祸根。

誓师之后,四月十五日,努尔哈赤率兵偷袭抚顺,一战成功,顺利拿下这座边地重镇。抚顺守将李永芳投降努尔哈赤。努尔哈赤非常高兴,把孙女嫁给李永芳,依旧让李永芳统辖抚顺。

紧接着,努尔哈赤又命令大军趁胜出击,连下东州、马根单等城堡五百余座,劫掠人畜三十万。率兵前来救援的辽东总兵张承胤、副将颇廷相被击败,后金大军斩杀明朝的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及千把总等官五十余人,缴获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抚顺一战,打出了后金人的声威,提高了后金大军的信心。同时也增加了不少装备和军饷。

抚顺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史书上用了四个字,来形容朝廷大臣的反应:“朝野震惊”。可见,当时明朝文武官员对这次战争结果深感意外。他们想不到,撮尔小邦竟然能战胜天朝大军。

努尔哈赤的这次军事行动,激怒了明朝。为了一举消灭努尔哈赤,明朝起用曾担任辽东巡抚的杨镐为辽东经略,以宁远伯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柏为辽东总兵官,调集十万大军,征剿努尔哈赤。

万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辽东经略杨镐、蓟辽总督汪可受、巡抚周永春、巡按陈王庭,在辽阳演武场,集合征辽将官,分兵四路,直捣努尔哈赤老巢赫图阿拉。

这四路大军的进军路线如下:

北路以总兵马林为主将,自开原向南进兵;

西路以山海总兵杜松为主将,向抚顺进军;

南路以辽东总兵李如柏为主将,从清河往赫图阿拉进军;

东路以左都督府佥书刘铤为主将,从宽甸向北,往赫图阿拉进军。

今天聊聊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在辽宁抚顺东边的浑河南岸。这个地方本来籍籍无名,但是因为1619年后金和明朝在此发生了一场大战,使得这个小地方从此名垂史册。

萨尔浒之战是刚刚建国的后金与明朝之间的第一次重大战役。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这场战役就迟早要爆发。因为辽东地区发展空间有限,天寒地冻,经济不发达,后金想要扩张,就必须向明朝一方发展,这样就不可避免要发生冲突。

努尔哈赤对此看得很明白。所以,建国之后,他便将矛头指向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这天,努尔哈赤聚集大军,誓师征讨大明。

出兵总得有个由头吧!在誓师大会上,努尔哈赤总结了明军的七条罪状,称之为“七大恨”。哪七条罪状呢?

第一条:明朝无故在边境地区进行挑衅,致使自己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条:明朝违背誓言,派兵帮助叶赫部。这条说的是,努尔哈赤进攻叶赫部,明朝派兵干涉,导致努尔哈赤无功而返。

第三条:明朝违背誓言,指责建州女真杀死在边境开矿的汉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余人遣送明朝,最终被斩杀。

第四条:明朝出兵为叶赫部防守,使得叶赫将本来是要许聘给努尔哈赤和儿子代善的女儿转嫁蒙古。

第五条:明朝派兵驱逐居住在柴河、齐拉、法纳哈三路耕田种谷的女真人。

第六条:万历皇帝偏听偏信,听信叶赫谗言,派人送来书函,斥责努尔哈赤。

第七条:明朝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已经被并吞的哈达地区。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场来看,这七条罪状都是胡闹。

但是站在努尔哈赤的立场看,这些都是无法忍受的,严重侵犯后金生存权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场来看,明朝的对待女真的政策是失败的。以夷制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明朝自始至终都没有接纳过女真,将他们称作“东夷”,甚至在官方文件里都把努尔哈赤称为“奴儿哈赤”、“奴酋”。另外,明朝边将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从来看不起女真人,在双方贸易中还经常抢夺女真人财物。

这些,都为女真人与明朝汉人之间的冲突埋下祸根。

誓师之后,四月十五日,努尔哈赤率兵偷袭抚顺,一战成功,顺利拿下这座边地重镇。抚顺守将李永芳投降努尔哈赤。努尔哈赤非常高兴,把孙女嫁给李永芳,依旧让李永芳统辖抚顺。

紧接着,努尔哈赤又命令大军趁胜出击,连下东州、马根单等城堡五百余座,劫掠人畜三十万。率兵前来救援的辽东总兵张承胤、副将颇廷相被击败,后金大军斩杀明朝的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及千把总等官五十余人,缴获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抚顺一战,打出了后金人的声威,提高了后金大军的信心。同时也增加了不少装备和军饷。

抚顺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史书上用了四个字,来形容朝廷大臣的反应:“朝野震惊”。可见,当时明朝文武官员对这次战争结果深感意外。他们想不到,撮尔小邦竟然能战胜天朝大军。

努尔哈赤的这次军事行动,激怒了明朝。为了一举消灭努尔哈赤,明朝起用曾担任辽东巡抚的杨镐为辽东经略,以宁远伯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柏为辽东总兵官,调集十万大军,征剿努尔哈赤。

万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辽东经略杨镐、蓟辽总督汪可受、巡抚周永春、巡按陈王庭,在辽阳演武场,集合征辽将官,分兵四路,直捣努尔哈赤老巢赫图阿拉。

这四路大军的进军路线如下:

北路以总兵马林为主将,自开原向南进兵;

西路以山海总兵杜松为主将,向抚顺进军;

南路以辽东总兵李如柏为主将,从清河往赫图阿拉进军;

东路以左都督府佥书刘铤为主将,从宽甸向北,往赫图阿拉进军。

以上四路,兵力八万八千五百人。

今天聊聊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在辽宁抚顺东边的浑河南岸。这个地方本来籍籍无名,但是因为1619年后金和明朝在此发生了一场大战,使得这个小地方从此名垂史册。

萨尔浒之战是刚刚建国的后金与明朝之间的第一次重大战役。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这场战役就迟早要爆发。因为辽东地区发展空间有限,天寒地冻,经济不发达,后金想要扩张,就必须向明朝一方发展,这样就不可避免要发生冲突。

努尔哈赤对此看得很明白。所以,建国之后,他便将矛头指向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这天,努尔哈赤聚集大军,誓师征讨大明。

出兵总得有个由头吧!在誓师大会上,努尔哈赤总结了明军的七条罪状,称之为“七大恨”。哪七条罪状呢?

第一条:明朝无故在边境地区进行挑衅,致使自己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条:明朝违背誓言,派兵帮助叶赫部。这条说的是,努尔哈赤进攻叶赫部,明朝派兵干涉,导致努尔哈赤无功而返。

第三条:明朝违背誓言,指责建州女真杀死在边境开矿的汉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余人遣送明朝,最终被斩杀。

第四条:明朝出兵为叶赫部防守,使得叶赫将本来是要许聘给努尔哈赤和儿子代善的女儿转嫁蒙古。

第五条:明朝派兵驱逐居住在柴河、齐拉、法纳哈三路耕田种谷的女真人。

第六条:万历皇帝偏听偏信,听信叶赫谗言,派人送来书函,斥责努尔哈赤。

第七条:明朝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已经被并吞的哈达地区。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场来看,这七条罪状都是胡闹。

但是站在努尔哈赤的立场看,这些都是无法忍受的,严重侵犯后金生存权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场来看,明朝的对待女真的政策是失败的。以夷制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明朝自始至终都没有接纳过女真,将他们称作“东夷”,甚至在官方文件里都把努尔哈赤称为“奴儿哈赤”、“奴酋”。另外,明朝边将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从来看不起女真人,在双方贸易中还经常抢夺女真人财物。

这些,都为女真人与明朝汉人之间的冲突埋下祸根。

誓师之后,四月十五日,努尔哈赤率兵偷袭抚顺,一战成功,顺利拿下这座边地重镇。抚顺守将李永芳投降努尔哈赤。努尔哈赤非常高兴,把孙女嫁给李永芳,依旧让李永芳统辖抚顺。

紧接着,努尔哈赤又命令大军趁胜出击,连下东州、马根单等城堡五百余座,劫掠人畜三十万。率兵前来救援的辽东总兵张承胤、副将颇廷相被击败,后金大军斩杀明朝的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及千把总等官五十余人,缴获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抚顺一战,打出了后金人的声威,提高了后金大军的信心。同时也增加了不少装备和军饷。

抚顺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史书上用了四个字,来形容朝廷大臣的反应:“朝野震惊”。可见,当时明朝文武官员对这次战争结果深感意外。他们想不到,撮尔小邦竟然能战胜天朝大军。

努尔哈赤的这次军事行动,激怒了明朝。为了一举消灭努尔哈赤,明朝起用曾担任辽东巡抚的杨镐为辽东经略,以宁远伯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柏为辽东总兵官,调集十万大军,征剿努尔哈赤。

万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辽东经略杨镐、蓟辽总督汪可受、巡抚周永春、巡按陈王庭,在辽阳演武场,集合征辽将官,分兵四路,直捣努尔哈赤老巢赫图阿拉。

这四路大军的进军路线如下:

北路以总兵马林为主将,自开原向南进兵;

西路以山海总兵杜松为主将,向抚顺进军;

南路以辽东总兵李如柏为主将,从清河往赫图阿拉进军;

东路以左都督府佥书刘铤为主将,从宽甸向北,往赫图阿拉进军。

以上四路,兵力八万八千五百人。

除了这四路部队,还有两支部队,一支是朝鲜派出的,由朝鲜从征元帅姜弘立统领,共一万三千人。另外一支,是叶赫部派出的,二千人。总兵力十万人,号称四十七万,携带枪炮数万,计划于三月初二日在二道关会合,然后进攻后金都城赫图阿拉。

今天聊聊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在辽宁抚顺东边的浑河南岸。这个地方本来籍籍无名,但是因为1619年后金和明朝在此发生了一场大战,使得这个小地方从此名垂史册。

萨尔浒之战是刚刚建国的后金与明朝之间的第一次重大战役。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这场战役就迟早要爆发。因为辽东地区发展空间有限,天寒地冻,经济不发达,后金想要扩张,就必须向明朝一方发展,这样就不可避免要发生冲突。

努尔哈赤对此看得很明白。所以,建国之后,他便将矛头指向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这天,努尔哈赤聚集大军,誓师征讨大明。

出兵总得有个由头吧!在誓师大会上,努尔哈赤总结了明军的七条罪状,称之为“七大恨”。哪七条罪状呢?

第一条:明朝无故在边境地区进行挑衅,致使自己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条:明朝违背誓言,派兵帮助叶赫部。这条说的是,努尔哈赤进攻叶赫部,明朝派兵干涉,导致努尔哈赤无功而返。

第三条:明朝违背誓言,指责建州女真杀死在边境开矿的汉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余人遣送明朝,最终被斩杀。

第四条:明朝出兵为叶赫部防守,使得叶赫将本来是要许聘给努尔哈赤和儿子代善的女儿转嫁蒙古。

第五条:明朝派兵驱逐居住在柴河、齐拉、法纳哈三路耕田种谷的女真人。

第六条:万历皇帝偏听偏信,听信叶赫谗言,派人送来书函,斥责努尔哈赤。

第七条:明朝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已经被并吞的哈达地区。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场来看,这七条罪状都是胡闹。

但是站在努尔哈赤的立场看,这些都是无法忍受的,严重侵犯后金生存权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场来看,明朝的对待女真的政策是失败的。以夷制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明朝自始至终都没有接纳过女真,将他们称作“东夷”,甚至在官方文件里都把努尔哈赤称为“奴儿哈赤”、“奴酋”。另外,明朝边将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从来看不起女真人,在双方贸易中还经常抢夺女真人财物。

这些,都为女真人与明朝汉人之间的冲突埋下祸根。

誓师之后,四月十五日,努尔哈赤率兵偷袭抚顺,一战成功,顺利拿下这座边地重镇。抚顺守将李永芳投降努尔哈赤。努尔哈赤非常高兴,把孙女嫁给李永芳,依旧让李永芳统辖抚顺。

紧接着,努尔哈赤又命令大军趁胜出击,连下东州、马根单等城堡五百余座,劫掠人畜三十万。率兵前来救援的辽东总兵张承胤、副将颇廷相被击败,后金大军斩杀明朝的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及千把总等官五十余人,缴获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抚顺一战,打出了后金人的声威,提高了后金大军的信心。同时也增加了不少装备和军饷。

抚顺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史书上用了四个字,来形容朝廷大臣的反应:“朝野震惊”。可见,当时明朝文武官员对这次战争结果深感意外。他们想不到,撮尔小邦竟然能战胜天朝大军。

努尔哈赤的这次军事行动,激怒了明朝。为了一举消灭努尔哈赤,明朝起用曾担任辽东巡抚的杨镐为辽东经略,以宁远伯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柏为辽东总兵官,调集十万大军,征剿努尔哈赤。

万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辽东经略杨镐、蓟辽总督汪可受、巡抚周永春、巡按陈王庭,在辽阳演武场,集合征辽将官,分兵四路,直捣努尔哈赤老巢赫图阿拉。

这四路大军的进军路线如下:

北路以总兵马林为主将,自开原向南进兵;

西路以山海总兵杜松为主将,向抚顺进军;

南路以辽东总兵李如柏为主将,从清河往赫图阿拉进军;

东路以左都督府佥书刘铤为主将,从宽甸向北,往赫图阿拉进军。

以上四路,兵力八万八千五百人。

除了这四路部队,还有两支部队,一支是朝鲜派出的,由朝鲜从征元帅姜弘立统领,共一万三千人。另外一支,是叶赫部派出的,二千人。总兵力十万人,号称四十七万,携带枪炮数万,计划于三月初二日在二道关会合,然后进攻后金都城赫图阿拉。

从将帅安排和兵力布置来看,明朝这次是下了血本的。军队里还装备了枪炮。同时,还让朝鲜出兵助剿。从计划上来说,可谓万无一失,必置后金于死地。出兵的时候,总兵李如柏就告诫将士,此次出征“务擒元恶,枭首藁街”。

今天聊聊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在辽宁抚顺东边的浑河南岸。这个地方本来籍籍无名,但是因为1619年后金和明朝在此发生了一场大战,使得这个小地方从此名垂史册。

萨尔浒之战是刚刚建国的后金与明朝之间的第一次重大战役。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这场战役就迟早要爆发。因为辽东地区发展空间有限,天寒地冻,经济不发达,后金想要扩张,就必须向明朝一方发展,这样就不可避免要发生冲突。

努尔哈赤对此看得很明白。所以,建国之后,他便将矛头指向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这天,努尔哈赤聚集大军,誓师征讨大明。

出兵总得有个由头吧!在誓师大会上,努尔哈赤总结了明军的七条罪状,称之为“七大恨”。哪七条罪状呢?

