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清開國之戰:薩爾浒戰役明朝四路大軍,為何被努爾哈赤各個擊破

今天聊聊薩爾浒之戰。

今天聊聊薩爾浒之戰。

薩爾浒在遼甯撫順東邊的渾河南岸。這個地方本來籍籍無名,但是因為1619年後金和明朝在此發生了一場大戰,使得這個小地方從此名垂史冊。

今天聊聊薩爾浒之戰。

薩爾浒在遼甯撫順東邊的渾河南岸。這個地方本來籍籍無名,但是因為1619年後金和明朝在此發生了一場大戰,使得這個小地方從此名垂史冊。

薩爾浒之戰是剛剛建國的後金與明朝之間的第一次重大戰役。

今天聊聊薩爾浒之戰。

薩爾浒在遼甯撫順東邊的渾河南岸。這個地方本來籍籍無名,但是因為1619年後金和明朝在此發生了一場大戰,使得這個小地方從此名垂史冊。

薩爾浒之戰是剛剛建國的後金與明朝之間的第一次重大戰役。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後,這場戰役就遲早要爆發。因為遼東地區發展空間有限,天寒地凍,經濟不發達,後金想要擴張,就必須向明朝一方發展,這樣就不可避免要發生沖突。

今天聊聊薩爾浒之戰。

薩爾浒在遼甯撫順東邊的渾河南岸。這個地方本來籍籍無名,但是因為1619年後金和明朝在此發生了一場大戰,使得這個小地方從此名垂史冊。

薩爾浒之戰是剛剛建國的後金與明朝之間的第一次重大戰役。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後,這場戰役就遲早要爆發。因為遼東地區發展空間有限,天寒地凍,經濟不發達,後金想要擴張,就必須向明朝一方發展,這樣就不可避免要發生沖突。

努爾哈赤對此看得很明白。是以,建國之後,他便将矛頭指向明朝。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這天,努爾哈赤聚集大軍,誓師征讨大明。

今天聊聊薩爾浒之戰。

薩爾浒在遼甯撫順東邊的渾河南岸。這個地方本來籍籍無名,但是因為1619年後金和明朝在此發生了一場大戰,使得這個小地方從此名垂史冊。

薩爾浒之戰是剛剛建國的後金與明朝之間的第一次重大戰役。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後,這場戰役就遲早要爆發。因為遼東地區發展空間有限,天寒地凍,經濟不發達,後金想要擴張,就必須向明朝一方發展,這樣就不可避免要發生沖突。

努爾哈赤對此看得很明白。是以,建國之後,他便将矛頭指向明朝。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這天,努爾哈赤聚集大軍,誓師征讨大明。

出兵總得有個由頭吧!在誓師大會上,努爾哈赤總結了明軍的七條罪狀,稱之為“七大恨”。哪七條罪狀呢?

大清開國之戰:薩爾浒戰役明朝四路大軍,為何被努爾哈赤各個擊破

今天聊聊薩爾浒之戰。

薩爾浒在遼甯撫順東邊的渾河南岸。這個地方本來籍籍無名,但是因為1619年後金和明朝在此發生了一場大戰,使得這個小地方從此名垂史冊。

薩爾浒之戰是剛剛建國的後金與明朝之間的第一次重大戰役。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後,這場戰役就遲早要爆發。因為遼東地區發展空間有限,天寒地凍,經濟不發達,後金想要擴張,就必須向明朝一方發展,這樣就不可避免要發生沖突。

努爾哈赤對此看得很明白。是以,建國之後,他便将矛頭指向明朝。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這天,努爾哈赤聚集大軍,誓師征讨大明。

出兵總得有個由頭吧!在誓師大會上,努爾哈赤總結了明軍的七條罪狀,稱之為“七大恨”。哪七條罪狀呢?

第一條:明朝無故在邊境地區進行挑釁,緻使自己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死于非命;

今天聊聊薩爾浒之戰。

薩爾浒在遼甯撫順東邊的渾河南岸。這個地方本來籍籍無名,但是因為1619年後金和明朝在此發生了一場大戰,使得這個小地方從此名垂史冊。

薩爾浒之戰是剛剛建國的後金與明朝之間的第一次重大戰役。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後,這場戰役就遲早要爆發。因為遼東地區發展空間有限,天寒地凍,經濟不發達,後金想要擴張,就必須向明朝一方發展,這樣就不可避免要發生沖突。

努爾哈赤對此看得很明白。是以,建國之後,他便将矛頭指向明朝。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這天,努爾哈赤聚集大軍,誓師征讨大明。

出兵總得有個由頭吧!在誓師大會上,努爾哈赤總結了明軍的七條罪狀,稱之為“七大恨”。哪七條罪狀呢?

第一條:明朝無故在邊境地區進行挑釁,緻使自己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條:明朝違背誓言,派兵幫助葉赫部。這條說的是,努爾哈赤進攻葉赫部,明朝派兵幹涉,導緻努爾哈赤無功而返。

今天聊聊薩爾浒之戰。

薩爾浒在遼甯撫順東邊的渾河南岸。這個地方本來籍籍無名,但是因為1619年後金和明朝在此發生了一場大戰,使得這個小地方從此名垂史冊。

薩爾浒之戰是剛剛建國的後金與明朝之間的第一次重大戰役。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後,這場戰役就遲早要爆發。因為遼東地區發展空間有限,天寒地凍,經濟不發達,後金想要擴張,就必須向明朝一方發展,這樣就不可避免要發生沖突。

努爾哈赤對此看得很明白。是以,建國之後,他便将矛頭指向明朝。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這天,努爾哈赤聚集大軍,誓師征讨大明。

出兵總得有個由頭吧!在誓師大會上,努爾哈赤總結了明軍的七條罪狀,稱之為“七大恨”。哪七條罪狀呢?

第一條:明朝無故在邊境地區進行挑釁,緻使自己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條:明朝違背誓言,派兵幫助葉赫部。這條說的是,努爾哈赤進攻葉赫部,明朝派兵幹涉,導緻努爾哈赤無功而返。

第三條:明朝違背誓言,指責建州女真殺死在邊境開礦的漢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餘人遣送明朝,最終被斬殺。

今天聊聊薩爾浒之戰。

薩爾浒在遼甯撫順東邊的渾河南岸。這個地方本來籍籍無名,但是因為1619年後金和明朝在此發生了一場大戰,使得這個小地方從此名垂史冊。

薩爾浒之戰是剛剛建國的後金與明朝之間的第一次重大戰役。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後,這場戰役就遲早要爆發。因為遼東地區發展空間有限,天寒地凍,經濟不發達,後金想要擴張,就必須向明朝一方發展,這樣就不可避免要發生沖突。

努爾哈赤對此看得很明白。是以,建國之後,他便将矛頭指向明朝。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這天,努爾哈赤聚集大軍,誓師征讨大明。

出兵總得有個由頭吧!在誓師大會上,努爾哈赤總結了明軍的七條罪狀,稱之為“七大恨”。哪七條罪狀呢?

第一條:明朝無故在邊境地區進行挑釁,緻使自己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條:明朝違背誓言,派兵幫助葉赫部。這條說的是,努爾哈赤進攻葉赫部,明朝派兵幹涉,導緻努爾哈赤無功而返。

第三條:明朝違背誓言,指責建州女真殺死在邊境開礦的漢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餘人遣送明朝,最終被斬殺。

第四條:明朝出兵為葉赫部防守,使得葉赫将本來是要許聘給努爾哈赤和兒子代善的女兒轉嫁蒙古。

今天聊聊薩爾浒之戰。

薩爾浒在遼甯撫順東邊的渾河南岸。這個地方本來籍籍無名,但是因為1619年後金和明朝在此發生了一場大戰,使得這個小地方從此名垂史冊。

薩爾浒之戰是剛剛建國的後金與明朝之間的第一次重大戰役。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後,這場戰役就遲早要爆發。因為遼東地區發展空間有限,天寒地凍,經濟不發達,後金想要擴張,就必須向明朝一方發展,這樣就不可避免要發生沖突。

努爾哈赤對此看得很明白。是以,建國之後,他便将矛頭指向明朝。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這天,努爾哈赤聚集大軍,誓師征讨大明。

出兵總得有個由頭吧!在誓師大會上,努爾哈赤總結了明軍的七條罪狀,稱之為“七大恨”。哪七條罪狀呢?

第一條:明朝無故在邊境地區進行挑釁,緻使自己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條:明朝違背誓言,派兵幫助葉赫部。這條說的是,努爾哈赤進攻葉赫部,明朝派兵幹涉,導緻努爾哈赤無功而返。

第三條:明朝違背誓言,指責建州女真殺死在邊境開礦的漢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餘人遣送明朝,最終被斬殺。

第四條:明朝出兵為葉赫部防守,使得葉赫将本來是要許聘給努爾哈赤和兒子代善的女兒轉嫁蒙古。

第五條:明朝派兵驅逐居住在柴河、齊拉、法納哈三路耕田種谷的女真人。

今天聊聊薩爾浒之戰。

薩爾浒在遼甯撫順東邊的渾河南岸。這個地方本來籍籍無名,但是因為1619年後金和明朝在此發生了一場大戰,使得這個小地方從此名垂史冊。

薩爾浒之戰是剛剛建國的後金與明朝之間的第一次重大戰役。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後,這場戰役就遲早要爆發。因為遼東地區發展空間有限,天寒地凍,經濟不發達,後金想要擴張,就必須向明朝一方發展,這樣就不可避免要發生沖突。

努爾哈赤對此看得很明白。是以,建國之後,他便将矛頭指向明朝。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這天,努爾哈赤聚集大軍,誓師征讨大明。

出兵總得有個由頭吧!在誓師大會上,努爾哈赤總結了明軍的七條罪狀,稱之為“七大恨”。哪七條罪狀呢?

第一條:明朝無故在邊境地區進行挑釁,緻使自己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條:明朝違背誓言,派兵幫助葉赫部。這條說的是,努爾哈赤進攻葉赫部,明朝派兵幹涉,導緻努爾哈赤無功而返。

第三條:明朝違背誓言,指責建州女真殺死在邊境開礦的漢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餘人遣送明朝,最終被斬殺。

第四條:明朝出兵為葉赫部防守,使得葉赫将本來是要許聘給努爾哈赤和兒子代善的女兒轉嫁蒙古。

第五條:明朝派兵驅逐居住在柴河、齊拉、法納哈三路耕田種谷的女真人。

第六條:萬曆皇帝偏聽偏信,聽信葉赫讒言,派人送來書函,斥責努爾哈赤。

今天聊聊薩爾浒之戰。

薩爾浒在遼甯撫順東邊的渾河南岸。這個地方本來籍籍無名,但是因為1619年後金和明朝在此發生了一場大戰,使得這個小地方從此名垂史冊。

薩爾浒之戰是剛剛建國的後金與明朝之間的第一次重大戰役。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後,這場戰役就遲早要爆發。因為遼東地區發展空間有限,天寒地凍,經濟不發達,後金想要擴張,就必須向明朝一方發展,這樣就不可避免要發生沖突。

努爾哈赤對此看得很明白。是以,建國之後,他便将矛頭指向明朝。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這天,努爾哈赤聚集大軍,誓師征讨大明。

出兵總得有個由頭吧!在誓師大會上,努爾哈赤總結了明軍的七條罪狀,稱之為“七大恨”。哪七條罪狀呢?

第一條:明朝無故在邊境地區進行挑釁,緻使自己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條:明朝違背誓言,派兵幫助葉赫部。這條說的是,努爾哈赤進攻葉赫部,明朝派兵幹涉,導緻努爾哈赤無功而返。

第三條:明朝違背誓言,指責建州女真殺死在邊境開礦的漢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餘人遣送明朝,最終被斬殺。

第四條:明朝出兵為葉赫部防守,使得葉赫将本來是要許聘給努爾哈赤和兒子代善的女兒轉嫁蒙古。

第五條:明朝派兵驅逐居住在柴河、齊拉、法納哈三路耕田種谷的女真人。

第六條:萬曆皇帝偏聽偏信,聽信葉赫讒言,派人送來書函,斥責努爾哈赤。

第七條:明朝逼迫努爾哈赤退出已經被并吞的哈達地區。

今天聊聊薩爾浒之戰。

薩爾浒在遼甯撫順東邊的渾河南岸。這個地方本來籍籍無名,但是因為1619年後金和明朝在此發生了一場大戰,使得這個小地方從此名垂史冊。

薩爾浒之戰是剛剛建國的後金與明朝之間的第一次重大戰役。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後,這場戰役就遲早要爆發。因為遼東地區發展空間有限,天寒地凍,經濟不發達,後金想要擴張,就必須向明朝一方發展,這樣就不可避免要發生沖突。

努爾哈赤對此看得很明白。是以,建國之後,他便将矛頭指向明朝。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這天,努爾哈赤聚集大軍,誓師征讨大明。

出兵總得有個由頭吧!在誓師大會上,努爾哈赤總結了明軍的七條罪狀,稱之為“七大恨”。哪七條罪狀呢?

第一條:明朝無故在邊境地區進行挑釁,緻使自己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條:明朝違背誓言,派兵幫助葉赫部。這條說的是,努爾哈赤進攻葉赫部,明朝派兵幹涉,導緻努爾哈赤無功而返。

第三條:明朝違背誓言,指責建州女真殺死在邊境開礦的漢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餘人遣送明朝,最終被斬殺。

第四條:明朝出兵為葉赫部防守,使得葉赫将本來是要許聘給努爾哈赤和兒子代善的女兒轉嫁蒙古。

第五條:明朝派兵驅逐居住在柴河、齊拉、法納哈三路耕田種谷的女真人。

第六條:萬曆皇帝偏聽偏信,聽信葉赫讒言,派人送來書函,斥責努爾哈赤。

第七條:明朝逼迫努爾哈赤退出已經被并吞的哈達地區。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場來看,這七條罪狀都是胡鬧。

今天聊聊薩爾浒之戰。

薩爾浒在遼甯撫順東邊的渾河南岸。這個地方本來籍籍無名,但是因為1619年後金和明朝在此發生了一場大戰,使得這個小地方從此名垂史冊。

薩爾浒之戰是剛剛建國的後金與明朝之間的第一次重大戰役。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後,這場戰役就遲早要爆發。因為遼東地區發展空間有限,天寒地凍,經濟不發達,後金想要擴張,就必須向明朝一方發展,這樣就不可避免要發生沖突。

努爾哈赤對此看得很明白。是以,建國之後,他便将矛頭指向明朝。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這天,努爾哈赤聚集大軍,誓師征讨大明。

出兵總得有個由頭吧!在誓師大會上,努爾哈赤總結了明軍的七條罪狀,稱之為“七大恨”。哪七條罪狀呢?

第一條:明朝無故在邊境地區進行挑釁,緻使自己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條:明朝違背誓言,派兵幫助葉赫部。這條說的是,努爾哈赤進攻葉赫部,明朝派兵幹涉,導緻努爾哈赤無功而返。

第三條:明朝違背誓言,指責建州女真殺死在邊境開礦的漢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餘人遣送明朝,最終被斬殺。

第四條:明朝出兵為葉赫部防守,使得葉赫将本來是要許聘給努爾哈赤和兒子代善的女兒轉嫁蒙古。

第五條:明朝派兵驅逐居住在柴河、齊拉、法納哈三路耕田種谷的女真人。

第六條:萬曆皇帝偏聽偏信,聽信葉赫讒言,派人送來書函,斥責努爾哈赤。

第七條:明朝逼迫努爾哈赤退出已經被并吞的哈達地區。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場來看,這七條罪狀都是胡鬧。

但是站在努爾哈赤的立場看,這些都是無法忍受的,嚴重侵犯後金生存權利。

今天聊聊薩爾浒之戰。

薩爾浒在遼甯撫順東邊的渾河南岸。這個地方本來籍籍無名,但是因為1619年後金和明朝在此發生了一場大戰,使得這個小地方從此名垂史冊。

薩爾浒之戰是剛剛建國的後金與明朝之間的第一次重大戰役。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後,這場戰役就遲早要爆發。因為遼東地區發展空間有限,天寒地凍,經濟不發達,後金想要擴張,就必須向明朝一方發展,這樣就不可避免要發生沖突。

努爾哈赤對此看得很明白。是以,建國之後,他便将矛頭指向明朝。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這天,努爾哈赤聚集大軍,誓師征讨大明。

出兵總得有個由頭吧!在誓師大會上,努爾哈赤總結了明軍的七條罪狀,稱之為“七大恨”。哪七條罪狀呢?

第一條:明朝無故在邊境地區進行挑釁,緻使自己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條:明朝違背誓言,派兵幫助葉赫部。這條說的是,努爾哈赤進攻葉赫部,明朝派兵幹涉,導緻努爾哈赤無功而返。

第三條:明朝違背誓言,指責建州女真殺死在邊境開礦的漢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餘人遣送明朝,最終被斬殺。

第四條:明朝出兵為葉赫部防守,使得葉赫将本來是要許聘給努爾哈赤和兒子代善的女兒轉嫁蒙古。

第五條:明朝派兵驅逐居住在柴河、齊拉、法納哈三路耕田種谷的女真人。

第六條:萬曆皇帝偏聽偏信,聽信葉赫讒言,派人送來書函,斥責努爾哈赤。

第七條:明朝逼迫努爾哈赤退出已經被并吞的哈達地區。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場來看,這七條罪狀都是胡鬧。

但是站在努爾哈赤的立場看,這些都是無法忍受的,嚴重侵犯後金生存權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場來看,明朝的對待女真的政策是失敗的。以夷制夷,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明朝自始至終都沒有接納過女真,将他們稱作“東夷”,甚至在官方檔案裡都把努爾哈赤稱為“奴兒哈赤”、“奴酋”。另外,明朝邊将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從來看不起女真人,在雙方貿易中還經常搶奪女真人财物。

今天聊聊薩爾浒之戰。

薩爾浒在遼甯撫順東邊的渾河南岸。這個地方本來籍籍無名,但是因為1619年後金和明朝在此發生了一場大戰,使得這個小地方從此名垂史冊。

薩爾浒之戰是剛剛建國的後金與明朝之間的第一次重大戰役。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後,這場戰役就遲早要爆發。因為遼東地區發展空間有限,天寒地凍,經濟不發達,後金想要擴張,就必須向明朝一方發展,這樣就不可避免要發生沖突。

努爾哈赤對此看得很明白。是以,建國之後,他便将矛頭指向明朝。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這天,努爾哈赤聚集大軍,誓師征讨大明。

出兵總得有個由頭吧!在誓師大會上,努爾哈赤總結了明軍的七條罪狀,稱之為“七大恨”。哪七條罪狀呢?

第一條:明朝無故在邊境地區進行挑釁,緻使自己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條:明朝違背誓言,派兵幫助葉赫部。這條說的是,努爾哈赤進攻葉赫部,明朝派兵幹涉,導緻努爾哈赤無功而返。

第三條:明朝違背誓言,指責建州女真殺死在邊境開礦的漢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餘人遣送明朝,最終被斬殺。

第四條:明朝出兵為葉赫部防守,使得葉赫将本來是要許聘給努爾哈赤和兒子代善的女兒轉嫁蒙古。

第五條:明朝派兵驅逐居住在柴河、齊拉、法納哈三路耕田種谷的女真人。

第六條:萬曆皇帝偏聽偏信,聽信葉赫讒言,派人送來書函,斥責努爾哈赤。

第七條:明朝逼迫努爾哈赤退出已經被并吞的哈達地區。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場來看,這七條罪狀都是胡鬧。

但是站在努爾哈赤的立場看,這些都是無法忍受的,嚴重侵犯後金生存權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場來看,明朝的對待女真的政策是失敗的。以夷制夷,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明朝自始至終都沒有接納過女真,将他們稱作“東夷”,甚至在官方檔案裡都把努爾哈赤稱為“奴兒哈赤”、“奴酋”。另外,明朝邊将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從來看不起女真人,在雙方貿易中還經常搶奪女真人财物。

這些,都為女真人與明朝漢人之間的沖突埋下禍根。

大清開國之戰:薩爾浒戰役明朝四路大軍,為何被努爾哈赤各個擊破

今天聊聊薩爾浒之戰。

薩爾浒在遼甯撫順東邊的渾河南岸。這個地方本來籍籍無名,但是因為1619年後金和明朝在此發生了一場大戰,使得這個小地方從此名垂史冊。

薩爾浒之戰是剛剛建國的後金與明朝之間的第一次重大戰役。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後,這場戰役就遲早要爆發。因為遼東地區發展空間有限,天寒地凍,經濟不發達,後金想要擴張,就必須向明朝一方發展,這樣就不可避免要發生沖突。

努爾哈赤對此看得很明白。是以,建國之後,他便将矛頭指向明朝。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這天,努爾哈赤聚集大軍,誓師征讨大明。

出兵總得有個由頭吧!在誓師大會上,努爾哈赤總結了明軍的七條罪狀,稱之為“七大恨”。哪七條罪狀呢?

第一條:明朝無故在邊境地區進行挑釁,緻使自己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條:明朝違背誓言,派兵幫助葉赫部。這條說的是,努爾哈赤進攻葉赫部,明朝派兵幹涉,導緻努爾哈赤無功而返。

第三條:明朝違背誓言,指責建州女真殺死在邊境開礦的漢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餘人遣送明朝,最終被斬殺。

第四條:明朝出兵為葉赫部防守,使得葉赫将本來是要許聘給努爾哈赤和兒子代善的女兒轉嫁蒙古。

第五條:明朝派兵驅逐居住在柴河、齊拉、法納哈三路耕田種谷的女真人。

第六條:萬曆皇帝偏聽偏信,聽信葉赫讒言,派人送來書函,斥責努爾哈赤。

第七條:明朝逼迫努爾哈赤退出已經被并吞的哈達地區。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場來看,這七條罪狀都是胡鬧。

但是站在努爾哈赤的立場看,這些都是無法忍受的,嚴重侵犯後金生存權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場來看,明朝的對待女真的政策是失敗的。以夷制夷,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明朝自始至終都沒有接納過女真,将他們稱作“東夷”,甚至在官方檔案裡都把努爾哈赤稱為“奴兒哈赤”、“奴酋”。另外,明朝邊将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從來看不起女真人,在雙方貿易中還經常搶奪女真人财物。

這些,都為女真人與明朝漢人之間的沖突埋下禍根。

誓師之後,四月十五日,努爾哈赤率兵偷襲撫順,一戰成功,順利拿下這座邊地重鎮。撫順守将李永芳投降努爾哈赤。努爾哈赤非常高興,把孫女嫁給李永芳,依舊讓李永芳統轄撫順。

今天聊聊薩爾浒之戰。

薩爾浒在遼甯撫順東邊的渾河南岸。這個地方本來籍籍無名,但是因為1619年後金和明朝在此發生了一場大戰,使得這個小地方從此名垂史冊。

薩爾浒之戰是剛剛建國的後金與明朝之間的第一次重大戰役。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後,這場戰役就遲早要爆發。因為遼東地區發展空間有限,天寒地凍,經濟不發達,後金想要擴張,就必須向明朝一方發展,這樣就不可避免要發生沖突。

努爾哈赤對此看得很明白。是以,建國之後,他便将矛頭指向明朝。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這天,努爾哈赤聚集大軍,誓師征讨大明。

出兵總得有個由頭吧!在誓師大會上,努爾哈赤總結了明軍的七條罪狀,稱之為“七大恨”。哪七條罪狀呢?

