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历史上最早的“成功学”大师:朱棣能臣姚广孝,一辈子只为造反?

导语:明朝是中国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封建王朝,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按理来说,王朝的继承者位置,既是太子宝座,一般都是立长立嫡的。那为什么明朝的第三任皇帝,却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呢?除了太子朱标早夭,朱允炆大肆削藩外。还有一个人,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帝位之时,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他就是明朝国师姚广孝,同时他也被人称为妖僧。

历史上最早的“成功学”大师:朱棣能臣姚广孝,一辈子只为造反?

姚广孝出生在一个较为富裕的家庭,父亲也是远近闻名的医生。所以姚广孝从小就被家人寄予重望,但相比父母学富五车的期盼,姚广孝更想成为一个受人敬仰的人。有一次,姚广孝出门时,看到远处一个僧人走在路上,周边的百姓纷纷向他跪拜,这一幕深深地刺激了姚广孝。他从此刻就明白,要成为一个受人敬仰的人除了当官外,当得道高僧似乎更容易些。就这样姚广孝剃度出家,但遁入佛门后姚广孝发现,自己不过是个小沙弥,要成为得道高僧还得经过几十年的煎熬,这显然不符合姚广孝的追求。于是他离开了佛门加入了道家,在道家姚广孝得到了很好的教导,学识上博古通今,人心计谋上也有所建树,但此时姚广孝已经是一个中年人了。

历史上最早的“成功学”大师:朱棣能臣姚广孝,一辈子只为造反?

姚广孝眼看自己年龄一天天变大,但依旧还是没有什么作为,不由得暗暗着急。直到有一天,朱棣召集大批的僧人来到燕王府,姚广孝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便跟朱棣说了一句话,让朱棣大惊失色的同时,也让他格外欣赏起这个和尚。姚广孝说:“贫道可以说是燕王一份礼物。”朱棣问:“什么礼物?”姚广孝说要送给朱棣一顶白帽子,为什么朱棣会大惊失色呢?因为王和皇字就差一顶白帽子,姚广孝知道是人都有当皇帝的心思,更别说朱棣这样有野心的人了。

历史上最早的“成功学”大师:朱棣能臣姚广孝,一辈子只为造反?

姚广孝如愿做了朱棣的门客,但起初朱棣的造反心思并不强,所以也没有重用过姚广孝。后来随着建文帝削藩太狠,把其他好几个藩王都削死了,朱棣感到害怕才开始请教姚广孝。于是姚广孝就开始为朱棣的造反大计出谋划策,先是帮朱棣建造了兵工厂,兵工厂就在鸡鸭圈的地下,靠着鸡鸭嘈杂的叫声,掩盖了兵器打造的声音。随后又在留在南京帮燕王世子,也就是后来的仁宗朱高炽,抵御建文帝派来攻打的数十万军队,为朱棣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可以说如果靖难之役没有姚广孝在背后出谋划策的话,朱棣登基称帝的希望起码降低一半,或许也就没有后来的明成祖了。

历史上最早的“成功学”大师:朱棣能臣姚广孝,一辈子只为造反?

朱棣登基称帝后,姚广孝被封为太子少师,此时朱棣已经完成了自己的目标,但他依旧对姚广孝尊敬有加,在日常的一些小事上也尽量照顾姚广孝。自古以来,但凡是功高盖主的名臣,没几个能善终的,为什么姚广孝在失去作用后,反而被朱棣视为知己呢?这就不得不说姚广孝的聪明了。皇帝害怕名臣功高盖主,主要是怕他起了心思要取自己而代之,而姚广孝的表现却是无欲无求,不仅没有接受朱棣的丞相封赏,更没有在意朱棣赐予的金银珠宝和美女。朱棣给他的钱财都被他拿去做善事了,这样一个没有野心的人,又为自己立下了汗马功劳,朱棣再怎样也不能动姚广孝,否则就会遭人诟病,自己的皇位也难以坐稳。

历史上最早的“成功学”大师:朱棣能臣姚广孝,一辈子只为造反?

姚广孝之所以会被称为妖僧,是因为他站在佛家的立场上,大肆抨击儒家学说。这一做法引起了明朝士子的群起而攻之,要知道儒学延续了数千年,民间在考取功名的学子,以及金榜题名了的达官显贵,哪个不是在儒学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姚广孝的言论直接得罪了整个明朝有头有脸的人,以至于在他回家探亲时,亲姐姐都不敢见他。

历史上最早的“成功学”大师:朱棣能臣姚广孝,一辈子只为造反?

结语:纵观姚广孝的一生,且不说他抨击儒家学说的做法。单论做人处事,他绝对是历朝历代少有的,能够善终的名臣能将。懂得帝王心术的同时还能急流勇退,这些都注定了他能有所成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