第一条:明朝无故在边境地区进行挑衅,致使自己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条:明朝违背誓言,派兵帮助叶赫部。这条说的是,努尔哈赤进攻叶赫部,明朝派兵干涉,导致努尔哈赤无功而返。

第三条:明朝违背誓言,指责建州女真杀死在边境开矿的汉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余人遣送明朝,最终被斩杀。

第四条:明朝出兵为叶赫部防守,使得叶赫将本来是要许聘给努尔哈赤和儿子代善的女儿转嫁蒙古。

第五条:明朝派兵驱逐居住在柴河、齐拉、法纳哈三路耕田种谷的女真人。

第六条:万历皇帝偏听偏信,听信叶赫谗言,派人送来书函,斥责努尔哈赤。

第七条:明朝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已经被并吞的哈达地区。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场来看,这七条罪状都是胡闹。

但是站在努尔哈赤的立场看,这些都是无法忍受的,严重侵犯后金生存权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场来看,明朝的对待女真的政策是失败的。以夷制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明朝自始至终都没有接纳过女真,将他们称作“东夷”,甚至在官方文件里都把努尔哈赤称为“奴儿哈赤”、“奴酋”。另外,明朝边将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从来看不起女真人,在双方贸易中还经常抢夺女真人财物。

这些,都为女真人与明朝汉人之间的冲突埋下祸根。

誓师之后,四月十五日,努尔哈赤率兵偷袭抚顺,一战成功,顺利拿下这座边地重镇。抚顺守将李永芳投降努尔哈赤。努尔哈赤非常高兴,把孙女嫁给李永芳,依旧让李永芳统辖抚顺。

紧接着,努尔哈赤又命令大军趁胜出击,连下东州、马根单等城堡五百余座,劫掠人畜三十万。率兵前来救援的辽东总兵张承胤、副将颇廷相被击败,后金大军斩杀明朝的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及千把总等官五十余人,缴获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抚顺一战,打出了后金人的声威,提高了后金大军的信心。同时也增加了不少装备和军饷。

抚顺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史书上用了四个字,来形容朝廷大臣的反应:“朝野震惊”。可见,当时明朝文武官员对这次战争结果深感意外。他们想不到,撮尔小邦竟然能战胜天朝大军。

努尔哈赤的这次军事行动,激怒了明朝。为了一举消灭努尔哈赤,明朝起用曾担任辽东巡抚的杨镐为辽东经略,以宁远伯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柏为辽东总兵官,调集十万大军,征剿努尔哈赤。

万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辽东经略杨镐、蓟辽总督汪可受、巡抚周永春、巡按陈王庭,在辽阳演武场,集合征辽将官,分兵四路,直捣努尔哈赤老巢赫图阿拉。

这四路大军的进军路线如下:

北路以总兵马林为主将,自开原向南进兵;

西路以山海总兵杜松为主将,向抚顺进军;

南路以辽东总兵李如柏为主将,从清河往赫图阿拉进军;

东路以左都督府佥书刘铤为主将,从宽甸向北,往赫图阿拉进军。

以上四路,兵力八万八千五百人。

除了这四路部队,还有两支部队,一支是朝鲜派出的,由朝鲜从征元帅姜弘立统领,共一万三千人。另外一支,是叶赫部派出的,二千人。总兵力十万人,号称四十七万,携带枪炮数万,计划于三月初二日在二道关会合,然后进攻后金都城赫图阿拉。

从将帅安排和兵力布置来看,明朝这次是下了血本的。军队里还装备了枪炮。同时,还让朝鲜出兵助剿。从计划上来说,可谓万无一失,必置后金于死地。出兵的时候,总兵李如柏就告诫将士,此次出征“务擒元恶,枭首藁街”。

明朝的四路大军,部署上不可谓不周密,但是,有个重大漏洞,那就是四路大军只是约定了进攻时间和预计抵达目的地的时间,中途信息不畅,缺乏互联互通。这就给努尔哈赤各个击破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今天聊聊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在辽宁抚顺东边的浑河南岸。这个地方本来籍籍无名,但是因为1619年后金和明朝在此发生了一场大战,使得这个小地方从此名垂史册。

萨尔浒之战是刚刚建国的后金与明朝之间的第一次重大战役。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这场战役就迟早要爆发。因为辽东地区发展空间有限,天寒地冻,经济不发达,后金想要扩张,就必须向明朝一方发展,这样就不可避免要发生冲突。

努尔哈赤对此看得很明白。所以,建国之后,他便将矛头指向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这天,努尔哈赤聚集大军,誓师征讨大明。

出兵总得有个由头吧!在誓师大会上,努尔哈赤总结了明军的七条罪状,称之为“七大恨”。哪七条罪状呢?

第一条:明朝无故在边境地区进行挑衅,致使自己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条:明朝违背誓言,派兵帮助叶赫部。这条说的是,努尔哈赤进攻叶赫部,明朝派兵干涉,导致努尔哈赤无功而返。

第三条:明朝违背誓言,指责建州女真杀死在边境开矿的汉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余人遣送明朝,最终被斩杀。

第四条:明朝出兵为叶赫部防守,使得叶赫将本来是要许聘给努尔哈赤和儿子代善的女儿转嫁蒙古。

第五条:明朝派兵驱逐居住在柴河、齐拉、法纳哈三路耕田种谷的女真人。

第六条:万历皇帝偏听偏信,听信叶赫谗言,派人送来书函,斥责努尔哈赤。

第七条:明朝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已经被并吞的哈达地区。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场来看,这七条罪状都是胡闹。

但是站在努尔哈赤的立场看,这些都是无法忍受的,严重侵犯后金生存权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场来看,明朝的对待女真的政策是失败的。以夷制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明朝自始至终都没有接纳过女真,将他们称作“东夷”,甚至在官方文件里都把努尔哈赤称为“奴儿哈赤”、“奴酋”。另外,明朝边将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从来看不起女真人,在双方贸易中还经常抢夺女真人财物。

这些,都为女真人与明朝汉人之间的冲突埋下祸根。

誓师之后,四月十五日,努尔哈赤率兵偷袭抚顺,一战成功,顺利拿下这座边地重镇。抚顺守将李永芳投降努尔哈赤。努尔哈赤非常高兴,把孙女嫁给李永芳,依旧让李永芳统辖抚顺。

紧接着,努尔哈赤又命令大军趁胜出击,连下东州、马根单等城堡五百余座,劫掠人畜三十万。率兵前来救援的辽东总兵张承胤、副将颇廷相被击败,后金大军斩杀明朝的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及千把总等官五十余人,缴获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抚顺一战,打出了后金人的声威,提高了后金大军的信心。同时也增加了不少装备和军饷。

抚顺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史书上用了四个字,来形容朝廷大臣的反应:“朝野震惊”。可见,当时明朝文武官员对这次战争结果深感意外。他们想不到,撮尔小邦竟然能战胜天朝大军。

努尔哈赤的这次军事行动,激怒了明朝。为了一举消灭努尔哈赤,明朝起用曾担任辽东巡抚的杨镐为辽东经略,以宁远伯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柏为辽东总兵官,调集十万大军,征剿努尔哈赤。

万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辽东经略杨镐、蓟辽总督汪可受、巡抚周永春、巡按陈王庭,在辽阳演武场,集合征辽将官,分兵四路,直捣努尔哈赤老巢赫图阿拉。

这四路大军的进军路线如下:

北路以总兵马林为主将,自开原向南进兵;

西路以山海总兵杜松为主将,向抚顺进军;

南路以辽东总兵李如柏为主将,从清河往赫图阿拉进军;

东路以左都督府佥书刘铤为主将,从宽甸向北,往赫图阿拉进军。

以上四路,兵力八万八千五百人。

除了这四路部队,还有两支部队,一支是朝鲜派出的,由朝鲜从征元帅姜弘立统领,共一万三千人。另外一支,是叶赫部派出的,二千人。总兵力十万人,号称四十七万,携带枪炮数万,计划于三月初二日在二道关会合,然后进攻后金都城赫图阿拉。

从将帅安排和兵力布置来看,明朝这次是下了血本的。军队里还装备了枪炮。同时,还让朝鲜出兵助剿。从计划上来说,可谓万无一失,必置后金于死地。出兵的时候,总兵李如柏就告诫将士,此次出征“务擒元恶,枭首藁街”。

明朝的四路大军,部署上不可谓不周密,但是,有个重大漏洞,那就是四路大军只是约定了进攻时间和预计抵达目的地的时间,中途信息不畅,缺乏互联互通。这就给努尔哈赤各个击破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努尔哈赤分析明军情况后,制定了以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策略,用他的话说就是“恁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今天聊聊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在辽宁抚顺东边的浑河南岸。这个地方本来籍籍无名,但是因为1619年后金和明朝在此发生了一场大战,使得这个小地方从此名垂史册。

萨尔浒之战是刚刚建国的后金与明朝之间的第一次重大战役。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这场战役就迟早要爆发。因为辽东地区发展空间有限,天寒地冻,经济不发达,后金想要扩张,就必须向明朝一方发展,这样就不可避免要发生冲突。

努尔哈赤对此看得很明白。所以,建国之后,他便将矛头指向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这天,努尔哈赤聚集大军,誓师征讨大明。

出兵总得有个由头吧!在誓师大会上,努尔哈赤总结了明军的七条罪状,称之为“七大恨”。哪七条罪状呢?

第一条:明朝无故在边境地区进行挑衅,致使自己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条:明朝违背誓言,派兵帮助叶赫部。这条说的是,努尔哈赤进攻叶赫部,明朝派兵干涉,导致努尔哈赤无功而返。

第三条:明朝违背誓言,指责建州女真杀死在边境开矿的汉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余人遣送明朝,最终被斩杀。

第四条:明朝出兵为叶赫部防守,使得叶赫将本来是要许聘给努尔哈赤和儿子代善的女儿转嫁蒙古。

第五条:明朝派兵驱逐居住在柴河、齐拉、法纳哈三路耕田种谷的女真人。

第六条:万历皇帝偏听偏信,听信叶赫谗言,派人送来书函,斥责努尔哈赤。

第七条:明朝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已经被并吞的哈达地区。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场来看,这七条罪状都是胡闹。

但是站在努尔哈赤的立场看,这些都是无法忍受的,严重侵犯后金生存权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场来看,明朝的对待女真的政策是失败的。以夷制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明朝自始至终都没有接纳过女真,将他们称作“东夷”,甚至在官方文件里都把努尔哈赤称为“奴儿哈赤”、“奴酋”。另外,明朝边将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从来看不起女真人,在双方贸易中还经常抢夺女真人财物。

这些,都为女真人与明朝汉人之间的冲突埋下祸根。

誓师之后,四月十五日,努尔哈赤率兵偷袭抚顺,一战成功,顺利拿下这座边地重镇。抚顺守将李永芳投降努尔哈赤。努尔哈赤非常高兴,把孙女嫁给李永芳,依旧让李永芳统辖抚顺。

紧接着,努尔哈赤又命令大军趁胜出击,连下东州、马根单等城堡五百余座,劫掠人畜三十万。率兵前来救援的辽东总兵张承胤、副将颇廷相被击败,后金大军斩杀明朝的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及千把总等官五十余人,缴获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抚顺一战,打出了后金人的声威,提高了后金大军的信心。同时也增加了不少装备和军饷。

抚顺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史书上用了四个字,来形容朝廷大臣的反应:“朝野震惊”。可见,当时明朝文武官员对这次战争结果深感意外。他们想不到,撮尔小邦竟然能战胜天朝大军。

努尔哈赤的这次军事行动,激怒了明朝。为了一举消灭努尔哈赤,明朝起用曾担任辽东巡抚的杨镐为辽东经略,以宁远伯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柏为辽东总兵官,调集十万大军,征剿努尔哈赤。

万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辽东经略杨镐、蓟辽总督汪可受、巡抚周永春、巡按陈王庭,在辽阳演武场,集合征辽将官,分兵四路,直捣努尔哈赤老巢赫图阿拉。

这四路大军的进军路线如下:

北路以总兵马林为主将,自开原向南进兵;

西路以山海总兵杜松为主将,向抚顺进军;

南路以辽东总兵李如柏为主将,从清河往赫图阿拉进军;

东路以左都督府佥书刘铤为主将,从宽甸向北,往赫图阿拉进军。

以上四路,兵力八万八千五百人。

除了这四路部队,还有两支部队,一支是朝鲜派出的,由朝鲜从征元帅姜弘立统领,共一万三千人。另外一支,是叶赫部派出的,二千人。总兵力十万人,号称四十七万,携带枪炮数万,计划于三月初二日在二道关会合,然后进攻后金都城赫图阿拉。

从将帅安排和兵力布置来看,明朝这次是下了血本的。军队里还装备了枪炮。同时,还让朝鲜出兵助剿。从计划上来说,可谓万无一失,必置后金于死地。出兵的时候,总兵李如柏就告诫将士,此次出征“务擒元恶,枭首藁街”。

明朝的四路大军,部署上不可谓不周密,但是,有个重大漏洞,那就是四路大军只是约定了进攻时间和预计抵达目的地的时间,中途信息不畅,缺乏互联互通。这就给努尔哈赤各个击破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努尔哈赤分析明军情况后,制定了以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策略,用他的话说就是“恁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努尔哈赤首先率军迎战西路的杜松部。这是一次经典的伏击战。杜松部两万余人,日夜兼程赶到浑河。努尔哈赤派兵堵断浑河河水,然后在河岸上埋下伏兵。杜松见河水不深,便下令渡河。不料,大军渡至中途,努尔哈赤下令决堤,河水暴涨,士兵们在没过肩头的水里艰难前行,溺水者数千人。过河之后,还来不及整理队伍,努尔哈赤带领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和八旗将官,统率伏兵一齐杀出,以两倍于杜松的兵力,勇猛冲杀,双方在萨尔浒展开大战。八旗兵以逸待劳,异常勇猛,只用了一夜的时间,就把杜松部全部消灭,总兵杜松、王宣、赵梦麟悉数被杀。

今天聊聊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在辽宁抚顺东边的浑河南岸。这个地方本来籍籍无名,但是因为1619年后金和明朝在此发生了一场大战,使得这个小地方从此名垂史册。

萨尔浒之战是刚刚建国的后金与明朝之间的第一次重大战役。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这场战役就迟早要爆发。因为辽东地区发展空间有限,天寒地冻,经济不发达,后金想要扩张,就必须向明朝一方发展,这样就不可避免要发生冲突。

努尔哈赤对此看得很明白。所以,建国之后,他便将矛头指向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这天,努尔哈赤聚集大军,誓师征讨大明。

出兵总得有个由头吧!在誓师大会上,努尔哈赤总结了明军的七条罪状,称之为“七大恨”。哪七条罪状呢?