第一條:明朝無故在邊境地區進行挑釁,緻使自己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條:明朝違背誓言,派兵幫助葉赫部。這條說的是,努爾哈赤進攻葉赫部,明朝派兵幹涉,導緻努爾哈赤無功而返。

第三條:明朝違背誓言,指責建州女真殺死在邊境開礦的漢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餘人遣送明朝,最終被斬殺。

第四條:明朝出兵為葉赫部防守,使得葉赫将本來是要許聘給努爾哈赤和兒子代善的女兒轉嫁蒙古。

第五條:明朝派兵驅逐居住在柴河、齊拉、法納哈三路耕田種谷的女真人。

第六條:萬曆皇帝偏聽偏信,聽信葉赫讒言,派人送來書函,斥責努爾哈赤。

第七條:明朝逼迫努爾哈赤退出已經被并吞的哈達地區。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場來看,這七條罪狀都是胡鬧。

但是站在努爾哈赤的立場看,這些都是無法忍受的,嚴重侵犯後金生存權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場來看,明朝的對待女真的政策是失敗的。以夷制夷,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明朝自始至終都沒有接納過女真,将他們稱作“東夷”,甚至在官方檔案裡都把努爾哈赤稱為“奴兒哈赤”、“奴酋”。另外,明朝邊将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從來看不起女真人,在雙方貿易中還經常搶奪女真人财物。

這些,都為女真人與明朝漢人之間的沖突埋下禍根。

誓師之後,四月十五日,努爾哈赤率兵偷襲撫順,一戰成功,順利拿下這座邊地重鎮。撫順守将李永芳投降努爾哈赤。努爾哈赤非常高興,把孫女嫁給李永芳,依舊讓李永芳統轄撫順。

緊接着,努爾哈赤又指令大軍趁勝出擊,連下東州、馬根單等城堡五百餘座,劫掠人畜三十萬。率兵前來救援的遼東總兵張承胤、副将頗廷相被擊敗,後金大軍斬殺明朝的總兵、副将、參将、遊擊及千把總等官五十餘人,繳獲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今天聊聊薩爾浒之戰。

薩爾浒在遼甯撫順東邊的渾河南岸。這個地方本來籍籍無名,但是因為1619年後金和明朝在此發生了一場大戰,使得這個小地方從此名垂史冊。

薩爾浒之戰是剛剛建國的後金與明朝之間的第一次重大戰役。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後,這場戰役就遲早要爆發。因為遼東地區發展空間有限,天寒地凍,經濟不發達,後金想要擴張,就必須向明朝一方發展,這樣就不可避免要發生沖突。

努爾哈赤對此看得很明白。是以,建國之後,他便将矛頭指向明朝。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這天,努爾哈赤聚集大軍,誓師征讨大明。

出兵總得有個由頭吧!在誓師大會上,努爾哈赤總結了明軍的七條罪狀,稱之為“七大恨”。哪七條罪狀呢?

第一條:明朝無故在邊境地區進行挑釁,緻使自己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條:明朝違背誓言,派兵幫助葉赫部。這條說的是,努爾哈赤進攻葉赫部,明朝派兵幹涉,導緻努爾哈赤無功而返。

第三條:明朝違背誓言,指責建州女真殺死在邊境開礦的漢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餘人遣送明朝,最終被斬殺。

第四條:明朝出兵為葉赫部防守,使得葉赫将本來是要許聘給努爾哈赤和兒子代善的女兒轉嫁蒙古。

第五條:明朝派兵驅逐居住在柴河、齊拉、法納哈三路耕田種谷的女真人。

第六條:萬曆皇帝偏聽偏信,聽信葉赫讒言,派人送來書函,斥責努爾哈赤。

第七條:明朝逼迫努爾哈赤退出已經被并吞的哈達地區。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場來看,這七條罪狀都是胡鬧。

但是站在努爾哈赤的立場看,這些都是無法忍受的,嚴重侵犯後金生存權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場來看,明朝的對待女真的政策是失敗的。以夷制夷,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明朝自始至終都沒有接納過女真,将他們稱作“東夷”,甚至在官方檔案裡都把努爾哈赤稱為“奴兒哈赤”、“奴酋”。另外,明朝邊将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從來看不起女真人,在雙方貿易中還經常搶奪女真人财物。

這些,都為女真人與明朝漢人之間的沖突埋下禍根。

誓師之後,四月十五日,努爾哈赤率兵偷襲撫順,一戰成功,順利拿下這座邊地重鎮。撫順守将李永芳投降努爾哈赤。努爾哈赤非常高興,把孫女嫁給李永芳,依舊讓李永芳統轄撫順。

緊接着,努爾哈赤又指令大軍趁勝出擊,連下東州、馬根單等城堡五百餘座,劫掠人畜三十萬。率兵前來救援的遼東總兵張承胤、副将頗廷相被擊敗,後金大軍斬殺明朝的總兵、副将、參将、遊擊及千把總等官五十餘人,繳獲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撫順一戰,打出了後金人的聲威,提高了後金大軍的信心。同時也增加了不少裝備和軍饷。

今天聊聊薩爾浒之戰。

薩爾浒在遼甯撫順東邊的渾河南岸。這個地方本來籍籍無名,但是因為1619年後金和明朝在此發生了一場大戰,使得這個小地方從此名垂史冊。

薩爾浒之戰是剛剛建國的後金與明朝之間的第一次重大戰役。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後,這場戰役就遲早要爆發。因為遼東地區發展空間有限,天寒地凍,經濟不發達,後金想要擴張,就必須向明朝一方發展,這樣就不可避免要發生沖突。

努爾哈赤對此看得很明白。是以,建國之後,他便将矛頭指向明朝。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這天,努爾哈赤聚集大軍,誓師征讨大明。

出兵總得有個由頭吧!在誓師大會上,努爾哈赤總結了明軍的七條罪狀,稱之為“七大恨”。哪七條罪狀呢?

第一條:明朝無故在邊境地區進行挑釁,緻使自己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條:明朝違背誓言,派兵幫助葉赫部。這條說的是,努爾哈赤進攻葉赫部,明朝派兵幹涉,導緻努爾哈赤無功而返。

第三條:明朝違背誓言,指責建州女真殺死在邊境開礦的漢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餘人遣送明朝,最終被斬殺。

第四條:明朝出兵為葉赫部防守,使得葉赫将本來是要許聘給努爾哈赤和兒子代善的女兒轉嫁蒙古。

第五條:明朝派兵驅逐居住在柴河、齊拉、法納哈三路耕田種谷的女真人。

第六條:萬曆皇帝偏聽偏信,聽信葉赫讒言,派人送來書函,斥責努爾哈赤。

第七條:明朝逼迫努爾哈赤退出已經被并吞的哈達地區。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場來看,這七條罪狀都是胡鬧。

但是站在努爾哈赤的立場看,這些都是無法忍受的,嚴重侵犯後金生存權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場來看,明朝的對待女真的政策是失敗的。以夷制夷,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明朝自始至終都沒有接納過女真,将他們稱作“東夷”,甚至在官方檔案裡都把努爾哈赤稱為“奴兒哈赤”、“奴酋”。另外,明朝邊将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從來看不起女真人,在雙方貿易中還經常搶奪女真人财物。

這些,都為女真人與明朝漢人之間的沖突埋下禍根。

誓師之後,四月十五日,努爾哈赤率兵偷襲撫順,一戰成功,順利拿下這座邊地重鎮。撫順守将李永芳投降努爾哈赤。努爾哈赤非常高興,把孫女嫁給李永芳,依舊讓李永芳統轄撫順。

緊接着,努爾哈赤又指令大軍趁勝出擊,連下東州、馬根單等城堡五百餘座,劫掠人畜三十萬。率兵前來救援的遼東總兵張承胤、副将頗廷相被擊敗,後金大軍斬殺明朝的總兵、副将、參将、遊擊及千把總等官五十餘人,繳獲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撫順一戰,打出了後金人的聲威,提高了後金大軍的信心。同時也增加了不少裝備和軍饷。

撫順戰敗的消息傳到朝廷,史書上用了四個字,來形容朝廷大臣的反應:“朝野震驚”。可見,當時明朝文武官員對這次戰争結果深感意外。他們想不到,撮爾小邦竟然能戰勝天朝大軍。

今天聊聊薩爾浒之戰。

薩爾浒在遼甯撫順東邊的渾河南岸。這個地方本來籍籍無名,但是因為1619年後金和明朝在此發生了一場大戰,使得這個小地方從此名垂史冊。

薩爾浒之戰是剛剛建國的後金與明朝之間的第一次重大戰役。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後,這場戰役就遲早要爆發。因為遼東地區發展空間有限,天寒地凍,經濟不發達,後金想要擴張,就必須向明朝一方發展,這樣就不可避免要發生沖突。

努爾哈赤對此看得很明白。是以,建國之後,他便将矛頭指向明朝。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這天,努爾哈赤聚集大軍,誓師征讨大明。

出兵總得有個由頭吧!在誓師大會上,努爾哈赤總結了明軍的七條罪狀,稱之為“七大恨”。哪七條罪狀呢?

第一條:明朝無故在邊境地區進行挑釁,緻使自己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條:明朝違背誓言,派兵幫助葉赫部。這條說的是,努爾哈赤進攻葉赫部,明朝派兵幹涉,導緻努爾哈赤無功而返。

第三條:明朝違背誓言,指責建州女真殺死在邊境開礦的漢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餘人遣送明朝,最終被斬殺。

第四條:明朝出兵為葉赫部防守,使得葉赫将本來是要許聘給努爾哈赤和兒子代善的女兒轉嫁蒙古。

第五條:明朝派兵驅逐居住在柴河、齊拉、法納哈三路耕田種谷的女真人。

第六條:萬曆皇帝偏聽偏信,聽信葉赫讒言,派人送來書函,斥責努爾哈赤。

第七條:明朝逼迫努爾哈赤退出已經被并吞的哈達地區。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場來看,這七條罪狀都是胡鬧。

但是站在努爾哈赤的立場看,這些都是無法忍受的,嚴重侵犯後金生存權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場來看,明朝的對待女真的政策是失敗的。以夷制夷,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明朝自始至終都沒有接納過女真,将他們稱作“東夷”,甚至在官方檔案裡都把努爾哈赤稱為“奴兒哈赤”、“奴酋”。另外,明朝邊将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從來看不起女真人,在雙方貿易中還經常搶奪女真人财物。

這些,都為女真人與明朝漢人之間的沖突埋下禍根。

誓師之後,四月十五日,努爾哈赤率兵偷襲撫順,一戰成功,順利拿下這座邊地重鎮。撫順守将李永芳投降努爾哈赤。努爾哈赤非常高興,把孫女嫁給李永芳,依舊讓李永芳統轄撫順。

緊接着,努爾哈赤又指令大軍趁勝出擊,連下東州、馬根單等城堡五百餘座,劫掠人畜三十萬。率兵前來救援的遼東總兵張承胤、副将頗廷相被擊敗,後金大軍斬殺明朝的總兵、副将、參将、遊擊及千把總等官五十餘人,繳獲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撫順一戰,打出了後金人的聲威,提高了後金大軍的信心。同時也增加了不少裝備和軍饷。

撫順戰敗的消息傳到朝廷,史書上用了四個字,來形容朝廷大臣的反應:“朝野震驚”。可見,當時明朝文武官員對這次戰争結果深感意外。他們想不到,撮爾小邦竟然能戰勝天朝大軍。

努爾哈赤的這次軍事行動,激怒了明朝。為了一舉消滅努爾哈赤,明朝起用曾擔任遼東巡撫的楊鎬為遼東經略,以甯遠伯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柏為遼東總兵官,調集十萬大軍,征剿努爾哈赤。

今天聊聊薩爾浒之戰。

薩爾浒在遼甯撫順東邊的渾河南岸。這個地方本來籍籍無名,但是因為1619年後金和明朝在此發生了一場大戰,使得這個小地方從此名垂史冊。

薩爾浒之戰是剛剛建國的後金與明朝之間的第一次重大戰役。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後,這場戰役就遲早要爆發。因為遼東地區發展空間有限,天寒地凍,經濟不發達,後金想要擴張,就必須向明朝一方發展,這樣就不可避免要發生沖突。

努爾哈赤對此看得很明白。是以,建國之後,他便将矛頭指向明朝。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這天,努爾哈赤聚集大軍,誓師征讨大明。

出兵總得有個由頭吧!在誓師大會上,努爾哈赤總結了明軍的七條罪狀,稱之為“七大恨”。哪七條罪狀呢?

第一條:明朝無故在邊境地區進行挑釁,緻使自己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條:明朝違背誓言,派兵幫助葉赫部。這條說的是,努爾哈赤進攻葉赫部,明朝派兵幹涉,導緻努爾哈赤無功而返。

第三條:明朝違背誓言,指責建州女真殺死在邊境開礦的漢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餘人遣送明朝,最終被斬殺。

第四條:明朝出兵為葉赫部防守,使得葉赫将本來是要許聘給努爾哈赤和兒子代善的女兒轉嫁蒙古。

第五條:明朝派兵驅逐居住在柴河、齊拉、法納哈三路耕田種谷的女真人。

第六條:萬曆皇帝偏聽偏信,聽信葉赫讒言,派人送來書函,斥責努爾哈赤。

第七條:明朝逼迫努爾哈赤退出已經被并吞的哈達地區。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場來看,這七條罪狀都是胡鬧。

但是站在努爾哈赤的立場看,這些都是無法忍受的,嚴重侵犯後金生存權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場來看,明朝的對待女真的政策是失敗的。以夷制夷,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明朝自始至終都沒有接納過女真,将他們稱作“東夷”,甚至在官方檔案裡都把努爾哈赤稱為“奴兒哈赤”、“奴酋”。另外,明朝邊将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從來看不起女真人,在雙方貿易中還經常搶奪女真人财物。

這些,都為女真人與明朝漢人之間的沖突埋下禍根。

誓師之後,四月十五日,努爾哈赤率兵偷襲撫順,一戰成功,順利拿下這座邊地重鎮。撫順守将李永芳投降努爾哈赤。努爾哈赤非常高興,把孫女嫁給李永芳,依舊讓李永芳統轄撫順。

緊接着,努爾哈赤又指令大軍趁勝出擊,連下東州、馬根單等城堡五百餘座,劫掠人畜三十萬。率兵前來救援的遼東總兵張承胤、副将頗廷相被擊敗,後金大軍斬殺明朝的總兵、副将、參将、遊擊及千把總等官五十餘人,繳獲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撫順一戰,打出了後金人的聲威,提高了後金大軍的信心。同時也增加了不少裝備和軍饷。

撫順戰敗的消息傳到朝廷,史書上用了四個字,來形容朝廷大臣的反應:“朝野震驚”。可見,當時明朝文武官員對這次戰争結果深感意外。他們想不到,撮爾小邦竟然能戰勝天朝大軍。

努爾哈赤的這次軍事行動,激怒了明朝。為了一舉消滅努爾哈赤,明朝起用曾擔任遼東巡撫的楊鎬為遼東經略,以甯遠伯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柏為遼東總兵官,調集十萬大軍,征剿努爾哈赤。

萬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遼東經略楊鎬、薊遼總督汪可受、巡撫周永春、巡按陳王庭,在遼陽演武場,集合征遼将官,分兵四路,直搗努爾哈赤老巢赫圖阿拉。

大清開國之戰:薩爾浒戰役明朝四路大軍,為何被努爾哈赤各個擊破

今天聊聊薩爾浒之戰。

薩爾浒在遼甯撫順東邊的渾河南岸。這個地方本來籍籍無名,但是因為1619年後金和明朝在此發生了一場大戰,使得這個小地方從此名垂史冊。

薩爾浒之戰是剛剛建國的後金與明朝之間的第一次重大戰役。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後,這場戰役就遲早要爆發。因為遼東地區發展空間有限,天寒地凍,經濟不發達,後金想要擴張,就必須向明朝一方發展,這樣就不可避免要發生沖突。

努爾哈赤對此看得很明白。是以,建國之後,他便将矛頭指向明朝。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這天,努爾哈赤聚集大軍,誓師征讨大明。

出兵總得有個由頭吧!在誓師大會上,努爾哈赤總結了明軍的七條罪狀,稱之為“七大恨”。哪七條罪狀呢?

第一條:明朝無故在邊境地區進行挑釁,緻使自己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條:明朝違背誓言,派兵幫助葉赫部。這條說的是,努爾哈赤進攻葉赫部,明朝派兵幹涉,導緻努爾哈赤無功而返。

第三條:明朝違背誓言,指責建州女真殺死在邊境開礦的漢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餘人遣送明朝,最終被斬殺。

第四條:明朝出兵為葉赫部防守,使得葉赫将本來是要許聘給努爾哈赤和兒子代善的女兒轉嫁蒙古。

第五條:明朝派兵驅逐居住在柴河、齊拉、法納哈三路耕田種谷的女真人。

第六條:萬曆皇帝偏聽偏信,聽信葉赫讒言,派人送來書函,斥責努爾哈赤。

第七條:明朝逼迫努爾哈赤退出已經被并吞的哈達地區。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場來看,這七條罪狀都是胡鬧。

但是站在努爾哈赤的立場看,這些都是無法忍受的,嚴重侵犯後金生存權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場來看,明朝的對待女真的政策是失敗的。以夷制夷,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明朝自始至終都沒有接納過女真,将他們稱作“東夷”,甚至在官方檔案裡都把努爾哈赤稱為“奴兒哈赤”、“奴酋”。另外,明朝邊将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從來看不起女真人,在雙方貿易中還經常搶奪女真人财物。

這些,都為女真人與明朝漢人之間的沖突埋下禍根。

誓師之後,四月十五日,努爾哈赤率兵偷襲撫順,一戰成功,順利拿下這座邊地重鎮。撫順守将李永芳投降努爾哈赤。努爾哈赤非常高興,把孫女嫁給李永芳,依舊讓李永芳統轄撫順。

緊接着,努爾哈赤又指令大軍趁勝出擊,連下東州、馬根單等城堡五百餘座,劫掠人畜三十萬。率兵前來救援的遼東總兵張承胤、副将頗廷相被擊敗,後金大軍斬殺明朝的總兵、副将、參将、遊擊及千把總等官五十餘人,繳獲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撫順一戰,打出了後金人的聲威,提高了後金大軍的信心。同時也增加了不少裝備和軍饷。

撫順戰敗的消息傳到朝廷,史書上用了四個字,來形容朝廷大臣的反應:“朝野震驚”。可見,當時明朝文武官員對這次戰争結果深感意外。他們想不到,撮爾小邦竟然能戰勝天朝大軍。

努爾哈赤的這次軍事行動,激怒了明朝。為了一舉消滅努爾哈赤,明朝起用曾擔任遼東巡撫的楊鎬為遼東經略,以甯遠伯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柏為遼東總兵官,調集十萬大軍,征剿努爾哈赤。

萬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遼東經略楊鎬、薊遼總督汪可受、巡撫周永春、巡按陳王庭,在遼陽演武場,集合征遼将官,分兵四路,直搗努爾哈赤老巢赫圖阿拉。

這四路大軍的進軍路線如下:

今天聊聊薩爾浒之戰。

薩爾浒在遼甯撫順東邊的渾河南岸。這個地方本來籍籍無名,但是因為1619年後金和明朝在此發生了一場大戰,使得這個小地方從此名垂史冊。

薩爾浒之戰是剛剛建國的後金與明朝之間的第一次重大戰役。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後,這場戰役就遲早要爆發。因為遼東地區發展空間有限,天寒地凍,經濟不發達,後金想要擴張,就必須向明朝一方發展,這樣就不可避免要發生沖突。

努爾哈赤對此看得很明白。是以,建國之後,他便将矛頭指向明朝。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這天,努爾哈赤聚集大軍,誓師征讨大明。

出兵總得有個由頭吧!在誓師大會上,努爾哈赤總結了明軍的七條罪狀,稱之為“七大恨”。哪七條罪狀呢?

第一條:明朝無故在邊境地區進行挑釁,緻使自己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條:明朝違背誓言,派兵幫助葉赫部。這條說的是,努爾哈赤進攻葉赫部,明朝派兵幹涉,導緻努爾哈赤無功而返。

第三條:明朝違背誓言,指責建州女真殺死在邊境開礦的漢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餘人遣送明朝,最終被斬殺。

第四條:明朝出兵為葉赫部防守,使得葉赫将本來是要許聘給努爾哈赤和兒子代善的女兒轉嫁蒙古。

第五條:明朝派兵驅逐居住在柴河、齊拉、法納哈三路耕田種谷的女真人。

第六條:萬曆皇帝偏聽偏信,聽信葉赫讒言,派人送來書函,斥責努爾哈赤。

第七條:明朝逼迫努爾哈赤退出已經被并吞的哈達地區。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場來看,這七條罪狀都是胡鬧。

但是站在努爾哈赤的立場看,這些都是無法忍受的,嚴重侵犯後金生存權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場來看,明朝的對待女真的政策是失敗的。以夷制夷,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明朝自始至終都沒有接納過女真,将他們稱作“東夷”,甚至在官方檔案裡都把努爾哈赤稱為“奴兒哈赤”、“奴酋”。另外,明朝邊将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從來看不起女真人,在雙方貿易中還經常搶奪女真人财物。

這些,都為女真人與明朝漢人之間的沖突埋下禍根。

誓師之後,四月十五日,努爾哈赤率兵偷襲撫順,一戰成功,順利拿下這座邊地重鎮。撫順守将李永芳投降努爾哈赤。努爾哈赤非常高興,把孫女嫁給李永芳,依舊讓李永芳統轄撫順。

緊接着,努爾哈赤又指令大軍趁勝出擊,連下東州、馬根單等城堡五百餘座,劫掠人畜三十萬。率兵前來救援的遼東總兵張承胤、副将頗廷相被擊敗,後金大軍斬殺明朝的總兵、副将、參将、遊擊及千把總等官五十餘人,繳獲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撫順一戰,打出了後金人的聲威,提高了後金大軍的信心。同時也增加了不少裝備和軍饷。

撫順戰敗的消息傳到朝廷,史書上用了四個字,來形容朝廷大臣的反應:“朝野震驚”。可見,當時明朝文武官員對這次戰争結果深感意外。他們想不到,撮爾小邦竟然能戰勝天朝大軍。

努爾哈赤的這次軍事行動,激怒了明朝。為了一舉消滅努爾哈赤,明朝起用曾擔任遼東巡撫的楊鎬為遼東經略,以甯遠伯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柏為遼東總兵官,調集十萬大軍,征剿努爾哈赤。

萬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遼東經略楊鎬、薊遼總督汪可受、巡撫周永春、巡按陳王庭,在遼陽演武場,集合征遼将官,分兵四路,直搗努爾哈赤老巢赫圖阿拉。

這四路大軍的進軍路線如下:

北路以總兵馬林為主将,自開原向南進兵;

今天聊聊薩爾浒之戰。

薩爾浒在遼甯撫順東邊的渾河南岸。這個地方本來籍籍無名,但是因為1619年後金和明朝在此發生了一場大戰,使得這個小地方從此名垂史冊。

薩爾浒之戰是剛剛建國的後金與明朝之間的第一次重大戰役。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後,這場戰役就遲早要爆發。因為遼東地區發展空間有限,天寒地凍,經濟不發達,後金想要擴張,就必須向明朝一方發展,這樣就不可避免要發生沖突。

努爾哈赤對此看得很明白。是以,建國之後,他便将矛頭指向明朝。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這天,努爾哈赤聚集大軍,誓師征讨大明。

出兵總得有個由頭吧!在誓師大會上,努爾哈赤總結了明軍的七條罪狀,稱之為“七大恨”。哪七條罪狀呢?

