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毛主席三登故宫却从不入内,去世后拒入八宝山,背后原因是什么?

在中国革命陷入僵局的时候,遥远的莫斯科打响了一场鲜血横流的革命,又使得华夏大地各处亮起了无产革命的点点星火。

中国共产党也在山河动荡中,积攒凝聚了今后引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最大力量。其中,毛主席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他在期间的成就和贡献,值得所有人的铭记。

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毛主席一代的故事距离我们越来越远,却也慢慢靠近。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历史、传记、报道和纪录片等方式,从现在回望过去,瞻仰着当年的毛主席。他的事迹也逐渐被更多年轻一代的孩子们所知悉。

但这么多年来,人们还是对当年有关毛主席的两件事情心存困惑。一个是为什么毛主席生前不进故宫,另一个则是为什么毛主席去世后不入八宝山?原因令人尊敬。

毛主席三登故宫却从不入内,去世后拒入八宝山,背后原因是什么?

解放北平,重建故宫

1949年1月,新保安、张家口、天津均已被我党解放,千年古城——北平也逐渐进入了解放军的视野。

在傅作义等国民党驻北平将领的和平起义下,我党稳步完成了平津战役的第三个阶段计划,于1949年1月31日完成了北平的和平解放工作。

早在北平和平解放之前,毛主席就两次起草了给平津战役总前委的电报,要求解放军注意保护北平工业区及文化古迹,强调极力争取和平解放,如需作战时则将保护包括故宫、大学在内的等著名而有重要价值的文化古迹作为一项军队纪律来执行。

毛主席三登故宫却从不入内,去世后拒入八宝山,背后原因是什么?

北平和平解放之后,作为重要文化古迹之一的故宫,其修复和重建工作也在全国百姓的关注下逐步开展了。

故宫始建于明朝第皇帝朱棣,由蒯祥设计,是在30多万民工的建造下,花费了14年的时间才建成的。

服务于封建社会皇权的需要,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故宫原有的设计显示的是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威严,而新中国强调的是人民民主专政,强调的是人民当家做主,所以这个时期关于故宫的改建,更多是以“群众性的文体、休憩场所”来要求的。

毛主席三登故宫却从不入内,去世后拒入八宝山,背后原因是什么?

三登故宫不入内

从北平和平解放后到1954年5月前,毛主席从来没有踏足过故宫。直到1954年5月,毛主席才在4天内3次登上了紫禁城,在城墙上漫步徐行。

1954年5月17日,毛主席第一次来到了故宫城外。当时陪同他游历参观的人员主要由两个人,一个是公安部长罗瑞卿,另一个则是故宫保卫科长韩炳文。为了不引起游客的注意,毛主席此次的行程是非常低调安静的。

他从神武门东坡道登上城楼,就一直顺着城墙走,一直走到了东华门。毛主席甚至还在东华门城台休息的时候,坐在小马扎上和罗瑞卿、韩炳文分食了橘子。

毛主席三登故宫却从不入内,去世后拒入八宝山,背后原因是什么?

这些质朴的行为,成功地让他与周围的游客融为一体。毛主席在休息后又参观了设在午门城楼上的文物展览,直到临近黄昏才悄然离去。

两天后,故宫上又出现了毛主席的身影,他回到午门城楼上,继续参观上次还未浏览完毕的文物展览。第二天,他又来到了故宫城楼上,直到晚上7时左右才离开。

这就是毛主席三次到故宫却不入内的记载。

毛主席三登故宫却从不入内,去世后拒入八宝山,背后原因是什么?

对于毛主席三次亲临故宫却不入内的举止,很多人都感到奇怪。虽然没法准确获知当时毛主席内心真正的想法,但很多历史研究者还是在仔细分析后,得出了一个比较可能的猜测:政治的需要。

故宫是之前封建专制皇权的行政中心,而毛主席作为无产阶级领导政权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也担心自己进入故宫的举动会影响到国家的层面。

不得不说,身居高位的领导做事都是经过仔细思量的。

毛主席三登故宫却从不入内,去世后拒入八宝山,背后原因是什么?

去世后不入八宝山

八宝山位于北京西山山前平原,是一座山丘。在明清两代,它主要作为年老的太监的养老地和埋葬地。后来旁边还建寺,取名为褒忠护国寺。

1946年的时候,国民政府将其用作了其他用途,开始将其作为英烈的墓地,并重建了忠烈祠。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38位将领,就都被安葬在了这里。

新中国成立后,筹建革命公墓安葬先烈的工作也提上日程。北京市副市长在多番考虑之下,最终选定了八宝山褒忠护国寺的旧址。

毛主席三登故宫却从不入内,去世后拒入八宝山,背后原因是什么?

八宝山革命公墓建成后,逐渐成为了党给予干部和革命军人干部的一种荣誉。符合要求的逝者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如由所在单位开具介绍信并提供任命书复印件后,经由上级部门审批,才能被埋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里。

随着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提倡共产党员一律火化之后,八宝山革命公墓就将原护国寺殿堂改建为一共有28个骨灰室的革命公墓骨灰堂。

在规格和地点的安排上,逝者依据自身在党和政府中担任的职务高低,参加革命的时间长短、贡献大小,被做了不同的安排。

比如,副部级以上干部,包括前国家的领导人的骨灰,就存放在骨灰堂的第一室内。

毛主席三登故宫却从不入内,去世后拒入八宝山,背后原因是什么?

其中,一些已故的杰出革命家、国家层面的领导人,他们的骨灰就存放或存放过这个第一室内,而最后一位封建皇帝、前中华民国代总统、以及部分国民党高级将领、起义将领傅等,也被安置在此。

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毛主席去世后,却也没进入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的第一室内。这是因为后来的人不忍将其遗体火化的缘故。

本来毛主席去世之前,就确定了自己作为共产党人,也要遵循死后不占地的原则,要求在其死后也对其遗体进行火化。这样的话,其骨灰也会按照惯例,被送入八宝山安置。

但他死后,中央的干部们却不忍心让对国家有着重大贡献的主席也经历被热火燃烧的痛楚,所以他们在决议后,利用了特殊的方式将他的遗体完好的保存了下来,安置到了水晶棺了。

毛主席三登故宫却从不入内,去世后拒入八宝山,背后原因是什么?

带领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并建立起新中国的毛主席在那个年代甚至后世中,都有着极高的名誉和地位。而在当时的人看来,尽管清楚火化不占地对后世的好处,但内心还是对这种违背旧例的行为感到惶恐的。

他们害怕毛主席就此陨灭,就没有遵循毛主席去世前的指示,而是让其成为继任弼时以来第二个能够保存遗体的中央的领导人。

这样的举措,体现的是党组织对毛主席的敬重和爱戴,也方便了后世也继续瞻仰毛主席的光辉。

毛主席三登故宫却从不入内,去世后拒入八宝山,背后原因是什么?

小结:

尽管毛主席晚年也犯了严重的错误,但就其一生而言,他对中国革命的不可争论的功绩,要远远大于他晚年犯下的过失。所以毛主席始终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

而在后世对毛主席的回忆中,其生前三登故宫却不入内,死后不入八宝山的事迹也引起了很多人的疑惑。出于政治上的考量,作为无产阶级领导政权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主席在新中国建立后始终审慎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降低对国家层面的不必要影响。

由于担心他进入代表封建皇权的故宫的行为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他三次都只在城墙边参观。而死后不入八宝山,则是因为党组织对毛主席的敬重和爱戴,毛主席的遗体也随之被以特殊的方式完好的保存下来,成为了当时第二个能够保存遗体的中央的领导人。

继续阅读