第一条:明朝无故在边境地区进行挑衅,致使自己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条:明朝违背誓言,派兵帮助叶赫部。这条说的是,努尔哈赤进攻叶赫部,明朝派兵干涉,导致努尔哈赤无功而返。

第三条:明朝违背誓言,指责建州女真杀死在边境开矿的汉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余人遣送明朝,最终被斩杀。

第四条:明朝出兵为叶赫部防守,使得叶赫将本来是要许聘给努尔哈赤和儿子代善的女儿转嫁蒙古。

第五条:明朝派兵驱逐居住在柴河、齐拉、法纳哈三路耕田种谷的女真人。

第六条:万历皇帝偏听偏信,听信叶赫谗言,派人送来书函,斥责努尔哈赤。

第七条:明朝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已经被并吞的哈达地区。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场来看,这七条罪状都是胡闹。

但是站在努尔哈赤的立场看,这些都是无法忍受的,严重侵犯后金生存权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场来看,明朝的对待女真的政策是失败的。以夷制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明朝自始至终都没有接纳过女真,将他们称作“东夷”,甚至在官方文件里都把努尔哈赤称为“奴儿哈赤”、“奴酋”。另外,明朝边将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从来看不起女真人,在双方贸易中还经常抢夺女真人财物。

这些,都为女真人与明朝汉人之间的冲突埋下祸根。

誓师之后,四月十五日,努尔哈赤率兵偷袭抚顺,一战成功,顺利拿下这座边地重镇。抚顺守将李永芳投降努尔哈赤。努尔哈赤非常高兴,把孙女嫁给李永芳,依旧让李永芳统辖抚顺。

紧接着,努尔哈赤又命令大军趁胜出击,连下东州、马根单等城堡五百余座,劫掠人畜三十万。率兵前来救援的辽东总兵张承胤、副将颇廷相被击败,后金大军斩杀明朝的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及千把总等官五十余人,缴获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抚顺一战,打出了后金人的声威,提高了后金大军的信心。同时也增加了不少装备和军饷。

抚顺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史书上用了四个字,来形容朝廷大臣的反应:“朝野震惊”。可见,当时明朝文武官员对这次战争结果深感意外。他们想不到,撮尔小邦竟然能战胜天朝大军。

努尔哈赤的这次军事行动,激怒了明朝。为了一举消灭努尔哈赤,明朝起用曾担任辽东巡抚的杨镐为辽东经略,以宁远伯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柏为辽东总兵官,调集十万大军,征剿努尔哈赤。

万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辽东经略杨镐、蓟辽总督汪可受、巡抚周永春、巡按陈王庭,在辽阳演武场,集合征辽将官,分兵四路,直捣努尔哈赤老巢赫图阿拉。

这四路大军的进军路线如下:

北路以总兵马林为主将,自开原向南进兵;

西路以山海总兵杜松为主将,向抚顺进军;

南路以辽东总兵李如柏为主将,从清河往赫图阿拉进军;

东路以左都督府佥书刘铤为主将,从宽甸向北,往赫图阿拉进军。

以上四路,兵力八万八千五百人。

除了这四路部队,还有两支部队,一支是朝鲜派出的,由朝鲜从征元帅姜弘立统领,共一万三千人。另外一支,是叶赫部派出的,二千人。总兵力十万人,号称四十七万,携带枪炮数万,计划于三月初二日在二道关会合,然后进攻后金都城赫图阿拉。

从将帅安排和兵力布置来看,明朝这次是下了血本的。军队里还装备了枪炮。同时,还让朝鲜出兵助剿。从计划上来说,可谓万无一失,必置后金于死地。出兵的时候,总兵李如柏就告诫将士,此次出征“务擒元恶,枭首藁街”。

明朝的四路大军,部署上不可谓不周密,但是,有个重大漏洞,那就是四路大军只是约定了进攻时间和预计抵达目的地的时间,中途信息不畅,缺乏互联互通。这就给努尔哈赤各个击破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努尔哈赤分析明军情况后,制定了以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策略,用他的话说就是“恁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努尔哈赤首先率军迎战西路的杜松部。这是一次经典的伏击战。杜松部两万余人,日夜兼程赶到浑河。努尔哈赤派兵堵断浑河河水,然后在河岸上埋下伏兵。杜松见河水不深,便下令渡河。不料,大军渡至中途,努尔哈赤下令决堤,河水暴涨,士兵们在没过肩头的水里艰难前行,溺水者数千人。过河之后,还来不及整理队伍,努尔哈赤带领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和八旗将官,统率伏兵一齐杀出,以两倍于杜松的兵力,勇猛冲杀,双方在萨尔浒展开大战。八旗兵以逸待劳,异常勇猛,只用了一夜的时间,就把杜松部全部消灭,总兵杜松、王宣、赵梦麟悉数被杀。

消灭了杜松之后,努尔哈赤又率军北上,迎战明朝的北路军马林部。双方展开了厮杀,马林指挥不力,临阵脱逃,北路军大败。

大清开国之战:萨尔浒战役明朝四路大军,为何被努尔哈赤各个击破

今天聊聊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在辽宁抚顺东边的浑河南岸。这个地方本来籍籍无名,但是因为1619年后金和明朝在此发生了一场大战,使得这个小地方从此名垂史册。

萨尔浒之战是刚刚建国的后金与明朝之间的第一次重大战役。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这场战役就迟早要爆发。因为辽东地区发展空间有限,天寒地冻,经济不发达,后金想要扩张,就必须向明朝一方发展,这样就不可避免要发生冲突。

努尔哈赤对此看得很明白。所以,建国之后,他便将矛头指向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这天,努尔哈赤聚集大军,誓师征讨大明。

出兵总得有个由头吧!在誓师大会上,努尔哈赤总结了明军的七条罪状,称之为“七大恨”。哪七条罪状呢?

第一条:明朝无故在边境地区进行挑衅,致使自己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条:明朝违背誓言,派兵帮助叶赫部。这条说的是,努尔哈赤进攻叶赫部,明朝派兵干涉,导致努尔哈赤无功而返。

第三条:明朝违背誓言,指责建州女真杀死在边境开矿的汉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余人遣送明朝,最终被斩杀。

第四条:明朝出兵为叶赫部防守,使得叶赫将本来是要许聘给努尔哈赤和儿子代善的女儿转嫁蒙古。

第五条:明朝派兵驱逐居住在柴河、齐拉、法纳哈三路耕田种谷的女真人。

第六条:万历皇帝偏听偏信,听信叶赫谗言,派人送来书函,斥责努尔哈赤。

第七条:明朝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已经被并吞的哈达地区。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场来看,这七条罪状都是胡闹。

但是站在努尔哈赤的立场看,这些都是无法忍受的,严重侵犯后金生存权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场来看,明朝的对待女真的政策是失败的。以夷制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明朝自始至终都没有接纳过女真,将他们称作“东夷”,甚至在官方文件里都把努尔哈赤称为“奴儿哈赤”、“奴酋”。另外,明朝边将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从来看不起女真人,在双方贸易中还经常抢夺女真人财物。

这些,都为女真人与明朝汉人之间的冲突埋下祸根。

誓师之后,四月十五日,努尔哈赤率兵偷袭抚顺,一战成功,顺利拿下这座边地重镇。抚顺守将李永芳投降努尔哈赤。努尔哈赤非常高兴,把孙女嫁给李永芳,依旧让李永芳统辖抚顺。

紧接着,努尔哈赤又命令大军趁胜出击,连下东州、马根单等城堡五百余座,劫掠人畜三十万。率兵前来救援的辽东总兵张承胤、副将颇廷相被击败,后金大军斩杀明朝的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及千把总等官五十余人,缴获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抚顺一战,打出了后金人的声威,提高了后金大军的信心。同时也增加了不少装备和军饷。

抚顺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史书上用了四个字,来形容朝廷大臣的反应:“朝野震惊”。可见,当时明朝文武官员对这次战争结果深感意外。他们想不到,撮尔小邦竟然能战胜天朝大军。

努尔哈赤的这次军事行动,激怒了明朝。为了一举消灭努尔哈赤,明朝起用曾担任辽东巡抚的杨镐为辽东经略,以宁远伯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柏为辽东总兵官,调集十万大军,征剿努尔哈赤。

万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辽东经略杨镐、蓟辽总督汪可受、巡抚周永春、巡按陈王庭,在辽阳演武场,集合征辽将官,分兵四路,直捣努尔哈赤老巢赫图阿拉。

这四路大军的进军路线如下:

北路以总兵马林为主将,自开原向南进兵;

西路以山海总兵杜松为主将,向抚顺进军;

南路以辽东总兵李如柏为主将,从清河往赫图阿拉进军;

东路以左都督府佥书刘铤为主将,从宽甸向北,往赫图阿拉进军。

以上四路,兵力八万八千五百人。

除了这四路部队,还有两支部队,一支是朝鲜派出的,由朝鲜从征元帅姜弘立统领,共一万三千人。另外一支,是叶赫部派出的,二千人。总兵力十万人,号称四十七万,携带枪炮数万,计划于三月初二日在二道关会合,然后进攻后金都城赫图阿拉。

从将帅安排和兵力布置来看,明朝这次是下了血本的。军队里还装备了枪炮。同时,还让朝鲜出兵助剿。从计划上来说,可谓万无一失,必置后金于死地。出兵的时候,总兵李如柏就告诫将士,此次出征“务擒元恶,枭首藁街”。

明朝的四路大军,部署上不可谓不周密,但是,有个重大漏洞,那就是四路大军只是约定了进攻时间和预计抵达目的地的时间,中途信息不畅,缺乏互联互通。这就给努尔哈赤各个击破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努尔哈赤分析明军情况后,制定了以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策略,用他的话说就是“恁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努尔哈赤首先率军迎战西路的杜松部。这是一次经典的伏击战。杜松部两万余人,日夜兼程赶到浑河。努尔哈赤派兵堵断浑河河水,然后在河岸上埋下伏兵。杜松见河水不深,便下令渡河。不料,大军渡至中途,努尔哈赤下令决堤,河水暴涨,士兵们在没过肩头的水里艰难前行,溺水者数千人。过河之后,还来不及整理队伍,努尔哈赤带领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和八旗将官,统率伏兵一齐杀出,以两倍于杜松的兵力,勇猛冲杀,双方在萨尔浒展开大战。八旗兵以逸待劳,异常勇猛,只用了一夜的时间,就把杜松部全部消灭,总兵杜松、王宣、赵梦麟悉数被杀。

消灭了杜松之后,努尔哈赤又率军北上,迎战明朝的北路军马林部。双方展开了厮杀,马林指挥不力,临阵脱逃,北路军大败。

击败了西路军和北路军之后,努尔哈赤挥师南下,迎战东路军刘铤部。这一次,努尔哈赤坐镇赫图阿拉,派大贝勒代善率军迎战刘铤。这一次,代善依旧采取伏击战,在山谷处设下优势伏兵,等待刘铤。同时,还使用了反间计。代善命令一个明朝降将,拿着早已被杀死的杜松的令箭,到刘铤大营,让刘铤沿后金设伏兵的路线火速进军。刘铤和杜松之间消息不通,不知道此时杜松早已被斩杀。见到令箭,信以为真,匆忙下令起程进军。

今天聊聊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在辽宁抚顺东边的浑河南岸。这个地方本来籍籍无名,但是因为1619年后金和明朝在此发生了一场大战,使得这个小地方从此名垂史册。

萨尔浒之战是刚刚建国的后金与明朝之间的第一次重大战役。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这场战役就迟早要爆发。因为辽东地区发展空间有限,天寒地冻,经济不发达,后金想要扩张,就必须向明朝一方发展,这样就不可避免要发生冲突。

努尔哈赤对此看得很明白。所以,建国之后,他便将矛头指向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这天,努尔哈赤聚集大军,誓师征讨大明。

出兵总得有个由头吧!在誓师大会上,努尔哈赤总结了明军的七条罪状,称之为“七大恨”。哪七条罪状呢?