第一條:明朝無故在邊境地區進行挑釁,緻使自己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條:明朝違背誓言,派兵幫助葉赫部。這條說的是,努爾哈赤進攻葉赫部,明朝派兵幹涉,導緻努爾哈赤無功而返。

第三條:明朝違背誓言,指責建州女真殺死在邊境開礦的漢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餘人遣送明朝,最終被斬殺。

第四條:明朝出兵為葉赫部防守,使得葉赫将本來是要許聘給努爾哈赤和兒子代善的女兒轉嫁蒙古。

第五條:明朝派兵驅逐居住在柴河、齊拉、法納哈三路耕田種谷的女真人。

第六條:萬曆皇帝偏聽偏信,聽信葉赫讒言,派人送來書函,斥責努爾哈赤。

第七條:明朝逼迫努爾哈赤退出已經被并吞的哈達地區。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場來看,這七條罪狀都是胡鬧。

但是站在努爾哈赤的立場看,這些都是無法忍受的,嚴重侵犯後金生存權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場來看,明朝的對待女真的政策是失敗的。以夷制夷,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明朝自始至終都沒有接納過女真,将他們稱作“東夷”,甚至在官方檔案裡都把努爾哈赤稱為“奴兒哈赤”、“奴酋”。另外,明朝邊将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從來看不起女真人,在雙方貿易中還經常搶奪女真人财物。

這些,都為女真人與明朝漢人之間的沖突埋下禍根。

誓師之後,四月十五日,努爾哈赤率兵偷襲撫順,一戰成功,順利拿下這座邊地重鎮。撫順守将李永芳投降努爾哈赤。努爾哈赤非常高興,把孫女嫁給李永芳,依舊讓李永芳統轄撫順。

緊接着,努爾哈赤又指令大軍趁勝出擊,連下東州、馬根單等城堡五百餘座,劫掠人畜三十萬。率兵前來救援的遼東總兵張承胤、副将頗廷相被擊敗,後金大軍斬殺明朝的總兵、副将、參将、遊擊及千把總等官五十餘人,繳獲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撫順一戰,打出了後金人的聲威,提高了後金大軍的信心。同時也增加了不少裝備和軍饷。

撫順戰敗的消息傳到朝廷,史書上用了四個字,來形容朝廷大臣的反應:“朝野震驚”。可見,當時明朝文武官員對這次戰争結果深感意外。他們想不到,撮爾小邦竟然能戰勝天朝大軍。

努爾哈赤的這次軍事行動,激怒了明朝。為了一舉消滅努爾哈赤,明朝起用曾擔任遼東巡撫的楊鎬為遼東經略,以甯遠伯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柏為遼東總兵官,調集十萬大軍,征剿努爾哈赤。

萬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遼東經略楊鎬、薊遼總督汪可受、巡撫周永春、巡按陳王庭,在遼陽演武場,集合征遼将官,分兵四路,直搗努爾哈赤老巢赫圖阿拉。

這四路大軍的進軍路線如下:

北路以總兵馬林為主将,自開原向南進兵;

西路以山海總兵杜松為主将,向撫順進軍;

今天聊聊薩爾浒之戰。

薩爾浒在遼甯撫順東邊的渾河南岸。這個地方本來籍籍無名,但是因為1619年後金和明朝在此發生了一場大戰,使得這個小地方從此名垂史冊。

薩爾浒之戰是剛剛建國的後金與明朝之間的第一次重大戰役。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後,這場戰役就遲早要爆發。因為遼東地區發展空間有限,天寒地凍,經濟不發達,後金想要擴張,就必須向明朝一方發展,這樣就不可避免要發生沖突。

努爾哈赤對此看得很明白。是以,建國之後,他便将矛頭指向明朝。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這天,努爾哈赤聚集大軍,誓師征讨大明。

出兵總得有個由頭吧!在誓師大會上,努爾哈赤總結了明軍的七條罪狀,稱之為“七大恨”。哪七條罪狀呢?

第一條:明朝無故在邊境地區進行挑釁,緻使自己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條:明朝違背誓言,派兵幫助葉赫部。這條說的是,努爾哈赤進攻葉赫部,明朝派兵幹涉,導緻努爾哈赤無功而返。

第三條:明朝違背誓言,指責建州女真殺死在邊境開礦的漢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餘人遣送明朝,最終被斬殺。

第四條:明朝出兵為葉赫部防守,使得葉赫将本來是要許聘給努爾哈赤和兒子代善的女兒轉嫁蒙古。

第五條:明朝派兵驅逐居住在柴河、齊拉、法納哈三路耕田種谷的女真人。

第六條:萬曆皇帝偏聽偏信,聽信葉赫讒言,派人送來書函,斥責努爾哈赤。

第七條:明朝逼迫努爾哈赤退出已經被并吞的哈達地區。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場來看,這七條罪狀都是胡鬧。

但是站在努爾哈赤的立場看,這些都是無法忍受的,嚴重侵犯後金生存權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場來看,明朝的對待女真的政策是失敗的。以夷制夷,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明朝自始至終都沒有接納過女真,将他們稱作“東夷”,甚至在官方檔案裡都把努爾哈赤稱為“奴兒哈赤”、“奴酋”。另外,明朝邊将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從來看不起女真人,在雙方貿易中還經常搶奪女真人财物。

這些,都為女真人與明朝漢人之間的沖突埋下禍根。

誓師之後,四月十五日,努爾哈赤率兵偷襲撫順,一戰成功,順利拿下這座邊地重鎮。撫順守将李永芳投降努爾哈赤。努爾哈赤非常高興,把孫女嫁給李永芳,依舊讓李永芳統轄撫順。

緊接着,努爾哈赤又指令大軍趁勝出擊,連下東州、馬根單等城堡五百餘座,劫掠人畜三十萬。率兵前來救援的遼東總兵張承胤、副将頗廷相被擊敗,後金大軍斬殺明朝的總兵、副将、參将、遊擊及千把總等官五十餘人,繳獲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撫順一戰,打出了後金人的聲威,提高了後金大軍的信心。同時也增加了不少裝備和軍饷。

撫順戰敗的消息傳到朝廷,史書上用了四個字,來形容朝廷大臣的反應:“朝野震驚”。可見,當時明朝文武官員對這次戰争結果深感意外。他們想不到,撮爾小邦竟然能戰勝天朝大軍。

努爾哈赤的這次軍事行動,激怒了明朝。為了一舉消滅努爾哈赤,明朝起用曾擔任遼東巡撫的楊鎬為遼東經略,以甯遠伯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柏為遼東總兵官,調集十萬大軍,征剿努爾哈赤。

萬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遼東經略楊鎬、薊遼總督汪可受、巡撫周永春、巡按陳王庭,在遼陽演武場,集合征遼将官,分兵四路,直搗努爾哈赤老巢赫圖阿拉。

這四路大軍的進軍路線如下:

北路以總兵馬林為主将,自開原向南進兵;

西路以山海總兵杜松為主将,向撫順進軍;

南路以遼東總兵李如柏為主将,從清河往赫圖阿拉進軍;

今天聊聊薩爾浒之戰。

薩爾浒在遼甯撫順東邊的渾河南岸。這個地方本來籍籍無名,但是因為1619年後金和明朝在此發生了一場大戰,使得這個小地方從此名垂史冊。

薩爾浒之戰是剛剛建國的後金與明朝之間的第一次重大戰役。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後,這場戰役就遲早要爆發。因為遼東地區發展空間有限,天寒地凍,經濟不發達,後金想要擴張,就必須向明朝一方發展,這樣就不可避免要發生沖突。

努爾哈赤對此看得很明白。是以,建國之後,他便将矛頭指向明朝。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這天,努爾哈赤聚集大軍,誓師征讨大明。

出兵總得有個由頭吧!在誓師大會上,努爾哈赤總結了明軍的七條罪狀,稱之為“七大恨”。哪七條罪狀呢?

第一條:明朝無故在邊境地區進行挑釁,緻使自己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條:明朝違背誓言,派兵幫助葉赫部。這條說的是,努爾哈赤進攻葉赫部,明朝派兵幹涉,導緻努爾哈赤無功而返。

第三條:明朝違背誓言,指責建州女真殺死在邊境開礦的漢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餘人遣送明朝,最終被斬殺。

第四條:明朝出兵為葉赫部防守,使得葉赫将本來是要許聘給努爾哈赤和兒子代善的女兒轉嫁蒙古。

第五條:明朝派兵驅逐居住在柴河、齊拉、法納哈三路耕田種谷的女真人。

第六條:萬曆皇帝偏聽偏信,聽信葉赫讒言,派人送來書函,斥責努爾哈赤。

第七條:明朝逼迫努爾哈赤退出已經被并吞的哈達地區。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場來看,這七條罪狀都是胡鬧。

但是站在努爾哈赤的立場看,這些都是無法忍受的,嚴重侵犯後金生存權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場來看,明朝的對待女真的政策是失敗的。以夷制夷,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明朝自始至終都沒有接納過女真,将他們稱作“東夷”,甚至在官方檔案裡都把努爾哈赤稱為“奴兒哈赤”、“奴酋”。另外,明朝邊将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從來看不起女真人,在雙方貿易中還經常搶奪女真人财物。

這些,都為女真人與明朝漢人之間的沖突埋下禍根。

誓師之後,四月十五日,努爾哈赤率兵偷襲撫順,一戰成功,順利拿下這座邊地重鎮。撫順守将李永芳投降努爾哈赤。努爾哈赤非常高興,把孫女嫁給李永芳,依舊讓李永芳統轄撫順。

緊接着,努爾哈赤又指令大軍趁勝出擊,連下東州、馬根單等城堡五百餘座,劫掠人畜三十萬。率兵前來救援的遼東總兵張承胤、副将頗廷相被擊敗,後金大軍斬殺明朝的總兵、副将、參将、遊擊及千把總等官五十餘人,繳獲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撫順一戰,打出了後金人的聲威,提高了後金大軍的信心。同時也增加了不少裝備和軍饷。

撫順戰敗的消息傳到朝廷,史書上用了四個字,來形容朝廷大臣的反應:“朝野震驚”。可見,當時明朝文武官員對這次戰争結果深感意外。他們想不到,撮爾小邦竟然能戰勝天朝大軍。

努爾哈赤的這次軍事行動,激怒了明朝。為了一舉消滅努爾哈赤,明朝起用曾擔任遼東巡撫的楊鎬為遼東經略,以甯遠伯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柏為遼東總兵官,調集十萬大軍,征剿努爾哈赤。

萬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遼東經略楊鎬、薊遼總督汪可受、巡撫周永春、巡按陳王庭,在遼陽演武場,集合征遼将官,分兵四路,直搗努爾哈赤老巢赫圖阿拉。

這四路大軍的進軍路線如下:

北路以總兵馬林為主将,自開原向南進兵;

西路以山海總兵杜松為主将,向撫順進軍;

南路以遼東總兵李如柏為主将,從清河往赫圖阿拉進軍;

東路以左都督府佥書劉铤為主将,從寬甸向北,往赫圖阿拉進軍。

今天聊聊薩爾浒之戰。

薩爾浒在遼甯撫順東邊的渾河南岸。這個地方本來籍籍無名,但是因為1619年後金和明朝在此發生了一場大戰,使得這個小地方從此名垂史冊。

薩爾浒之戰是剛剛建國的後金與明朝之間的第一次重大戰役。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後,這場戰役就遲早要爆發。因為遼東地區發展空間有限,天寒地凍,經濟不發達,後金想要擴張,就必須向明朝一方發展,這樣就不可避免要發生沖突。

努爾哈赤對此看得很明白。是以,建國之後,他便将矛頭指向明朝。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這天,努爾哈赤聚集大軍,誓師征讨大明。

出兵總得有個由頭吧!在誓師大會上,努爾哈赤總結了明軍的七條罪狀,稱之為“七大恨”。哪七條罪狀呢?

第一條:明朝無故在邊境地區進行挑釁,緻使自己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條:明朝違背誓言,派兵幫助葉赫部。這條說的是,努爾哈赤進攻葉赫部,明朝派兵幹涉,導緻努爾哈赤無功而返。

第三條:明朝違背誓言,指責建州女真殺死在邊境開礦的漢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餘人遣送明朝,最終被斬殺。

第四條:明朝出兵為葉赫部防守,使得葉赫将本來是要許聘給努爾哈赤和兒子代善的女兒轉嫁蒙古。

第五條:明朝派兵驅逐居住在柴河、齊拉、法納哈三路耕田種谷的女真人。

第六條:萬曆皇帝偏聽偏信,聽信葉赫讒言,派人送來書函,斥責努爾哈赤。

第七條:明朝逼迫努爾哈赤退出已經被并吞的哈達地區。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場來看,這七條罪狀都是胡鬧。

但是站在努爾哈赤的立場看,這些都是無法忍受的,嚴重侵犯後金生存權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場來看,明朝的對待女真的政策是失敗的。以夷制夷,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明朝自始至終都沒有接納過女真,将他們稱作“東夷”,甚至在官方檔案裡都把努爾哈赤稱為“奴兒哈赤”、“奴酋”。另外,明朝邊将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從來看不起女真人,在雙方貿易中還經常搶奪女真人财物。

這些,都為女真人與明朝漢人之間的沖突埋下禍根。

誓師之後,四月十五日,努爾哈赤率兵偷襲撫順,一戰成功,順利拿下這座邊地重鎮。撫順守将李永芳投降努爾哈赤。努爾哈赤非常高興,把孫女嫁給李永芳,依舊讓李永芳統轄撫順。

緊接着,努爾哈赤又指令大軍趁勝出擊,連下東州、馬根單等城堡五百餘座,劫掠人畜三十萬。率兵前來救援的遼東總兵張承胤、副将頗廷相被擊敗,後金大軍斬殺明朝的總兵、副将、參将、遊擊及千把總等官五十餘人,繳獲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撫順一戰,打出了後金人的聲威,提高了後金大軍的信心。同時也增加了不少裝備和軍饷。

撫順戰敗的消息傳到朝廷,史書上用了四個字,來形容朝廷大臣的反應:“朝野震驚”。可見,當時明朝文武官員對這次戰争結果深感意外。他們想不到,撮爾小邦竟然能戰勝天朝大軍。

努爾哈赤的這次軍事行動,激怒了明朝。為了一舉消滅努爾哈赤,明朝起用曾擔任遼東巡撫的楊鎬為遼東經略,以甯遠伯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柏為遼東總兵官,調集十萬大軍,征剿努爾哈赤。

萬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遼東經略楊鎬、薊遼總督汪可受、巡撫周永春、巡按陳王庭,在遼陽演武場,集合征遼将官,分兵四路,直搗努爾哈赤老巢赫圖阿拉。

這四路大軍的進軍路線如下:

北路以總兵馬林為主将,自開原向南進兵;

西路以山海總兵杜松為主将,向撫順進軍;

南路以遼東總兵李如柏為主将,從清河往赫圖阿拉進軍;

東路以左都督府佥書劉铤為主将,從寬甸向北,往赫圖阿拉進軍。

以上四路,兵力八萬八千五百人。

今天聊聊薩爾浒之戰。

薩爾浒在遼甯撫順東邊的渾河南岸。這個地方本來籍籍無名,但是因為1619年後金和明朝在此發生了一場大戰,使得這個小地方從此名垂史冊。

薩爾浒之戰是剛剛建國的後金與明朝之間的第一次重大戰役。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後,這場戰役就遲早要爆發。因為遼東地區發展空間有限,天寒地凍,經濟不發達,後金想要擴張,就必須向明朝一方發展,這樣就不可避免要發生沖突。

努爾哈赤對此看得很明白。是以,建國之後,他便将矛頭指向明朝。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這天,努爾哈赤聚集大軍,誓師征讨大明。

出兵總得有個由頭吧!在誓師大會上,努爾哈赤總結了明軍的七條罪狀,稱之為“七大恨”。哪七條罪狀呢?

第一條:明朝無故在邊境地區進行挑釁,緻使自己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條:明朝違背誓言,派兵幫助葉赫部。這條說的是,努爾哈赤進攻葉赫部,明朝派兵幹涉,導緻努爾哈赤無功而返。

第三條:明朝違背誓言,指責建州女真殺死在邊境開礦的漢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餘人遣送明朝,最終被斬殺。

第四條:明朝出兵為葉赫部防守,使得葉赫将本來是要許聘給努爾哈赤和兒子代善的女兒轉嫁蒙古。

第五條:明朝派兵驅逐居住在柴河、齊拉、法納哈三路耕田種谷的女真人。

第六條:萬曆皇帝偏聽偏信,聽信葉赫讒言,派人送來書函,斥責努爾哈赤。

第七條:明朝逼迫努爾哈赤退出已經被并吞的哈達地區。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場來看,這七條罪狀都是胡鬧。

但是站在努爾哈赤的立場看,這些都是無法忍受的,嚴重侵犯後金生存權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場來看,明朝的對待女真的政策是失敗的。以夷制夷,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明朝自始至終都沒有接納過女真,将他們稱作“東夷”,甚至在官方檔案裡都把努爾哈赤稱為“奴兒哈赤”、“奴酋”。另外,明朝邊将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從來看不起女真人,在雙方貿易中還經常搶奪女真人财物。

這些,都為女真人與明朝漢人之間的沖突埋下禍根。

誓師之後,四月十五日,努爾哈赤率兵偷襲撫順,一戰成功,順利拿下這座邊地重鎮。撫順守将李永芳投降努爾哈赤。努爾哈赤非常高興,把孫女嫁給李永芳,依舊讓李永芳統轄撫順。

緊接着,努爾哈赤又指令大軍趁勝出擊,連下東州、馬根單等城堡五百餘座,劫掠人畜三十萬。率兵前來救援的遼東總兵張承胤、副将頗廷相被擊敗,後金大軍斬殺明朝的總兵、副将、參将、遊擊及千把總等官五十餘人,繳獲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撫順一戰,打出了後金人的聲威,提高了後金大軍的信心。同時也增加了不少裝備和軍饷。

撫順戰敗的消息傳到朝廷,史書上用了四個字,來形容朝廷大臣的反應:“朝野震驚”。可見,當時明朝文武官員對這次戰争結果深感意外。他們想不到,撮爾小邦竟然能戰勝天朝大軍。

努爾哈赤的這次軍事行動,激怒了明朝。為了一舉消滅努爾哈赤,明朝起用曾擔任遼東巡撫的楊鎬為遼東經略,以甯遠伯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柏為遼東總兵官,調集十萬大軍,征剿努爾哈赤。

萬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遼東經略楊鎬、薊遼總督汪可受、巡撫周永春、巡按陳王庭,在遼陽演武場,集合征遼将官,分兵四路,直搗努爾哈赤老巢赫圖阿拉。

這四路大軍的進軍路線如下:

北路以總兵馬林為主将,自開原向南進兵;

西路以山海總兵杜松為主将,向撫順進軍;

南路以遼東總兵李如柏為主将,從清河往赫圖阿拉進軍;

東路以左都督府佥書劉铤為主将,從寬甸向北,往赫圖阿拉進軍。

以上四路,兵力八萬八千五百人。

除了這四路部隊,還有兩支部隊,一支是北韓派出的,由北韓從征元帥姜弘立統領,共一萬三千人。另外一支,是葉赫部派出的,二千人。總兵力十萬人,号稱四十七萬,攜帶槍炮數萬,計劃于三月初二日在二道關會合,然後進攻後金都城赫圖阿拉。

今天聊聊薩爾浒之戰。

薩爾浒在遼甯撫順東邊的渾河南岸。這個地方本來籍籍無名,但是因為1619年後金和明朝在此發生了一場大戰,使得這個小地方從此名垂史冊。

薩爾浒之戰是剛剛建國的後金與明朝之間的第一次重大戰役。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後,這場戰役就遲早要爆發。因為遼東地區發展空間有限,天寒地凍,經濟不發達,後金想要擴張,就必須向明朝一方發展,這樣就不可避免要發生沖突。

努爾哈赤對此看得很明白。是以,建國之後,他便将矛頭指向明朝。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這天,努爾哈赤聚集大軍,誓師征讨大明。

出兵總得有個由頭吧!在誓師大會上,努爾哈赤總結了明軍的七條罪狀,稱之為“七大恨”。哪七條罪狀呢?

第一條:明朝無故在邊境地區進行挑釁,緻使自己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條:明朝違背誓言,派兵幫助葉赫部。這條說的是,努爾哈赤進攻葉赫部,明朝派兵幹涉,導緻努爾哈赤無功而返。

第三條:明朝違背誓言,指責建州女真殺死在邊境開礦的漢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餘人遣送明朝,最終被斬殺。

第四條:明朝出兵為葉赫部防守,使得葉赫将本來是要許聘給努爾哈赤和兒子代善的女兒轉嫁蒙古。

第五條:明朝派兵驅逐居住在柴河、齊拉、法納哈三路耕田種谷的女真人。

第六條:萬曆皇帝偏聽偏信,聽信葉赫讒言,派人送來書函,斥責努爾哈赤。

第七條:明朝逼迫努爾哈赤退出已經被并吞的哈達地區。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場來看,這七條罪狀都是胡鬧。

但是站在努爾哈赤的立場看,這些都是無法忍受的,嚴重侵犯後金生存權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場來看,明朝的對待女真的政策是失敗的。以夷制夷,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明朝自始至終都沒有接納過女真,将他們稱作“東夷”,甚至在官方檔案裡都把努爾哈赤稱為“奴兒哈赤”、“奴酋”。另外,明朝邊将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從來看不起女真人,在雙方貿易中還經常搶奪女真人财物。

這些,都為女真人與明朝漢人之間的沖突埋下禍根。

誓師之後,四月十五日,努爾哈赤率兵偷襲撫順,一戰成功,順利拿下這座邊地重鎮。撫順守将李永芳投降努爾哈赤。努爾哈赤非常高興,把孫女嫁給李永芳,依舊讓李永芳統轄撫順。

緊接着,努爾哈赤又指令大軍趁勝出擊,連下東州、馬根單等城堡五百餘座,劫掠人畜三十萬。率兵前來救援的遼東總兵張承胤、副将頗廷相被擊敗,後金大軍斬殺明朝的總兵、副将、參将、遊擊及千把總等官五十餘人,繳獲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撫順一戰,打出了後金人的聲威,提高了後金大軍的信心。同時也增加了不少裝備和軍饷。

撫順戰敗的消息傳到朝廷,史書上用了四個字,來形容朝廷大臣的反應:“朝野震驚”。可見,當時明朝文武官員對這次戰争結果深感意外。他們想不到,撮爾小邦竟然能戰勝天朝大軍。

努爾哈赤的這次軍事行動,激怒了明朝。為了一舉消滅努爾哈赤,明朝起用曾擔任遼東巡撫的楊鎬為遼東經略,以甯遠伯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柏為遼東總兵官,調集十萬大軍,征剿努爾哈赤。

萬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遼東經略楊鎬、薊遼總督汪可受、巡撫周永春、巡按陳王庭,在遼陽演武場,集合征遼将官,分兵四路,直搗努爾哈赤老巢赫圖阿拉。

這四路大軍的進軍路線如下:

北路以總兵馬林為主将,自開原向南進兵;

西路以山海總兵杜松為主将,向撫順進軍;

南路以遼東總兵李如柏為主将,從清河往赫圖阿拉進軍;

東路以左都督府佥書劉铤為主将,從寬甸向北,往赫圖阿拉進軍。

以上四路,兵力八萬八千五百人。

除了這四路部隊,還有兩支部隊,一支是北韓派出的,由北韓從征元帥姜弘立統領,共一萬三千人。另外一支,是葉赫部派出的,二千人。總兵力十萬人,号稱四十七萬,攜帶槍炮數萬,計劃于三月初二日在二道關會合,然後進攻後金都城赫圖阿拉。

從将帥安排和兵力布置來看,明朝這次是下了血本的。軍隊裡還裝備了槍炮。同時,還讓北韓出兵助剿。從計劃上來說,可謂萬無一失,必置後金于死地。出兵的時候,總兵李如柏就告誡将士,此次出征“務擒元惡,枭首藁街”。

今天聊聊薩爾浒之戰。

薩爾浒在遼甯撫順東邊的渾河南岸。這個地方本來籍籍無名,但是因為1619年後金和明朝在此發生了一場大戰,使得這個小地方從此名垂史冊。

薩爾浒之戰是剛剛建國的後金與明朝之間的第一次重大戰役。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後,這場戰役就遲早要爆發。因為遼東地區發展空間有限,天寒地凍,經濟不發達,後金想要擴張,就必須向明朝一方發展,這樣就不可避免要發生沖突。

努爾哈赤對此看得很明白。是以,建國之後,他便将矛頭指向明朝。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這天,努爾哈赤聚集大軍,誓師征讨大明。

出兵總得有個由頭吧!在誓師大會上,努爾哈赤總結了明軍的七條罪狀,稱之為“七大恨”。哪七條罪狀呢?

第一條:明朝無故在邊境地區進行挑釁,緻使自己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條:明朝違背誓言,派兵幫助葉赫部。這條說的是,努爾哈赤進攻葉赫部,明朝派兵幹涉,導緻努爾哈赤無功而返。

第三條:明朝違背誓言,指責建州女真殺死在邊境開礦的漢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餘人遣送明朝,最終被斬殺。

第四條:明朝出兵為葉赫部防守,使得葉赫将本來是要許聘給努爾哈赤和兒子代善的女兒轉嫁蒙古。

第五條:明朝派兵驅逐居住在柴河、齊拉、法納哈三路耕田種谷的女真人。

第六條:萬曆皇帝偏聽偏信,聽信葉赫讒言,派人送來書函,斥責努爾哈赤。

第七條:明朝逼迫努爾哈赤退出已經被并吞的哈達地區。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場來看,這七條罪狀都是胡鬧。

但是站在努爾哈赤的立場看,這些都是無法忍受的,嚴重侵犯後金生存權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場來看,明朝的對待女真的政策是失敗的。以夷制夷,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明朝自始至終都沒有接納過女真,将他們稱作“東夷”,甚至在官方檔案裡都把努爾哈赤稱為“奴兒哈赤”、“奴酋”。另外,明朝邊将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從來看不起女真人,在雙方貿易中還經常搶奪女真人财物。

這些,都為女真人與明朝漢人之間的沖突埋下禍根。

誓師之後,四月十五日,努爾哈赤率兵偷襲撫順,一戰成功,順利拿下這座邊地重鎮。撫順守将李永芳投降努爾哈赤。努爾哈赤非常高興,把孫女嫁給李永芳,依舊讓李永芳統轄撫順。

緊接着,努爾哈赤又指令大軍趁勝出擊,連下東州、馬根單等城堡五百餘座,劫掠人畜三十萬。率兵前來救援的遼東總兵張承胤、副将頗廷相被擊敗,後金大軍斬殺明朝的總兵、副将、參将、遊擊及千把總等官五十餘人,繳獲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撫順一戰,打出了後金人的聲威,提高了後金大軍的信心。同時也增加了不少裝備和軍饷。

撫順戰敗的消息傳到朝廷,史書上用了四個字,來形容朝廷大臣的反應:“朝野震驚”。可見,當時明朝文武官員對這次戰争結果深感意外。他們想不到,撮爾小邦竟然能戰勝天朝大軍。

努爾哈赤的這次軍事行動,激怒了明朝。為了一舉消滅努爾哈赤,明朝起用曾擔任遼東巡撫的楊鎬為遼東經略,以甯遠伯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柏為遼東總兵官,調集十萬大軍,征剿努爾哈赤。

萬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遼東經略楊鎬、薊遼總督汪可受、巡撫周永春、巡按陳王庭,在遼陽演武場,集合征遼将官,分兵四路,直搗努爾哈赤老巢赫圖阿拉。

這四路大軍的進軍路線如下:

北路以總兵馬林為主将,自開原向南進兵;

西路以山海總兵杜松為主将,向撫順進軍;

南路以遼東總兵李如柏為主将,從清河往赫圖阿拉進軍;

東路以左都督府佥書劉铤為主将,從寬甸向北,往赫圖阿拉進軍。

以上四路,兵力八萬八千五百人。

除了這四路部隊,還有兩支部隊,一支是北韓派出的,由北韓從征元帥姜弘立統領,共一萬三千人。另外一支,是葉赫部派出的,二千人。總兵力十萬人,号稱四十七萬,攜帶槍炮數萬,計劃于三月初二日在二道關會合,然後進攻後金都城赫圖阿拉。

從将帥安排和兵力布置來看,明朝這次是下了血本的。軍隊裡還裝備了槍炮。同時,還讓北韓出兵助剿。從計劃上來說,可謂萬無一失,必置後金于死地。出兵的時候,總兵李如柏就告誡将士,此次出征“務擒元惡,枭首藁街”。

明朝的四路大軍,部署上不可謂不周密,但是,有個重大漏洞,那就是四路大軍隻是約定了進攻時間和預計抵達目的地的時間,中途資訊不暢,缺乏互聯互通。這就給努爾哈赤各個擊破創造了極佳的條件。

今天聊聊薩爾浒之戰。

薩爾浒在遼甯撫順東邊的渾河南岸。這個地方本來籍籍無名,但是因為1619年後金和明朝在此發生了一場大戰,使得這個小地方從此名垂史冊。

薩爾浒之戰是剛剛建國的後金與明朝之間的第一次重大戰役。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後,這場戰役就遲早要爆發。因為遼東地區發展空間有限,天寒地凍,經濟不發達,後金想要擴張,就必須向明朝一方發展,這樣就不可避免要發生沖突。

努爾哈赤對此看得很明白。是以,建國之後,他便将矛頭指向明朝。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這天,努爾哈赤聚集大軍,誓師征讨大明。

出兵總得有個由頭吧!在誓師大會上,努爾哈赤總結了明軍的七條罪狀,稱之為“七大恨”。哪七條罪狀呢?

第一條:明朝無故在邊境地區進行挑釁,緻使自己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條:明朝違背誓言,派兵幫助葉赫部。這條說的是,努爾哈赤進攻葉赫部,明朝派兵幹涉,導緻努爾哈赤無功而返。

第三條:明朝違背誓言,指責建州女真殺死在邊境開礦的漢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餘人遣送明朝,最終被斬殺。

第四條:明朝出兵為葉赫部防守,使得葉赫将本來是要許聘給努爾哈赤和兒子代善的女兒轉嫁蒙古。

第五條:明朝派兵驅逐居住在柴河、齊拉、法納哈三路耕田種谷的女真人。

第六條:萬曆皇帝偏聽偏信,聽信葉赫讒言,派人送來書函,斥責努爾哈赤。

第七條:明朝逼迫努爾哈赤退出已經被并吞的哈達地區。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場來看,這七條罪狀都是胡鬧。

但是站在努爾哈赤的立場看,這些都是無法忍受的,嚴重侵犯後金生存權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場來看,明朝的對待女真的政策是失敗的。以夷制夷,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明朝自始至終都沒有接納過女真,将他們稱作“東夷”,甚至在官方檔案裡都把努爾哈赤稱為“奴兒哈赤”、“奴酋”。另外,明朝邊将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從來看不起女真人,在雙方貿易中還經常搶奪女真人财物。

這些,都為女真人與明朝漢人之間的沖突埋下禍根。

誓師之後,四月十五日,努爾哈赤率兵偷襲撫順,一戰成功,順利拿下這座邊地重鎮。撫順守将李永芳投降努爾哈赤。努爾哈赤非常高興,把孫女嫁給李永芳,依舊讓李永芳統轄撫順。

緊接着,努爾哈赤又指令大軍趁勝出擊,連下東州、馬根單等城堡五百餘座,劫掠人畜三十萬。率兵前來救援的遼東總兵張承胤、副将頗廷相被擊敗,後金大軍斬殺明朝的總兵、副将、參将、遊擊及千把總等官五十餘人,繳獲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撫順一戰,打出了後金人的聲威,提高了後金大軍的信心。同時也增加了不少裝備和軍饷。

撫順戰敗的消息傳到朝廷,史書上用了四個字,來形容朝廷大臣的反應:“朝野震驚”。可見,當時明朝文武官員對這次戰争結果深感意外。他們想不到,撮爾小邦竟然能戰勝天朝大軍。

努爾哈赤的這次軍事行動,激怒了明朝。為了一舉消滅努爾哈赤,明朝起用曾擔任遼東巡撫的楊鎬為遼東經略,以甯遠伯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柏為遼東總兵官,調集十萬大軍,征剿努爾哈赤。

萬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遼東經略楊鎬、薊遼總督汪可受、巡撫周永春、巡按陳王庭,在遼陽演武場,集合征遼将官,分兵四路,直搗努爾哈赤老巢赫圖阿拉。

這四路大軍的進軍路線如下:

北路以總兵馬林為主将,自開原向南進兵;

西路以山海總兵杜松為主将,向撫順進軍;

南路以遼東總兵李如柏為主将,從清河往赫圖阿拉進軍;

東路以左都督府佥書劉铤為主将,從寬甸向北,往赫圖阿拉進軍。

以上四路,兵力八萬八千五百人。

除了這四路部隊,還有兩支部隊,一支是北韓派出的,由北韓從征元帥姜弘立統領,共一萬三千人。另外一支,是葉赫部派出的,二千人。總兵力十萬人,号稱四十七萬,攜帶槍炮數萬,計劃于三月初二日在二道關會合,然後進攻後金都城赫圖阿拉。

從将帥安排和兵力布置來看,明朝這次是下了血本的。軍隊裡還裝備了槍炮。同時,還讓北韓出兵助剿。從計劃上來說,可謂萬無一失,必置後金于死地。出兵的時候,總兵李如柏就告誡将士,此次出征“務擒元惡,枭首藁街”。

明朝的四路大軍,部署上不可謂不周密,但是,有個重大漏洞,那就是四路大軍隻是約定了進攻時間和預計抵達目的地的時間,中途資訊不暢,缺乏互聯互通。這就給努爾哈赤各個擊破創造了極佳的條件。

努爾哈赤分析明軍情況後,制定了以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政策,用他的話說就是“恁你幾路來,我隻一路去”。

今天聊聊薩爾浒之戰。

薩爾浒在遼甯撫順東邊的渾河南岸。這個地方本來籍籍無名,但是因為1619年後金和明朝在此發生了一場大戰,使得這個小地方從此名垂史冊。

薩爾浒之戰是剛剛建國的後金與明朝之間的第一次重大戰役。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後,這場戰役就遲早要爆發。因為遼東地區發展空間有限,天寒地凍,經濟不發達,後金想要擴張,就必須向明朝一方發展,這樣就不可避免要發生沖突。

努爾哈赤對此看得很明白。是以,建國之後,他便将矛頭指向明朝。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這天,努爾哈赤聚集大軍,誓師征讨大明。

出兵總得有個由頭吧!在誓師大會上,努爾哈赤總結了明軍的七條罪狀,稱之為“七大恨”。哪七條罪狀呢?

第一條:明朝無故在邊境地區進行挑釁,緻使自己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條:明朝違背誓言,派兵幫助葉赫部。這條說的是,努爾哈赤進攻葉赫部,明朝派兵幹涉,導緻努爾哈赤無功而返。

第三條:明朝違背誓言,指責建州女真殺死在邊境開礦的漢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餘人遣送明朝,最終被斬殺。

第四條:明朝出兵為葉赫部防守,使得葉赫将本來是要許聘給努爾哈赤和兒子代善的女兒轉嫁蒙古。

第五條:明朝派兵驅逐居住在柴河、齊拉、法納哈三路耕田種谷的女真人。

第六條:萬曆皇帝偏聽偏信,聽信葉赫讒言,派人送來書函,斥責努爾哈赤。

第七條:明朝逼迫努爾哈赤退出已經被并吞的哈達地區。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場來看,這七條罪狀都是胡鬧。

但是站在努爾哈赤的立場看,這些都是無法忍受的,嚴重侵犯後金生存權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場來看,明朝的對待女真的政策是失敗的。以夷制夷,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明朝自始至終都沒有接納過女真,将他們稱作“東夷”,甚至在官方檔案裡都把努爾哈赤稱為“奴兒哈赤”、“奴酋”。另外,明朝邊将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從來看不起女真人,在雙方貿易中還經常搶奪女真人财物。

這些,都為女真人與明朝漢人之間的沖突埋下禍根。

誓師之後,四月十五日,努爾哈赤率兵偷襲撫順,一戰成功,順利拿下這座邊地重鎮。撫順守将李永芳投降努爾哈赤。努爾哈赤非常高興,把孫女嫁給李永芳,依舊讓李永芳統轄撫順。

緊接着,努爾哈赤又指令大軍趁勝出擊,連下東州、馬根單等城堡五百餘座,劫掠人畜三十萬。率兵前來救援的遼東總兵張承胤、副将頗廷相被擊敗,後金大軍斬殺明朝的總兵、副将、參将、遊擊及千把總等官五十餘人,繳獲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撫順一戰,打出了後金人的聲威,提高了後金大軍的信心。同時也增加了不少裝備和軍饷。

撫順戰敗的消息傳到朝廷,史書上用了四個字,來形容朝廷大臣的反應:“朝野震驚”。可見,當時明朝文武官員對這次戰争結果深感意外。他們想不到,撮爾小邦竟然能戰勝天朝大軍。

努爾哈赤的這次軍事行動,激怒了明朝。為了一舉消滅努爾哈赤,明朝起用曾擔任遼東巡撫的楊鎬為遼東經略,以甯遠伯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柏為遼東總兵官,調集十萬大軍,征剿努爾哈赤。

萬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遼東經略楊鎬、薊遼總督汪可受、巡撫周永春、巡按陳王庭,在遼陽演武場,集合征遼将官,分兵四路,直搗努爾哈赤老巢赫圖阿拉。

這四路大軍的進軍路線如下:

北路以總兵馬林為主将,自開原向南進兵;

西路以山海總兵杜松為主将,向撫順進軍;

南路以遼東總兵李如柏為主将,從清河往赫圖阿拉進軍;

東路以左都督府佥書劉铤為主将,從寬甸向北,往赫圖阿拉進軍。

以上四路,兵力八萬八千五百人。

除了這四路部隊,還有兩支部隊,一支是北韓派出的,由北韓從征元帥姜弘立統領,共一萬三千人。另外一支,是葉赫部派出的,二千人。總兵力十萬人,号稱四十七萬,攜帶槍炮數萬,計劃于三月初二日在二道關會合,然後進攻後金都城赫圖阿拉。

從将帥安排和兵力布置來看,明朝這次是下了血本的。軍隊裡還裝備了槍炮。同時,還讓北韓出兵助剿。從計劃上來說,可謂萬無一失,必置後金于死地。出兵的時候,總兵李如柏就告誡将士,此次出征“務擒元惡,枭首藁街”。

明朝的四路大軍,部署上不可謂不周密,但是,有個重大漏洞,那就是四路大軍隻是約定了進攻時間和預計抵達目的地的時間,中途資訊不暢,缺乏互聯互通。這就給努爾哈赤各個擊破創造了極佳的條件。

努爾哈赤分析明軍情況後,制定了以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政策,用他的話說就是“恁你幾路來,我隻一路去”。

努爾哈赤首先率軍迎戰西路的杜松部。這是一次經典的伏擊戰。杜松部兩萬餘人,日夜兼程趕到渾河。努爾哈赤派兵堵斷渾河河水,然後在河岸上埋下伏兵。杜松見河水不深,便下令渡河。不料,大軍渡至中途,努爾哈赤下令決堤,河水暴漲,士兵們在沒過肩頭的水裡艱難前行,溺水者數千人。過河之後,還來不及整理隊伍,努爾哈赤帶領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和八旗将官,統率伏兵一齊殺出,以兩倍于杜松的兵力,勇猛沖殺,雙方在薩爾浒展開大戰。八旗兵以逸待勞,異常勇猛,隻用了一夜的時間,就把杜松部全部消滅,總兵杜松、王宣、趙夢麟悉數被殺。

今天聊聊薩爾浒之戰。

薩爾浒在遼甯撫順東邊的渾河南岸。這個地方本來籍籍無名,但是因為1619年後金和明朝在此發生了一場大戰,使得這個小地方從此名垂史冊。

薩爾浒之戰是剛剛建國的後金與明朝之間的第一次重大戰役。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後,這場戰役就遲早要爆發。因為遼東地區發展空間有限,天寒地凍,經濟不發達,後金想要擴張,就必須向明朝一方發展,這樣就不可避免要發生沖突。

努爾哈赤對此看得很明白。是以,建國之後,他便将矛頭指向明朝。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這天,努爾哈赤聚集大軍,誓師征讨大明。

出兵總得有個由頭吧!在誓師大會上,努爾哈赤總結了明軍的七條罪狀,稱之為“七大恨”。哪七條罪狀呢?