第一条:明朝无故在边境地区进行挑衅,致使自己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条:明朝违背誓言,派兵帮助叶赫部。这条说的是,努尔哈赤进攻叶赫部,明朝派兵干涉,导致努尔哈赤无功而返。

第三条:明朝违背誓言,指责建州女真杀死在边境开矿的汉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余人遣送明朝,最终被斩杀。

第四条:明朝出兵为叶赫部防守,使得叶赫将本来是要许聘给努尔哈赤和儿子代善的女儿转嫁蒙古。

第五条:明朝派兵驱逐居住在柴河、齐拉、法纳哈三路耕田种谷的女真人。

第六条:万历皇帝偏听偏信,听信叶赫谗言,派人送来书函,斥责努尔哈赤。

第七条:明朝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已经被并吞的哈达地区。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场来看,这七条罪状都是胡闹。

但是站在努尔哈赤的立场看,这些都是无法忍受的,严重侵犯后金生存权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场来看,明朝的对待女真的政策是失败的。以夷制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明朝自始至终都没有接纳过女真,将他们称作“东夷”,甚至在官方文件里都把努尔哈赤称为“奴儿哈赤”、“奴酋”。另外,明朝边将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从来看不起女真人,在双方贸易中还经常抢夺女真人财物。

这些,都为女真人与明朝汉人之间的冲突埋下祸根。

誓师之后,四月十五日,努尔哈赤率兵偷袭抚顺,一战成功,顺利拿下这座边地重镇。抚顺守将李永芳投降努尔哈赤。努尔哈赤非常高兴,把孙女嫁给李永芳,依旧让李永芳统辖抚顺。

紧接着,努尔哈赤又命令大军趁胜出击,连下东州、马根单等城堡五百余座,劫掠人畜三十万。率兵前来救援的辽东总兵张承胤、副将颇廷相被击败,后金大军斩杀明朝的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及千把总等官五十余人,缴获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抚顺一战,打出了后金人的声威,提高了后金大军的信心。同时也增加了不少装备和军饷。

抚顺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史书上用了四个字,来形容朝廷大臣的反应:“朝野震惊”。可见,当时明朝文武官员对这次战争结果深感意外。他们想不到,撮尔小邦竟然能战胜天朝大军。

努尔哈赤的这次军事行动,激怒了明朝。为了一举消灭努尔哈赤,明朝起用曾担任辽东巡抚的杨镐为辽东经略,以宁远伯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柏为辽东总兵官,调集十万大军,征剿努尔哈赤。

万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辽东经略杨镐、蓟辽总督汪可受、巡抚周永春、巡按陈王庭,在辽阳演武场,集合征辽将官,分兵四路,直捣努尔哈赤老巢赫图阿拉。

这四路大军的进军路线如下:

北路以总兵马林为主将,自开原向南进兵;

西路以山海总兵杜松为主将,向抚顺进军;

南路以辽东总兵李如柏为主将,从清河往赫图阿拉进军;

东路以左都督府佥书刘铤为主将,从宽甸向北,往赫图阿拉进军。

以上四路,兵力八万八千五百人。

除了这四路部队,还有两支部队,一支是朝鲜派出的,由朝鲜从征元帅姜弘立统领,共一万三千人。另外一支,是叶赫部派出的,二千人。总兵力十万人,号称四十七万,携带枪炮数万,计划于三月初二日在二道关会合,然后进攻后金都城赫图阿拉。

从将帅安排和兵力布置来看,明朝这次是下了血本的。军队里还装备了枪炮。同时,还让朝鲜出兵助剿。从计划上来说,可谓万无一失,必置后金于死地。出兵的时候,总兵李如柏就告诫将士,此次出征“务擒元恶,枭首藁街”。

明朝的四路大军,部署上不可谓不周密,但是,有个重大漏洞,那就是四路大军只是约定了进攻时间和预计抵达目的地的时间,中途信息不畅,缺乏互联互通。这就给努尔哈赤各个击破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努尔哈赤分析明军情况后,制定了以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策略,用他的话说就是“恁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努尔哈赤首先率军迎战西路的杜松部。这是一次经典的伏击战。杜松部两万余人,日夜兼程赶到浑河。努尔哈赤派兵堵断浑河河水,然后在河岸上埋下伏兵。杜松见河水不深,便下令渡河。不料,大军渡至中途,努尔哈赤下令决堤,河水暴涨,士兵们在没过肩头的水里艰难前行,溺水者数千人。过河之后,还来不及整理队伍,努尔哈赤带领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和八旗将官,统率伏兵一齐杀出,以两倍于杜松的兵力,勇猛冲杀,双方在萨尔浒展开大战。八旗兵以逸待劳,异常勇猛,只用了一夜的时间,就把杜松部全部消灭,总兵杜松、王宣、赵梦麟悉数被杀。

消灭了杜松之后,努尔哈赤又率军北上,迎战明朝的北路军马林部。双方展开了厮杀,马林指挥不力,临阵脱逃,北路军大败。

击败了西路军和北路军之后,努尔哈赤挥师南下,迎战东路军刘铤部。这一次,努尔哈赤坐镇赫图阿拉,派大贝勒代善率军迎战刘铤。这一次,代善依旧采取伏击战,在山谷处设下优势伏兵,等待刘铤。同时,还使用了反间计。代善命令一个明朝降将,拿着早已被杀死的杜松的令箭,到刘铤大营,让刘铤沿后金设伏兵的路线火速进军。刘铤和杜松之间消息不通,不知道此时杜松早已被斩杀。见到令箭,信以为真,匆忙下令起程进军。

刘铤大军进入八旗兵的伏击圈后,代善一声令下,八旗兵一齐杀出。可怜了刘铤,被当场斩杀,东路军全军覆没。

今天聊聊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在辽宁抚顺东边的浑河南岸。这个地方本来籍籍无名,但是因为1619年后金和明朝在此发生了一场大战,使得这个小地方从此名垂史册。

萨尔浒之战是刚刚建国的后金与明朝之间的第一次重大战役。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这场战役就迟早要爆发。因为辽东地区发展空间有限,天寒地冻,经济不发达,后金想要扩张,就必须向明朝一方发展,这样就不可避免要发生冲突。

努尔哈赤对此看得很明白。所以,建国之后,他便将矛头指向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这天,努尔哈赤聚集大军,誓师征讨大明。

出兵总得有个由头吧!在誓师大会上,努尔哈赤总结了明军的七条罪状,称之为“七大恨”。哪七条罪状呢?

第一条:明朝无故在边境地区进行挑衅,致使自己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条:明朝违背誓言,派兵帮助叶赫部。这条说的是,努尔哈赤进攻叶赫部,明朝派兵干涉,导致努尔哈赤无功而返。

第三条:明朝违背誓言,指责建州女真杀死在边境开矿的汉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余人遣送明朝,最终被斩杀。

第四条:明朝出兵为叶赫部防守,使得叶赫将本来是要许聘给努尔哈赤和儿子代善的女儿转嫁蒙古。

第五条:明朝派兵驱逐居住在柴河、齐拉、法纳哈三路耕田种谷的女真人。

第六条:万历皇帝偏听偏信,听信叶赫谗言,派人送来书函,斥责努尔哈赤。

第七条:明朝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已经被并吞的哈达地区。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场来看,这七条罪状都是胡闹。

但是站在努尔哈赤的立场看,这些都是无法忍受的,严重侵犯后金生存权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场来看,明朝的对待女真的政策是失败的。以夷制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明朝自始至终都没有接纳过女真,将他们称作“东夷”,甚至在官方文件里都把努尔哈赤称为“奴儿哈赤”、“奴酋”。另外,明朝边将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从来看不起女真人,在双方贸易中还经常抢夺女真人财物。

这些,都为女真人与明朝汉人之间的冲突埋下祸根。

誓师之后,四月十五日,努尔哈赤率兵偷袭抚顺,一战成功,顺利拿下这座边地重镇。抚顺守将李永芳投降努尔哈赤。努尔哈赤非常高兴,把孙女嫁给李永芳,依旧让李永芳统辖抚顺。

紧接着,努尔哈赤又命令大军趁胜出击,连下东州、马根单等城堡五百余座,劫掠人畜三十万。率兵前来救援的辽东总兵张承胤、副将颇廷相被击败,后金大军斩杀明朝的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及千把总等官五十余人,缴获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抚顺一战,打出了后金人的声威,提高了后金大军的信心。同时也增加了不少装备和军饷。

抚顺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史书上用了四个字,来形容朝廷大臣的反应:“朝野震惊”。可见,当时明朝文武官员对这次战争结果深感意外。他们想不到,撮尔小邦竟然能战胜天朝大军。

努尔哈赤的这次军事行动,激怒了明朝。为了一举消灭努尔哈赤,明朝起用曾担任辽东巡抚的杨镐为辽东经略,以宁远伯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柏为辽东总兵官,调集十万大军,征剿努尔哈赤。

万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辽东经略杨镐、蓟辽总督汪可受、巡抚周永春、巡按陈王庭,在辽阳演武场,集合征辽将官,分兵四路,直捣努尔哈赤老巢赫图阿拉。

这四路大军的进军路线如下:

北路以总兵马林为主将,自开原向南进兵;

西路以山海总兵杜松为主将,向抚顺进军;

南路以辽东总兵李如柏为主将,从清河往赫图阿拉进军;

东路以左都督府佥书刘铤为主将,从宽甸向北,往赫图阿拉进军。

以上四路,兵力八万八千五百人。

除了这四路部队,还有两支部队,一支是朝鲜派出的,由朝鲜从征元帅姜弘立统领,共一万三千人。另外一支,是叶赫部派出的,二千人。总兵力十万人,号称四十七万,携带枪炮数万,计划于三月初二日在二道关会合,然后进攻后金都城赫图阿拉。

从将帅安排和兵力布置来看,明朝这次是下了血本的。军队里还装备了枪炮。同时,还让朝鲜出兵助剿。从计划上来说,可谓万无一失,必置后金于死地。出兵的时候,总兵李如柏就告诫将士,此次出征“务擒元恶,枭首藁街”。

明朝的四路大军,部署上不可谓不周密,但是,有个重大漏洞,那就是四路大军只是约定了进攻时间和预计抵达目的地的时间,中途信息不畅,缺乏互联互通。这就给努尔哈赤各个击破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努尔哈赤分析明军情况后,制定了以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策略,用他的话说就是“恁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努尔哈赤首先率军迎战西路的杜松部。这是一次经典的伏击战。杜松部两万余人,日夜兼程赶到浑河。努尔哈赤派兵堵断浑河河水,然后在河岸上埋下伏兵。杜松见河水不深,便下令渡河。不料,大军渡至中途,努尔哈赤下令决堤,河水暴涨,士兵们在没过肩头的水里艰难前行,溺水者数千人。过河之后,还来不及整理队伍,努尔哈赤带领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和八旗将官,统率伏兵一齐杀出,以两倍于杜松的兵力,勇猛冲杀,双方在萨尔浒展开大战。八旗兵以逸待劳,异常勇猛,只用了一夜的时间,就把杜松部全部消灭,总兵杜松、王宣、赵梦麟悉数被杀。

消灭了杜松之后,努尔哈赤又率军北上,迎战明朝的北路军马林部。双方展开了厮杀,马林指挥不力,临阵脱逃,北路军大败。

击败了西路军和北路军之后,努尔哈赤挥师南下,迎战东路军刘铤部。这一次,努尔哈赤坐镇赫图阿拉,派大贝勒代善率军迎战刘铤。这一次,代善依旧采取伏击战,在山谷处设下优势伏兵,等待刘铤。同时,还使用了反间计。代善命令一个明朝降将,拿着早已被杀死的杜松的令箭,到刘铤大营,让刘铤沿后金设伏兵的路线火速进军。刘铤和杜松之间消息不通,不知道此时杜松早已被斩杀。见到令箭,信以为真,匆忙下令起程进军。

刘铤大军进入八旗兵的伏击圈后,代善一声令下,八旗兵一齐杀出。可怜了刘铤,被当场斩杀,东路军全军覆没。

朝鲜从征元帅姜弘立率领的部队更是不堪一击,见明朝军队垮了,自己便不再挣扎,直接率领部下投降了。

今天聊聊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在辽宁抚顺东边的浑河南岸。这个地方本来籍籍无名,但是因为1619年后金和明朝在此发生了一场大战,使得这个小地方从此名垂史册。

萨尔浒之战是刚刚建国的后金与明朝之间的第一次重大战役。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这场战役就迟早要爆发。因为辽东地区发展空间有限,天寒地冻,经济不发达,后金想要扩张,就必须向明朝一方发展,这样就不可避免要发生冲突。

努尔哈赤对此看得很明白。所以,建国之后,他便将矛头指向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这天,努尔哈赤聚集大军,誓师征讨大明。

出兵总得有个由头吧!在誓师大会上,努尔哈赤总结了明军的七条罪状,称之为“七大恨”。哪七条罪状呢?

第一条:明朝无故在边境地区进行挑衅,致使自己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条:明朝违背誓言,派兵帮助叶赫部。这条说的是,努尔哈赤进攻叶赫部,明朝派兵干涉,导致努尔哈赤无功而返。

第三条:明朝违背誓言,指责建州女真杀死在边境开矿的汉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余人遣送明朝,最终被斩杀。

第四条:明朝出兵为叶赫部防守,使得叶赫将本来是要许聘给努尔哈赤和儿子代善的女儿转嫁蒙古。

第五条:明朝派兵驱逐居住在柴河、齐拉、法纳哈三路耕田种谷的女真人。

第六条:万历皇帝偏听偏信,听信叶赫谗言,派人送来书函,斥责努尔哈赤。

第七条:明朝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已经被并吞的哈达地区。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场来看,这七条罪状都是胡闹。

但是站在努尔哈赤的立场看,这些都是无法忍受的,严重侵犯后金生存权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场来看,明朝的对待女真的政策是失败的。以夷制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明朝自始至终都没有接纳过女真,将他们称作“东夷”,甚至在官方文件里都把努尔哈赤称为“奴儿哈赤”、“奴酋”。另外,明朝边将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从来看不起女真人,在双方贸易中还经常抢夺女真人财物。

这些,都为女真人与明朝汉人之间的冲突埋下祸根。

誓师之后,四月十五日,努尔哈赤率兵偷袭抚顺,一战成功,顺利拿下这座边地重镇。抚顺守将李永芳投降努尔哈赤。努尔哈赤非常高兴,把孙女嫁给李永芳,依旧让李永芳统辖抚顺。

紧接着,努尔哈赤又命令大军趁胜出击,连下东州、马根单等城堡五百余座,劫掠人畜三十万。率兵前来救援的辽东总兵张承胤、副将颇廷相被击败,后金大军斩杀明朝的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及千把总等官五十余人,缴获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抚顺一战,打出了后金人的声威,提高了后金大军的信心。同时也增加了不少装备和军饷。

抚顺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史书上用了四个字,来形容朝廷大臣的反应:“朝野震惊”。可见,当时明朝文武官员对这次战争结果深感意外。他们想不到,撮尔小邦竟然能战胜天朝大军。

努尔哈赤的这次军事行动,激怒了明朝。为了一举消灭努尔哈赤,明朝起用曾担任辽东巡抚的杨镐为辽东经略,以宁远伯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柏为辽东总兵官,调集十万大军,征剿努尔哈赤。

万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辽东经略杨镐、蓟辽总督汪可受、巡抚周永春、巡按陈王庭,在辽阳演武场,集合征辽将官,分兵四路,直捣努尔哈赤老巢赫图阿拉。

这四路大军的进军路线如下:

北路以总兵马林为主将,自开原向南进兵;

西路以山海总兵杜松为主将,向抚顺进军;

南路以辽东总兵李如柏为主将,从清河往赫图阿拉进军;

东路以左都督府佥书刘铤为主将,从宽甸向北,往赫图阿拉进军。

以上四路,兵力八万八千五百人。

除了这四路部队,还有两支部队,一支是朝鲜派出的,由朝鲜从征元帅姜弘立统领,共一万三千人。另外一支,是叶赫部派出的,二千人。总兵力十万人,号称四十七万,携带枪炮数万,计划于三月初二日在二道关会合,然后进攻后金都城赫图阿拉。

从将帅安排和兵力布置来看,明朝这次是下了血本的。军队里还装备了枪炮。同时,还让朝鲜出兵助剿。从计划上来说,可谓万无一失,必置后金于死地。出兵的时候,总兵李如柏就告诫将士,此次出征“务擒元恶,枭首藁街”。

明朝的四路大军,部署上不可谓不周密,但是,有个重大漏洞,那就是四路大军只是约定了进攻时间和预计抵达目的地的时间,中途信息不畅,缺乏互联互通。这就给努尔哈赤各个击破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努尔哈赤分析明军情况后,制定了以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策略,用他的话说就是“恁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努尔哈赤首先率军迎战西路的杜松部。这是一次经典的伏击战。杜松部两万余人,日夜兼程赶到浑河。努尔哈赤派兵堵断浑河河水,然后在河岸上埋下伏兵。杜松见河水不深,便下令渡河。不料,大军渡至中途,努尔哈赤下令决堤,河水暴涨,士兵们在没过肩头的水里艰难前行,溺水者数千人。过河之后,还来不及整理队伍,努尔哈赤带领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和八旗将官,统率伏兵一齐杀出,以两倍于杜松的兵力,勇猛冲杀,双方在萨尔浒展开大战。八旗兵以逸待劳,异常勇猛,只用了一夜的时间,就把杜松部全部消灭,总兵杜松、王宣、赵梦麟悉数被杀。

消灭了杜松之后,努尔哈赤又率军北上,迎战明朝的北路军马林部。双方展开了厮杀,马林指挥不力,临阵脱逃,北路军大败。

击败了西路军和北路军之后,努尔哈赤挥师南下,迎战东路军刘铤部。这一次,努尔哈赤坐镇赫图阿拉,派大贝勒代善率军迎战刘铤。这一次,代善依旧采取伏击战,在山谷处设下优势伏兵,等待刘铤。同时,还使用了反间计。代善命令一个明朝降将,拿着早已被杀死的杜松的令箭,到刘铤大营,让刘铤沿后金设伏兵的路线火速进军。刘铤和杜松之间消息不通,不知道此时杜松早已被斩杀。见到令箭,信以为真,匆忙下令起程进军。

刘铤大军进入八旗兵的伏击圈后,代善一声令下,八旗兵一齐杀出。可怜了刘铤,被当场斩杀,东路军全军覆没。

朝鲜从征元帅姜弘立率领的部队更是不堪一击,见明朝军队垮了,自己便不再挣扎,直接率领部下投降了。

三路大军失败的消息传到辽东经略杨镐处,杨镐既惊愕又悲愤,他急忙命令南路军李如柏撤退。李如柏指挥不力,在撤军过程中毫无军纪,互相踩踏,死伤无数。

今天聊聊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在辽宁抚顺东边的浑河南岸。这个地方本来籍籍无名,但是因为1619年后金和明朝在此发生了一场大战,使得这个小地方从此名垂史册。

萨尔浒之战是刚刚建国的后金与明朝之间的第一次重大战役。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这场战役就迟早要爆发。因为辽东地区发展空间有限,天寒地冻,经济不发达,后金想要扩张,就必须向明朝一方发展,这样就不可避免要发生冲突。

努尔哈赤对此看得很明白。所以,建国之后,他便将矛头指向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这天,努尔哈赤聚集大军,誓师征讨大明。

出兵总得有个由头吧!在誓师大会上,努尔哈赤总结了明军的七条罪状,称之为“七大恨”。哪七条罪状呢?

第一条:明朝无故在边境地区进行挑衅,致使自己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条:明朝违背誓言,派兵帮助叶赫部。这条说的是,努尔哈赤进攻叶赫部,明朝派兵干涉,导致努尔哈赤无功而返。

第三条:明朝违背誓言,指责建州女真杀死在边境开矿的汉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余人遣送明朝,最终被斩杀。

第四条:明朝出兵为叶赫部防守,使得叶赫将本来是要许聘给努尔哈赤和儿子代善的女儿转嫁蒙古。

第五条:明朝派兵驱逐居住在柴河、齐拉、法纳哈三路耕田种谷的女真人。

第六条:万历皇帝偏听偏信,听信叶赫谗言,派人送来书函,斥责努尔哈赤。

第七条:明朝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已经被并吞的哈达地区。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场来看,这七条罪状都是胡闹。

但是站在努尔哈赤的立场看,这些都是无法忍受的,严重侵犯后金生存权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场来看,明朝的对待女真的政策是失败的。以夷制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明朝自始至终都没有接纳过女真,将他们称作“东夷”,甚至在官方文件里都把努尔哈赤称为“奴儿哈赤”、“奴酋”。另外,明朝边将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从来看不起女真人,在双方贸易中还经常抢夺女真人财物。

这些,都为女真人与明朝汉人之间的冲突埋下祸根。

誓师之后,四月十五日,努尔哈赤率兵偷袭抚顺,一战成功,顺利拿下这座边地重镇。抚顺守将李永芳投降努尔哈赤。努尔哈赤非常高兴,把孙女嫁给李永芳,依旧让李永芳统辖抚顺。

紧接着,努尔哈赤又命令大军趁胜出击,连下东州、马根单等城堡五百余座,劫掠人畜三十万。率兵前来救援的辽东总兵张承胤、副将颇廷相被击败,后金大军斩杀明朝的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及千把总等官五十余人,缴获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抚顺一战,打出了后金人的声威,提高了后金大军的信心。同时也增加了不少装备和军饷。

抚顺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史书上用了四个字,来形容朝廷大臣的反应:“朝野震惊”。可见,当时明朝文武官员对这次战争结果深感意外。他们想不到,撮尔小邦竟然能战胜天朝大军。

努尔哈赤的这次军事行动,激怒了明朝。为了一举消灭努尔哈赤,明朝起用曾担任辽东巡抚的杨镐为辽东经略,以宁远伯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柏为辽东总兵官,调集十万大军,征剿努尔哈赤。

万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辽东经略杨镐、蓟辽总督汪可受、巡抚周永春、巡按陈王庭,在辽阳演武场,集合征辽将官,分兵四路,直捣努尔哈赤老巢赫图阿拉。

这四路大军的进军路线如下:

北路以总兵马林为主将,自开原向南进兵;

西路以山海总兵杜松为主将,向抚顺进军;

南路以辽东总兵李如柏为主将,从清河往赫图阿拉进军;

东路以左都督府佥书刘铤为主将,从宽甸向北,往赫图阿拉进军。

以上四路,兵力八万八千五百人。

除了这四路部队,还有两支部队,一支是朝鲜派出的,由朝鲜从征元帅姜弘立统领,共一万三千人。另外一支,是叶赫部派出的,二千人。总兵力十万人,号称四十七万,携带枪炮数万,计划于三月初二日在二道关会合,然后进攻后金都城赫图阿拉。

从将帅安排和兵力布置来看,明朝这次是下了血本的。军队里还装备了枪炮。同时,还让朝鲜出兵助剿。从计划上来说,可谓万无一失,必置后金于死地。出兵的时候,总兵李如柏就告诫将士,此次出征“务擒元恶,枭首藁街”。

明朝的四路大军,部署上不可谓不周密,但是,有个重大漏洞,那就是四路大军只是约定了进攻时间和预计抵达目的地的时间,中途信息不畅,缺乏互联互通。这就给努尔哈赤各个击破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努尔哈赤分析明军情况后,制定了以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策略,用他的话说就是“恁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努尔哈赤首先率军迎战西路的杜松部。这是一次经典的伏击战。杜松部两万余人,日夜兼程赶到浑河。努尔哈赤派兵堵断浑河河水,然后在河岸上埋下伏兵。杜松见河水不深,便下令渡河。不料,大军渡至中途,努尔哈赤下令决堤,河水暴涨,士兵们在没过肩头的水里艰难前行,溺水者数千人。过河之后,还来不及整理队伍,努尔哈赤带领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和八旗将官,统率伏兵一齐杀出,以两倍于杜松的兵力,勇猛冲杀,双方在萨尔浒展开大战。八旗兵以逸待劳,异常勇猛,只用了一夜的时间,就把杜松部全部消灭,总兵杜松、王宣、赵梦麟悉数被杀。

消灭了杜松之后,努尔哈赤又率军北上,迎战明朝的北路军马林部。双方展开了厮杀,马林指挥不力,临阵脱逃,北路军大败。

击败了西路军和北路军之后,努尔哈赤挥师南下,迎战东路军刘铤部。这一次,努尔哈赤坐镇赫图阿拉,派大贝勒代善率军迎战刘铤。这一次,代善依旧采取伏击战,在山谷处设下优势伏兵,等待刘铤。同时,还使用了反间计。代善命令一个明朝降将,拿着早已被杀死的杜松的令箭,到刘铤大营,让刘铤沿后金设伏兵的路线火速进军。刘铤和杜松之间消息不通,不知道此时杜松早已被斩杀。见到令箭,信以为真,匆忙下令起程进军。

刘铤大军进入八旗兵的伏击圈后,代善一声令下,八旗兵一齐杀出。可怜了刘铤,被当场斩杀,东路军全军覆没。

朝鲜从征元帅姜弘立率领的部队更是不堪一击,见明朝军队垮了,自己便不再挣扎,直接率领部下投降了。

三路大军失败的消息传到辽东经略杨镐处,杨镐既惊愕又悲愤,他急忙命令南路军李如柏撤退。李如柏指挥不力,在撤军过程中毫无军纪,互相踩踏,死伤无数。

萨尔浒之战,明军四路大军皆败北的消息传到北京,深宫之中多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得知后,忍住不流下了眼泪。

今天聊聊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在辽宁抚顺东边的浑河南岸。这个地方本来籍籍无名,但是因为1619年后金和明朝在此发生了一场大战,使得这个小地方从此名垂史册。

萨尔浒之战是刚刚建国的后金与明朝之间的第一次重大战役。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这场战役就迟早要爆发。因为辽东地区发展空间有限,天寒地冻,经济不发达,后金想要扩张,就必须向明朝一方发展,这样就不可避免要发生冲突。

努尔哈赤对此看得很明白。所以,建国之后,他便将矛头指向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这天,努尔哈赤聚集大军,誓师征讨大明。

出兵总得有个由头吧!在誓师大会上,努尔哈赤总结了明军的七条罪状,称之为“七大恨”。哪七条罪状呢?

第一条:明朝无故在边境地区进行挑衅,致使自己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条:明朝违背誓言,派兵帮助叶赫部。这条说的是,努尔哈赤进攻叶赫部,明朝派兵干涉,导致努尔哈赤无功而返。

第三条:明朝违背誓言,指责建州女真杀死在边境开矿的汉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余人遣送明朝,最终被斩杀。

第四条:明朝出兵为叶赫部防守,使得叶赫将本来是要许聘给努尔哈赤和儿子代善的女儿转嫁蒙古。

第五条:明朝派兵驱逐居住在柴河、齐拉、法纳哈三路耕田种谷的女真人。

第六条:万历皇帝偏听偏信,听信叶赫谗言,派人送来书函,斥责努尔哈赤。

第七条:明朝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已经被并吞的哈达地区。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场来看,这七条罪状都是胡闹。

但是站在努尔哈赤的立场看,这些都是无法忍受的,严重侵犯后金生存权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场来看,明朝的对待女真的政策是失败的。以夷制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明朝自始至终都没有接纳过女真,将他们称作“东夷”,甚至在官方文件里都把努尔哈赤称为“奴儿哈赤”、“奴酋”。另外,明朝边将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从来看不起女真人,在双方贸易中还经常抢夺女真人财物。

这些,都为女真人与明朝汉人之间的冲突埋下祸根。

誓师之后,四月十五日,努尔哈赤率兵偷袭抚顺,一战成功,顺利拿下这座边地重镇。抚顺守将李永芳投降努尔哈赤。努尔哈赤非常高兴,把孙女嫁给李永芳,依旧让李永芳统辖抚顺。

紧接着,努尔哈赤又命令大军趁胜出击,连下东州、马根单等城堡五百余座,劫掠人畜三十万。率兵前来救援的辽东总兵张承胤、副将颇廷相被击败,后金大军斩杀明朝的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及千把总等官五十余人,缴获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抚顺一战,打出了后金人的声威,提高了后金大军的信心。同时也增加了不少装备和军饷。

抚顺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史书上用了四个字,来形容朝廷大臣的反应:“朝野震惊”。可见,当时明朝文武官员对这次战争结果深感意外。他们想不到,撮尔小邦竟然能战胜天朝大军。

努尔哈赤的这次军事行动,激怒了明朝。为了一举消灭努尔哈赤,明朝起用曾担任辽东巡抚的杨镐为辽东经略,以宁远伯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柏为辽东总兵官,调集十万大军,征剿努尔哈赤。

万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辽东经略杨镐、蓟辽总督汪可受、巡抚周永春、巡按陈王庭,在辽阳演武场,集合征辽将官,分兵四路,直捣努尔哈赤老巢赫图阿拉。

这四路大军的进军路线如下:

北路以总兵马林为主将,自开原向南进兵;

西路以山海总兵杜松为主将,向抚顺进军;

南路以辽东总兵李如柏为主将,从清河往赫图阿拉进军;

东路以左都督府佥书刘铤为主将,从宽甸向北,往赫图阿拉进军。

以上四路,兵力八万八千五百人。

除了这四路部队,还有两支部队,一支是朝鲜派出的,由朝鲜从征元帅姜弘立统领,共一万三千人。另外一支,是叶赫部派出的,二千人。总兵力十万人,号称四十七万,携带枪炮数万,计划于三月初二日在二道关会合,然后进攻后金都城赫图阿拉。

从将帅安排和兵力布置来看,明朝这次是下了血本的。军队里还装备了枪炮。同时,还让朝鲜出兵助剿。从计划上来说,可谓万无一失,必置后金于死地。出兵的时候,总兵李如柏就告诫将士,此次出征“务擒元恶,枭首藁街”。

明朝的四路大军,部署上不可谓不周密,但是,有个重大漏洞,那就是四路大军只是约定了进攻时间和预计抵达目的地的时间,中途信息不畅,缺乏互联互通。这就给努尔哈赤各个击破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努尔哈赤分析明军情况后,制定了以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策略,用他的话说就是“恁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努尔哈赤首先率军迎战西路的杜松部。这是一次经典的伏击战。杜松部两万余人,日夜兼程赶到浑河。努尔哈赤派兵堵断浑河河水,然后在河岸上埋下伏兵。杜松见河水不深,便下令渡河。不料,大军渡至中途,努尔哈赤下令决堤,河水暴涨,士兵们在没过肩头的水里艰难前行,溺水者数千人。过河之后,还来不及整理队伍,努尔哈赤带领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和八旗将官,统率伏兵一齐杀出,以两倍于杜松的兵力,勇猛冲杀,双方在萨尔浒展开大战。八旗兵以逸待劳,异常勇猛,只用了一夜的时间,就把杜松部全部消灭,总兵杜松、王宣、赵梦麟悉数被杀。