第一條:明朝無故在邊境地區進行挑釁,緻使自己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條:明朝違背誓言,派兵幫助葉赫部。這條說的是,努爾哈赤進攻葉赫部,明朝派兵幹涉,導緻努爾哈赤無功而返。

第三條:明朝違背誓言,指責建州女真殺死在邊境開礦的漢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餘人遣送明朝,最終被斬殺。

第四條:明朝出兵為葉赫部防守,使得葉赫将本來是要許聘給努爾哈赤和兒子代善的女兒轉嫁蒙古。

第五條:明朝派兵驅逐居住在柴河、齊拉、法納哈三路耕田種谷的女真人。

第六條:萬曆皇帝偏聽偏信,聽信葉赫讒言,派人送來書函,斥責努爾哈赤。

第七條:明朝逼迫努爾哈赤退出已經被并吞的哈達地區。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場來看,這七條罪狀都是胡鬧。

但是站在努爾哈赤的立場看,這些都是無法忍受的,嚴重侵犯後金生存權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場來看,明朝的對待女真的政策是失敗的。以夷制夷,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明朝自始至終都沒有接納過女真,将他們稱作“東夷”,甚至在官方檔案裡都把努爾哈赤稱為“奴兒哈赤”、“奴酋”。另外,明朝邊将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從來看不起女真人,在雙方貿易中還經常搶奪女真人财物。

這些,都為女真人與明朝漢人之間的沖突埋下禍根。

誓師之後,四月十五日,努爾哈赤率兵偷襲撫順,一戰成功,順利拿下這座邊地重鎮。撫順守将李永芳投降努爾哈赤。努爾哈赤非常高興,把孫女嫁給李永芳,依舊讓李永芳統轄撫順。

緊接着,努爾哈赤又指令大軍趁勝出擊,連下東州、馬根單等城堡五百餘座,劫掠人畜三十萬。率兵前來救援的遼東總兵張承胤、副将頗廷相被擊敗,後金大軍斬殺明朝的總兵、副将、參将、遊擊及千把總等官五十餘人,繳獲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撫順一戰,打出了後金人的聲威,提高了後金大軍的信心。同時也增加了不少裝備和軍饷。

撫順戰敗的消息傳到朝廷,史書上用了四個字,來形容朝廷大臣的反應:“朝野震驚”。可見,當時明朝文武官員對這次戰争結果深感意外。他們想不到,撮爾小邦竟然能戰勝天朝大軍。

努爾哈赤的這次軍事行動,激怒了明朝。為了一舉消滅努爾哈赤,明朝起用曾擔任遼東巡撫的楊鎬為遼東經略,以甯遠伯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柏為遼東總兵官,調集十萬大軍,征剿努爾哈赤。

萬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遼東經略楊鎬、薊遼總督汪可受、巡撫周永春、巡按陳王庭,在遼陽演武場,集合征遼将官,分兵四路,直搗努爾哈赤老巢赫圖阿拉。

這四路大軍的進軍路線如下:

北路以總兵馬林為主将,自開原向南進兵;

西路以山海總兵杜松為主将,向撫順進軍;

南路以遼東總兵李如柏為主将,從清河往赫圖阿拉進軍;

東路以左都督府佥書劉铤為主将,從寬甸向北,往赫圖阿拉進軍。

以上四路,兵力八萬八千五百人。

除了這四路部隊,還有兩支部隊,一支是北韓派出的,由北韓從征元帥姜弘立統領,共一萬三千人。另外一支,是葉赫部派出的,二千人。總兵力十萬人,号稱四十七萬,攜帶槍炮數萬,計劃于三月初二日在二道關會合,然後進攻後金都城赫圖阿拉。

從将帥安排和兵力布置來看,明朝這次是下了血本的。軍隊裡還裝備了槍炮。同時,還讓北韓出兵助剿。從計劃上來說,可謂萬無一失,必置後金于死地。出兵的時候,總兵李如柏就告誡将士,此次出征“務擒元惡,枭首藁街”。

明朝的四路大軍,部署上不可謂不周密,但是,有個重大漏洞,那就是四路大軍隻是約定了進攻時間和預計抵達目的地的時間,中途資訊不暢,缺乏互聯互通。這就給努爾哈赤各個擊破創造了極佳的條件。

努爾哈赤分析明軍情況後,制定了以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政策,用他的話說就是“恁你幾路來,我隻一路去”。

努爾哈赤首先率軍迎戰西路的杜松部。這是一次經典的伏擊戰。杜松部兩萬餘人,日夜兼程趕到渾河。努爾哈赤派兵堵斷渾河河水,然後在河岸上埋下伏兵。杜松見河水不深,便下令渡河。不料,大軍渡至中途,努爾哈赤下令決堤,河水暴漲,士兵們在沒過肩頭的水裡艱難前行,溺水者數千人。過河之後,還來不及整理隊伍,努爾哈赤帶領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和八旗将官,統率伏兵一齊殺出,以兩倍于杜松的兵力,勇猛沖殺,雙方在薩爾浒展開大戰。八旗兵以逸待勞,異常勇猛,隻用了一夜的時間,就把杜松部全部消滅,總兵杜松、王宣、趙夢麟悉數被殺。

消滅了杜松之後,努爾哈赤又率軍北上,迎戰明朝的北路軍馬林部。雙方展開了厮殺,馬林指揮不力,臨陣脫逃,北路軍大敗。

大清開國之戰:薩爾浒戰役明朝四路大軍,為何被努爾哈赤各個擊破

今天聊聊薩爾浒之戰。

薩爾浒在遼甯撫順東邊的渾河南岸。這個地方本來籍籍無名,但是因為1619年後金和明朝在此發生了一場大戰,使得這個小地方從此名垂史冊。

薩爾浒之戰是剛剛建國的後金與明朝之間的第一次重大戰役。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後,這場戰役就遲早要爆發。因為遼東地區發展空間有限,天寒地凍,經濟不發達,後金想要擴張,就必須向明朝一方發展,這樣就不可避免要發生沖突。

努爾哈赤對此看得很明白。是以,建國之後,他便将矛頭指向明朝。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這天,努爾哈赤聚集大軍,誓師征讨大明。

出兵總得有個由頭吧!在誓師大會上,努爾哈赤總結了明軍的七條罪狀,稱之為“七大恨”。哪七條罪狀呢?

第一條:明朝無故在邊境地區進行挑釁,緻使自己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條:明朝違背誓言,派兵幫助葉赫部。這條說的是,努爾哈赤進攻葉赫部,明朝派兵幹涉,導緻努爾哈赤無功而返。

第三條:明朝違背誓言,指責建州女真殺死在邊境開礦的漢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餘人遣送明朝,最終被斬殺。

第四條:明朝出兵為葉赫部防守,使得葉赫将本來是要許聘給努爾哈赤和兒子代善的女兒轉嫁蒙古。

第五條:明朝派兵驅逐居住在柴河、齊拉、法納哈三路耕田種谷的女真人。

第六條:萬曆皇帝偏聽偏信,聽信葉赫讒言,派人送來書函,斥責努爾哈赤。

第七條:明朝逼迫努爾哈赤退出已經被并吞的哈達地區。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場來看,這七條罪狀都是胡鬧。

但是站在努爾哈赤的立場看,這些都是無法忍受的,嚴重侵犯後金生存權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場來看,明朝的對待女真的政策是失敗的。以夷制夷,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明朝自始至終都沒有接納過女真,将他們稱作“東夷”,甚至在官方檔案裡都把努爾哈赤稱為“奴兒哈赤”、“奴酋”。另外,明朝邊将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從來看不起女真人,在雙方貿易中還經常搶奪女真人财物。

這些,都為女真人與明朝漢人之間的沖突埋下禍根。

誓師之後,四月十五日,努爾哈赤率兵偷襲撫順,一戰成功,順利拿下這座邊地重鎮。撫順守将李永芳投降努爾哈赤。努爾哈赤非常高興,把孫女嫁給李永芳,依舊讓李永芳統轄撫順。

緊接着,努爾哈赤又指令大軍趁勝出擊,連下東州、馬根單等城堡五百餘座,劫掠人畜三十萬。率兵前來救援的遼東總兵張承胤、副将頗廷相被擊敗,後金大軍斬殺明朝的總兵、副将、參将、遊擊及千把總等官五十餘人,繳獲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撫順一戰,打出了後金人的聲威,提高了後金大軍的信心。同時也增加了不少裝備和軍饷。

撫順戰敗的消息傳到朝廷,史書上用了四個字,來形容朝廷大臣的反應:“朝野震驚”。可見,當時明朝文武官員對這次戰争結果深感意外。他們想不到,撮爾小邦竟然能戰勝天朝大軍。

努爾哈赤的這次軍事行動,激怒了明朝。為了一舉消滅努爾哈赤,明朝起用曾擔任遼東巡撫的楊鎬為遼東經略,以甯遠伯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柏為遼東總兵官,調集十萬大軍,征剿努爾哈赤。

萬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遼東經略楊鎬、薊遼總督汪可受、巡撫周永春、巡按陳王庭,在遼陽演武場,集合征遼将官,分兵四路,直搗努爾哈赤老巢赫圖阿拉。

這四路大軍的進軍路線如下:

北路以總兵馬林為主将,自開原向南進兵;

西路以山海總兵杜松為主将,向撫順進軍;

南路以遼東總兵李如柏為主将,從清河往赫圖阿拉進軍;

東路以左都督府佥書劉铤為主将,從寬甸向北,往赫圖阿拉進軍。

以上四路,兵力八萬八千五百人。

除了這四路部隊,還有兩支部隊,一支是北韓派出的,由北韓從征元帥姜弘立統領,共一萬三千人。另外一支,是葉赫部派出的,二千人。總兵力十萬人,号稱四十七萬,攜帶槍炮數萬,計劃于三月初二日在二道關會合,然後進攻後金都城赫圖阿拉。

從将帥安排和兵力布置來看,明朝這次是下了血本的。軍隊裡還裝備了槍炮。同時,還讓北韓出兵助剿。從計劃上來說,可謂萬無一失,必置後金于死地。出兵的時候,總兵李如柏就告誡将士,此次出征“務擒元惡,枭首藁街”。

明朝的四路大軍,部署上不可謂不周密,但是,有個重大漏洞,那就是四路大軍隻是約定了進攻時間和預計抵達目的地的時間,中途資訊不暢,缺乏互聯互通。這就給努爾哈赤各個擊破創造了極佳的條件。

努爾哈赤分析明軍情況後,制定了以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政策,用他的話說就是“恁你幾路來,我隻一路去”。

努爾哈赤首先率軍迎戰西路的杜松部。這是一次經典的伏擊戰。杜松部兩萬餘人,日夜兼程趕到渾河。努爾哈赤派兵堵斷渾河河水,然後在河岸上埋下伏兵。杜松見河水不深,便下令渡河。不料,大軍渡至中途,努爾哈赤下令決堤,河水暴漲,士兵們在沒過肩頭的水裡艱難前行,溺水者數千人。過河之後,還來不及整理隊伍,努爾哈赤帶領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和八旗将官,統率伏兵一齊殺出,以兩倍于杜松的兵力,勇猛沖殺,雙方在薩爾浒展開大戰。八旗兵以逸待勞,異常勇猛,隻用了一夜的時間,就把杜松部全部消滅,總兵杜松、王宣、趙夢麟悉數被殺。

消滅了杜松之後,努爾哈赤又率軍北上,迎戰明朝的北路軍馬林部。雙方展開了厮殺,馬林指揮不力,臨陣脫逃,北路軍大敗。

擊敗了西路軍和北路軍之後,努爾哈赤揮師南下,迎戰東路軍劉铤部。這一次,努爾哈赤坐鎮赫圖阿拉,派大貝勒代善率軍迎戰劉铤。這一次,代善依舊采取伏擊戰,在山谷處設下優勢伏兵,等待劉铤。同時,還使用了反間計。代善指令一個明朝降将,拿着早已被殺死的杜松的令箭,到劉铤大營,讓劉铤沿後金設伏兵的路線火速進軍。劉铤和杜松之間消息不通,不知道此時杜松早已被斬殺。見到令箭,信以為真,匆忙下令起程進軍。

今天聊聊薩爾浒之戰。

薩爾浒在遼甯撫順東邊的渾河南岸。這個地方本來籍籍無名,但是因為1619年後金和明朝在此發生了一場大戰,使得這個小地方從此名垂史冊。

薩爾浒之戰是剛剛建國的後金與明朝之間的第一次重大戰役。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後,這場戰役就遲早要爆發。因為遼東地區發展空間有限,天寒地凍,經濟不發達,後金想要擴張,就必須向明朝一方發展,這樣就不可避免要發生沖突。

努爾哈赤對此看得很明白。是以,建國之後,他便将矛頭指向明朝。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這天,努爾哈赤聚集大軍,誓師征讨大明。

出兵總得有個由頭吧!在誓師大會上,努爾哈赤總結了明軍的七條罪狀,稱之為“七大恨”。哪七條罪狀呢?

第一條:明朝無故在邊境地區進行挑釁,緻使自己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條:明朝違背誓言,派兵幫助葉赫部。這條說的是,努爾哈赤進攻葉赫部,明朝派兵幹涉,導緻努爾哈赤無功而返。

第三條:明朝違背誓言,指責建州女真殺死在邊境開礦的漢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餘人遣送明朝,最終被斬殺。

第四條:明朝出兵為葉赫部防守,使得葉赫将本來是要許聘給努爾哈赤和兒子代善的女兒轉嫁蒙古。

第五條:明朝派兵驅逐居住在柴河、齊拉、法納哈三路耕田種谷的女真人。

第六條:萬曆皇帝偏聽偏信,聽信葉赫讒言,派人送來書函,斥責努爾哈赤。

第七條:明朝逼迫努爾哈赤退出已經被并吞的哈達地區。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場來看,這七條罪狀都是胡鬧。

但是站在努爾哈赤的立場看,這些都是無法忍受的,嚴重侵犯後金生存權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場來看,明朝的對待女真的政策是失敗的。以夷制夷,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明朝自始至終都沒有接納過女真,将他們稱作“東夷”,甚至在官方檔案裡都把努爾哈赤稱為“奴兒哈赤”、“奴酋”。另外,明朝邊将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從來看不起女真人,在雙方貿易中還經常搶奪女真人财物。

這些,都為女真人與明朝漢人之間的沖突埋下禍根。

誓師之後,四月十五日,努爾哈赤率兵偷襲撫順,一戰成功,順利拿下這座邊地重鎮。撫順守将李永芳投降努爾哈赤。努爾哈赤非常高興,把孫女嫁給李永芳,依舊讓李永芳統轄撫順。

緊接着,努爾哈赤又指令大軍趁勝出擊,連下東州、馬根單等城堡五百餘座,劫掠人畜三十萬。率兵前來救援的遼東總兵張承胤、副将頗廷相被擊敗,後金大軍斬殺明朝的總兵、副将、參将、遊擊及千把總等官五十餘人,繳獲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撫順一戰,打出了後金人的聲威,提高了後金大軍的信心。同時也增加了不少裝備和軍饷。

撫順戰敗的消息傳到朝廷,史書上用了四個字,來形容朝廷大臣的反應:“朝野震驚”。可見,當時明朝文武官員對這次戰争結果深感意外。他們想不到,撮爾小邦竟然能戰勝天朝大軍。

努爾哈赤的這次軍事行動,激怒了明朝。為了一舉消滅努爾哈赤,明朝起用曾擔任遼東巡撫的楊鎬為遼東經略,以甯遠伯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柏為遼東總兵官,調集十萬大軍,征剿努爾哈赤。

萬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遼東經略楊鎬、薊遼總督汪可受、巡撫周永春、巡按陳王庭,在遼陽演武場,集合征遼将官,分兵四路,直搗努爾哈赤老巢赫圖阿拉。

這四路大軍的進軍路線如下:

北路以總兵馬林為主将,自開原向南進兵;

西路以山海總兵杜松為主将,向撫順進軍;

南路以遼東總兵李如柏為主将,從清河往赫圖阿拉進軍;

東路以左都督府佥書劉铤為主将,從寬甸向北,往赫圖阿拉進軍。

以上四路,兵力八萬八千五百人。

除了這四路部隊,還有兩支部隊,一支是北韓派出的,由北韓從征元帥姜弘立統領,共一萬三千人。另外一支,是葉赫部派出的,二千人。總兵力十萬人,号稱四十七萬,攜帶槍炮數萬,計劃于三月初二日在二道關會合,然後進攻後金都城赫圖阿拉。

從将帥安排和兵力布置來看,明朝這次是下了血本的。軍隊裡還裝備了槍炮。同時,還讓北韓出兵助剿。從計劃上來說,可謂萬無一失,必置後金于死地。出兵的時候,總兵李如柏就告誡将士,此次出征“務擒元惡,枭首藁街”。

明朝的四路大軍,部署上不可謂不周密,但是,有個重大漏洞,那就是四路大軍隻是約定了進攻時間和預計抵達目的地的時間,中途資訊不暢,缺乏互聯互通。這就給努爾哈赤各個擊破創造了極佳的條件。

努爾哈赤分析明軍情況後,制定了以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政策,用他的話說就是“恁你幾路來,我隻一路去”。

努爾哈赤首先率軍迎戰西路的杜松部。這是一次經典的伏擊戰。杜松部兩萬餘人,日夜兼程趕到渾河。努爾哈赤派兵堵斷渾河河水,然後在河岸上埋下伏兵。杜松見河水不深,便下令渡河。不料,大軍渡至中途,努爾哈赤下令決堤,河水暴漲,士兵們在沒過肩頭的水裡艱難前行,溺水者數千人。過河之後,還來不及整理隊伍,努爾哈赤帶領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和八旗将官,統率伏兵一齊殺出,以兩倍于杜松的兵力,勇猛沖殺,雙方在薩爾浒展開大戰。八旗兵以逸待勞,異常勇猛,隻用了一夜的時間,就把杜松部全部消滅,總兵杜松、王宣、趙夢麟悉數被殺。

消滅了杜松之後,努爾哈赤又率軍北上,迎戰明朝的北路軍馬林部。雙方展開了厮殺,馬林指揮不力,臨陣脫逃,北路軍大敗。

擊敗了西路軍和北路軍之後,努爾哈赤揮師南下,迎戰東路軍劉铤部。這一次,努爾哈赤坐鎮赫圖阿拉,派大貝勒代善率軍迎戰劉铤。這一次,代善依舊采取伏擊戰,在山谷處設下優勢伏兵,等待劉铤。同時,還使用了反間計。代善指令一個明朝降将,拿着早已被殺死的杜松的令箭,到劉铤大營,讓劉铤沿後金設伏兵的路線火速進軍。劉铤和杜松之間消息不通,不知道此時杜松早已被斬殺。見到令箭,信以為真,匆忙下令起程進軍。

劉铤大軍進入八旗兵的伏擊圈後,代善一聲令下,八旗兵一齊殺出。可憐了劉铤,被當場斬殺,東路軍全軍覆沒。

今天聊聊薩爾浒之戰。

薩爾浒在遼甯撫順東邊的渾河南岸。這個地方本來籍籍無名,但是因為1619年後金和明朝在此發生了一場大戰,使得這個小地方從此名垂史冊。

薩爾浒之戰是剛剛建國的後金與明朝之間的第一次重大戰役。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後,這場戰役就遲早要爆發。因為遼東地區發展空間有限,天寒地凍,經濟不發達,後金想要擴張,就必須向明朝一方發展,這樣就不可避免要發生沖突。

努爾哈赤對此看得很明白。是以,建國之後,他便将矛頭指向明朝。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這天,努爾哈赤聚集大軍,誓師征讨大明。

出兵總得有個由頭吧!在誓師大會上,努爾哈赤總結了明軍的七條罪狀,稱之為“七大恨”。哪七條罪狀呢?

第一條:明朝無故在邊境地區進行挑釁,緻使自己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條:明朝違背誓言,派兵幫助葉赫部。這條說的是,努爾哈赤進攻葉赫部,明朝派兵幹涉,導緻努爾哈赤無功而返。

第三條:明朝違背誓言,指責建州女真殺死在邊境開礦的漢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餘人遣送明朝,最終被斬殺。

第四條:明朝出兵為葉赫部防守,使得葉赫将本來是要許聘給努爾哈赤和兒子代善的女兒轉嫁蒙古。

第五條:明朝派兵驅逐居住在柴河、齊拉、法納哈三路耕田種谷的女真人。

第六條:萬曆皇帝偏聽偏信,聽信葉赫讒言,派人送來書函,斥責努爾哈赤。

第七條:明朝逼迫努爾哈赤退出已經被并吞的哈達地區。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場來看,這七條罪狀都是胡鬧。

但是站在努爾哈赤的立場看,這些都是無法忍受的,嚴重侵犯後金生存權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場來看,明朝的對待女真的政策是失敗的。以夷制夷,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明朝自始至終都沒有接納過女真,将他們稱作“東夷”,甚至在官方檔案裡都把努爾哈赤稱為“奴兒哈赤”、“奴酋”。另外,明朝邊将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從來看不起女真人,在雙方貿易中還經常搶奪女真人财物。

這些,都為女真人與明朝漢人之間的沖突埋下禍根。

誓師之後,四月十五日,努爾哈赤率兵偷襲撫順,一戰成功,順利拿下這座邊地重鎮。撫順守将李永芳投降努爾哈赤。努爾哈赤非常高興,把孫女嫁給李永芳,依舊讓李永芳統轄撫順。

緊接着,努爾哈赤又指令大軍趁勝出擊,連下東州、馬根單等城堡五百餘座,劫掠人畜三十萬。率兵前來救援的遼東總兵張承胤、副将頗廷相被擊敗,後金大軍斬殺明朝的總兵、副将、參将、遊擊及千把總等官五十餘人,繳獲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撫順一戰,打出了後金人的聲威,提高了後金大軍的信心。同時也增加了不少裝備和軍饷。

撫順戰敗的消息傳到朝廷,史書上用了四個字,來形容朝廷大臣的反應:“朝野震驚”。可見,當時明朝文武官員對這次戰争結果深感意外。他們想不到,撮爾小邦竟然能戰勝天朝大軍。

努爾哈赤的這次軍事行動,激怒了明朝。為了一舉消滅努爾哈赤,明朝起用曾擔任遼東巡撫的楊鎬為遼東經略,以甯遠伯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柏為遼東總兵官,調集十萬大軍,征剿努爾哈赤。

萬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遼東經略楊鎬、薊遼總督汪可受、巡撫周永春、巡按陳王庭,在遼陽演武場,集合征遼将官,分兵四路,直搗努爾哈赤老巢赫圖阿拉。

這四路大軍的進軍路線如下:

北路以總兵馬林為主将,自開原向南進兵;

西路以山海總兵杜松為主将,向撫順進軍;

南路以遼東總兵李如柏為主将,從清河往赫圖阿拉進軍;

東路以左都督府佥書劉铤為主将,從寬甸向北,往赫圖阿拉進軍。

以上四路,兵力八萬八千五百人。

除了這四路部隊,還有兩支部隊,一支是北韓派出的,由北韓從征元帥姜弘立統領,共一萬三千人。另外一支,是葉赫部派出的,二千人。總兵力十萬人,号稱四十七萬,攜帶槍炮數萬,計劃于三月初二日在二道關會合,然後進攻後金都城赫圖阿拉。

從将帥安排和兵力布置來看,明朝這次是下了血本的。軍隊裡還裝備了槍炮。同時,還讓北韓出兵助剿。從計劃上來說,可謂萬無一失,必置後金于死地。出兵的時候,總兵李如柏就告誡将士,此次出征“務擒元惡,枭首藁街”。

明朝的四路大軍,部署上不可謂不周密,但是,有個重大漏洞,那就是四路大軍隻是約定了進攻時間和預計抵達目的地的時間,中途資訊不暢,缺乏互聯互通。這就給努爾哈赤各個擊破創造了極佳的條件。

努爾哈赤分析明軍情況後,制定了以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政策,用他的話說就是“恁你幾路來,我隻一路去”。

努爾哈赤首先率軍迎戰西路的杜松部。這是一次經典的伏擊戰。杜松部兩萬餘人,日夜兼程趕到渾河。努爾哈赤派兵堵斷渾河河水,然後在河岸上埋下伏兵。杜松見河水不深,便下令渡河。不料,大軍渡至中途,努爾哈赤下令決堤,河水暴漲,士兵們在沒過肩頭的水裡艱難前行,溺水者數千人。過河之後,還來不及整理隊伍,努爾哈赤帶領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和八旗将官,統率伏兵一齊殺出,以兩倍于杜松的兵力,勇猛沖殺,雙方在薩爾浒展開大戰。八旗兵以逸待勞,異常勇猛,隻用了一夜的時間,就把杜松部全部消滅,總兵杜松、王宣、趙夢麟悉數被殺。

消滅了杜松之後,努爾哈赤又率軍北上,迎戰明朝的北路軍馬林部。雙方展開了厮殺,馬林指揮不力,臨陣脫逃,北路軍大敗。

擊敗了西路軍和北路軍之後,努爾哈赤揮師南下,迎戰東路軍劉铤部。這一次,努爾哈赤坐鎮赫圖阿拉,派大貝勒代善率軍迎戰劉铤。這一次,代善依舊采取伏擊戰,在山谷處設下優勢伏兵,等待劉铤。同時,還使用了反間計。代善指令一個明朝降将,拿着早已被殺死的杜松的令箭,到劉铤大營,讓劉铤沿後金設伏兵的路線火速進軍。劉铤和杜松之間消息不通,不知道此時杜松早已被斬殺。見到令箭,信以為真,匆忙下令起程進軍。

劉铤大軍進入八旗兵的伏擊圈後,代善一聲令下,八旗兵一齊殺出。可憐了劉铤,被當場斬殺,東路軍全軍覆沒。

北韓從征元帥姜弘立率領的部隊更是不堪一擊,見明朝軍隊垮了,自己便不再掙紮,直接率領部下投降了。

今天聊聊薩爾浒之戰。

薩爾浒在遼甯撫順東邊的渾河南岸。這個地方本來籍籍無名,但是因為1619年後金和明朝在此發生了一場大戰,使得這個小地方從此名垂史冊。

薩爾浒之戰是剛剛建國的後金與明朝之間的第一次重大戰役。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後,這場戰役就遲早要爆發。因為遼東地區發展空間有限,天寒地凍,經濟不發達,後金想要擴張,就必須向明朝一方發展,這樣就不可避免要發生沖突。

努爾哈赤對此看得很明白。是以,建國之後,他便将矛頭指向明朝。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這天,努爾哈赤聚集大軍,誓師征讨大明。

出兵總得有個由頭吧!在誓師大會上,努爾哈赤總結了明軍的七條罪狀,稱之為“七大恨”。哪七條罪狀呢?