消灭了杜松之后,努尔哈赤又率军北上,迎战明朝的北路军马林部。双方展开了厮杀,马林指挥不力,临阵脱逃,北路军大败。

击败了西路军和北路军之后,努尔哈赤挥师南下,迎战东路军刘铤部。这一次,努尔哈赤坐镇赫图阿拉,派大贝勒代善率军迎战刘铤。这一次,代善依旧采取伏击战,在山谷处设下优势伏兵,等待刘铤。同时,还使用了反间计。代善命令一个明朝降将,拿着早已被杀死的杜松的令箭,到刘铤大营,让刘铤沿后金设伏兵的路线火速进军。刘铤和杜松之间消息不通,不知道此时杜松早已被斩杀。见到令箭,信以为真,匆忙下令起程进军。

刘铤大军进入八旗兵的伏击圈后,代善一声令下,八旗兵一齐杀出。可怜了刘铤,被当场斩杀,东路军全军覆没。

朝鲜从征元帅姜弘立率领的部队更是不堪一击,见明朝军队垮了,自己便不再挣扎,直接率领部下投降了。

三路大军失败的消息传到辽东经略杨镐处,杨镐既惊愕又悲愤,他急忙命令南路军李如柏撤退。李如柏指挥不力,在撤军过程中毫无军纪,互相踩踏,死伤无数。

萨尔浒之战,明军四路大军皆败北的消息传到北京,深宫之中多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得知后,忍住不流下了眼泪。

萨尔浒之战是后金和明朝的第一次重大战役,影响十分深远。《清史稿》上说:“萨尔浒一役,翦商业定。迁都沈阳,规模远矣。比於岐、丰,无多让焉。”这场战役是后金的开国之战,也是后金的定国之战,从此之后,攻守易行,战争主动权转移到后金一边。

大清开国之战:萨尔浒战役明朝四路大军,为何被努尔哈赤各个击破

今天聊聊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在辽宁抚顺东边的浑河南岸。这个地方本来籍籍无名,但是因为1619年后金和明朝在此发生了一场大战,使得这个小地方从此名垂史册。

萨尔浒之战是刚刚建国的后金与明朝之间的第一次重大战役。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这场战役就迟早要爆发。因为辽东地区发展空间有限,天寒地冻,经济不发达,后金想要扩张,就必须向明朝一方发展,这样就不可避免要发生冲突。

努尔哈赤对此看得很明白。所以,建国之后,他便将矛头指向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这天,努尔哈赤聚集大军,誓师征讨大明。

出兵总得有个由头吧!在誓师大会上,努尔哈赤总结了明军的七条罪状,称之为“七大恨”。哪七条罪状呢?

第一条:明朝无故在边境地区进行挑衅,致使自己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条:明朝违背誓言,派兵帮助叶赫部。这条说的是,努尔哈赤进攻叶赫部,明朝派兵干涉,导致努尔哈赤无功而返。

第三条:明朝违背誓言,指责建州女真杀死在边境开矿的汉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余人遣送明朝,最终被斩杀。

第四条:明朝出兵为叶赫部防守,使得叶赫将本来是要许聘给努尔哈赤和儿子代善的女儿转嫁蒙古。

第五条:明朝派兵驱逐居住在柴河、齐拉、法纳哈三路耕田种谷的女真人。

第六条:万历皇帝偏听偏信,听信叶赫谗言,派人送来书函,斥责努尔哈赤。

第七条:明朝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已经被并吞的哈达地区。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场来看,这七条罪状都是胡闹。

但是站在努尔哈赤的立场看,这些都是无法忍受的,严重侵犯后金生存权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场来看,明朝的对待女真的政策是失败的。以夷制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明朝自始至终都没有接纳过女真,将他们称作“东夷”,甚至在官方文件里都把努尔哈赤称为“奴儿哈赤”、“奴酋”。另外,明朝边将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从来看不起女真人,在双方贸易中还经常抢夺女真人财物。

这些,都为女真人与明朝汉人之间的冲突埋下祸根。

誓师之后,四月十五日,努尔哈赤率兵偷袭抚顺,一战成功,顺利拿下这座边地重镇。抚顺守将李永芳投降努尔哈赤。努尔哈赤非常高兴,把孙女嫁给李永芳,依旧让李永芳统辖抚顺。

紧接着,努尔哈赤又命令大军趁胜出击,连下东州、马根单等城堡五百余座,劫掠人畜三十万。率兵前来救援的辽东总兵张承胤、副将颇廷相被击败,后金大军斩杀明朝的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及千把总等官五十余人,缴获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抚顺一战,打出了后金人的声威,提高了后金大军的信心。同时也增加了不少装备和军饷。

抚顺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史书上用了四个字,来形容朝廷大臣的反应:“朝野震惊”。可见,当时明朝文武官员对这次战争结果深感意外。他们想不到,撮尔小邦竟然能战胜天朝大军。

努尔哈赤的这次军事行动,激怒了明朝。为了一举消灭努尔哈赤,明朝起用曾担任辽东巡抚的杨镐为辽东经略,以宁远伯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柏为辽东总兵官,调集十万大军,征剿努尔哈赤。

万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辽东经略杨镐、蓟辽总督汪可受、巡抚周永春、巡按陈王庭,在辽阳演武场,集合征辽将官,分兵四路,直捣努尔哈赤老巢赫图阿拉。

这四路大军的进军路线如下:

北路以总兵马林为主将,自开原向南进兵;

西路以山海总兵杜松为主将,向抚顺进军;

南路以辽东总兵李如柏为主将,从清河往赫图阿拉进军;

东路以左都督府佥书刘铤为主将,从宽甸向北,往赫图阿拉进军。

以上四路,兵力八万八千五百人。

除了这四路部队,还有两支部队,一支是朝鲜派出的,由朝鲜从征元帅姜弘立统领,共一万三千人。另外一支,是叶赫部派出的,二千人。总兵力十万人,号称四十七万,携带枪炮数万,计划于三月初二日在二道关会合,然后进攻后金都城赫图阿拉。

从将帅安排和兵力布置来看,明朝这次是下了血本的。军队里还装备了枪炮。同时,还让朝鲜出兵助剿。从计划上来说,可谓万无一失,必置后金于死地。出兵的时候,总兵李如柏就告诫将士,此次出征“务擒元恶,枭首藁街”。

明朝的四路大军,部署上不可谓不周密,但是,有个重大漏洞,那就是四路大军只是约定了进攻时间和预计抵达目的地的时间,中途信息不畅,缺乏互联互通。这就给努尔哈赤各个击破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努尔哈赤分析明军情况后,制定了以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策略,用他的话说就是“恁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努尔哈赤首先率军迎战西路的杜松部。这是一次经典的伏击战。杜松部两万余人,日夜兼程赶到浑河。努尔哈赤派兵堵断浑河河水,然后在河岸上埋下伏兵。杜松见河水不深,便下令渡河。不料,大军渡至中途,努尔哈赤下令决堤,河水暴涨,士兵们在没过肩头的水里艰难前行,溺水者数千人。过河之后,还来不及整理队伍,努尔哈赤带领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和八旗将官,统率伏兵一齐杀出,以两倍于杜松的兵力,勇猛冲杀,双方在萨尔浒展开大战。八旗兵以逸待劳,异常勇猛,只用了一夜的时间,就把杜松部全部消灭,总兵杜松、王宣、赵梦麟悉数被杀。

消灭了杜松之后,努尔哈赤又率军北上,迎战明朝的北路军马林部。双方展开了厮杀,马林指挥不力,临阵脱逃,北路军大败。

击败了西路军和北路军之后,努尔哈赤挥师南下,迎战东路军刘铤部。这一次,努尔哈赤坐镇赫图阿拉,派大贝勒代善率军迎战刘铤。这一次,代善依旧采取伏击战,在山谷处设下优势伏兵,等待刘铤。同时,还使用了反间计。代善命令一个明朝降将,拿着早已被杀死的杜松的令箭,到刘铤大营,让刘铤沿后金设伏兵的路线火速进军。刘铤和杜松之间消息不通,不知道此时杜松早已被斩杀。见到令箭,信以为真,匆忙下令起程进军。

刘铤大军进入八旗兵的伏击圈后,代善一声令下,八旗兵一齐杀出。可怜了刘铤,被当场斩杀,东路军全军覆没。

朝鲜从征元帅姜弘立率领的部队更是不堪一击,见明朝军队垮了,自己便不再挣扎,直接率领部下投降了。

三路大军失败的消息传到辽东经略杨镐处,杨镐既惊愕又悲愤,他急忙命令南路军李如柏撤退。李如柏指挥不力,在撤军过程中毫无军纪,互相踩踏,死伤无数。

萨尔浒之战,明军四路大军皆败北的消息传到北京,深宫之中多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得知后,忍住不流下了眼泪。

萨尔浒之战是后金和明朝的第一次重大战役,影响十分深远。《清史稿》上说:“萨尔浒一役,翦商业定。迁都沈阳,规模远矣。比於岐、丰,无多让焉。”这场战役是后金的开国之战,也是后金的定国之战,从此之后,攻守易行,战争主动权转移到后金一边。

1、军事上,明朝在这次战役中战死了四位总兵,阵亡的副总兵、道臣、参将、游击、都司、通判、守备、中军、千总、把总等将官三百一十余人,兵丁战死四万五千八百余人,丢失马、骡、驼二万八千余匹,遗弃火器大小枪炮二万件。经此一战,明朝辽东精锐丧失大半。后金则获得了众多先进的武器、马匹等战略物资,军队实力大大增强。

今天聊聊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在辽宁抚顺东边的浑河南岸。这个地方本来籍籍无名,但是因为1619年后金和明朝在此发生了一场大战,使得这个小地方从此名垂史册。

萨尔浒之战是刚刚建国的后金与明朝之间的第一次重大战役。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这场战役就迟早要爆发。因为辽东地区发展空间有限,天寒地冻,经济不发达,后金想要扩张,就必须向明朝一方发展,这样就不可避免要发生冲突。

努尔哈赤对此看得很明白。所以,建国之后,他便将矛头指向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这天,努尔哈赤聚集大军,誓师征讨大明。

出兵总得有个由头吧!在誓师大会上,努尔哈赤总结了明军的七条罪状,称之为“七大恨”。哪七条罪状呢?

第一条:明朝无故在边境地区进行挑衅,致使自己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条:明朝违背誓言,派兵帮助叶赫部。这条说的是,努尔哈赤进攻叶赫部,明朝派兵干涉,导致努尔哈赤无功而返。

第三条:明朝违背誓言,指责建州女真杀死在边境开矿的汉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余人遣送明朝,最终被斩杀。

第四条:明朝出兵为叶赫部防守,使得叶赫将本来是要许聘给努尔哈赤和儿子代善的女儿转嫁蒙古。

第五条:明朝派兵驱逐居住在柴河、齐拉、法纳哈三路耕田种谷的女真人。

第六条:万历皇帝偏听偏信,听信叶赫谗言,派人送来书函,斥责努尔哈赤。

第七条:明朝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已经被并吞的哈达地区。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场来看,这七条罪状都是胡闹。

但是站在努尔哈赤的立场看,这些都是无法忍受的,严重侵犯后金生存权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场来看,明朝的对待女真的政策是失败的。以夷制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明朝自始至终都没有接纳过女真,将他们称作“东夷”,甚至在官方文件里都把努尔哈赤称为“奴儿哈赤”、“奴酋”。另外,明朝边将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从来看不起女真人,在双方贸易中还经常抢夺女真人财物。

这些,都为女真人与明朝汉人之间的冲突埋下祸根。

誓师之后,四月十五日,努尔哈赤率兵偷袭抚顺,一战成功,顺利拿下这座边地重镇。抚顺守将李永芳投降努尔哈赤。努尔哈赤非常高兴,把孙女嫁给李永芳,依旧让李永芳统辖抚顺。

紧接着,努尔哈赤又命令大军趁胜出击,连下东州、马根单等城堡五百余座,劫掠人畜三十万。率兵前来救援的辽东总兵张承胤、副将颇廷相被击败,后金大军斩杀明朝的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及千把总等官五十余人,缴获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抚顺一战,打出了后金人的声威,提高了后金大军的信心。同时也增加了不少装备和军饷。

抚顺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史书上用了四个字,来形容朝廷大臣的反应:“朝野震惊”。可见,当时明朝文武官员对这次战争结果深感意外。他们想不到,撮尔小邦竟然能战胜天朝大军。

努尔哈赤的这次军事行动,激怒了明朝。为了一举消灭努尔哈赤,明朝起用曾担任辽东巡抚的杨镐为辽东经略,以宁远伯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柏为辽东总兵官,调集十万大军,征剿努尔哈赤。

万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辽东经略杨镐、蓟辽总督汪可受、巡抚周永春、巡按陈王庭,在辽阳演武场,集合征辽将官,分兵四路,直捣努尔哈赤老巢赫图阿拉。

这四路大军的进军路线如下:

北路以总兵马林为主将,自开原向南进兵;

西路以山海总兵杜松为主将,向抚顺进军;

南路以辽东总兵李如柏为主将,从清河往赫图阿拉进军;

东路以左都督府佥书刘铤为主将,从宽甸向北,往赫图阿拉进军。

以上四路,兵力八万八千五百人。

除了这四路部队,还有两支部队,一支是朝鲜派出的,由朝鲜从征元帅姜弘立统领,共一万三千人。另外一支,是叶赫部派出的,二千人。总兵力十万人,号称四十七万,携带枪炮数万,计划于三月初二日在二道关会合,然后进攻后金都城赫图阿拉。

从将帅安排和兵力布置来看,明朝这次是下了血本的。军队里还装备了枪炮。同时,还让朝鲜出兵助剿。从计划上来说,可谓万无一失,必置后金于死地。出兵的时候,总兵李如柏就告诫将士,此次出征“务擒元恶,枭首藁街”。

明朝的四路大军,部署上不可谓不周密,但是,有个重大漏洞,那就是四路大军只是约定了进攻时间和预计抵达目的地的时间,中途信息不畅,缺乏互联互通。这就给努尔哈赤各个击破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努尔哈赤分析明军情况后,制定了以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策略,用他的话说就是“恁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努尔哈赤首先率军迎战西路的杜松部。这是一次经典的伏击战。杜松部两万余人,日夜兼程赶到浑河。努尔哈赤派兵堵断浑河河水,然后在河岸上埋下伏兵。杜松见河水不深,便下令渡河。不料,大军渡至中途,努尔哈赤下令决堤,河水暴涨,士兵们在没过肩头的水里艰难前行,溺水者数千人。过河之后,还来不及整理队伍,努尔哈赤带领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和八旗将官,统率伏兵一齐杀出,以两倍于杜松的兵力,勇猛冲杀,双方在萨尔浒展开大战。八旗兵以逸待劳,异常勇猛,只用了一夜的时间,就把杜松部全部消灭,总兵杜松、王宣、赵梦麟悉数被杀。

消灭了杜松之后,努尔哈赤又率军北上,迎战明朝的北路军马林部。双方展开了厮杀,马林指挥不力,临阵脱逃,北路军大败。

击败了西路军和北路军之后,努尔哈赤挥师南下,迎战东路军刘铤部。这一次,努尔哈赤坐镇赫图阿拉,派大贝勒代善率军迎战刘铤。这一次,代善依旧采取伏击战,在山谷处设下优势伏兵,等待刘铤。同时,还使用了反间计。代善命令一个明朝降将,拿着早已被杀死的杜松的令箭,到刘铤大营,让刘铤沿后金设伏兵的路线火速进军。刘铤和杜松之间消息不通,不知道此时杜松早已被斩杀。见到令箭,信以为真,匆忙下令起程进军。

刘铤大军进入八旗兵的伏击圈后,代善一声令下,八旗兵一齐杀出。可怜了刘铤,被当场斩杀,东路军全军覆没。

朝鲜从征元帅姜弘立率领的部队更是不堪一击,见明朝军队垮了,自己便不再挣扎,直接率领部下投降了。

三路大军失败的消息传到辽东经略杨镐处,杨镐既惊愕又悲愤,他急忙命令南路军李如柏撤退。李如柏指挥不力,在撤军过程中毫无军纪,互相踩踏,死伤无数。

萨尔浒之战,明军四路大军皆败北的消息传到北京,深宫之中多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得知后,忍住不流下了眼泪。

萨尔浒之战是后金和明朝的第一次重大战役,影响十分深远。《清史稿》上说:“萨尔浒一役,翦商业定。迁都沈阳,规模远矣。比於岐、丰,无多让焉。”这场战役是后金的开国之战,也是后金的定国之战,从此之后,攻守易行,战争主动权转移到后金一边。

1、军事上,明朝在这次战役中战死了四位总兵,阵亡的副总兵、道臣、参将、游击、都司、通判、守备、中军、千总、把总等将官三百一十余人,兵丁战死四万五千八百余人,丢失马、骡、驼二万八千余匹,遗弃火器大小枪炮二万件。经此一战,明朝辽东精锐丧失大半。后金则获得了众多先进的武器、马匹等战略物资,军队实力大大增强。

2、国际形势上,萨尔浒战役之后,投降被俘的朝鲜姜弘立被放归朝鲜,朝鲜国主于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派遣使者来到后金,向努尔哈赤致谢,并承诺,从此之后在后金与明朝之间采取中立政策。

今天聊聊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在辽宁抚顺东边的浑河南岸。这个地方本来籍籍无名,但是因为1619年后金和明朝在此发生了一场大战,使得这个小地方从此名垂史册。

萨尔浒之战是刚刚建国的后金与明朝之间的第一次重大战役。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这场战役就迟早要爆发。因为辽东地区发展空间有限,天寒地冻,经济不发达,后金想要扩张,就必须向明朝一方发展,这样就不可避免要发生冲突。

努尔哈赤对此看得很明白。所以,建国之后,他便将矛头指向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这天,努尔哈赤聚集大军,誓师征讨大明。

出兵总得有个由头吧!在誓师大会上,努尔哈赤总结了明军的七条罪状,称之为“七大恨”。哪七条罪状呢?

第一条:明朝无故在边境地区进行挑衅,致使自己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条:明朝违背誓言,派兵帮助叶赫部。这条说的是,努尔哈赤进攻叶赫部,明朝派兵干涉,导致努尔哈赤无功而返。

第三条:明朝违背誓言,指责建州女真杀死在边境开矿的汉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余人遣送明朝,最终被斩杀。

第四条:明朝出兵为叶赫部防守,使得叶赫将本来是要许聘给努尔哈赤和儿子代善的女儿转嫁蒙古。

第五条:明朝派兵驱逐居住在柴河、齐拉、法纳哈三路耕田种谷的女真人。

第六条:万历皇帝偏听偏信,听信叶赫谗言,派人送来书函,斥责努尔哈赤。

第七条:明朝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已经被并吞的哈达地区。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场来看,这七条罪状都是胡闹。

但是站在努尔哈赤的立场看,这些都是无法忍受的,严重侵犯后金生存权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场来看,明朝的对待女真的政策是失败的。以夷制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明朝自始至终都没有接纳过女真,将他们称作“东夷”,甚至在官方文件里都把努尔哈赤称为“奴儿哈赤”、“奴酋”。另外,明朝边将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从来看不起女真人,在双方贸易中还经常抢夺女真人财物。

这些,都为女真人与明朝汉人之间的冲突埋下祸根。

誓师之后,四月十五日,努尔哈赤率兵偷袭抚顺,一战成功,顺利拿下这座边地重镇。抚顺守将李永芳投降努尔哈赤。努尔哈赤非常高兴,把孙女嫁给李永芳,依旧让李永芳统辖抚顺。

紧接着,努尔哈赤又命令大军趁胜出击,连下东州、马根单等城堡五百余座,劫掠人畜三十万。率兵前来救援的辽东总兵张承胤、副将颇廷相被击败,后金大军斩杀明朝的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及千把总等官五十余人,缴获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抚顺一战,打出了后金人的声威,提高了后金大军的信心。同时也增加了不少装备和军饷。

抚顺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史书上用了四个字,来形容朝廷大臣的反应:“朝野震惊”。可见,当时明朝文武官员对这次战争结果深感意外。他们想不到,撮尔小邦竟然能战胜天朝大军。

努尔哈赤的这次军事行动,激怒了明朝。为了一举消灭努尔哈赤,明朝起用曾担任辽东巡抚的杨镐为辽东经略,以宁远伯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柏为辽东总兵官,调集十万大军,征剿努尔哈赤。

万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辽东经略杨镐、蓟辽总督汪可受、巡抚周永春、巡按陈王庭,在辽阳演武场,集合征辽将官,分兵四路,直捣努尔哈赤老巢赫图阿拉。

这四路大军的进军路线如下:

北路以总兵马林为主将,自开原向南进兵;

西路以山海总兵杜松为主将,向抚顺进军;

南路以辽东总兵李如柏为主将,从清河往赫图阿拉进军;

东路以左都督府佥书刘铤为主将,从宽甸向北,往赫图阿拉进军。

以上四路,兵力八万八千五百人。

除了这四路部队,还有两支部队,一支是朝鲜派出的,由朝鲜从征元帅姜弘立统领,共一万三千人。另外一支,是叶赫部派出的,二千人。总兵力十万人,号称四十七万,携带枪炮数万,计划于三月初二日在二道关会合,然后进攻后金都城赫图阿拉。

从将帅安排和兵力布置来看,明朝这次是下了血本的。军队里还装备了枪炮。同时,还让朝鲜出兵助剿。从计划上来说,可谓万无一失,必置后金于死地。出兵的时候,总兵李如柏就告诫将士,此次出征“务擒元恶,枭首藁街”。

明朝的四路大军,部署上不可谓不周密,但是,有个重大漏洞,那就是四路大军只是约定了进攻时间和预计抵达目的地的时间,中途信息不畅,缺乏互联互通。这就给努尔哈赤各个击破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努尔哈赤分析明军情况后,制定了以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策略,用他的话说就是“恁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努尔哈赤首先率军迎战西路的杜松部。这是一次经典的伏击战。杜松部两万余人,日夜兼程赶到浑河。努尔哈赤派兵堵断浑河河水,然后在河岸上埋下伏兵。杜松见河水不深,便下令渡河。不料,大军渡至中途,努尔哈赤下令决堤,河水暴涨,士兵们在没过肩头的水里艰难前行,溺水者数千人。过河之后,还来不及整理队伍,努尔哈赤带领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和八旗将官,统率伏兵一齐杀出,以两倍于杜松的兵力,勇猛冲杀,双方在萨尔浒展开大战。八旗兵以逸待劳,异常勇猛,只用了一夜的时间,就把杜松部全部消灭,总兵杜松、王宣、赵梦麟悉数被杀。

消灭了杜松之后,努尔哈赤又率军北上,迎战明朝的北路军马林部。双方展开了厮杀,马林指挥不力,临阵脱逃,北路军大败。

击败了西路军和北路军之后,努尔哈赤挥师南下,迎战东路军刘铤部。这一次,努尔哈赤坐镇赫图阿拉,派大贝勒代善率军迎战刘铤。这一次,代善依旧采取伏击战,在山谷处设下优势伏兵,等待刘铤。同时,还使用了反间计。代善命令一个明朝降将,拿着早已被杀死的杜松的令箭,到刘铤大营,让刘铤沿后金设伏兵的路线火速进军。刘铤和杜松之间消息不通,不知道此时杜松早已被斩杀。见到令箭,信以为真,匆忙下令起程进军。

刘铤大军进入八旗兵的伏击圈后,代善一声令下,八旗兵一齐杀出。可怜了刘铤,被当场斩杀,东路军全军覆没。

朝鲜从征元帅姜弘立率领的部队更是不堪一击,见明朝军队垮了,自己便不再挣扎,直接率领部下投降了。

三路大军失败的消息传到辽东经略杨镐处,杨镐既惊愕又悲愤,他急忙命令南路军李如柏撤退。李如柏指挥不力,在撤军过程中毫无军纪,互相踩踏,死伤无数。

萨尔浒之战,明军四路大军皆败北的消息传到北京,深宫之中多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得知后,忍住不流下了眼泪。

萨尔浒之战是后金和明朝的第一次重大战役,影响十分深远。《清史稿》上说:“萨尔浒一役,翦商业定。迁都沈阳,规模远矣。比於岐、丰,无多让焉。”这场战役是后金的开国之战,也是后金的定国之战,从此之后,攻守易行,战争主动权转移到后金一边。

1、军事上,明朝在这次战役中战死了四位总兵,阵亡的副总兵、道臣、参将、游击、都司、通判、守备、中军、千总、把总等将官三百一十余人,兵丁战死四万五千八百余人,丢失马、骡、驼二万八千余匹,遗弃火器大小枪炮二万件。经此一战,明朝辽东精锐丧失大半。后金则获得了众多先进的武器、马匹等战略物资,军队实力大大增强。

2、国际形势上,萨尔浒战役之后,投降被俘的朝鲜姜弘立被放归朝鲜,朝鲜国主于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派遣使者来到后金,向努尔哈赤致谢,并承诺,从此之后在后金与明朝之间采取中立政策。

3、女真内部,萨尔浒之战后,亲近明朝的叶赫部被彻底征服,叶赫的酋长金台吉、布扬古被杀死,后金军乘势攻占了开原、铁岭。从此,女真内部更加团结,凝聚力更强。明朝“以夷制夷、犬牙交错”的政策彻底失败。

今天聊聊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在辽宁抚顺东边的浑河南岸。这个地方本来籍籍无名,但是因为1619年后金和明朝在此发生了一场大战,使得这个小地方从此名垂史册。

萨尔浒之战是刚刚建国的后金与明朝之间的第一次重大战役。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这场战役就迟早要爆发。因为辽东地区发展空间有限,天寒地冻,经济不发达,后金想要扩张,就必须向明朝一方发展,这样就不可避免要发生冲突。

努尔哈赤对此看得很明白。所以,建国之后,他便将矛头指向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这天,努尔哈赤聚集大军,誓师征讨大明。

出兵总得有个由头吧!在誓师大会上,努尔哈赤总结了明军的七条罪状,称之为“七大恨”。哪七条罪状呢?

第一条:明朝无故在边境地区进行挑衅,致使自己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条:明朝违背誓言,派兵帮助叶赫部。这条说的是,努尔哈赤进攻叶赫部,明朝派兵干涉,导致努尔哈赤无功而返。

第三条:明朝违背誓言,指责建州女真杀死在边境开矿的汉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余人遣送明朝,最终被斩杀。

第四条:明朝出兵为叶赫部防守,使得叶赫将本来是要许聘给努尔哈赤和儿子代善的女儿转嫁蒙古。

第五条:明朝派兵驱逐居住在柴河、齐拉、法纳哈三路耕田种谷的女真人。

第六条:万历皇帝偏听偏信,听信叶赫谗言,派人送来书函,斥责努尔哈赤。

第七条:明朝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已经被并吞的哈达地区。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场来看,这七条罪状都是胡闹。

但是站在努尔哈赤的立场看,这些都是无法忍受的,严重侵犯后金生存权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场来看,明朝的对待女真的政策是失败的。以夷制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明朝自始至终都没有接纳过女真,将他们称作“东夷”,甚至在官方文件里都把努尔哈赤称为“奴儿哈赤”、“奴酋”。另外,明朝边将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从来看不起女真人,在双方贸易中还经常抢夺女真人财物。

这些,都为女真人与明朝汉人之间的冲突埋下祸根。

誓师之后,四月十五日,努尔哈赤率兵偷袭抚顺,一战成功,顺利拿下这座边地重镇。抚顺守将李永芳投降努尔哈赤。努尔哈赤非常高兴,把孙女嫁给李永芳,依旧让李永芳统辖抚顺。

紧接着,努尔哈赤又命令大军趁胜出击,连下东州、马根单等城堡五百余座,劫掠人畜三十万。率兵前来救援的辽东总兵张承胤、副将颇廷相被击败,后金大军斩杀明朝的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及千把总等官五十余人,缴获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抚顺一战,打出了后金人的声威,提高了后金大军的信心。同时也增加了不少装备和军饷。

抚顺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史书上用了四个字,来形容朝廷大臣的反应:“朝野震惊”。可见,当时明朝文武官员对这次战争结果深感意外。他们想不到,撮尔小邦竟然能战胜天朝大军。