第一條:明朝無故在邊境地區進行挑釁,緻使自己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條:明朝違背誓言,派兵幫助葉赫部。這條說的是,努爾哈赤進攻葉赫部,明朝派兵幹涉,導緻努爾哈赤無功而返。

第三條:明朝違背誓言,指責建州女真殺死在邊境開礦的漢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餘人遣送明朝,最終被斬殺。

第四條:明朝出兵為葉赫部防守,使得葉赫将本來是要許聘給努爾哈赤和兒子代善的女兒轉嫁蒙古。

第五條:明朝派兵驅逐居住在柴河、齊拉、法納哈三路耕田種谷的女真人。

第六條:萬曆皇帝偏聽偏信,聽信葉赫讒言,派人送來書函,斥責努爾哈赤。

第七條:明朝逼迫努爾哈赤退出已經被并吞的哈達地區。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場來看,這七條罪狀都是胡鬧。

但是站在努爾哈赤的立場看,這些都是無法忍受的,嚴重侵犯後金生存權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場來看,明朝的對待女真的政策是失敗的。以夷制夷,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明朝自始至終都沒有接納過女真,将他們稱作“東夷”,甚至在官方檔案裡都把努爾哈赤稱為“奴兒哈赤”、“奴酋”。另外,明朝邊将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從來看不起女真人,在雙方貿易中還經常搶奪女真人财物。

這些,都為女真人與明朝漢人之間的沖突埋下禍根。

誓師之後,四月十五日,努爾哈赤率兵偷襲撫順,一戰成功,順利拿下這座邊地重鎮。撫順守将李永芳投降努爾哈赤。努爾哈赤非常高興,把孫女嫁給李永芳,依舊讓李永芳統轄撫順。

緊接着,努爾哈赤又指令大軍趁勝出擊,連下東州、馬根單等城堡五百餘座,劫掠人畜三十萬。率兵前來救援的遼東總兵張承胤、副将頗廷相被擊敗,後金大軍斬殺明朝的總兵、副将、參将、遊擊及千把總等官五十餘人,繳獲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撫順一戰,打出了後金人的聲威,提高了後金大軍的信心。同時也增加了不少裝備和軍饷。

撫順戰敗的消息傳到朝廷,史書上用了四個字,來形容朝廷大臣的反應:“朝野震驚”。可見,當時明朝文武官員對這次戰争結果深感意外。他們想不到,撮爾小邦竟然能戰勝天朝大軍。

努爾哈赤的這次軍事行動,激怒了明朝。為了一舉消滅努爾哈赤,明朝起用曾擔任遼東巡撫的楊鎬為遼東經略,以甯遠伯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柏為遼東總兵官,調集十萬大軍,征剿努爾哈赤。

萬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遼東經略楊鎬、薊遼總督汪可受、巡撫周永春、巡按陳王庭,在遼陽演武場,集合征遼将官,分兵四路,直搗努爾哈赤老巢赫圖阿拉。

這四路大軍的進軍路線如下:

北路以總兵馬林為主将,自開原向南進兵;

西路以山海總兵杜松為主将,向撫順進軍;

南路以遼東總兵李如柏為主将,從清河往赫圖阿拉進軍;

東路以左都督府佥書劉铤為主将,從寬甸向北,往赫圖阿拉進軍。

以上四路,兵力八萬八千五百人。

除了這四路部隊,還有兩支部隊,一支是北韓派出的,由北韓從征元帥姜弘立統領,共一萬三千人。另外一支,是葉赫部派出的,二千人。總兵力十萬人,号稱四十七萬,攜帶槍炮數萬,計劃于三月初二日在二道關會合,然後進攻後金都城赫圖阿拉。

從将帥安排和兵力布置來看,明朝這次是下了血本的。軍隊裡還裝備了槍炮。同時,還讓北韓出兵助剿。從計劃上來說,可謂萬無一失,必置後金于死地。出兵的時候,總兵李如柏就告誡将士,此次出征“務擒元惡,枭首藁街”。

明朝的四路大軍,部署上不可謂不周密,但是,有個重大漏洞,那就是四路大軍隻是約定了進攻時間和預計抵達目的地的時間,中途資訊不暢,缺乏互聯互通。這就給努爾哈赤各個擊破創造了極佳的條件。

努爾哈赤分析明軍情況後,制定了以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政策,用他的話說就是“恁你幾路來,我隻一路去”。

努爾哈赤首先率軍迎戰西路的杜松部。這是一次經典的伏擊戰。杜松部兩萬餘人,日夜兼程趕到渾河。努爾哈赤派兵堵斷渾河河水,然後在河岸上埋下伏兵。杜松見河水不深,便下令渡河。不料,大軍渡至中途,努爾哈赤下令決堤,河水暴漲,士兵們在沒過肩頭的水裡艱難前行,溺水者數千人。過河之後,還來不及整理隊伍,努爾哈赤帶領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和八旗将官,統率伏兵一齊殺出,以兩倍于杜松的兵力,勇猛沖殺,雙方在薩爾浒展開大戰。八旗兵以逸待勞,異常勇猛,隻用了一夜的時間,就把杜松部全部消滅,總兵杜松、王宣、趙夢麟悉數被殺。

消滅了杜松之後,努爾哈赤又率軍北上,迎戰明朝的北路軍馬林部。雙方展開了厮殺,馬林指揮不力,臨陣脫逃,北路軍大敗。

擊敗了西路軍和北路軍之後,努爾哈赤揮師南下,迎戰東路軍劉铤部。這一次,努爾哈赤坐鎮赫圖阿拉,派大貝勒代善率軍迎戰劉铤。這一次,代善依舊采取伏擊戰,在山谷處設下優勢伏兵,等待劉铤。同時,還使用了反間計。代善指令一個明朝降将,拿着早已被殺死的杜松的令箭,到劉铤大營,讓劉铤沿後金設伏兵的路線火速進軍。劉铤和杜松之間消息不通,不知道此時杜松早已被斬殺。見到令箭,信以為真,匆忙下令起程進軍。

劉铤大軍進入八旗兵的伏擊圈後,代善一聲令下,八旗兵一齊殺出。可憐了劉铤,被當場斬殺,東路軍全軍覆沒。

北韓從征元帥姜弘立率領的部隊更是不堪一擊,見明朝軍隊垮了,自己便不再掙紮,直接率領部下投降了。

三路大軍失敗的消息傳到遼東經略楊鎬處,楊鎬既驚愕又悲憤,他急忙指令南路軍李如柏撤退。李如柏指揮不力,在撤軍過程中毫無軍紀,互相踩踏,死傷無數。

今天聊聊薩爾浒之戰。

薩爾浒在遼甯撫順東邊的渾河南岸。這個地方本來籍籍無名,但是因為1619年後金和明朝在此發生了一場大戰,使得這個小地方從此名垂史冊。

薩爾浒之戰是剛剛建國的後金與明朝之間的第一次重大戰役。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後,這場戰役就遲早要爆發。因為遼東地區發展空間有限,天寒地凍,經濟不發達,後金想要擴張,就必須向明朝一方發展,這樣就不可避免要發生沖突。

努爾哈赤對此看得很明白。是以,建國之後,他便将矛頭指向明朝。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這天,努爾哈赤聚集大軍,誓師征讨大明。

出兵總得有個由頭吧!在誓師大會上,努爾哈赤總結了明軍的七條罪狀,稱之為“七大恨”。哪七條罪狀呢?

第一條:明朝無故在邊境地區進行挑釁,緻使自己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條:明朝違背誓言,派兵幫助葉赫部。這條說的是,努爾哈赤進攻葉赫部,明朝派兵幹涉,導緻努爾哈赤無功而返。

第三條:明朝違背誓言,指責建州女真殺死在邊境開礦的漢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餘人遣送明朝,最終被斬殺。

第四條:明朝出兵為葉赫部防守,使得葉赫将本來是要許聘給努爾哈赤和兒子代善的女兒轉嫁蒙古。

第五條:明朝派兵驅逐居住在柴河、齊拉、法納哈三路耕田種谷的女真人。

第六條:萬曆皇帝偏聽偏信,聽信葉赫讒言,派人送來書函,斥責努爾哈赤。

第七條:明朝逼迫努爾哈赤退出已經被并吞的哈達地區。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場來看,這七條罪狀都是胡鬧。

但是站在努爾哈赤的立場看,這些都是無法忍受的,嚴重侵犯後金生存權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場來看,明朝的對待女真的政策是失敗的。以夷制夷,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明朝自始至終都沒有接納過女真,将他們稱作“東夷”,甚至在官方檔案裡都把努爾哈赤稱為“奴兒哈赤”、“奴酋”。另外,明朝邊将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從來看不起女真人,在雙方貿易中還經常搶奪女真人财物。

這些,都為女真人與明朝漢人之間的沖突埋下禍根。

誓師之後,四月十五日,努爾哈赤率兵偷襲撫順,一戰成功,順利拿下這座邊地重鎮。撫順守将李永芳投降努爾哈赤。努爾哈赤非常高興,把孫女嫁給李永芳,依舊讓李永芳統轄撫順。

緊接着,努爾哈赤又指令大軍趁勝出擊,連下東州、馬根單等城堡五百餘座,劫掠人畜三十萬。率兵前來救援的遼東總兵張承胤、副将頗廷相被擊敗,後金大軍斬殺明朝的總兵、副将、參将、遊擊及千把總等官五十餘人,繳獲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撫順一戰,打出了後金人的聲威,提高了後金大軍的信心。同時也增加了不少裝備和軍饷。

撫順戰敗的消息傳到朝廷,史書上用了四個字,來形容朝廷大臣的反應:“朝野震驚”。可見,當時明朝文武官員對這次戰争結果深感意外。他們想不到,撮爾小邦竟然能戰勝天朝大軍。

努爾哈赤的這次軍事行動,激怒了明朝。為了一舉消滅努爾哈赤,明朝起用曾擔任遼東巡撫的楊鎬為遼東經略,以甯遠伯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柏為遼東總兵官,調集十萬大軍,征剿努爾哈赤。

萬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遼東經略楊鎬、薊遼總督汪可受、巡撫周永春、巡按陳王庭,在遼陽演武場,集合征遼将官,分兵四路,直搗努爾哈赤老巢赫圖阿拉。

這四路大軍的進軍路線如下:

北路以總兵馬林為主将,自開原向南進兵;

西路以山海總兵杜松為主将,向撫順進軍;

南路以遼東總兵李如柏為主将,從清河往赫圖阿拉進軍;

東路以左都督府佥書劉铤為主将,從寬甸向北,往赫圖阿拉進軍。

以上四路,兵力八萬八千五百人。

除了這四路部隊,還有兩支部隊,一支是北韓派出的,由北韓從征元帥姜弘立統領,共一萬三千人。另外一支,是葉赫部派出的,二千人。總兵力十萬人,号稱四十七萬,攜帶槍炮數萬,計劃于三月初二日在二道關會合,然後進攻後金都城赫圖阿拉。

從将帥安排和兵力布置來看,明朝這次是下了血本的。軍隊裡還裝備了槍炮。同時,還讓北韓出兵助剿。從計劃上來說,可謂萬無一失,必置後金于死地。出兵的時候,總兵李如柏就告誡将士,此次出征“務擒元惡,枭首藁街”。

明朝的四路大軍,部署上不可謂不周密,但是,有個重大漏洞,那就是四路大軍隻是約定了進攻時間和預計抵達目的地的時間,中途資訊不暢,缺乏互聯互通。這就給努爾哈赤各個擊破創造了極佳的條件。

努爾哈赤分析明軍情況後,制定了以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政策,用他的話說就是“恁你幾路來,我隻一路去”。

努爾哈赤首先率軍迎戰西路的杜松部。這是一次經典的伏擊戰。杜松部兩萬餘人,日夜兼程趕到渾河。努爾哈赤派兵堵斷渾河河水,然後在河岸上埋下伏兵。杜松見河水不深,便下令渡河。不料,大軍渡至中途,努爾哈赤下令決堤,河水暴漲,士兵們在沒過肩頭的水裡艱難前行,溺水者數千人。過河之後,還來不及整理隊伍,努爾哈赤帶領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和八旗将官,統率伏兵一齊殺出,以兩倍于杜松的兵力,勇猛沖殺,雙方在薩爾浒展開大戰。八旗兵以逸待勞,異常勇猛,隻用了一夜的時間,就把杜松部全部消滅,總兵杜松、王宣、趙夢麟悉數被殺。

消滅了杜松之後,努爾哈赤又率軍北上,迎戰明朝的北路軍馬林部。雙方展開了厮殺,馬林指揮不力,臨陣脫逃,北路軍大敗。

擊敗了西路軍和北路軍之後,努爾哈赤揮師南下,迎戰東路軍劉铤部。這一次,努爾哈赤坐鎮赫圖阿拉,派大貝勒代善率軍迎戰劉铤。這一次,代善依舊采取伏擊戰,在山谷處設下優勢伏兵,等待劉铤。同時,還使用了反間計。代善指令一個明朝降将,拿着早已被殺死的杜松的令箭,到劉铤大營,讓劉铤沿後金設伏兵的路線火速進軍。劉铤和杜松之間消息不通,不知道此時杜松早已被斬殺。見到令箭,信以為真,匆忙下令起程進軍。

劉铤大軍進入八旗兵的伏擊圈後,代善一聲令下,八旗兵一齊殺出。可憐了劉铤,被當場斬殺,東路軍全軍覆沒。

北韓從征元帥姜弘立率領的部隊更是不堪一擊,見明朝軍隊垮了,自己便不再掙紮,直接率領部下投降了。

三路大軍失敗的消息傳到遼東經略楊鎬處,楊鎬既驚愕又悲憤,他急忙指令南路軍李如柏撤退。李如柏指揮不力,在撤軍過程中毫無軍紀,互相踩踏,死傷無數。

薩爾浒之戰,明軍四路大軍皆敗北的消息傳到北京,深宮之中多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得知後,忍住不流下了眼淚。

今天聊聊薩爾浒之戰。

薩爾浒在遼甯撫順東邊的渾河南岸。這個地方本來籍籍無名,但是因為1619年後金和明朝在此發生了一場大戰,使得這個小地方從此名垂史冊。

薩爾浒之戰是剛剛建國的後金與明朝之間的第一次重大戰役。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後,這場戰役就遲早要爆發。因為遼東地區發展空間有限,天寒地凍,經濟不發達,後金想要擴張,就必須向明朝一方發展,這樣就不可避免要發生沖突。

努爾哈赤對此看得很明白。是以,建國之後,他便将矛頭指向明朝。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這天,努爾哈赤聚集大軍,誓師征讨大明。

出兵總得有個由頭吧!在誓師大會上,努爾哈赤總結了明軍的七條罪狀,稱之為“七大恨”。哪七條罪狀呢?

第一條:明朝無故在邊境地區進行挑釁,緻使自己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條:明朝違背誓言,派兵幫助葉赫部。這條說的是,努爾哈赤進攻葉赫部,明朝派兵幹涉,導緻努爾哈赤無功而返。

第三條:明朝違背誓言,指責建州女真殺死在邊境開礦的漢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餘人遣送明朝,最終被斬殺。

第四條:明朝出兵為葉赫部防守,使得葉赫将本來是要許聘給努爾哈赤和兒子代善的女兒轉嫁蒙古。

第五條:明朝派兵驅逐居住在柴河、齊拉、法納哈三路耕田種谷的女真人。

第六條:萬曆皇帝偏聽偏信,聽信葉赫讒言,派人送來書函,斥責努爾哈赤。

第七條:明朝逼迫努爾哈赤退出已經被并吞的哈達地區。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場來看,這七條罪狀都是胡鬧。

但是站在努爾哈赤的立場看,這些都是無法忍受的,嚴重侵犯後金生存權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場來看,明朝的對待女真的政策是失敗的。以夷制夷,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明朝自始至終都沒有接納過女真,将他們稱作“東夷”,甚至在官方檔案裡都把努爾哈赤稱為“奴兒哈赤”、“奴酋”。另外,明朝邊将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從來看不起女真人,在雙方貿易中還經常搶奪女真人财物。

這些,都為女真人與明朝漢人之間的沖突埋下禍根。

誓師之後,四月十五日,努爾哈赤率兵偷襲撫順,一戰成功,順利拿下這座邊地重鎮。撫順守将李永芳投降努爾哈赤。努爾哈赤非常高興,把孫女嫁給李永芳,依舊讓李永芳統轄撫順。

緊接着,努爾哈赤又指令大軍趁勝出擊,連下東州、馬根單等城堡五百餘座,劫掠人畜三十萬。率兵前來救援的遼東總兵張承胤、副将頗廷相被擊敗,後金大軍斬殺明朝的總兵、副将、參将、遊擊及千把總等官五十餘人,繳獲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撫順一戰,打出了後金人的聲威,提高了後金大軍的信心。同時也增加了不少裝備和軍饷。

撫順戰敗的消息傳到朝廷,史書上用了四個字,來形容朝廷大臣的反應:“朝野震驚”。可見,當時明朝文武官員對這次戰争結果深感意外。他們想不到,撮爾小邦竟然能戰勝天朝大軍。

努爾哈赤的這次軍事行動,激怒了明朝。為了一舉消滅努爾哈赤,明朝起用曾擔任遼東巡撫的楊鎬為遼東經略,以甯遠伯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柏為遼東總兵官,調集十萬大軍,征剿努爾哈赤。

萬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遼東經略楊鎬、薊遼總督汪可受、巡撫周永春、巡按陳王庭,在遼陽演武場,集合征遼将官,分兵四路,直搗努爾哈赤老巢赫圖阿拉。

這四路大軍的進軍路線如下:

北路以總兵馬林為主将,自開原向南進兵;

西路以山海總兵杜松為主将,向撫順進軍;

南路以遼東總兵李如柏為主将,從清河往赫圖阿拉進軍;

東路以左都督府佥書劉铤為主将,從寬甸向北,往赫圖阿拉進軍。

以上四路,兵力八萬八千五百人。

除了這四路部隊,還有兩支部隊,一支是北韓派出的,由北韓從征元帥姜弘立統領,共一萬三千人。另外一支,是葉赫部派出的,二千人。總兵力十萬人,号稱四十七萬,攜帶槍炮數萬,計劃于三月初二日在二道關會合,然後進攻後金都城赫圖阿拉。

從将帥安排和兵力布置來看,明朝這次是下了血本的。軍隊裡還裝備了槍炮。同時,還讓北韓出兵助剿。從計劃上來說,可謂萬無一失,必置後金于死地。出兵的時候,總兵李如柏就告誡将士,此次出征“務擒元惡,枭首藁街”。

明朝的四路大軍,部署上不可謂不周密,但是,有個重大漏洞,那就是四路大軍隻是約定了進攻時間和預計抵達目的地的時間,中途資訊不暢,缺乏互聯互通。這就給努爾哈赤各個擊破創造了極佳的條件。

努爾哈赤分析明軍情況後,制定了以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政策,用他的話說就是“恁你幾路來,我隻一路去”。

努爾哈赤首先率軍迎戰西路的杜松部。這是一次經典的伏擊戰。杜松部兩萬餘人,日夜兼程趕到渾河。努爾哈赤派兵堵斷渾河河水,然後在河岸上埋下伏兵。杜松見河水不深,便下令渡河。不料,大軍渡至中途,努爾哈赤下令決堤,河水暴漲,士兵們在沒過肩頭的水裡艱難前行,溺水者數千人。過河之後,還來不及整理隊伍,努爾哈赤帶領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和八旗将官,統率伏兵一齊殺出,以兩倍于杜松的兵力,勇猛沖殺,雙方在薩爾浒展開大戰。八旗兵以逸待勞,異常勇猛,隻用了一夜的時間,就把杜松部全部消滅,總兵杜松、王宣、趙夢麟悉數被殺。

消滅了杜松之後,努爾哈赤又率軍北上,迎戰明朝的北路軍馬林部。雙方展開了厮殺,馬林指揮不力,臨陣脫逃,北路軍大敗。

擊敗了西路軍和北路軍之後,努爾哈赤揮師南下,迎戰東路軍劉铤部。這一次,努爾哈赤坐鎮赫圖阿拉,派大貝勒代善率軍迎戰劉铤。這一次,代善依舊采取伏擊戰,在山谷處設下優勢伏兵,等待劉铤。同時,還使用了反間計。代善指令一個明朝降将,拿着早已被殺死的杜松的令箭,到劉铤大營,讓劉铤沿後金設伏兵的路線火速進軍。劉铤和杜松之間消息不通,不知道此時杜松早已被斬殺。見到令箭,信以為真,匆忙下令起程進軍。

劉铤大軍進入八旗兵的伏擊圈後,代善一聲令下,八旗兵一齊殺出。可憐了劉铤,被當場斬殺,東路軍全軍覆沒。

北韓從征元帥姜弘立率領的部隊更是不堪一擊,見明朝軍隊垮了,自己便不再掙紮,直接率領部下投降了。

三路大軍失敗的消息傳到遼東經略楊鎬處,楊鎬既驚愕又悲憤,他急忙指令南路軍李如柏撤退。李如柏指揮不力,在撤軍過程中毫無軍紀,互相踩踏,死傷無數。

薩爾浒之戰,明軍四路大軍皆敗北的消息傳到北京,深宮之中多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得知後,忍住不流下了眼淚。

薩爾浒之戰是後金和明朝的第一次重大戰役,影響十分深遠。《清史稿》上說:“薩爾浒一役,翦商業定。遷都沈陽,規模遠矣。比於岐、豐,無多讓焉。”這場戰役是後金的開國之戰,也是後金的定國之戰,從此之後,攻守易行,戰争主動權轉移到後金一邊。

大清開國之戰:薩爾浒戰役明朝四路大軍,為何被努爾哈赤各個擊破

今天聊聊薩爾浒之戰。

薩爾浒在遼甯撫順東邊的渾河南岸。這個地方本來籍籍無名,但是因為1619年後金和明朝在此發生了一場大戰,使得這個小地方從此名垂史冊。

薩爾浒之戰是剛剛建國的後金與明朝之間的第一次重大戰役。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後,這場戰役就遲早要爆發。因為遼東地區發展空間有限,天寒地凍,經濟不發達,後金想要擴張,就必須向明朝一方發展,這樣就不可避免要發生沖突。

努爾哈赤對此看得很明白。是以,建國之後,他便将矛頭指向明朝。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這天,努爾哈赤聚集大軍,誓師征讨大明。

出兵總得有個由頭吧!在誓師大會上,努爾哈赤總結了明軍的七條罪狀,稱之為“七大恨”。哪七條罪狀呢?