努尔哈赤的这次军事行动,激怒了明朝。为了一举消灭努尔哈赤,明朝起用曾担任辽东巡抚的杨镐为辽东经略,以宁远伯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柏为辽东总兵官,调集十万大军,征剿努尔哈赤。

万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辽东经略杨镐、蓟辽总督汪可受、巡抚周永春、巡按陈王庭,在辽阳演武场,集合征辽将官,分兵四路,直捣努尔哈赤老巢赫图阿拉。

这四路大军的进军路线如下:

北路以总兵马林为主将,自开原向南进兵;

西路以山海总兵杜松为主将,向抚顺进军;

南路以辽东总兵李如柏为主将,从清河往赫图阿拉进军;

东路以左都督府佥书刘铤为主将,从宽甸向北,往赫图阿拉进军。

以上四路,兵力八万八千五百人。

除了这四路部队,还有两支部队,一支是朝鲜派出的,由朝鲜从征元帅姜弘立统领,共一万三千人。另外一支,是叶赫部派出的,二千人。总兵力十万人,号称四十七万,携带枪炮数万,计划于三月初二日在二道关会合,然后进攻后金都城赫图阿拉。

从将帅安排和兵力布置来看,明朝这次是下了血本的。军队里还装备了枪炮。同时,还让朝鲜出兵助剿。从计划上来说,可谓万无一失,必置后金于死地。出兵的时候,总兵李如柏就告诫将士,此次出征“务擒元恶,枭首藁街”。

明朝的四路大军,部署上不可谓不周密,但是,有个重大漏洞,那就是四路大军只是约定了进攻时间和预计抵达目的地的时间,中途信息不畅,缺乏互联互通。这就给努尔哈赤各个击破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努尔哈赤分析明军情况后,制定了以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策略,用他的话说就是“恁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努尔哈赤首先率军迎战西路的杜松部。这是一次经典的伏击战。杜松部两万余人,日夜兼程赶到浑河。努尔哈赤派兵堵断浑河河水,然后在河岸上埋下伏兵。杜松见河水不深,便下令渡河。不料,大军渡至中途,努尔哈赤下令决堤,河水暴涨,士兵们在没过肩头的水里艰难前行,溺水者数千人。过河之后,还来不及整理队伍,努尔哈赤带领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和八旗将官,统率伏兵一齐杀出,以两倍于杜松的兵力,勇猛冲杀,双方在萨尔浒展开大战。八旗兵以逸待劳,异常勇猛,只用了一夜的时间,就把杜松部全部消灭,总兵杜松、王宣、赵梦麟悉数被杀。

消灭了杜松之后,努尔哈赤又率军北上,迎战明朝的北路军马林部。双方展开了厮杀,马林指挥不力,临阵脱逃,北路军大败。

击败了西路军和北路军之后,努尔哈赤挥师南下,迎战东路军刘铤部。这一次,努尔哈赤坐镇赫图阿拉,派大贝勒代善率军迎战刘铤。这一次,代善依旧采取伏击战,在山谷处设下优势伏兵,等待刘铤。同时,还使用了反间计。代善命令一个明朝降将,拿着早已被杀死的杜松的令箭,到刘铤大营,让刘铤沿后金设伏兵的路线火速进军。刘铤和杜松之间消息不通,不知道此时杜松早已被斩杀。见到令箭,信以为真,匆忙下令起程进军。

刘铤大军进入八旗兵的伏击圈后,代善一声令下,八旗兵一齐杀出。可怜了刘铤,被当场斩杀,东路军全军覆没。

朝鲜从征元帅姜弘立率领的部队更是不堪一击,见明朝军队垮了,自己便不再挣扎,直接率领部下投降了。

三路大军失败的消息传到辽东经略杨镐处,杨镐既惊愕又悲愤,他急忙命令南路军李如柏撤退。李如柏指挥不力,在撤军过程中毫无军纪,互相踩踏,死伤无数。

萨尔浒之战,明军四路大军皆败北的消息传到北京,深宫之中多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得知后,忍住不流下了眼泪。

萨尔浒之战是后金和明朝的第一次重大战役,影响十分深远。《清史稿》上说:“萨尔浒一役,翦商业定。迁都沈阳,规模远矣。比於岐、丰,无多让焉。”这场战役是后金的开国之战,也是后金的定国之战,从此之后,攻守易行,战争主动权转移到后金一边。

1、军事上,明朝在这次战役中战死了四位总兵,阵亡的副总兵、道臣、参将、游击、都司、通判、守备、中军、千总、把总等将官三百一十余人,兵丁战死四万五千八百余人,丢失马、骡、驼二万八千余匹,遗弃火器大小枪炮二万件。经此一战,明朝辽东精锐丧失大半。后金则获得了众多先进的武器、马匹等战略物资,军队实力大大增强。

2、国际形势上,萨尔浒战役之后,投降被俘的朝鲜姜弘立被放归朝鲜,朝鲜国主于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派遣使者来到后金,向努尔哈赤致谢,并承诺,从此之后在后金与明朝之间采取中立政策。

3、女真内部,萨尔浒之战后,亲近明朝的叶赫部被彻底征服,叶赫的酋长金台吉、布扬古被杀死,后金军乘势攻占了开原、铁岭。从此,女真内部更加团结,凝聚力更强。明朝“以夷制夷、犬牙交错”的政策彻底失败。

4、明朝方面,萨尔浒兵败后,主帅杨镐引咎辞职,后被皇帝下令拘押,于崇祯二年(1629年)被处决。总兵李如柏虽全身而退,但是被言官弹劾,悲愤交加,一年之后在军中自杀身亡。萨尔浒之战后,辽东局势迅速糜烂,明朝逐渐失去了对辽东的控制权。

今天聊聊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在辽宁抚顺东边的浑河南岸。这个地方本来籍籍无名,但是因为1619年后金和明朝在此发生了一场大战,使得这个小地方从此名垂史册。

萨尔浒之战是刚刚建国的后金与明朝之间的第一次重大战役。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这场战役就迟早要爆发。因为辽东地区发展空间有限,天寒地冻,经济不发达,后金想要扩张,就必须向明朝一方发展,这样就不可避免要发生冲突。

努尔哈赤对此看得很明白。所以,建国之后,他便将矛头指向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这天,努尔哈赤聚集大军,誓师征讨大明。

出兵总得有个由头吧!在誓师大会上,努尔哈赤总结了明军的七条罪状,称之为“七大恨”。哪七条罪状呢?

第一条:明朝无故在边境地区进行挑衅,致使自己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条:明朝违背誓言,派兵帮助叶赫部。这条说的是,努尔哈赤进攻叶赫部,明朝派兵干涉,导致努尔哈赤无功而返。

第三条:明朝违背誓言,指责建州女真杀死在边境开矿的汉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余人遣送明朝,最终被斩杀。

第四条:明朝出兵为叶赫部防守,使得叶赫将本来是要许聘给努尔哈赤和儿子代善的女儿转嫁蒙古。

第五条:明朝派兵驱逐居住在柴河、齐拉、法纳哈三路耕田种谷的女真人。

第六条:万历皇帝偏听偏信,听信叶赫谗言,派人送来书函,斥责努尔哈赤。

第七条:明朝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已经被并吞的哈达地区。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场来看,这七条罪状都是胡闹。

但是站在努尔哈赤的立场看,这些都是无法忍受的,严重侵犯后金生存权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场来看,明朝的对待女真的政策是失败的。以夷制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明朝自始至终都没有接纳过女真,将他们称作“东夷”,甚至在官方文件里都把努尔哈赤称为“奴儿哈赤”、“奴酋”。另外,明朝边将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从来看不起女真人,在双方贸易中还经常抢夺女真人财物。

这些,都为女真人与明朝汉人之间的冲突埋下祸根。

誓师之后,四月十五日,努尔哈赤率兵偷袭抚顺,一战成功,顺利拿下这座边地重镇。抚顺守将李永芳投降努尔哈赤。努尔哈赤非常高兴,把孙女嫁给李永芳,依旧让李永芳统辖抚顺。

紧接着,努尔哈赤又命令大军趁胜出击,连下东州、马根单等城堡五百余座,劫掠人畜三十万。率兵前来救援的辽东总兵张承胤、副将颇廷相被击败,后金大军斩杀明朝的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及千把总等官五十余人,缴获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抚顺一战,打出了后金人的声威,提高了后金大军的信心。同时也增加了不少装备和军饷。

抚顺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史书上用了四个字,来形容朝廷大臣的反应:“朝野震惊”。可见,当时明朝文武官员对这次战争结果深感意外。他们想不到,撮尔小邦竟然能战胜天朝大军。

努尔哈赤的这次军事行动,激怒了明朝。为了一举消灭努尔哈赤,明朝起用曾担任辽东巡抚的杨镐为辽东经略,以宁远伯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柏为辽东总兵官,调集十万大军,征剿努尔哈赤。

万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辽东经略杨镐、蓟辽总督汪可受、巡抚周永春、巡按陈王庭,在辽阳演武场,集合征辽将官,分兵四路,直捣努尔哈赤老巢赫图阿拉。

这四路大军的进军路线如下:

北路以总兵马林为主将,自开原向南进兵;

西路以山海总兵杜松为主将,向抚顺进军;

南路以辽东总兵李如柏为主将,从清河往赫图阿拉进军;

东路以左都督府佥书刘铤为主将,从宽甸向北,往赫图阿拉进军。

以上四路,兵力八万八千五百人。

除了这四路部队,还有两支部队,一支是朝鲜派出的,由朝鲜从征元帅姜弘立统领,共一万三千人。另外一支,是叶赫部派出的,二千人。总兵力十万人,号称四十七万,携带枪炮数万,计划于三月初二日在二道关会合,然后进攻后金都城赫图阿拉。

从将帅安排和兵力布置来看,明朝这次是下了血本的。军队里还装备了枪炮。同时,还让朝鲜出兵助剿。从计划上来说,可谓万无一失,必置后金于死地。出兵的时候,总兵李如柏就告诫将士,此次出征“务擒元恶,枭首藁街”。

明朝的四路大军,部署上不可谓不周密,但是,有个重大漏洞,那就是四路大军只是约定了进攻时间和预计抵达目的地的时间,中途信息不畅,缺乏互联互通。这就给努尔哈赤各个击破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努尔哈赤分析明军情况后,制定了以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策略,用他的话说就是“恁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努尔哈赤首先率军迎战西路的杜松部。这是一次经典的伏击战。杜松部两万余人,日夜兼程赶到浑河。努尔哈赤派兵堵断浑河河水,然后在河岸上埋下伏兵。杜松见河水不深,便下令渡河。不料,大军渡至中途,努尔哈赤下令决堤,河水暴涨,士兵们在没过肩头的水里艰难前行,溺水者数千人。过河之后,还来不及整理队伍,努尔哈赤带领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和八旗将官,统率伏兵一齐杀出,以两倍于杜松的兵力,勇猛冲杀,双方在萨尔浒展开大战。八旗兵以逸待劳,异常勇猛,只用了一夜的时间,就把杜松部全部消灭,总兵杜松、王宣、赵梦麟悉数被杀。

消灭了杜松之后,努尔哈赤又率军北上,迎战明朝的北路军马林部。双方展开了厮杀,马林指挥不力,临阵脱逃,北路军大败。

击败了西路军和北路军之后,努尔哈赤挥师南下,迎战东路军刘铤部。这一次,努尔哈赤坐镇赫图阿拉,派大贝勒代善率军迎战刘铤。这一次,代善依旧采取伏击战,在山谷处设下优势伏兵,等待刘铤。同时,还使用了反间计。代善命令一个明朝降将,拿着早已被杀死的杜松的令箭,到刘铤大营,让刘铤沿后金设伏兵的路线火速进军。刘铤和杜松之间消息不通,不知道此时杜松早已被斩杀。见到令箭,信以为真,匆忙下令起程进军。

刘铤大军进入八旗兵的伏击圈后,代善一声令下,八旗兵一齐杀出。可怜了刘铤,被当场斩杀,东路军全军覆没。

朝鲜从征元帅姜弘立率领的部队更是不堪一击,见明朝军队垮了,自己便不再挣扎,直接率领部下投降了。

三路大军失败的消息传到辽东经略杨镐处,杨镐既惊愕又悲愤,他急忙命令南路军李如柏撤退。李如柏指挥不力,在撤军过程中毫无军纪,互相踩踏,死伤无数。

萨尔浒之战,明军四路大军皆败北的消息传到北京,深宫之中多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得知后,忍住不流下了眼泪。

萨尔浒之战是后金和明朝的第一次重大战役,影响十分深远。《清史稿》上说:“萨尔浒一役,翦商业定。迁都沈阳,规模远矣。比於岐、丰,无多让焉。”这场战役是后金的开国之战,也是后金的定国之战,从此之后,攻守易行,战争主动权转移到后金一边。

1、军事上,明朝在这次战役中战死了四位总兵,阵亡的副总兵、道臣、参将、游击、都司、通判、守备、中军、千总、把总等将官三百一十余人,兵丁战死四万五千八百余人,丢失马、骡、驼二万八千余匹,遗弃火器大小枪炮二万件。经此一战,明朝辽东精锐丧失大半。后金则获得了众多先进的武器、马匹等战略物资,军队实力大大增强。

2、国际形势上,萨尔浒战役之后,投降被俘的朝鲜姜弘立被放归朝鲜,朝鲜国主于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派遣使者来到后金,向努尔哈赤致谢,并承诺,从此之后在后金与明朝之间采取中立政策。

3、女真内部,萨尔浒之战后,亲近明朝的叶赫部被彻底征服,叶赫的酋长金台吉、布扬古被杀死,后金军乘势攻占了开原、铁岭。从此,女真内部更加团结,凝聚力更强。明朝“以夷制夷、犬牙交错”的政策彻底失败。

4、明朝方面,萨尔浒兵败后,主帅杨镐引咎辞职,后被皇帝下令拘押,于崇祯二年(1629年)被处决。总兵李如柏虽全身而退,但是被言官弹劾,悲愤交加,一年之后在军中自杀身亡。萨尔浒之战后,辽东局势迅速糜烂,明朝逐渐失去了对辽东的控制权。

文章写到这里,掩卷而思,不禁悲叹。一个国家的国运,往往就在一次战役后被定格。倘若明朝能够及早反思自己对待女真的政策,采取接纳、融合的策略,形势必会大不相同。或者在努尔哈赤发迹前期就进行有效的打击,形势可能会不一样。战争之外,国运已定,大明的时代结束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