第一條:明朝無故在邊境地區進行挑釁,緻使自己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條:明朝違背誓言,派兵幫助葉赫部。這條說的是,努爾哈赤進攻葉赫部,明朝派兵幹涉,導緻努爾哈赤無功而返。

第三條:明朝違背誓言,指責建州女真殺死在邊境開礦的漢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餘人遣送明朝,最終被斬殺。

第四條:明朝出兵為葉赫部防守,使得葉赫将本來是要許聘給努爾哈赤和兒子代善的女兒轉嫁蒙古。

第五條:明朝派兵驅逐居住在柴河、齊拉、法納哈三路耕田種谷的女真人。

第六條:萬曆皇帝偏聽偏信,聽信葉赫讒言,派人送來書函,斥責努爾哈赤。

第七條:明朝逼迫努爾哈赤退出已經被并吞的哈達地區。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場來看,這七條罪狀都是胡鬧。

但是站在努爾哈赤的立場看,這些都是無法忍受的,嚴重侵犯後金生存權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場來看,明朝的對待女真的政策是失敗的。以夷制夷,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明朝自始至終都沒有接納過女真,将他們稱作“東夷”,甚至在官方檔案裡都把努爾哈赤稱為“奴兒哈赤”、“奴酋”。另外,明朝邊将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從來看不起女真人,在雙方貿易中還經常搶奪女真人财物。

這些,都為女真人與明朝漢人之間的沖突埋下禍根。

誓師之後,四月十五日,努爾哈赤率兵偷襲撫順,一戰成功,順利拿下這座邊地重鎮。撫順守将李永芳投降努爾哈赤。努爾哈赤非常高興,把孫女嫁給李永芳,依舊讓李永芳統轄撫順。

緊接着,努爾哈赤又指令大軍趁勝出擊,連下東州、馬根單等城堡五百餘座,劫掠人畜三十萬。率兵前來救援的遼東總兵張承胤、副将頗廷相被擊敗,後金大軍斬殺明朝的總兵、副将、參将、遊擊及千把總等官五十餘人,繳獲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撫順一戰,打出了後金人的聲威,提高了後金大軍的信心。同時也增加了不少裝備和軍饷。

撫順戰敗的消息傳到朝廷,史書上用了四個字,來形容朝廷大臣的反應:“朝野震驚”。可見,當時明朝文武官員對這次戰争結果深感意外。他們想不到,撮爾小邦竟然能戰勝天朝大軍。

努爾哈赤的這次軍事行動,激怒了明朝。為了一舉消滅努爾哈赤,明朝起用曾擔任遼東巡撫的楊鎬為遼東經略,以甯遠伯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柏為遼東總兵官,調集十萬大軍,征剿努爾哈赤。

萬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遼東經略楊鎬、薊遼總督汪可受、巡撫周永春、巡按陳王庭,在遼陽演武場,集合征遼将官,分兵四路,直搗努爾哈赤老巢赫圖阿拉。

這四路大軍的進軍路線如下:

北路以總兵馬林為主将,自開原向南進兵;

西路以山海總兵杜松為主将,向撫順進軍;

南路以遼東總兵李如柏為主将,從清河往赫圖阿拉進軍;

東路以左都督府佥書劉铤為主将,從寬甸向北,往赫圖阿拉進軍。

以上四路,兵力八萬八千五百人。

除了這四路部隊,還有兩支部隊,一支是北韓派出的,由北韓從征元帥姜弘立統領,共一萬三千人。另外一支,是葉赫部派出的,二千人。總兵力十萬人,号稱四十七萬,攜帶槍炮數萬,計劃于三月初二日在二道關會合,然後進攻後金都城赫圖阿拉。

從将帥安排和兵力布置來看,明朝這次是下了血本的。軍隊裡還裝備了槍炮。同時,還讓北韓出兵助剿。從計劃上來說,可謂萬無一失,必置後金于死地。出兵的時候,總兵李如柏就告誡将士,此次出征“務擒元惡,枭首藁街”。

明朝的四路大軍,部署上不可謂不周密,但是,有個重大漏洞,那就是四路大軍隻是約定了進攻時間和預計抵達目的地的時間,中途資訊不暢,缺乏互聯互通。這就給努爾哈赤各個擊破創造了極佳的條件。

努爾哈赤分析明軍情況後,制定了以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政策,用他的話說就是“恁你幾路來,我隻一路去”。

努爾哈赤首先率軍迎戰西路的杜松部。這是一次經典的伏擊戰。杜松部兩萬餘人,日夜兼程趕到渾河。努爾哈赤派兵堵斷渾河河水,然後在河岸上埋下伏兵。杜松見河水不深,便下令渡河。不料,大軍渡至中途,努爾哈赤下令決堤,河水暴漲,士兵們在沒過肩頭的水裡艱難前行,溺水者數千人。過河之後,還來不及整理隊伍,努爾哈赤帶領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和八旗将官,統率伏兵一齊殺出,以兩倍于杜松的兵力,勇猛沖殺,雙方在薩爾浒展開大戰。八旗兵以逸待勞,異常勇猛,隻用了一夜的時間,就把杜松部全部消滅,總兵杜松、王宣、趙夢麟悉數被殺。

消滅了杜松之後,努爾哈赤又率軍北上,迎戰明朝的北路軍馬林部。雙方展開了厮殺,馬林指揮不力,臨陣脫逃,北路軍大敗。

擊敗了西路軍和北路軍之後,努爾哈赤揮師南下,迎戰東路軍劉铤部。這一次,努爾哈赤坐鎮赫圖阿拉,派大貝勒代善率軍迎戰劉铤。這一次,代善依舊采取伏擊戰,在山谷處設下優勢伏兵,等待劉铤。同時,還使用了反間計。代善指令一個明朝降将,拿着早已被殺死的杜松的令箭,到劉铤大營,讓劉铤沿後金設伏兵的路線火速進軍。劉铤和杜松之間消息不通,不知道此時杜松早已被斬殺。見到令箭,信以為真,匆忙下令起程進軍。

劉铤大軍進入八旗兵的伏擊圈後,代善一聲令下,八旗兵一齊殺出。可憐了劉铤,被當場斬殺,東路軍全軍覆沒。

北韓從征元帥姜弘立率領的部隊更是不堪一擊,見明朝軍隊垮了,自己便不再掙紮,直接率領部下投降了。

三路大軍失敗的消息傳到遼東經略楊鎬處,楊鎬既驚愕又悲憤,他急忙指令南路軍李如柏撤退。李如柏指揮不力,在撤軍過程中毫無軍紀,互相踩踏,死傷無數。

薩爾浒之戰,明軍四路大軍皆敗北的消息傳到北京,深宮之中多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得知後,忍住不流下了眼淚。

薩爾浒之戰是後金和明朝的第一次重大戰役,影響十分深遠。《清史稿》上說:“薩爾浒一役,翦商業定。遷都沈陽,規模遠矣。比於岐、豐,無多讓焉。”這場戰役是後金的開國之戰,也是後金的定國之戰,從此之後,攻守易行,戰争主動權轉移到後金一邊。

1、軍事上,明朝在這次戰役中戰死了四位總兵,陣亡的副總兵、道臣、參将、遊擊、都司、通判、守備、中軍、千總、把總等将官三百一十餘人,兵丁戰死四萬五千八百餘人,丢失馬、騾、駝二萬八千餘匹,遺棄火器大小槍炮二萬件。經此一戰,明朝遼東精銳喪失大半。後金則獲得了衆多先進的武器、馬匹等戰略物資,軍隊實力大大增強。

今天聊聊薩爾浒之戰。

薩爾浒在遼甯撫順東邊的渾河南岸。這個地方本來籍籍無名,但是因為1619年後金和明朝在此發生了一場大戰,使得這個小地方從此名垂史冊。

薩爾浒之戰是剛剛建國的後金與明朝之間的第一次重大戰役。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後,這場戰役就遲早要爆發。因為遼東地區發展空間有限,天寒地凍,經濟不發達,後金想要擴張,就必須向明朝一方發展,這樣就不可避免要發生沖突。

努爾哈赤對此看得很明白。是以,建國之後,他便将矛頭指向明朝。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這天,努爾哈赤聚集大軍,誓師征讨大明。

出兵總得有個由頭吧!在誓師大會上,努爾哈赤總結了明軍的七條罪狀,稱之為“七大恨”。哪七條罪狀呢?

第一條:明朝無故在邊境地區進行挑釁,緻使自己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條:明朝違背誓言,派兵幫助葉赫部。這條說的是,努爾哈赤進攻葉赫部,明朝派兵幹涉,導緻努爾哈赤無功而返。

第三條:明朝違背誓言,指責建州女真殺死在邊境開礦的漢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餘人遣送明朝,最終被斬殺。

第四條:明朝出兵為葉赫部防守,使得葉赫将本來是要許聘給努爾哈赤和兒子代善的女兒轉嫁蒙古。

第五條:明朝派兵驅逐居住在柴河、齊拉、法納哈三路耕田種谷的女真人。

第六條:萬曆皇帝偏聽偏信,聽信葉赫讒言,派人送來書函,斥責努爾哈赤。

第七條:明朝逼迫努爾哈赤退出已經被并吞的哈達地區。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場來看,這七條罪狀都是胡鬧。

但是站在努爾哈赤的立場看,這些都是無法忍受的,嚴重侵犯後金生存權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場來看,明朝的對待女真的政策是失敗的。以夷制夷,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明朝自始至終都沒有接納過女真,将他們稱作“東夷”,甚至在官方檔案裡都把努爾哈赤稱為“奴兒哈赤”、“奴酋”。另外,明朝邊将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從來看不起女真人,在雙方貿易中還經常搶奪女真人财物。

這些,都為女真人與明朝漢人之間的沖突埋下禍根。

誓師之後,四月十五日,努爾哈赤率兵偷襲撫順,一戰成功,順利拿下這座邊地重鎮。撫順守将李永芳投降努爾哈赤。努爾哈赤非常高興,把孫女嫁給李永芳,依舊讓李永芳統轄撫順。

緊接着,努爾哈赤又指令大軍趁勝出擊,連下東州、馬根單等城堡五百餘座,劫掠人畜三十萬。率兵前來救援的遼東總兵張承胤、副将頗廷相被擊敗,後金大軍斬殺明朝的總兵、副将、參将、遊擊及千把總等官五十餘人,繳獲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撫順一戰,打出了後金人的聲威,提高了後金大軍的信心。同時也增加了不少裝備和軍饷。

撫順戰敗的消息傳到朝廷,史書上用了四個字,來形容朝廷大臣的反應:“朝野震驚”。可見,當時明朝文武官員對這次戰争結果深感意外。他們想不到,撮爾小邦竟然能戰勝天朝大軍。

努爾哈赤的這次軍事行動,激怒了明朝。為了一舉消滅努爾哈赤,明朝起用曾擔任遼東巡撫的楊鎬為遼東經略,以甯遠伯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柏為遼東總兵官,調集十萬大軍,征剿努爾哈赤。

萬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遼東經略楊鎬、薊遼總督汪可受、巡撫周永春、巡按陳王庭,在遼陽演武場,集合征遼将官,分兵四路,直搗努爾哈赤老巢赫圖阿拉。

這四路大軍的進軍路線如下:

北路以總兵馬林為主将,自開原向南進兵;

西路以山海總兵杜松為主将,向撫順進軍;

南路以遼東總兵李如柏為主将,從清河往赫圖阿拉進軍;

東路以左都督府佥書劉铤為主将,從寬甸向北,往赫圖阿拉進軍。

以上四路,兵力八萬八千五百人。

除了這四路部隊,還有兩支部隊,一支是北韓派出的,由北韓從征元帥姜弘立統領,共一萬三千人。另外一支,是葉赫部派出的,二千人。總兵力十萬人,号稱四十七萬,攜帶槍炮數萬,計劃于三月初二日在二道關會合,然後進攻後金都城赫圖阿拉。

從将帥安排和兵力布置來看,明朝這次是下了血本的。軍隊裡還裝備了槍炮。同時,還讓北韓出兵助剿。從計劃上來說,可謂萬無一失,必置後金于死地。出兵的時候,總兵李如柏就告誡将士,此次出征“務擒元惡,枭首藁街”。

明朝的四路大軍,部署上不可謂不周密,但是,有個重大漏洞,那就是四路大軍隻是約定了進攻時間和預計抵達目的地的時間,中途資訊不暢,缺乏互聯互通。這就給努爾哈赤各個擊破創造了極佳的條件。

努爾哈赤分析明軍情況後,制定了以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政策,用他的話說就是“恁你幾路來,我隻一路去”。

努爾哈赤首先率軍迎戰西路的杜松部。這是一次經典的伏擊戰。杜松部兩萬餘人,日夜兼程趕到渾河。努爾哈赤派兵堵斷渾河河水,然後在河岸上埋下伏兵。杜松見河水不深,便下令渡河。不料,大軍渡至中途,努爾哈赤下令決堤,河水暴漲,士兵們在沒過肩頭的水裡艱難前行,溺水者數千人。過河之後,還來不及整理隊伍,努爾哈赤帶領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和八旗将官,統率伏兵一齊殺出,以兩倍于杜松的兵力,勇猛沖殺,雙方在薩爾浒展開大戰。八旗兵以逸待勞,異常勇猛,隻用了一夜的時間,就把杜松部全部消滅,總兵杜松、王宣、趙夢麟悉數被殺。

消滅了杜松之後,努爾哈赤又率軍北上,迎戰明朝的北路軍馬林部。雙方展開了厮殺,馬林指揮不力,臨陣脫逃,北路軍大敗。

擊敗了西路軍和北路軍之後,努爾哈赤揮師南下,迎戰東路軍劉铤部。這一次,努爾哈赤坐鎮赫圖阿拉,派大貝勒代善率軍迎戰劉铤。這一次,代善依舊采取伏擊戰,在山谷處設下優勢伏兵,等待劉铤。同時,還使用了反間計。代善指令一個明朝降将,拿着早已被殺死的杜松的令箭,到劉铤大營,讓劉铤沿後金設伏兵的路線火速進軍。劉铤和杜松之間消息不通,不知道此時杜松早已被斬殺。見到令箭,信以為真,匆忙下令起程進軍。

劉铤大軍進入八旗兵的伏擊圈後,代善一聲令下,八旗兵一齊殺出。可憐了劉铤,被當場斬殺,東路軍全軍覆沒。

北韓從征元帥姜弘立率領的部隊更是不堪一擊,見明朝軍隊垮了,自己便不再掙紮,直接率領部下投降了。

三路大軍失敗的消息傳到遼東經略楊鎬處,楊鎬既驚愕又悲憤,他急忙指令南路軍李如柏撤退。李如柏指揮不力,在撤軍過程中毫無軍紀,互相踩踏,死傷無數。

薩爾浒之戰,明軍四路大軍皆敗北的消息傳到北京,深宮之中多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得知後,忍住不流下了眼淚。

薩爾浒之戰是後金和明朝的第一次重大戰役,影響十分深遠。《清史稿》上說:“薩爾浒一役,翦商業定。遷都沈陽,規模遠矣。比於岐、豐,無多讓焉。”這場戰役是後金的開國之戰,也是後金的定國之戰,從此之後,攻守易行,戰争主動權轉移到後金一邊。

1、軍事上,明朝在這次戰役中戰死了四位總兵,陣亡的副總兵、道臣、參将、遊擊、都司、通判、守備、中軍、千總、把總等将官三百一十餘人,兵丁戰死四萬五千八百餘人,丢失馬、騾、駝二萬八千餘匹,遺棄火器大小槍炮二萬件。經此一戰,明朝遼東精銳喪失大半。後金則獲得了衆多先進的武器、馬匹等戰略物資,軍隊實力大大增強。

2、國際形勢上,薩爾浒戰役之後,投降被俘的北韓姜弘立被放歸北韓,北韓國主于1619年(明萬曆四十七年)派遣使者來到後金,向努爾哈赤緻謝,并承諾,從此之後在後金與明朝之間采取中立政策。

今天聊聊薩爾浒之戰。

薩爾浒在遼甯撫順東邊的渾河南岸。這個地方本來籍籍無名,但是因為1619年後金和明朝在此發生了一場大戰,使得這個小地方從此名垂史冊。

薩爾浒之戰是剛剛建國的後金與明朝之間的第一次重大戰役。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後,這場戰役就遲早要爆發。因為遼東地區發展空間有限,天寒地凍,經濟不發達,後金想要擴張,就必須向明朝一方發展,這樣就不可避免要發生沖突。

努爾哈赤對此看得很明白。是以,建國之後,他便将矛頭指向明朝。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這天,努爾哈赤聚集大軍,誓師征讨大明。

出兵總得有個由頭吧!在誓師大會上,努爾哈赤總結了明軍的七條罪狀,稱之為“七大恨”。哪七條罪狀呢?

第一條:明朝無故在邊境地區進行挑釁,緻使自己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條:明朝違背誓言,派兵幫助葉赫部。這條說的是,努爾哈赤進攻葉赫部,明朝派兵幹涉,導緻努爾哈赤無功而返。

第三條:明朝違背誓言,指責建州女真殺死在邊境開礦的漢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餘人遣送明朝,最終被斬殺。

第四條:明朝出兵為葉赫部防守,使得葉赫将本來是要許聘給努爾哈赤和兒子代善的女兒轉嫁蒙古。

第五條:明朝派兵驅逐居住在柴河、齊拉、法納哈三路耕田種谷的女真人。

第六條:萬曆皇帝偏聽偏信,聽信葉赫讒言,派人送來書函,斥責努爾哈赤。

第七條:明朝逼迫努爾哈赤退出已經被并吞的哈達地區。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場來看,這七條罪狀都是胡鬧。

但是站在努爾哈赤的立場看,這些都是無法忍受的,嚴重侵犯後金生存權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場來看,明朝的對待女真的政策是失敗的。以夷制夷,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明朝自始至終都沒有接納過女真,将他們稱作“東夷”,甚至在官方檔案裡都把努爾哈赤稱為“奴兒哈赤”、“奴酋”。另外,明朝邊将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從來看不起女真人,在雙方貿易中還經常搶奪女真人财物。

這些,都為女真人與明朝漢人之間的沖突埋下禍根。

誓師之後,四月十五日,努爾哈赤率兵偷襲撫順,一戰成功,順利拿下這座邊地重鎮。撫順守将李永芳投降努爾哈赤。努爾哈赤非常高興,把孫女嫁給李永芳,依舊讓李永芳統轄撫順。

緊接着,努爾哈赤又指令大軍趁勝出擊,連下東州、馬根單等城堡五百餘座,劫掠人畜三十萬。率兵前來救援的遼東總兵張承胤、副将頗廷相被擊敗,後金大軍斬殺明朝的總兵、副将、參将、遊擊及千把總等官五十餘人,繳獲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撫順一戰,打出了後金人的聲威,提高了後金大軍的信心。同時也增加了不少裝備和軍饷。

撫順戰敗的消息傳到朝廷,史書上用了四個字,來形容朝廷大臣的反應:“朝野震驚”。可見,當時明朝文武官員對這次戰争結果深感意外。他們想不到,撮爾小邦竟然能戰勝天朝大軍。

努爾哈赤的這次軍事行動,激怒了明朝。為了一舉消滅努爾哈赤,明朝起用曾擔任遼東巡撫的楊鎬為遼東經略,以甯遠伯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柏為遼東總兵官,調集十萬大軍,征剿努爾哈赤。

萬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遼東經略楊鎬、薊遼總督汪可受、巡撫周永春、巡按陳王庭,在遼陽演武場,集合征遼将官,分兵四路,直搗努爾哈赤老巢赫圖阿拉。

這四路大軍的進軍路線如下:

北路以總兵馬林為主将,自開原向南進兵;

西路以山海總兵杜松為主将,向撫順進軍;

南路以遼東總兵李如柏為主将,從清河往赫圖阿拉進軍;

東路以左都督府佥書劉铤為主将,從寬甸向北,往赫圖阿拉進軍。

以上四路,兵力八萬八千五百人。

除了這四路部隊,還有兩支部隊,一支是北韓派出的,由北韓從征元帥姜弘立統領,共一萬三千人。另外一支,是葉赫部派出的,二千人。總兵力十萬人,号稱四十七萬,攜帶槍炮數萬,計劃于三月初二日在二道關會合,然後進攻後金都城赫圖阿拉。

從将帥安排和兵力布置來看,明朝這次是下了血本的。軍隊裡還裝備了槍炮。同時,還讓北韓出兵助剿。從計劃上來說,可謂萬無一失,必置後金于死地。出兵的時候,總兵李如柏就告誡将士,此次出征“務擒元惡,枭首藁街”。

明朝的四路大軍,部署上不可謂不周密,但是,有個重大漏洞,那就是四路大軍隻是約定了進攻時間和預計抵達目的地的時間,中途資訊不暢,缺乏互聯互通。這就給努爾哈赤各個擊破創造了極佳的條件。

努爾哈赤分析明軍情況後,制定了以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政策,用他的話說就是“恁你幾路來,我隻一路去”。

努爾哈赤首先率軍迎戰西路的杜松部。這是一次經典的伏擊戰。杜松部兩萬餘人,日夜兼程趕到渾河。努爾哈赤派兵堵斷渾河河水,然後在河岸上埋下伏兵。杜松見河水不深,便下令渡河。不料,大軍渡至中途,努爾哈赤下令決堤,河水暴漲,士兵們在沒過肩頭的水裡艱難前行,溺水者數千人。過河之後,還來不及整理隊伍,努爾哈赤帶領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和八旗将官,統率伏兵一齊殺出,以兩倍于杜松的兵力,勇猛沖殺,雙方在薩爾浒展開大戰。八旗兵以逸待勞,異常勇猛,隻用了一夜的時間,就把杜松部全部消滅,總兵杜松、王宣、趙夢麟悉數被殺。

消滅了杜松之後,努爾哈赤又率軍北上,迎戰明朝的北路軍馬林部。雙方展開了厮殺,馬林指揮不力,臨陣脫逃,北路軍大敗。

擊敗了西路軍和北路軍之後,努爾哈赤揮師南下,迎戰東路軍劉铤部。這一次,努爾哈赤坐鎮赫圖阿拉,派大貝勒代善率軍迎戰劉铤。這一次,代善依舊采取伏擊戰,在山谷處設下優勢伏兵,等待劉铤。同時,還使用了反間計。代善指令一個明朝降将,拿着早已被殺死的杜松的令箭,到劉铤大營,讓劉铤沿後金設伏兵的路線火速進軍。劉铤和杜松之間消息不通,不知道此時杜松早已被斬殺。見到令箭,信以為真,匆忙下令起程進軍。

劉铤大軍進入八旗兵的伏擊圈後,代善一聲令下,八旗兵一齊殺出。可憐了劉铤,被當場斬殺,東路軍全軍覆沒。

北韓從征元帥姜弘立率領的部隊更是不堪一擊,見明朝軍隊垮了,自己便不再掙紮,直接率領部下投降了。

三路大軍失敗的消息傳到遼東經略楊鎬處,楊鎬既驚愕又悲憤,他急忙指令南路軍李如柏撤退。李如柏指揮不力,在撤軍過程中毫無軍紀,互相踩踏,死傷無數。

薩爾浒之戰,明軍四路大軍皆敗北的消息傳到北京,深宮之中多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得知後,忍住不流下了眼淚。

薩爾浒之戰是後金和明朝的第一次重大戰役,影響十分深遠。《清史稿》上說:“薩爾浒一役,翦商業定。遷都沈陽,規模遠矣。比於岐、豐,無多讓焉。”這場戰役是後金的開國之戰,也是後金的定國之戰,從此之後,攻守易行,戰争主動權轉移到後金一邊。

1、軍事上,明朝在這次戰役中戰死了四位總兵,陣亡的副總兵、道臣、參将、遊擊、都司、通判、守備、中軍、千總、把總等将官三百一十餘人,兵丁戰死四萬五千八百餘人,丢失馬、騾、駝二萬八千餘匹,遺棄火器大小槍炮二萬件。經此一戰,明朝遼東精銳喪失大半。後金則獲得了衆多先進的武器、馬匹等戰略物資,軍隊實力大大增強。

2、國際形勢上,薩爾浒戰役之後,投降被俘的北韓姜弘立被放歸北韓,北韓國主于1619年(明萬曆四十七年)派遣使者來到後金,向努爾哈赤緻謝,并承諾,從此之後在後金與明朝之間采取中立政策。

3、女真内部,薩爾浒之戰後,親近明朝的葉赫部被徹底征服,葉赫的酋長金台吉、布揚古被殺死,後金軍乘勢攻占了開原、鐵嶺。從此,女真内部更加團結,凝聚力更強。明朝“以夷制夷、犬牙交錯”的政策徹底失敗。

今天聊聊薩爾浒之戰。

薩爾浒在遼甯撫順東邊的渾河南岸。這個地方本來籍籍無名,但是因為1619年後金和明朝在此發生了一場大戰,使得這個小地方從此名垂史冊。

薩爾浒之戰是剛剛建國的後金與明朝之間的第一次重大戰役。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後,這場戰役就遲早要爆發。因為遼東地區發展空間有限,天寒地凍,經濟不發達,後金想要擴張,就必須向明朝一方發展,這樣就不可避免要發生沖突。

努爾哈赤對此看得很明白。是以,建國之後,他便将矛頭指向明朝。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這天,努爾哈赤聚集大軍,誓師征讨大明。

出兵總得有個由頭吧!在誓師大會上,努爾哈赤總結了明軍的七條罪狀,稱之為“七大恨”。哪七條罪狀呢?

第一條:明朝無故在邊境地區進行挑釁,緻使自己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條:明朝違背誓言,派兵幫助葉赫部。這條說的是,努爾哈赤進攻葉赫部,明朝派兵幹涉,導緻努爾哈赤無功而返。

第三條:明朝違背誓言,指責建州女真殺死在邊境開礦的漢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餘人遣送明朝,最終被斬殺。

第四條:明朝出兵為葉赫部防守,使得葉赫将本來是要許聘給努爾哈赤和兒子代善的女兒轉嫁蒙古。

第五條:明朝派兵驅逐居住在柴河、齊拉、法納哈三路耕田種谷的女真人。

第六條:萬曆皇帝偏聽偏信,聽信葉赫讒言,派人送來書函,斥責努爾哈赤。

第七條:明朝逼迫努爾哈赤退出已經被并吞的哈達地區。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場來看,這七條罪狀都是胡鬧。

但是站在努爾哈赤的立場看,這些都是無法忍受的,嚴重侵犯後金生存權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場來看,明朝的對待女真的政策是失敗的。以夷制夷,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明朝自始至終都沒有接納過女真,将他們稱作“東夷”,甚至在官方檔案裡都把努爾哈赤稱為“奴兒哈赤”、“奴酋”。另外,明朝邊将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從來看不起女真人,在雙方貿易中還經常搶奪女真人财物。

這些,都為女真人與明朝漢人之間的沖突埋下禍根。

誓師之後,四月十五日,努爾哈赤率兵偷襲撫順,一戰成功,順利拿下這座邊地重鎮。撫順守将李永芳投降努爾哈赤。努爾哈赤非常高興,把孫女嫁給李永芳,依舊讓李永芳統轄撫順。

緊接着,努爾哈赤又指令大軍趁勝出擊,連下東州、馬根單等城堡五百餘座,劫掠人畜三十萬。率兵前來救援的遼東總兵張承胤、副将頗廷相被擊敗,後金大軍斬殺明朝的總兵、副将、參将、遊擊及千把總等官五十餘人,繳獲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撫順一戰,打出了後金人的聲威,提高了後金大軍的信心。同時也增加了不少裝備和軍饷。

撫順戰敗的消息傳到朝廷,史書上用了四個字,來形容朝廷大臣的反應:“朝野震驚”。可見,當時明朝文武官員對這次戰争結果深感意外。他們想不到,撮爾小邦竟然能戰勝天朝大軍。

努爾哈赤的這次軍事行動,激怒了明朝。為了一舉消滅努爾哈赤,明朝起用曾擔任遼東巡撫的楊鎬為遼東經略,以甯遠伯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柏為遼東總兵官,調集十萬大軍,征剿努爾哈赤。

萬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遼東經略楊鎬、薊遼總督汪可受、巡撫周永春、巡按陳王庭,在遼陽演武場,集合征遼将官,分兵四路,直搗努爾哈赤老巢赫圖阿拉。

這四路大軍的進軍路線如下:

北路以總兵馬林為主将,自開原向南進兵;

西路以山海總兵杜松為主将,向撫順進軍;

南路以遼東總兵李如柏為主将,從清河往赫圖阿拉進軍;

東路以左都督府佥書劉铤為主将,從寬甸向北,往赫圖阿拉進軍。

以上四路,兵力八萬八千五百人。

除了這四路部隊,還有兩支部隊,一支是北韓派出的,由北韓從征元帥姜弘立統領,共一萬三千人。另外一支,是葉赫部派出的,二千人。總兵力十萬人,号稱四十七萬,攜帶槍炮數萬,計劃于三月初二日在二道關會合,然後進攻後金都城赫圖阿拉。

從将帥安排和兵力布置來看,明朝這次是下了血本的。軍隊裡還裝備了槍炮。同時,還讓北韓出兵助剿。從計劃上來說,可謂萬無一失,必置後金于死地。出兵的時候,總兵李如柏就告誡将士,此次出征“務擒元惡,枭首藁街”。

明朝的四路大軍,部署上不可謂不周密,但是,有個重大漏洞,那就是四路大軍隻是約定了進攻時間和預計抵達目的地的時間,中途資訊不暢,缺乏互聯互通。這就給努爾哈赤各個擊破創造了極佳的條件。

努爾哈赤分析明軍情況後,制定了以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政策,用他的話說就是“恁你幾路來,我隻一路去”。

努爾哈赤首先率軍迎戰西路的杜松部。這是一次經典的伏擊戰。杜松部兩萬餘人,日夜兼程趕到渾河。努爾哈赤派兵堵斷渾河河水,然後在河岸上埋下伏兵。杜松見河水不深,便下令渡河。不料,大軍渡至中途,努爾哈赤下令決堤,河水暴漲,士兵們在沒過肩頭的水裡艱難前行,溺水者數千人。過河之後,還來不及整理隊伍,努爾哈赤帶領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和八旗将官,統率伏兵一齊殺出,以兩倍于杜松的兵力,勇猛沖殺,雙方在薩爾浒展開大戰。八旗兵以逸待勞,異常勇猛,隻用了一夜的時間,就把杜松部全部消滅,總兵杜松、王宣、趙夢麟悉數被殺。

消滅了杜松之後,努爾哈赤又率軍北上,迎戰明朝的北路軍馬林部。雙方展開了厮殺,馬林指揮不力,臨陣脫逃,北路軍大敗。

擊敗了西路軍和北路軍之後,努爾哈赤揮師南下,迎戰東路軍劉铤部。這一次,努爾哈赤坐鎮赫圖阿拉,派大貝勒代善率軍迎戰劉铤。這一次,代善依舊采取伏擊戰,在山谷處設下優勢伏兵,等待劉铤。同時,還使用了反間計。代善指令一個明朝降将,拿着早已被殺死的杜松的令箭,到劉铤大營,讓劉铤沿後金設伏兵的路線火速進軍。劉铤和杜松之間消息不通,不知道此時杜松早已被斬殺。見到令箭,信以為真,匆忙下令起程進軍。

劉铤大軍進入八旗兵的伏擊圈後,代善一聲令下,八旗兵一齊殺出。可憐了劉铤,被當場斬殺,東路軍全軍覆沒。

北韓從征元帥姜弘立率領的部隊更是不堪一擊,見明朝軍隊垮了,自己便不再掙紮,直接率領部下投降了。

三路大軍失敗的消息傳到遼東經略楊鎬處,楊鎬既驚愕又悲憤,他急忙指令南路軍李如柏撤退。李如柏指揮不力,在撤軍過程中毫無軍紀,互相踩踏,死傷無數。

薩爾浒之戰,明軍四路大軍皆敗北的消息傳到北京,深宮之中多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得知後,忍住不流下了眼淚。

薩爾浒之戰是後金和明朝的第一次重大戰役,影響十分深遠。《清史稿》上說:“薩爾浒一役,翦商業定。遷都沈陽,規模遠矣。比於岐、豐,無多讓焉。”這場戰役是後金的開國之戰,也是後金的定國之戰,從此之後,攻守易行,戰争主動權轉移到後金一邊。

1、軍事上,明朝在這次戰役中戰死了四位總兵,陣亡的副總兵、道臣、參将、遊擊、都司、通判、守備、中軍、千總、把總等将官三百一十餘人,兵丁戰死四萬五千八百餘人,丢失馬、騾、駝二萬八千餘匹,遺棄火器大小槍炮二萬件。經此一戰,明朝遼東精銳喪失大半。後金則獲得了衆多先進的武器、馬匹等戰略物資,軍隊實力大大增強。

2、國際形勢上,薩爾浒戰役之後,投降被俘的北韓姜弘立被放歸北韓,北韓國主于1619年(明萬曆四十七年)派遣使者來到後金,向努爾哈赤緻謝,并承諾,從此之後在後金與明朝之間采取中立政策。

3、女真内部,薩爾浒之戰後,親近明朝的葉赫部被徹底征服,葉赫的酋長金台吉、布揚古被殺死,後金軍乘勢攻占了開原、鐵嶺。從此,女真内部更加團結,凝聚力更強。明朝“以夷制夷、犬牙交錯”的政策徹底失敗。

4、明朝方面,薩爾浒兵敗後,主帥楊鎬引咎辭職,後被皇帝下令拘押,于崇祯二年(1629年)被處決。總兵李如柏雖全身而退,但是被言官彈劾,悲憤交加,一年之後在軍中自殺身亡。薩爾浒之戰後,遼東局勢迅速糜爛,明朝逐漸失去了對遼東的控制權。

今天聊聊薩爾浒之戰。

薩爾浒在遼甯撫順東邊的渾河南岸。這個地方本來籍籍無名,但是因為1619年後金和明朝在此發生了一場大戰,使得這個小地方從此名垂史冊。

薩爾浒之戰是剛剛建國的後金與明朝之間的第一次重大戰役。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後,這場戰役就遲早要爆發。因為遼東地區發展空間有限,天寒地凍,經濟不發達,後金想要擴張,就必須向明朝一方發展,這樣就不可避免要發生沖突。

努爾哈赤對此看得很明白。是以,建國之後,他便将矛頭指向明朝。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這天,努爾哈赤聚集大軍,誓師征讨大明。

出兵總得有個由頭吧!在誓師大會上,努爾哈赤總結了明軍的七條罪狀,稱之為“七大恨”。哪七條罪狀呢?

第一條:明朝無故在邊境地區進行挑釁,緻使自己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死于非命;

第二條:明朝違背誓言,派兵幫助葉赫部。這條說的是,努爾哈赤進攻葉赫部,明朝派兵幹涉,導緻努爾哈赤無功而返。

第三條:明朝違背誓言,指責建州女真殺死在邊境開礦的漢人,逼迫建州把肇事的十餘人遣送明朝,最終被斬殺。

第四條:明朝出兵為葉赫部防守,使得葉赫将本來是要許聘給努爾哈赤和兒子代善的女兒轉嫁蒙古。

第五條:明朝派兵驅逐居住在柴河、齊拉、法納哈三路耕田種谷的女真人。

第六條:萬曆皇帝偏聽偏信,聽信葉赫讒言,派人送來書函,斥責努爾哈赤。

第七條:明朝逼迫努爾哈赤退出已經被并吞的哈達地區。

如果站在明朝的立場來看,這七條罪狀都是胡鬧。

但是站在努爾哈赤的立場看,這些都是無法忍受的,嚴重侵犯後金生存權利。

然而,站在中立的立場來看,明朝的對待女真的政策是失敗的。以夷制夷,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明朝自始至終都沒有接納過女真,将他們稱作“東夷”,甚至在官方檔案裡都把努爾哈赤稱為“奴兒哈赤”、“奴酋”。另外,明朝邊将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從來看不起女真人,在雙方貿易中還經常搶奪女真人财物。

這些,都為女真人與明朝漢人之間的沖突埋下禍根。

誓師之後,四月十五日,努爾哈赤率兵偷襲撫順,一戰成功,順利拿下這座邊地重鎮。撫順守将李永芳投降努爾哈赤。努爾哈赤非常高興,把孫女嫁給李永芳,依舊讓李永芳統轄撫順。

緊接着,努爾哈赤又指令大軍趁勝出擊,連下東州、馬根單等城堡五百餘座,劫掠人畜三十萬。率兵前來救援的遼東總兵張承胤、副将頗廷相被擊敗,後金大軍斬殺明朝的總兵、副将、參将、遊擊及千把總等官五十餘人,繳獲馬九千匹、铠甲七千副。

撫順一戰,打出了後金人的聲威,提高了後金大軍的信心。同時也增加了不少裝備和軍饷。

撫順戰敗的消息傳到朝廷,史書上用了四個字,來形容朝廷大臣的反應:“朝野震驚”。可見,當時明朝文武官員對這次戰争結果深感意外。他們想不到,撮爾小邦竟然能戰勝天朝大軍。

努爾哈赤的這次軍事行動,激怒了明朝。為了一舉消滅努爾哈赤,明朝起用曾擔任遼東巡撫的楊鎬為遼東經略,以甯遠伯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柏為遼東總兵官,調集十萬大軍,征剿努爾哈赤。

萬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遼東經略楊鎬、薊遼總督汪可受、巡撫周永春、巡按陳王庭,在遼陽演武場,集合征遼将官,分兵四路,直搗努爾哈赤老巢赫圖阿拉。

這四路大軍的進軍路線如下:

北路以總兵馬林為主将,自開原向南進兵;

西路以山海總兵杜松為主将,向撫順進軍;

南路以遼東總兵李如柏為主将,從清河往赫圖阿拉進軍;

東路以左都督府佥書劉铤為主将,從寬甸向北,往赫圖阿拉進軍。

以上四路,兵力八萬八千五百人。

除了這四路部隊,還有兩支部隊,一支是北韓派出的,由北韓從征元帥姜弘立統領,共一萬三千人。另外一支,是葉赫部派出的,二千人。總兵力十萬人,号稱四十七萬,攜帶槍炮數萬,計劃于三月初二日在二道關會合,然後進攻後金都城赫圖阿拉。

從将帥安排和兵力布置來看,明朝這次是下了血本的。軍隊裡還裝備了槍炮。同時,還讓北韓出兵助剿。從計劃上來說,可謂萬無一失,必置後金于死地。出兵的時候,總兵李如柏就告誡将士,此次出征“務擒元惡,枭首藁街”。

明朝的四路大軍,部署上不可謂不周密,但是,有個重大漏洞,那就是四路大軍隻是約定了進攻時間和預計抵達目的地的時間,中途資訊不暢,缺乏互聯互通。這就給努爾哈赤各個擊破創造了極佳的條件。

努爾哈赤分析明軍情況後,制定了以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政策,用他的話說就是“恁你幾路來,我隻一路去”。

努爾哈赤首先率軍迎戰西路的杜松部。這是一次經典的伏擊戰。杜松部兩萬餘人,日夜兼程趕到渾河。努爾哈赤派兵堵斷渾河河水,然後在河岸上埋下伏兵。杜松見河水不深,便下令渡河。不料,大軍渡至中途,努爾哈赤下令決堤,河水暴漲,士兵們在沒過肩頭的水裡艱難前行,溺水者數千人。過河之後,還來不及整理隊伍,努爾哈赤帶領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和八旗将官,統率伏兵一齊殺出,以兩倍于杜松的兵力,勇猛沖殺,雙方在薩爾浒展開大戰。八旗兵以逸待勞,異常勇猛,隻用了一夜的時間,就把杜松部全部消滅,總兵杜松、王宣、趙夢麟悉數被殺。

消滅了杜松之後,努爾哈赤又率軍北上,迎戰明朝的北路軍馬林部。雙方展開了厮殺,馬林指揮不力,臨陣脫逃,北路軍大敗。

擊敗了西路軍和北路軍之後,努爾哈赤揮師南下,迎戰東路軍劉铤部。這一次,努爾哈赤坐鎮赫圖阿拉,派大貝勒代善率軍迎戰劉铤。這一次,代善依舊采取伏擊戰,在山谷處設下優勢伏兵,等待劉铤。同時,還使用了反間計。代善指令一個明朝降将,拿着早已被殺死的杜松的令箭,到劉铤大營,讓劉铤沿後金設伏兵的路線火速進軍。劉铤和杜松之間消息不通,不知道此時杜松早已被斬殺。見到令箭,信以為真,匆忙下令起程進軍。

劉铤大軍進入八旗兵的伏擊圈後,代善一聲令下,八旗兵一齊殺出。可憐了劉铤,被當場斬殺,東路軍全軍覆沒。

北韓從征元帥姜弘立率領的部隊更是不堪一擊,見明朝軍隊垮了,自己便不再掙紮,直接率領部下投降了。

三路大軍失敗的消息傳到遼東經略楊鎬處,楊鎬既驚愕又悲憤,他急忙指令南路軍李如柏撤退。李如柏指揮不力,在撤軍過程中毫無軍紀,互相踩踏,死傷無數。

薩爾浒之戰,明軍四路大軍皆敗北的消息傳到北京,深宮之中多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得知後,忍住不流下了眼淚。

薩爾浒之戰是後金和明朝的第一次重大戰役,影響十分深遠。《清史稿》上說:“薩爾浒一役,翦商業定。遷都沈陽,規模遠矣。比於岐、豐,無多讓焉。”這場戰役是後金的開國之戰,也是後金的定國之戰,從此之後,攻守易行,戰争主動權轉移到後金一邊。

1、軍事上,明朝在這次戰役中戰死了四位總兵,陣亡的副總兵、道臣、參将、遊擊、都司、通判、守備、中軍、千總、把總等将官三百一十餘人,兵丁戰死四萬五千八百餘人,丢失馬、騾、駝二萬八千餘匹,遺棄火器大小槍炮二萬件。經此一戰,明朝遼東精銳喪失大半。後金則獲得了衆多先進的武器、馬匹等戰略物資,軍隊實力大大增強。

2、國際形勢上,薩爾浒戰役之後,投降被俘的北韓姜弘立被放歸北韓,北韓國主于1619年(明萬曆四十七年)派遣使者來到後金,向努爾哈赤緻謝,并承諾,從此之後在後金與明朝之間采取中立政策。

3、女真内部,薩爾浒之戰後,親近明朝的葉赫部被徹底征服,葉赫的酋長金台吉、布揚古被殺死,後金軍乘勢攻占了開原、鐵嶺。從此,女真内部更加團結,凝聚力更強。明朝“以夷制夷、犬牙交錯”的政策徹底失敗。

4、明朝方面,薩爾浒兵敗後,主帥楊鎬引咎辭職,後被皇帝下令拘押,于崇祯二年(1629年)被處決。總兵李如柏雖全身而退,但是被言官彈劾,悲憤交加,一年之後在軍中自殺身亡。薩爾浒之戰後,遼東局勢迅速糜爛,明朝逐漸失去了對遼東的控制權。

文章寫到這裡,掩卷而思,不禁悲歎。一個國家的國運,往往就在一次戰役後被定格。倘若明朝能夠及早反思自己對待女真的政策,采取接納、融合的政策,形勢必會大不相同。或者在努爾哈赤發迹前期就進行有效的打擊,形勢可能會不一樣。戰争之外,國運已定,大明的時代結束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